A-复合CNTs超滤膜研究现状.doc
《A-复合CNTs超滤膜研究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复合CNTs超滤膜研究现状.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复合CNTs超滤膜研究现状(皮)学 院*年 级20*级专 业*学生姓名张三学 号*指导教师李四 教授王五 助教佳木斯大学学术诚信承诺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佳木斯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签名:_ 日期:_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佳木斯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
2、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签名:_ 导师签名:_ 日期:_复合CNTs超滤膜研究现状摘要:一方面,碳纳米管(CNT)由于独特的一维管状结构以及特殊的机械,电子,化学性质,碳纳米管已在许多领域获得了潜在的应用。但是,由于CNT的化学惰性使其在工业上的实用性存在疑问。因此,为了提高碳纳米管的应用范围,很多工作都集中在功能化和改性碳纳米管上。另一方面,超滤作为膜分离技术中的一种,是以压力差为驱动力的物理分离过程,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膜污染现象导致膜渗透通量下降,严重影响了超滤膜在实际中的应用效率。因此,本文采用文
3、献综述的方法对碳纳米管与各类物质(如聚砜、聚乙烯醇等)复合而得到超滤膜进行了分析。不同物质与碳纳米管复合形成的超滤膜可以用于水净化和气体分离。关键词:碳纳米管;超滤膜;改性;水净化;气体分离Research status of composite CNTs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Abstract: On the one hand, carbon nanotubes (CNTs) have gaine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many fields due to their unique one-dimensional tubular st
4、ructure and special mechanical, electronic,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However, due to the chemical inertness of CNTs, there is doubt about its industrial applicability.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range of carbon nanotubes, much work is focused on functionalizing and modifying carb
5、on nanotubes. On the other hand, as one of the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ultrafiltration is a physical separation process driven by pressure difference.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ed. However, it has been found in the use process that the membrane fouling phenomenon causes t
6、he membrane permeation flux to decreas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application efficiency of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in practice.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obtained by compounding carbon nanotubes with various substances (such as polysulfone, polyvinyl alcohol, etc.) u
7、sing the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substances and carbon nanotubes can be used for water purification and gas separation.Key Words: Carbon nanotubes;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modification; water purification; gas separation目 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论11.1 研
8、究背景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2.1 研究目的11.2.2 研究意义21.3国内外研究现状21.3.1 国外研究现状21.3.2国内研究现状31.4研究方法41.5 研究内容4第2章超滤膜技术简介52.1 超滤膜技术发展历程52.2 超滤膜技术概念52.3 超滤膜技术原理52.4 超滤膜技术优势6第3章 碳纳米管简介73.1碳纳米管的发展历史73.2碳纳米管的概念73.3碳纳米管的结构73.4碳纳米管的优势8第4章 碳纳米管超滤膜技术的应用94.1 水处理94.2 气体分离10结 论12致 谢13参考文献14第1章 绪论自1991年被发现以来,碳纳米管(CNT)迅速成为化学,物理和材料科
9、学的研究重点。由于其独特的一维管状结构以及特殊的机械,电子,化学性质,碳纳米管已在许多领域获得了潜在的应用。但是,由于CNT是化学惰性的并且不能溶解在典型的有机溶剂中,因此在工业上的实用性存在疑问。因此,为了提高碳纳米管的应用范围,很多工作都集中在功能化和修饰碳纳米管上1,2。1.1 研究背景 超滤(UF)膜在许多工程分离中都非常受关注,因为它们显示出独特的功能,易于放大的可能性,低能耗和可回收性3。尤其是,聚砜(PSf)UF膜由于其优异的特性(例如在各种非质子极性溶剂中具有高机械性能,耐化学性,热稳定性和可加工性)而吸引了许多科学家4,5。良好的溶解度允许采用多种方法形成聚砜膜,尤其是一项成
10、熟的技术,即非溶剂/溶剂诱导的相分离(NIP)6。然而,由于其疏水性,聚砜膜的应用通常受到限制。由于溶质-膜疏水相互作用,聚砜膜通常显示出低水通量和严重的膜污染。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许多努力试图增强聚砜膜的性能。例如,等离子体处理7和磺化8为膜提供了更亲水的表面。另外,亲水性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和聚乙二醇(PEG)被广泛用作聚合物添加剂,以改善亲水性,进而改善膜的渗透性和防污性能。此外,复合材料的概念被认为可以提供具有改进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孔隙率,亲水性和防污性能的高级膜9。廖信侨等人10报道了合成活性炭/ 聚砜复合膜。复合膜的渗透性(即水通量)可通过颗粒大小和活性炭载量来调节。在聚
11、苯胺(PANi)纳米纤维的PSf复合材料的情况下,也发现了类似的成功11,12。复合膜显示出与纯聚砜膜相似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白蛋白卵(AE)选择性,更大的孔隙率和更好的亲水性,从而提高了透水性。碳纳米管有望为聚合物基质提供卓越的机械性能和多功能特性。因此,本文对复合碳纳米管超滤膜改性进行了综述以供参考。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 研究目的超滤工艺在水处理领域已取得广泛的应用,作为超滤工艺核心的技术环节,超滤膜本身性质对超滤工艺至关重要。超滤膜膜污染和机械强度不足的问题是目前限制超滤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过滤条件优化、反洗条件优化、预处理、组合工艺等运行条件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缓
12、解了超滤膜的膜污染现象。其中,可逆污染得到了较好控制,而运行工况优化对不可逆污染的控制作用仍然有限。此外,超滤膜在长期运行中出现破损、中空纤维膜出现断丝的现象反映了超滤膜机械强度不足的现状。从膜材料本身入手,结合功能化纳米材料,通过合理方法进行膜制备和膜改性,能从根本上提升超滤膜性能,解决超滤应用中的瓶颈问题。碳纳米管和纳米纤维素材料作为新兴的纳米材料,它们在纳米复合膜领域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重视。然而,纳米材料用于膜改性的现有研究内容过于分散,缺乏改性/制备方法与纳米材料性质相结合的完整研究体系;缺少改性膜性能提升机理分析探讨的深度;缺失面向应用的纳米复合膜改性研究思路。基于以上研究现
13、状,本研究对纳米材料用于膜改性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供参考。1.2.2 研究意义碳纳米管(CNT)是新型的一维纳米碳材料,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及优异的性能掀起了人们研究的热潮。CNT 因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韧性、大的比表面积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在储氢材料、复合材料增强剂、超导材料等领域。纳米技术的进步使得基于 CNT 的纳米多孔膜得到了发展。笔者对超滤膜技术的起源、技术原理、优点以及碳纳米管对超滤膜改性后的性能提升和应用进行了综述。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Skoulidas等人13证明了碳纳米管对气体有极高的传输通量,随后,碳纳米管聚合物的混合膜材料逐渐成为了研
14、究的重点。Choi 等14把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与聚砜材料共混,采用相转化法制备出MWNTs分散良好的复合膜,复合膜的纯水通量和截留率相对于聚砜膜有所提高。Ahmad15制备了醋酸纤维素和多壁碳纳米管混合基质膜,研究了不同压力和不同碳纳米管含量的条件下混合基质膜对CO2和N2的分离能力。Vatanpour等人16研究发现经过氨基化改性的碳纳米管添加到复合膜中对膜表面的亲水性有显著的改善。当其含量为0.05wt%时,复合膜的水通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表面粗糙度也有大幅度的下降。Kaganov等人17建立了碳纳米孔膜中CO2 / CH4-C4H10迁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指出当分子直径和孔径
15、相似时,烷烃上碳原子的增加导致 二元混合物的分离性能更好。通过多孔碳膜结构的分子大小相差很大的H(2)和烷烃气体混合物的非平衡共传输的数值模拟得以实现。可以从单气体渗透率预测二元扩散系统(和一个三元系统)在大约几十个大气压的压力下以及在室温或更高的工作条件下的模拟渗透率和选择性。Satish及其同事18通过用苯和磺酸处理合成了亲水性碳纳米管,随后用它们来制备电容器膜。在6 M KOH中获得了较高的电容值(350 F / g),功率密度(4.8 kW / kg)和能量密度(3.3 kJ / kg),该电容几乎是空白对照纸的7倍。 这些材料的比电容强烈依赖于大孔表面积。 基于BET模型,吡咯处理的
16、功能化SWNT电极的双层容量为154 UF / cml,基于DFT模型,甚至更高。Merkel等人19通过将碳纳米管与具有高通量的聚合物共混物混合,制备了有机-无机膜。发现无孔,纳米级气相二氧化硅颗粒在玻璃态无定形聚(4-甲基-2-戊炔)中的物理分散同时并令人惊讶地提高了大有机分子在小永久性气体上的薄膜通透性和选择性。这种纳米级杂交代表了一种创新的方法通过系统地调整玻璃状聚合物介质的分离特性操纵分子堆积。1.3.2国内研究现状Qiu等20研究了功能化碳纳米管/ PSF共混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通过羧化碳纳米管与5-异氰酸根合间苯二甲酰氯(ICIC)之间的反应,合成了由异氰酸酯和间苯二甲酰氯官能化
17、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此外,将聚砜(PSF)和具有不同成分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溶解的官能化多壁碳纳米管的混合物用于通过经典的相转化方法制备超滤膜。发现官能化的MWNT的含量是影响共混膜的形态和渗透性能的重要因素。共混膜的纯水通量随官能化MWNT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于海容等人21以PVA 为膜基体材料,在铸膜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用表面活性剂分散好的羧基化的 CNT(c CNT),以聚乙二醇(PEG)为致孔剂,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膜。研究了 CNT 的用量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及膜对印染废水中偶氮类及三苯甲烷类物质的去除情况。Sun等22证明了独立式氧化石墨烯(GO)膜的选择性离子渗透和水净化
18、特性。钠盐快速渗透通过GO膜,而重金属盐的渗透则慢得多。有趣的是,铜盐完全被GO膜堵塞,有机污染物也没有渗入。该文也讨论了GO膜的选择性离子渗透特性的机理。膜内形成的纳米毛细管负责金属离子的渗透,而重金属离子与GO膜之间的配位则限制了离子的通过。最后,研究了混合水溶液的渗透过程。结果表明,钠盐可与铜盐和有机污染物有效分离。提出的结果证明了GO在屏障分离和水净化等领域的潜在应用。Hu等23报告了一种新颖的程序,可以使用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来合成新型的水分离膜,从而使水可以流过GO层之间的纳米通道,而多余的溶质则被尺寸排阻和电荷效应所拒绝。GO膜是通过在聚多巴胺涂层的聚砜载体上逐层沉积被1,3
19、,5-苯三羰基三氯化物交联的GO纳米片制成的。该交联不仅使堆叠的GO纳米片具有 具有克服其在水环境中固有的可分散性的必要稳定性,而且还微调了GO纳米片的电荷,功能和间距。然后,我们测试了具有不同数量GO层的合成膜,以证明其有趣的水分离性能。Jia等24发现GO膜通量在80至276 LMH / MPa之间,比大多数商业纳滤膜高约4-10倍。Jia等人研究发现共混膜的气体分离通量比有很大的提高,碳纳米管酸化后所带的羧基集团提高了对极性气体的吸附能力,限制了非极性气体分子的吸附。这不仅提高了膜的通量,而且提高了选择性。1.4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在前期调研阶段,学校图书馆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供了方便。
20、通过百度、Google等学术平台大量搜索相关的文献和书籍对所研究的课题进行初步的认识,对各种前处理技术进行初步评估。进一步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文献中的重要内容,做好笔记,进行深层次的了解。把重点及相关知识收集起来为撰写论文做准备。1.5 研究内容(1)绪论。对复合碳纳米管超滤膜改性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解读。(2)理论上,对碳纳米管和超滤膜的相关技术概念、原理和优点进行分析。(3)实践上,对碳纳米管超滤膜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进行综述。第2章超滤膜技术简介2.1 超滤膜技术发展历程1861年,施密特首次在实验室中成功完成了使用天然牛心包膜的超滤实验。尽管“超滤”一词最早
21、由Becchhold等人于1906年提出。100多年来,第一款真正的超滤膜诞生于1960年代初25。1970年,随着各种新材料的出现,超滤膜迅速进入了商业领域。超滤技术的最初应用是在化学和制药行业。直到1990年,水处理行业才得以迅速发展。截至目前,超滤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电子行业的超纯水制备,电泳漆的回收,饮料和果汁生产,食品行业的水,制药行业,医疗行业以及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等26。1970年,我国开始研究超滤膜。在70年代,成功开发了醋酸纤维素膜超滤膜,在80年代成功开发了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同时,在电荷膜,膜形成机理和膜结垢机理方面已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到目前为止,中国有PS,PA
22、N,PSA,PP,PE,PVDF和十多种超滤膜27。2.2 超滤膜技术概念在20世纪初,Becchold首次提出了超滤的概念28。超滤(UF)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可在微滤和纳滤之间分离,纯化和浓缩溶液。 其定义域是截获分子量500500000 Da。 相应孔的近似直径约为0.0010.1m,工作压力差通常为0.10.8MPa,分离出的部件的直径约为0.00510m29。2.3 超滤膜技术原理超滤过程可以理解为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在静压力的推动下,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原料液体中的溶剂和孔径较小的小分子量溶质从高压侧到低压侧通过超滤膜,而大分子量溶质被捕集在高压侧。也就是说,当水流过膜表面时,
23、仅允许水,无机盐和小分子物质渗透到膜中,从而阻止了诸如悬浮固体,胶体,蛋白质和微生物等大分子通过水中。达到纯化,分离和浓缩溶液的目的30。物理筛选通常被认为是超滤膜的主要保留机制。但是,有时超滤膜的孔径大于溶剂和溶质分子的孔径。它不应具有捕集作用,但实际上具有明显的分离作用。这可能是膜表面的化学性质,例如静电效应的原因。 总而言之,超滤膜的保留主要有三种机理:一次吸附在膜表面和孔中,保留在孔中以及去除膜表面上的机械孔。2.4 超滤膜技术优势与常规工艺相比,超滤工艺在水处理方面具有以下优点:(1)浊度高,过滤精度高,出水水质稳定可靠,水质指标变化小,受其他因素影响小因素。在去除浊度和颗粒物方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合 CNTs 超滤膜 研究 现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