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五乐章的音乐风格及内涵.docx
《《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五乐章的音乐风格及内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五乐章的音乐风格及内涵.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摘要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的一生创作了出了诸多的音乐作品。在他的音乐中从满了对社会的反讽、怀疑以及对生死的追问与思考。本文以 马勒第二交响曲中的第五乐章入手,了解马勒的生平,并对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五乐章中的合唱部分进行分析。本文从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五乐章的作曲家马勒的身处的社会背景出发,分析马勒第二交响曲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把握乐曲创作的历史意义。通过对乐曲整体情感的把握,了解合唱部分的音乐风格及内涵和指挥方式,对于更好的进行合唱部分的表演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在指挥技法和对浪漫主义时期合唱作品的理解也会有新的感受。本文将从以下几个
2、方面进行研究:第一章,了解作曲家,分析作曲家马勒所处的社会时代大背景,对马勒的社会地位进行分析。重点对马勒第二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进行分析。第二章,本文研究重点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五乐章的音乐风格及内涵。以音乐分析法对作品的曲式、旋律进行分析。了解合唱部分中对人声的基本要求,声乐演唱技术和训练技巧,对各个声部的音色特点进行分析,了解合唱部分歌词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对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五乐章中的指挥方法进行分析,阐述指挥动作的研究意义,对指挥中所出现的手势语言和面部表情进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简述指挥对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五乐章的诠释与处理。关键词:马勒音乐分析合唱复活2AbstractGust
3、ave mahler,the famous Austrian composer and conductor,created many musical worksin his life.His music is full of social irony and doubt,and he questions and thinks about life anddeath.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fifth movement of mahlers second symphony to understandmahlers life,and analyzes the chor
4、us in the fifth movement of mahlers second symphony.Tobetter grasp and perform a piece of music,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background of music creation.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emotion of music from the socialbackground of the composer and the creation emotion,and al
5、so from the reality of music creation.For a choral song,grasping the choral par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senting the overallemotion of the music.In the performance of choral songs,the conductors attitude plays animportant role in correctly grasping the singing skills and emotions of the whole
6、song.Startingfrom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mahler,composer of the fifth movement of mahlers secondsymphon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mahlers second symphony to understand theauthors life and grasp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music creation.To grasp the emotion of thewhole music,master
7、ing the chorus in the fifth movement of mahlers second symphony is vital.Through the grasp of the overall emotion of the music,to understand the music style andconnotation of the chorus and the way of conducting,for better performance of the chorus has animportant role.This paper will mainly study t
8、he following aspects:Chapter One is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er,analyze the background of composer mahlerssocial era,and analyze mahlers social status.The background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mahlers second symphony are analyzed.Chapter two analyzes the key point of this research-the music style
9、and connotation of thefifth movement of mahlers second symphony.The musical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form and melody of the work.To understand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human voice in the chorus:vocal singing techniques and training skills,and analyze the timbr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10、 part.This thesis also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orus lyrics and the music.Chapter three analyzes the conducting methods in the fifth movement of mahlers secondsymphony,expounds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conducting actions,explains the gestures andfacial expressions in conducting,and
11、 analyzes the interpretation and processing of the conductoron the fifth movement of mahlers second symphony.Key Word:Gustav MahlerMusic analysisChorusThe resurrection1目录摘要.1Abstract.2引言.i第一章作曲家简介与作品的创作背景.1第一节马勒身处的国家、民族、时期、身世身份等.1第二节 马勒第二交响曲的创作背景.2第三节 马勒第二交响曲的历史意义.3第二章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五乐章的音乐风格及内涵.4第一节作品音乐分析及
12、演唱技巧.4一、作品音乐分析.4二、作品对于人声的要求.12第二节歌词与音乐创作的关系.13第三章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五乐章中的指挥法研究.14第一节指挥动作的研究意义.14第二节指挥语汇研究.14一、手势语言.15二、面部表情.17第三节指挥对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五乐章的诠释与处理.17结论.18参 考 文 献.192i引言本文的研究以马勒第二交响曲的第五乐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曲家马勒的社会生活背景以及乐曲创作背景进行分析,了解第五乐章合唱部分所体现的对生死问题的思考,分析这部音乐作品的指挥法,了解把握第五乐章合唱部分的声乐演唱技巧和指挥技法。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本论题是笔者为学位音乐会准备的曲目之
13、一,虽然后期因为音乐会时长原因未能在音乐会上进行演出,但研究成果对我的音乐会的音乐表演在指挥技法、对浪漫主义时期合唱作品的理解上有较大的启发。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合唱起源于西方中世纪,历史较为悠久。在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五乐章中,作曲家运用合唱,将管弦乐队与人声大合唱结合,将交响曲推向高潮,表达出复活的信念,使人们感受到希望与乐观。笔者想对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五乐章音乐风格、指挥技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并总结出其中的精神内涵、艺术价值,应对西方晚期浪漫浪漫主义时期的合唱作品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合唱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较
14、短,可以说西方作曲理论和西方合唱技术在近代对中国传统多声部声乐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提高指挥技法、丰富音乐表现力,在我们学习指挥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并学习西方优秀的作品。该论题直接对于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五乐章中合唱片段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此分析方法适用于指挥对其他作品进行分析,希望给能给有需要的人群一些参考。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作曲家,分析作曲家马勒所处的社会时代大背景,对马勒的社会地位进行分析。重点对马勒第二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本文研究重点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五乐章的音乐风格及内涵。以音乐分析法对作品的曲式、旋律进行分析。了解
15、合唱部分中对人声的基本要求,声乐演唱技术和训练技巧,对各个声部的音色特点进行分析,了解合唱部分歌词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对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五乐章中的指挥方法进行分析,阐述指挥动作的研究意义,对指挥中所出现的手势语言和面部表情进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简述指挥对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五乐章的诠释与处理。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主要运用了音乐分析法和文献综述法。ii文献综述法:借助中国知网等途径,对与本文研究有关前人的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汇总和分析,找寻其中的有用信息,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自身对研究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找寻新的研究观点,提出新的论证。音乐分析法:以音乐分析的方法,音乐专业的角度
16、对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五乐章的曲式特点及旋律进行分析,深入把握音乐特征。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本文以音乐分析法与文献综述法对 马勒第二交响曲 第五乐章合唱部分的音乐本题和合唱指挥特点进行论证分析。在文献综述上,国内对对该论题的研究情况并不是很多。最早有卫立于 1995 年在期刊人民音乐第 3 期上发表的凯普伦和马勒;陈云飞于 2011 年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第 1 期发表的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的复调技巧运用;任冰彬于 2017 年上海音乐学院发表的马勒c 小调第二交响曲(“复活”)研究;杨晓琴于 2017 年在戏剧之家发表的死与净化马勒的第二交响曲 等。国外对概论提的研究情况也不多。娜塔莉
17、鲍尔 莱赫纳曽在 古斯塔夫 马勒的回忆一书中,专门论及这部作品。能在网上搜索到的也仅仅只有施拉姆艾伯特乔治于 1985 年发表的华盛顿大学音乐博士论文马勒:第二交响曲(C 小调):历史背景与分析,对这首乐曲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分析。第一章作曲家简介与作品的创作背景第一节马勒身处的国家、民族、时期、身世身份等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作品也可以说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艺术作品中包含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烙印,因此在进行音乐艺术作品的分析中,就要对作曲家所处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马勒生活的时代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时期的欧洲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马勒的一生由于音乐活动而活跃于欧洲大陆,在社会大动荡的年代里马勒
18、更是有着深刻的体会。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欧洲各国笼罩在备战的状态下,帝国主义斗争活跃,社会动荡不安。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思想危机不断,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较大的冲击,这一时期更是催生出了以马克思、尼采为代表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马勒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就是如此。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年,7 月 7 日,在卡里什特的一个犹太家庭里伴随着一声婴儿啼哭,马勒诞生了,他伟大而不平凡的一生开始了。马勒幼年是在富有音乐氛围的地方长大的,传统民歌文化丰富,而且他的童年可以接触到周围军事基地的号角与军歌。马勒的童年生活并不十分幸福,父亲蛮横粗鲁,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的他更是难以得到母亲的关注。但是他本人的音乐才华也在
19、幼儿时期就得以凸显。三岁的马勒已经能够演奏手风琴,四岁的他在第一次完成钢琴演奏之后,就得到了父亲的夸赞,并预言马勒以后会成为一名音乐家。十岁时,马勒完成了自己的钢琴独奏会的表演,在当地受到了很大的关注。马勒的父亲虽然蛮横粗鲁,但是对马勒的音乐才华也是非常肯定和重视的。十一岁时马勒在父亲的支持下来到布拉格进行音乐学习,但是由于受到同学的欺负,第二年便回了家。马勒的音乐学习之路并没有因此中断,在经历了三年自学之后,1875 年,在马勒父亲的帮助下,马勒开始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进行专业的音乐学习。马勒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时,他的音乐才华得到了钢琴老师的认可,但是马勒本人却发现了自己更大的音乐喜好作
20、曲。在维也纳学习对位法与作曲的同时,马勒结识了多位出色的作曲家,在乐曲创作失利后,马勒的关注点开始转向指挥。在 1880 年,马勒获得了一份指挥工作,之后,马勒开始活跃于指挥舞台上。在指挥中,马勒的指挥才华也逐渐凸显。马勒先后经历了父母和妹妹的离世,但忍受悲痛的他依然活跃于音乐舞台上。在近 20 年的指挥生涯之后,马勒也开始进行乐曲的创作。在音乐创作的同时,马勒也在经历着人生所必经的生离死别与爱恨情仇,在“我的时代将要来临”这句名言实现之前,马勒却因心内膜炎与 1911 年告别人世。在马勒逝世近半个世纪后,指挥家马勒的另一重身份作曲家终于得到了世人的认可,他的时代才终于到来。第二节马勒第二交响
21、曲的创作背景马勒的音乐作品的创作有着所处时代背景深刻的烙印,他的作品有着明显的世纪末的情感。在马勒的音乐作品中较为明显得表现出了社会时代背景,对所处时代的社会有着一定的凸显,这也是马勒音乐作品创作的特征之一。马勒的音乐作品可以说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代表,展示了当时的人类生存状态也预示着新音乐时代到来。作为西方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奥音乐在海顿、莫扎特一直到勃拉姆斯再到马勒,众多音乐家都为德奥音乐的辉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作为德奥交响乐作曲家中的最后一员,马勒的音乐是晚期浪漫主义德奥音乐特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代音乐风格的预示,在这其中马勒起到了延续与启示的作用。在马勒的音乐作品中,我们可以看
22、到饱满的人文情感,在这其中体现着马勒对人生的感悟,对集体情感的展示,对文学作品以及一定的哲学思想的体会。因此,在马勒的音乐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较为明显得包容性。在马勒的歌曲创作中,不再是以单调的声乐表演和钢琴伴奏等形式加以呈现,更是将声乐作品与交响乐加以融合,将两种体裁运用于一部乐曲的创作中,更是对这两种音乐作品的深入把握,马勒第二交响曲的创作就是如此。马勒音乐作品中所具有的包容性体现在社会人文的把握上,在马勒的音乐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社会、对大自然、对宗教信仰中的神话传说以及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甚至是对哲学思想的感悟。这样丰富的思想的形成来源于社会的动荡,也来源于马勒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价值
23、观念与社会文化的碰撞中。马勒童年生活所经历的磨难,成年后所经历的工作中的磨难,以及对生离死别、爱恨情仇的感悟,对于马勒的音乐创作来说,正是极为宝贵的创作动力。在马勒的音乐作品中,我们不仅仅能看到他对事物的客观描述,也有他自身对事物的思考与反思。马勒自己也曾说过“当我们创作音乐的时候,我们不应该仅仅描述和讲述各种各样的故事。音乐仅仅表现全部人的存在他的情感、思想、呼吸、磨难。”在马勒的音乐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对生死这一人生深刻哲学问题的思考。而这个问题在马勒第二交响曲得以体现,更贯穿于马勒的整个音乐创作生涯之中。而“生与死”这个话题也是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的主旨。马勒第二交响曲 的创作不仅受
24、到社会大背景的影响,还受到一定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叔本华和尼采的影响。在马勒的音乐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浓重的悲剧色彩,这就是因为受到了叔本华和尼采二人思想的影响。在叔本华的思想中,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是一个个欲望实现又重现的过程,是对苦难的重复,而这种重复致死才能停止,只有死亡才能结束这种痛苦。在人生的感悟中,叔本华更认为人的思想意志是极为重要的,失去马勒传M,湖南文艺出版社,史蒂芬约翰逊,2016意志世界就不复存在了。这样的思想对马勒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因此在马勒的音乐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悲剧性和对生与死的思考。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对马勒第二交响曲的创作更为深远。在马勒第二交响曲中
25、,我们可以看到巨人的死而复生。这是在人的肉体死亡后,精神意志的重生。这其中虽然承载着死亡的悲痛,但也蕴含着精神永生希望的实现,这也是尼采超人哲学思想的体现。马勒第二交响曲的创作还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相对于哲学思想来说,马勒第二交响曲中的宗教思想更为浓重。由于受到犹太人身份的束缚,马勒遭受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即便有着世人所瞩目的音乐成就,但他的犹太人身份也被世人所议论。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他不得不加入天主教,这也是马勒为自身事业所考虑而做出的决定。因此,宗教对于马勒而言更多的是精神寄托。在马勒的音乐作品中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基督教的身影。除了哲学思想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外,马勒第二交响曲的创作还有着鲜明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勒第二交响曲 马勒 第二 交响曲 第五 乐章 音乐风格 内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