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成语的文化浅析.doc
《《诗经》成语的文化浅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成语的文化浅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池学院 201届毕业论文(设计)1单位代码单位代码:1060510605密密级级:公公开开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诗经成语的文化浅析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专业:小学教育(语文方向)学生姓名:谢兰花学号:2015110147指导教师:职称:年月日河池学院 201届毕业论文(设计)2目录目录摘要.3关键词.3引言.3一、诗经中的成语.3(一)对成语的阐释.4(二)诗经成语的来源分析.5二、诗经中成语所体现的文化主题.7(一)诗经成语的主题分类.7(二)诗经成语主题的解析.9三、诗经成语背后的文化意象.10(一)对植物意象的阐释.10(二)对动物意象的阐释.12(三)对天地山水意象的阐释.13四、
2、诗经中文化意象对后世的影响.14五、结束语.15参考文献.15Abstract.16Key words.16致谢.16河池学院 201届毕业论文(设计)3诗经成语的文化浅析小学教育(语文方向)专业谢兰花指导教师:摘要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诗经中具着独特的四字格形式,并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象。本文拟从诗经中的成语、诗经中成语所体现的文化主题、诗经成语背后的文化意象以及诗经中文化意象对后世的影响这几大部分来进行论述。从成语的研究深化到诗经成语背后的文化意象中,去探索西周至春秋先民的文化精神、生活状态以及风俗习惯,以及诗经给后世带来的深刻影响,从而更好的了解诗经,了解中
3、国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关键词 诗经;成语;四字格;文化意象引言每个民族或者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体系。李大农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成语比一般语汇更能完整地表现出汉民族的文化内涵1”,而著名诗集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其所蕴含的成语更能完整地表达出汉民族的文化内涵,体现汉民族的文化精神气质。其中诗经的最大特色成语的四字格形式,在历史浪潮不断筛选下,最终沉淀了下来,成为了我国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化。而且诗经成语的四字格形式,以其富有表现力且简洁的独特魅力,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在这种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之下,对于诗经的研究开始慢慢的小荷初露,慢慢地揭开其背后的文化面纱。诗经中的成语具有极
4、大的研究价值,而成语背后所蕴含的文学意象将是本次研究的重点。本次研究首先是对“成语”这一概念做一个简要的解析和对比,然后对诗经中的所有成语进行分类归纳及统计,最后,找出其所体现的文化主题、蕴含的文化意象,揭开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象对后世的影响,探究诗经成语是否开创了中国传统文学意象的伟大先河。一、诗经中的成语1李大农:成语与中国文化,1994 年南开学报,第 6 版。河池学院 201届毕业论文(设计)4(一)对成语的阐释所谓成语,即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着自身固定的说法和固定的结构形式,在文本语句当中以一个整体的形式来加以运用,并且它能够表示某种特定的含义,这也就是它
5、为什么会成为是中国汉民族文化的一大特色的原因。其形式大都是以四字居多,但也有三字以及多字的。中国文化总是经过历史的洗礼,取其精华去其槽粕之后,以经典的形式流传下来,而成语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成语不仅代表了一个典故、故事,在用词方面不同于现代汉语,而且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即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不能轻易改变字面,跟四字词语、歇后语相近,但是也略有一定的区别。歇后语,作为汉语的一种特殊形式之一,有其独特的构造,是一种生动、形象、诙谐、有趣的俏皮话。它一般是将一句话分成两个部分来表达一个意思,前半部分是比喻或隐喻,而后半部分是它的意义的解释。虽然歇后语非常通俗易懂且流行于世,其“歇”掉的部分有部分是四字
6、、三字或多字词组,但是它并不是成语,与成语有一定的区别。四字词语的结构是由四字组成,虽然成语的结构也大多数是以四字居多,但是四字词语不等于成语,四字词语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包括非成语以及成语,也称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四字词语中的自由词组即普通词组其中的词是可以根据一定的语境进行抽换的,而成语则不可随意变换字词,所以二者有一定的区别。成语相对于四字的普通词语或者歇后语来说,有其自身的规定或者说特点。第一,成语是习用的古语,是从古代传承沿袭下来的,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第二,成语是指长期习用的,且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大多由四字格形式组成(如“信誓旦旦”、“梦寐以求”、“巧舌如簧”等),但
7、也有三字(如“闭门羹”、“莫须有”、“敲门砖”等)或多字(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桃李满天下”等)的格式组成,更有的是由两部分组成,有逗号隔开(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等)。成语不能像四字的普通词组那样,可以随意更改其中的字词,例如把“五光十色”改成“十色五光”、“五光五色”,“一知半解”改成“半解一知”,都是不行的,而且让人读起来感到十分的别扭。成语四字格的形成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易经的卦爻辞中大多以四字格的语言形式构成,这对之后诗经成语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逐渐成型的成语四字格形式既富有表现力又简洁,而且能够调节语音的变化,使语
8、言读起来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富有韵律感,这在诗经中是一大特色,也是诗经能够被各年龄阶段的人所河池学院 201届毕业论文(设计)5接受及传唱的原因之一。总之,成语与四字词语、歇后语等别的熟语是有一定区别的,端庄典雅的语言文字美、丰富的文化信息含量以及独特的书面语特性,使它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大浪淘沙中留存至今,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汉文化,传递着古人的人文精神气质,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文化烙印,在运用或品读的时候要与其他熟语辨别开来。(二)诗经成语的来源分析“依据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年版),参考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心 002 年版)与“在线成语词典”,共得语源出自诗经的成
9、语 404 个2”。成语的形成是有一定的过程的,随着文化的发展,一开始文人们使用四个字这种形式去记载他们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历史文化借以反映当时社会的生活生产状况、时事政治面貌、文教风气等。后来在历史的演变下,四字格特有的构成形式逐渐固定下来,主要形式有以下这几种:1原话沿用原话沿用,意思就是从原句中截取,不改变字词,但具有独立意义。比如“兄弟阋于墙”这一成语出自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这句话的含义是,兄弟虽然在家里有了争执,面对困难时却能一同抵御外侮,但是后人用来比喻兄弟不和。“窈窕淑女”和“寤寐求之”这组成语出自国风周南关雎,意思是文静美好的姑娘,醒来或梦里都想追求她。“他山
10、之石,可以攻玉”,这一成语源自小雅鹤鸣中的一句话“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可以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来打磨自己的玉器。但是现在用来比喻借助外力提升自己,独善其身。诸如此类从原句中沿用的成语还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高高在上”、“不可救药”、“天作之合”等等。2原句整理原句整理,意思是对单句中的关键词进行选取,概括原句意思。通过比喻、借代或补充词语,对意思加以引申,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例如“人言可畏”摘自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中的关键词进行整合,仅用四字的形式就把意思表达到位。又如“明哲保身”摘自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11、简洁明了,意思深刻。再如“鱼网鸿离”,新台:“鱼网2李书红:成语研究,陕西理工学院,2014。河池学院 201届毕业论文(设计)6之设,鸿则离之”想要张开渔网捕捉大鱼,却不曾想渔网里捉到的是别的东西,形容到手的却不是自己内心想要的。还有“伯埙仲篪”、“投桃报李”、“一日三秋”、“素丝良马”、“空谷白驹”、“嘤鸣求友”、“高山景行”等等。3合二为一这类成语主要是将复句中的两个并列句,或者是在不同段落的句子中选取适当字词加以整合,形成一个新式成语,有的还会跨篇目进行抽取。例如“南箕北斗”摘自诗经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意思是徒有虚名而无实用。再如“鼠牙雀角”这一
12、成语出自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类似的成语还有“采兰赠芍”、“天高地厚”、“同仇敌忾”、“普天率土”等等。4注释概括注释概括,意思是后人将诗句中的意思进行自我理解解释后总结概括大意。这类词语可以说很大程度是后人创作的。比如“跋山涉水”这一成语出自 诗经墉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和毛传的“草行曰跋,水行曰涉”这两句诗。再如“人才济济”这一成语,它主要出自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以及被引用于汉书王褒传 之后,颜师古注:“济济,盛貌也。言文王能多用贤人,故邦国得以安宁也”。类似的成语还有“清渭浊泾”或“泾渭分明”、“充耳不闻”、“情至意尽”、“柏舟
13、之痛”等等。调整语序调整语序就是将诗中的成语从中间或者前后进行调整或颠倒从而形成新词。比如“载戢干戈”调整为“干戈载戟”,“宴尔新婚”调整为“新婚宴尔”,“小心翼翼”调整为“翼翼小心”,“匍匐救之”改为“匍匐之救”,“柔茹刚吐”调整为“吐刚茹柔”或者“茹柔吐刚”等等,诸如此类的成语较少。5改字活用改字,顾名思义就是将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字做稍稍的改变,比如通假借字的转换,用今字之意去代替古字的意思,或者把晦涩隐藏的意思通过明面的字词将其中的意思表达清楚。大多数是为了意思不变或者变化小,所以换成同义字或近义字,“风雨漂摇”改为“风雨飘摇”,“悲鸿遍地”改为“哀鸿遍地”,“出言成章”改为“出口成章”
14、,“寤寐求之”改为“梦寐以求”,“将伯助予”改整为“将伯之助”。但是还有小部分修改之后意思与原义变得有些暧昧或者毫无联系。比如最经典的“桃之夭夭”和“逃之夭夭”。又比如“鹊巢鸠占”,原本诗句是以鸠居鹊巢来描写新娘出嫁后进入男方家中居住,但是后人将“居”改为“占”之后,意思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形容强行占取他人河池学院 201届毕业论文(设计)7的物业或产业。二、诗经中成语所体现的文化主题(一)诗经成语的主题分类有关诗经成语的主题分类方法多种多样,但在比较之后发现李书红老师的分类归纳最为完整合理,因此借以分析研究。表 1诗经成语主题比例分析3五大主题及数值具体主题类别具体对应值具体比例总比例值杂樑相
15、取93/404诙谐戏虐8/4042%23%敬语谦词13/4043.2%讽喻怨刺43/40410.6%颂祝28/4046.9%情之永恒52/404亲情23/4045.7%12.9%友情9/4042.2%爱情11/4042.7%恩遇别离之情9/4042.2%婚姻与子孙后代51/404嫁娶之和美22/4045.4%12.6%忠贞与离弃14/4043.5%子孙后代之继承15/4043.7%人之内与外111/404风姿与举止动作34/4048.4%27.5%心理感受与精神状态51/40412.6%境况遭遇26/4046.4%描绘形容事理96/404描绘形容之语63/40415.6%23.8%事理之词33
16、/4048.2%根据表格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诗经中成语可以分为五大类,五大类中又各自分有不同主题的小类,其中关于人自身身心内外进行描述抒发的成语是最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生活境况、思想感情、喜怒哀乐以及内心期盼等等。1杂糅相取3李书红:成语研究,陕西理工学院,2014。河池学院 201届毕业论文(设计)8在杂糅相取系列中,表示诙谐戏虐的成语,如出自诗经召南行露的“鼠雅雀角”,出自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逃之夭夭”,本意原来是说桃花在春天开放的时候颜色鲜艳且繁花朵朵,但是后来借以形容逃跑之意。此类的成语还有“不可救药”、“诲尔谆谆,听我藐藐”等。表示敬语谦词的成语
17、,如出自诗经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的“葑菲之采”,出自诗鄘风干旄:“素丝纰之,良马四之。”的“素丝良马”。此类成语还有“如切如磋”、“将伯之助”、“惠然肯来”等。表示讽喻怨刺的成语,如出自诗经小雅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的“投畀豺虎”,出自诗经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的“不稂不莠”,还有“鬼魅伎俩”、“巧舌如簧”、“附庸风雅”等等成语。表示颂祝成语,如出自诗经召南采蘩的“夙夜在公”,以及“甘棠遗爱”、“万寿无疆”、“松柏之茂”等。2情之永恒在情之永恒这一系列中,有关亲情的成语,如出自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的“同袍同泽”,出自鸱鸮:“恩斯勤斯,鬻子
18、之闵斯。”的“父母恩勤”,此类成语还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寒泉之思”等。有关友情的成语,如出自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投桃之报”,出自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的“他山之石”等等。有关爱情的成语,如出自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蒹葭之思”和“秋水伊人”,以及“桑中之约”、“邂逅相逢”等等成语。表示恩遇别离的有“骨肉离散”、“黍离麦秀”、“生死契阔”等等。3婚姻与子孙后代在婚姻与子孙后代这一系列中,表示嫁娶之和美的成语,有出自谷风:“燕尔新婚,如兄如弟。”的“燕尔新婚”,出自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宜室宜家”,该类的成语还有“和如琴瑟
19、”、“天作之合”、“三星在户”等等。表示忠贞与离弃的成语,如出自氓:“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的“信誓旦旦”,出自邺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中的“不安于室”,还有“遇人不淑”、“柏舟之节”等等。还有表示子孙后代之继承的有“螽斯衍庆”、“绵绵瓜瓞”、“麟趾呈祥”等。4人之内与外人之内与外在所有成语中占比是最高的。表示风姿与举止动作的成语有小弁:河池学院 201届毕业论文(设计)9“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的“毕恭毕敬”,出自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辗转反侧”,以及“衣裳楚楚”、“搔首踟蹰”等等。表示心理感受与精神状态的成语,如出自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
20、女,寤寐求之。”的“梦寐以求”,以及“忧心忡忡”、“小心翼翼”等。表示境况遭遇的有出自诗经鄘风 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的“跋山涉水”,以及“生不逢时”、“遵时养晦”、“进退维谷”等等。5描绘形容事理在诗经中有关描绘形容事理的成语是占很大比例的,比如出自椒聊:“椒聊之实硕大无朋。”的“硕大无朋”,出自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的“风雨凄凄”,还有“如日方升”、“彤云密布”“白驹过隙”等等成语。事理之词即对人生体悟的感叹之词,比如出自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人言可畏”,出自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的“耳提面命”,此类成语还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自
21、求多福”等等。(二)诗经成语主题的解析不同主题的成语代表不同的意味,在诗经中的每一篇目都有各自的故事情节曲调,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感情,下面就以讽喻怨刺、嫁娶之和美、心理感受与精神状态这三个主题进行解析。1讽喻怨刺讽喻怨刺这类主题的诗歌成语大都是在处于不好的境况之下抒发而作的,在那个时期的人们,面对封建世俗朝廷的压迫,贵族王权的压迫,上级或父兄的压迫之下,没有人可以帮忙主持公道或者自己没有能力进行反抗,而只能一味的承受欺压侮辱,在内心煎熬之时只能靠写歌吟唱来进行自我的哭诉和发泄。如出自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的“相鼠有皮”。该诗的大意是人们斥责统治阶级的偷食苟得,愚昧无耻
22、,看透了统治阶级的欺骗性,于是写下此时来诅咒他们。形容人要知廉耻讲礼义。诸如此类的讽喻怨刺还有很多。2嫁娶之和美婚姻是大多数人必经的一件事情,婚姻是幸福美满的,又或者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也可能是背弃哀怨的。诗经中关于嫁娶之事主题的诗歌收录的数量还是挺多的。如最经典的描写婚嫁和美的一篇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的“和如琴瑟”,用来形容夫妻恩爱甜蜜。情愫缠绵,结拜婚姻,夫妻二人甜甜蜜蜜,夫河池学院 201届毕业论文(设计)10唱妇随,世间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此。但是,有时候,古今对成语的运用,又会出现一些小小的差别,如出自诗经邶风谷风:的这一句“宴尔新昏,如兄如弟。”的“燕尔新婚”“如
23、兄如弟”,该诗原本是妻子哭诉丈夫变心,但后来却被世人改来用作庆贺新婚之喜。3心理感受与精神状态诗歌在西周至春秋时期是非常流行的,各个国家的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精神状态。比如表达欣喜的精神感受时的成语“梦寐以求”出自 诗经 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见到自己心仪的女子,精神愉悦做梦都想要去追求她。又如表示无奈的成语“爱莫能助”出自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意思是指想要对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可是奈何自己没有能力。又如作者用来形容自己怀揣心事,无法轻易放下,始终在心里面琢磨的“耿耿于心”,它出自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诗集里还有很多描写内心感受和人的精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 成语 文化 浅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