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以农业银行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以农业银行为例.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以中农业银行为例专业金融学学习中心浙江苍南 D20907221003 姓名林瑞望学号指导教师章华2 2012年4月20 日摘 要金融危机以来,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大的信贷风险压力。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状况,减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差距,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现状、问题作了研究,并以美国、欧洲、日本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为借鉴,提出了改善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成因;对策和建议Abstract目 录摘 要I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1 1.1 商业银行信
2、贷风险涵义1 1.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内容1 1.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基本理论3 2.1资产风险管理理论3 2.2 负债风险管理理论3 2.3 资产负债综合的风险管理理论3 2.4 委托代理理论33.中国农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4 3.1 信贷资产现状4 3.2 信贷风险管理机制4 3.3 中国农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64.我国农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成因分析7 4.1 信息不对称7 4.3 社会诚信的缺失8 4.4 银行员工的信贷风险管理意识不够96.完善我国农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9 6.1 加强组织管理9 6.2 业务管理的优
3、化措施10 6.3 改善风险资产管理11 6.4 引入全面的信贷风险管理计量分析方法11 6.5 发挥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12 6.6 构建谨慎的信贷风险文化12参考文献1212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1.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涵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也就是指商业银行借贷出去的款项,借款人到期却没有偿还,于是形成了逾期、呆滞或者无力偿还而形成的呆账贷款,由于贷款源于存款人,这样,当存款人到期来银行取款,银行就面临着无法偿还存款人存款的风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根据巴塞尔协议,按照风险的来源,可分为三大类风险,分别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因为违约或信用问题所造成的银行信贷
4、损失,它广泛存在于银行的贷款、贴现、信用卡、 信用证、透支等业务中;市场风险则一般情况下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以及其他资产价格变动带来的银行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它是由于银行面临的信贷市场的供求价格的变动带来的风险;操作风险则是由于银行内控或企业治理的不完善,导致银行内部信贷人员、交易人员发生操作过程中不道德行为或风险过高的业务导致银行损失的风险。1.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内容首先,贷款用途。企业进行信贷后贷款用途是多种多样的,银行信贷人员在向企业发放贷款时需要考虑贷款的用途,由于银行贷款往往只能用于合法的商业用途,且贷款申请用途与实际应用要一致,往往包括以下方面:季节性和长期流动性资金需求、
5、固定资产购置、扩大生产或兼并其他企业临时支付的费用等,而不能用于投机性资产购买、替代延期业务等。信贷根据其不同的用途,贷款的还款期限、担保品等有所不同。其次,贷款规模。银行决定要以怎样的贷款规模贷款给银行,需要银行能够准确估计企业的贷款需求,根据其贷款需求来确定是否具有相应的贷款能力,决定放贷规模。在对自己的贷款能力进行衡量的时候,需要扣除必须的储备和贷款呆账准备,当银行无法满足企业信贷的时候,可通过与其他银行联合等途径加以解决。再次,偿还贷款的主要来源和时间。贷款是以现金流量来偿还的。现金流量的四个基本来源是:资产变现、举借新债、发行新股票以及业务中的现金流量。贷款发放前必须评估借款者的未来
6、现金流量用于继续经营以及偿还贷款本息等强制性支出的风险。偿还不同种类贷款,需要有相应的资金来源。短期的、季节性流动资金贷款一般以应收账款的清算或存货的减少偿还。定期贷款偿还的资金来源通常是业务中的现金流量,主要是满足流动资金净需求和保证现有固定资产支出之后的盈利和非现金收入。把预期的现金流量与预期贷款本息做一个比较,就会知道借款额度以及适当的期限。第四,贷款抵押。贷款抵押是为了防止借贷者不能如期偿还,借款人按照借款量,用相应的抵押品交付给银行作为还款保证。当借款人无法如期偿还银行借款时,银行就可将抵押品作为偿还贷款的第二来源。一般银行要求的抵押品具有价格稳定、市场风险小的特点,容易销售,可随时
7、变卖。这样,借款人所在企业销售的商品、有价证券、不动产就成为贷款抵押品的最佳选择。其中以有价证券为流动性最高,不动产流动性差,为次选。1.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1.3.1风险识别方法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识别是以高效的信贷信息管理收集为基础的,只有在确保对银行信贷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偿债能力、偿债风险等进行尽可能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够保证银行信贷活动尽可能地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奉献。主要的信贷风险识别可通过以下方面实现:首先,对客户信息的统一收集和整理;其次,客户信息收集要注意全面,即包括基本信息也包括客户的信贷业务信息和其他非财务信息如客户所处的行业地位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
8、潜在风险等。再次,对客户的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定期的筛选。1.3.2 风险分析方法目前,风险分析主要是通过风险分析工具来实现的。目前商业银行应用的主要风险分析工具有:(1)美国Altman的“Z计分模型”目前,对银行信贷对象会造成的风险主要可通过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来进行分析,目前这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往往有运用统计类方法和非统计类方法两种,其中这种财务危机预警主要以财务指标为基础进行比率分析,为“Z计分模型”。(2)我国商业银行企业财务危机短期预警模型由于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模型中,最重要的在于财务指标的选择上,根据我国学者吴世农的财务预警模型,可选择以下财务指标群作为模型的变量:盈利增长
9、指数、财务报酬率、流动比率、长期负债权益的比例、营运资本总资产比、资产周转率等,应用logistic回归,建立风险预警模型。 1.3.3 风险处理方法目前对于信贷风险的处理方法,主要通过分散、对冲、转移三种方式对信贷风险进行处理以减小信贷风险。一是信用违约期权,信用违约期权是当信贷违约发生时,支付一定的钱给期权购买者,从而银行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二是信用违约互换,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给交易对象,来将银行信贷资产和证券等信用风险进行剥离,转移资产因违约而产生的潜在损失。三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也被称为ABS,可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分散和转移,如将一些流动性较差的信贷资产打包,
10、并以打包信贷资产为标的发行证券,从而获取融资资金。这样,就将这些信贷的风险分散到各证券投资者,从而减少自身承担的风险。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基本理论2.1资产风险管理理论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最初是以资产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的,资产风险管理理论是重点论述商业银行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的,就商业银行而言,利润主要来自资产业务,负债来自客户的存款,银行所能够重点关注的是银行的资产而非负债,银行应当致力于资产上协调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来对银行资产风险进行管理。2.2 负债风险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国际通货膨胀,各国政府通过对商业银行的利率管制来保证经济的繁荣,却限制了商业银行资金吸纳
11、能力,因而,为了获取更多的资金,扩大负债规模,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将资产风险管理的核心,由资产转移向负债,主张通过增加负债管理来实现资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2.3 资产负债综合的风险管理理论在金融自由化浪潮冲击下,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营风险,已有的风险管理理论难以适应新的风险规避要求。因此 70 年代后期开始形成了一种新的银行风险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风险管理理论。该理论目标可以通过偿还期对称、经营目标互相替代、资产分散等实现平衡与结构对应的方法来实现。该理论主要内容包括:流动性风险、风险控制、利率风险防范。资产负债综合风险管理的基本思想是银行应以最低成本来筹集资金,以最大的赢利来
12、安排剩余资金,切实防范和控制银行风险。这一理论对于推动和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银行风险管理的效率。2.4 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份契约中其中一个或更多的人作为委托人雇佣另外一个或更多的人作为代理人,授予后者做出某种决策的权力,使他们按照委托人的要求和利益去完成一些服务。在用信贷市场上的配给制来说明逆向选择问题时,传统上经济学家或者将信贷配给解释为由外部振动引起的一种暂时的非均衡现象或者将其解释为政府干预的结果。3.中国农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3.1 信贷资产现状首先,银行的利润连年增加,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自2008年以来,农业银行的净利润持续提高,从200
13、8年的51453百万人民币提升到2010年的94907百万人民币,且增长幅度越来越大,由2009年增长26%上升为2010年增长46%,增长幅度增加了20%。净利息收入也由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净收入减少6%增加为2010年比2009年增加33%。在盈利能力方面,可从总资产回报率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两方面来度量,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平均总资产回报率2008年为0.84,2010年上升为0.9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09年20.53上升为2010年的22.49。其次,负债能力增加。评判负债能力的变化,可从银行的负债总规模和吸收存款能力等方面进行判别。2008年以来,农业银行的银行资产总
14、量从2008年的7014.351亿元增加为2010年的10337.4亿元,增加了47%,其中负债总额由2008年的6723.8亿元增加为2010年的9795.17亿元,增加了45%,吸收存款总量由2008年的6097.428亿元增加为2010年8887.905亿元,增加了45%。再次,资产总体质量持续改善。不良贷款比率实现连年下降,从2008年的4.32%下降为2010年的2.03%,下降幅度明显。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不良贷款)的改善幅度同样引人注目,从2008年的63.53个百分点增长为2010年的168.05个百分点。3.2 信贷风险管理机制3.2.1 全面风险管理综述中国农
15、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由董事会承担最终责任的,并通过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行使风险管理相关职能,审议风险管理重大事项。高管层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承担研究拟定全行风险管理战略,审议重要风险管理政策制度等职责。在地方上,农业银行推行一级分行向二级分行派驻风险主管,风险主管对驻地行风险管理工作履行监督和报告职责,实现农业银行从高层到县一级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3.2.2 信用风险管理农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存在于贷款组合、投资组合和担保业务以及其他各种表内外信用风险敞口中。自金融危机以来,农业银行加大了对信用风险管理,对重点业务开展风险排查,加强潜在风险客户退出,深化行业限额和客户名单制,促进
16、信贷结构调整和优化。严格规范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强化重点客户贷后管理,加快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完成信贷管理系统升级改造。 3.2.3 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虽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中国农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客户集中支取存款、债务人大面积延期支付、资产负债结构严重错配、大额资产变现困难等。中国农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管理目标如下:通过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对流动性风险有效实施识别、计量、监控和报告,确保在各种状态下及时满足流动性需求、履行对外支付义务,有效平衡资金的效益性和安全性。实施的主
17、要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措施有:调整同业存款政策、加强大额资金预测预报工作、加大市场短期资金运用等措施。3.2.4 市场风险管理(1)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因法定或市场利率的不利变动而引起银行收入或经济价值遭受损失的风险。中国农业银行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主要来源于农业银行利率敏感资产和负债的到期期限或重新定价期限不匹配,以及资产负债所依据的基准利率变动不一致。(2)汇率风险管理汇率风险指资产与负债的币种错配所带来的风险。汇率风险主要分为风险可对冲的交易性汇率风险和经营上难以避免的结构性资产负债产生的汇率风险(“结构性汇率风险”)。 3.2.5 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和信
18、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农业银行为了控制操作风险,设立了三道防线。业务部门为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部门和内控合规部门为第二道防线,审计局为第三道防线。 其中以业务防线为主要防线,实施操作风险的管理。农业银行通过完善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流程,加强业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推进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制定下发基层机构关键风险点监控指引,指导派驻风险合规经理定期监控、检查一线业务风险,强化基层机构操作风险防范。制定操作风险分类分级标准,统一全行风险评估和计量标准。梳理全行风险隐患,开展银行卡、电子银行渠道、信息科技等领域风险评估,运用风险识别、操作风险与控制自评估、损失数据分析等方法和工具定性定
19、量判断风险隐患及风险水平,并建立整改验收机制。搭建全行操作风险数据集市,加强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收集。积极推进运营后台中心建设,完成多项后台核心系统开发,加快集中作业、集中监控、集中授权和集中对账等后台应用系统推广。加强法律审查、法律风险点识别和合同管理。推广上线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系统开展操作风险报告、监测、评估和计量工作。3.3 中国农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3.3.1 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从中国农业银行的风险控制结构体系来看,尽管农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形成了三道防线,但是最紧要的业务控制这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还未能有良好的内控来加以辅助实施。主要表现在董事会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很难
20、对行长等银行高层管理者和经营者及其下属的管理委员会进行监控,同时,高管层又很难对下属的各个地方分支机构的风险控制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这样,每一级的委托代理关系下,监管就很难实现,如何解决董事会与经营者、经营管理者与下属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监管问题,成为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图3-1中国农业银行的风险控制结构体系图示3.3.2 缺乏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文化体系特有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整合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经营思想与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于一体的文化。根据上文对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和管理现状的分析,农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还未形成核心的
21、管理文化,风险管理的系统性有待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没有认识到风险管理文化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再次,农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还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具体的落实到制度层面和具体的操作层面,因而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缺乏一致性,可执行力比较低 刘向颖.经济周期波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3.3.3 风险评级技术落后,风险资产管理问题多首先,风险评级多注重定性分析而缺乏定量分析。根据国际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风险评级度量模型来看,中国农业银行的风险度量在其年报中多是用定性语言描述的形式进行总体程度的描述,而国际银行的分析是通过数据描述为根据,语言描述为解释
22、的方式进行风险的分析。其次,国际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是针对于每个运营机构各自应用一系列风险度量技术对风险进行核定,应用的技术包括敏感度分析、VAR技术分析、压力测试、持仓限额等,而中国农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整体是针对所有机构的,风险核定的技术相对较为单一,尽管也有资本计量、压力测试和限额管理,但是集团层面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的细化和创新。3.3.4 信贷信用审查和授予制度不完善从信用审查角度讲,农业银行的信用排查和管理相比国际银行的则简略不少。国际银行的信用审查是贯彻国际银行信贷及风险管理部的统一风险审查制度,将各行业信用风险分为多个级别进行重点管理,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核心是保持分散化,避免行业
23、过度的集中,通过对不同信贷风险的行业进行组合审查,对高风险或波动较大的行业特别关注,并注重紧缩信用审查标准,同时,分散信贷的投向到信贷风险低的行业来保持整个风险的总体水平。中国农业银行的信贷审查是通过对重点业务开展风险排查,加强潜在风险客户推出,深化行业限额和客户名单制,并且通过严格规范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强化客户贷后管理和不良资产的处理来保证信用审批制度的有效性。4. 我国农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成因分析4.1 信息不对称4.1.1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长久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信贷不公平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导致的。一般情况下,企业融资获得资金的使用、收益
24、、风险,企业比银行更具有信息优势。企业对融资资金的未来投资计划和收益、风险,对借贷资金的偿还概率等的了解,比银行更加清楚,而银行要想了解这些信息,只能通过企业主动提供的信息以及一些公共信息加以评估等间接方式获取信息。因此,为了在融资博弈中获得有益的信息优势,银行对于风险较高的融资收取较高的利息,对于较低风险收取较低利息 弯红地.银企战略联盟对融资博弈的影响分析J.理论月刊,2008(11):156-158.。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银行总是倾向于对资金使用者征收较高利息,于是导致资信较高的企业退出信贷市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最终剩下的只有高风险投资者,导致了逆向选择。4.1.2 信息采集成本规避导
25、致银行扎堆大客户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信贷体系不同,我国尚没有统一的同业信息共享平台,或者专业的资信评估机构来对信贷信息进行实时发布或分享,即便有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的信贷查询系统,由于信息的录入往往不及时,且信息缺乏准确性,不具有参考价值,因而,对于每一个银行,还是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搜集信息,信贷信息的搜集成本较高,因此,银行在选择信贷客户的时候,往往选择信贷信息充分的合作对象,于是,信贷投向多集中在上市大企业,这样,所有的商业银行出于信息搜寻成本和信贷风险的规避,喜欢扎堆同一客户群,这种行为助长了大客户利用银行各种渠道盲目融资行为,同样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尤其是坏账风险。4.2 风险管
26、理技术创新不足以中国农业银行与国际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风险识别和管理可以看出,风险识别和管理技术落后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这一问题的产生是因为银行业风险创新技术的不足。风险管理技术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风险度量技术,也包括对业务流程的管理、风险防范技术、风险规避技术等,对风险的管理也应当是涉及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的。从中国农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技术应用来看,相较之先进的国际银行风险管理技术而言,还处于落后状态,且对风险的系统管理概念不清晰。4.3 社会诚信的缺失4.3.1 第三方信息评审机构混乱在我国,虽然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了信贷查询系统来提供共享信息来帮助商业银行的信贷
27、风险管理,但是,却出现了商业银行信息录入不准确、不及时现象,甚至有些银行为了竞争大客户而故意封锁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这样,信息平台的参考作用也就小了。另一方面,工商、税务、海关、产权登记、法院等部门信息封闭,查询难度大,会计师、审计师、评估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评审报告可信度差,政府地方保护主义等影响了健康社会信用体系的形成。由于这些第三方信息审查评估机构的混乱,同时也助长了企业的造价行为,乃至一些上市企业,也屡次发生与审计机构或信用评级机构伙同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增大了银行防控风险的难度,带来巨大道德风险。4.3.2 信用环境差,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缓慢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一直发展缓慢,近年来刚刚
28、开始使用的个人征信系统还不够成熟,企业征信制度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企业考虑最多的是如何从银行借到款项,而如何把贷款尽快增值尽快偿还考虑的较少。而且,一些中小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信息不真实,企业往往有几套帐表,为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我国社会信用意识的淡薄。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严重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4.4 银行员工的信贷风险管理意识不够首先,我国金融机构中,信贷风险管理的人才还相当缺乏,这导致我国风险评估创新发展缓慢,尤其是对一些中长期基础设施贷款项目,缺乏风险评估机制,甚至一些中长期的贷款不偿还导致成为银行呆坏账,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其次,我国商业
29、银行的员工对信贷风险的管理认识不够。一是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尽管近年来开始大量引入本科以及以上学历人员从事信贷工作,但是这些新进人员还处于办理银行信贷基础业务的过程中,对信贷决策不具有话语权。二是信贷人员对信贷风险的认知较少,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对本行的信贷风险参数或数据进行发布,但是很多员工还不了解坏账率、贷款迁徙率等基本的信贷风险统计数据的含义,对银行信贷风险的总体理解不明确。6. 完善我国农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6.1 加强组织管理第一,整合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虽然在董事会下也设有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但是很难实现其对掌握有风险管理实权的风险管
30、理委员会等总行层面的风险管理机构的管理,可通过整合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授权关系来消除这一问题。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风险管理经验,将总行层面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向上报告机构转到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上来,并将下属分行、支行的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总监等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分支转移到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下来,可实现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整合,也使风险管理具有独立的管理权和不受业务、绩效影响的客观性。第二,信贷风险实现垂直化管理。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主要有总行、分部门、分行等管理层面,信贷风险的垂直化管理是通过在各个层面设置风险管理人员,对不同层级的风险管理授予一定的授权,展开分层次审查、最终审批的信贷审查审批,这样
31、可避免最终审批人主导信贷项目审批的情况,从而分散最终决策人的决策权力,实现信贷决策的客观性和权力制衡、责任分担。6.2 业务管理的优化措施6.2.1扩大信贷政策的覆盖面金融危机以后,为了预防信贷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多集中到大客户上,产生了扎堆的现象,同时也滋生了大客户违约的风险,而中小企业则面临着信贷困难的情况。由于大客户违约风险增加,扩大对中小客户的信贷投向无疑是分散风险的好办法。可根据我国银监会和政府的中小企业信贷优惠政策,将信贷投向优质的中小企业客户。6.2.2 加强客户管理应当逐步实现对客户名单的动态管理,制定产能过剩行业客户分类标准及分类名单,并对客户名单实施动态调整。同时,
32、试点重点客户、重点项目信贷业务平行作业,优化授信延期业务流程,加强信贷制度执行监督管理。强化贷后管理,推行贷后管理巡检制度。在客户评级方面,应当扩大客户评级制度的覆盖面。根据欧洲商业银行对客户评级制度的应用情况来看,扩大客户的评级覆盖面可有效地从源头上控制信贷风险,具体可借鉴欧洲商业银行的经验:第一,客户信用评级应当拉开距离,不应当评级过少或区分度低,而应该尽量的精细化,如巴黎银行是将客户分为12个等级进行评级的;第二,建立客户评级模型,实现信息化评级,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以及个人客户的信用评级,通过建立客户评级体系实行电子化的评级,可有效地减少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同时也提升信贷业务效率。6.
33、2.3 完善信贷授权管理,改革信贷审批制度首先,应该实现审批授权的差异化和精细化。这里所说的授权审批的差异化,是指对客户实行差别化的信贷授权,如对一些优势行业的重点客户、重点项目、总行级项目和重点城市项目实行优先授权,并且要区分不同项目的授权差异,对于一些产能过剩行业、劣势行业或者总体风险上升的行业,要实行授权的上收,适当提高风险业务的审批权限。6.2.4 加强行业风险分析,注重风险组合管控第一,建立对各行业风险进行评估的制度。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复杂化,行业的发展变化也加快,因而,应该对信贷投向的每个行业的信贷风险进行周期性评估,例如一年一次,来了解各个行业的整体信贷风险水平。第二,对重点行业
34、设定指导性贷款限额,例如,房地产行业,由于我国对房地产调控政策导向以及房地产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可对房地产贷款实施指令性限额管理,根据国家调控政策、监管要求和行业贷款质量变化趋势,调整、控制行业信贷规模和投向,优化贷款结构。 第三,强化重点业务风险管控。这里所指的重点业务管控是指对业务规模大、投放多的行业风险进行重点排查,如房地产等。对这些风险大的行业的重点业务,要通过动态监管的方式进行风险管控,同时,应当开展对这些行业的信贷客户的压力测试等,掌握贷款风险。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业务准入和评级管理,提升审批层级,切实做好担保、放款和贷后管理。第四,适当实行行业风险组合,防止风险的集中化。这是
35、建立在对各行业风险状况了解的情况下,结合企业对各行业风险的评估状况,以及银行的业务投向分布,要注重通过改变信贷投向结构来降低多行业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6.3 改善风险资产管理尽管在上文将农业银行与国际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比较后发现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与国际银行的持平,但是,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以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中,很大部分投入到房地产等高风险行业的情况,其未来不良贷款率的预期有所提升,因此,在不良贷款管理上,仍然不能放松。可通过制定不良贷款处置管理办法,细化不良贷款处置管理流程。完善呆账核销管理制度,及时处置资产损失,准确核算损益。着手制定不良贷款“名单制”管理,规范资产处置审查审议。
36、制定全面及专项检查方案,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不良贷款重组业务管理,促进不良贷款风险化解。启动不良资产管理系统开发,推进不良资产处置信息化建设。6.4 引入全面的信贷风险管理计量分析方法首先,在操作风险的控制方面,应当首先制定操作风险分类分级标准,统一银行的风险评估和计量标准。梳理全行风险隐患,开展银行卡、电子银行渠道、信息科技等领域风险评估,运用风险识别、操作风险与控制自评估、损失数据分析等方法和工具定性定量判断风险隐患及风险水平,并建立整改验收机制。其次,注意引入信贷风险信息化管理系统。信贷管理信息系统(CMIS)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做出和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且信息系统依靠计算机
37、进行风险的测算和监管,可大大提高管理效率。美国的很多大型商业银行如汇丰等都引入了这种信贷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贷管理,提高了对信贷风险的预测精确度,对减少信贷风险有很大的帮助。6.5 发挥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商业银行作为一个商业主体,其本质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因此,要想进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有效监管,首先应当制定有效的监管法律法规。尤其是当前随着混业经营以及金融控股公司的不断出现,信贷风险的监管面临的局势越来越复杂,对象分类越来越多,应当抓紧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标准来实现对金融风险的全面监管。目前我国的征信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征信平台的建立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建立起全社会统一的征信体系,对于减
38、少银行因为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风险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构建征信体系,可以改善我国当前信用缺失的市场环境。当征信成为人的一种资产,人们就会更加注重个人征信,也就会从整体上改善市场诚信状况。6.6 构建谨慎的信贷风险文化建立风险文化制度,并将其融合为公司制度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树立起风险意识。在风险文化的建立过程中,应当注意一是要强化统一的风险偏好。作为体现所有者对风险和收益组合态度的信贷风险偏好应由董事会决定。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宏观经济和银行经营战略的变化,对风险偏好进行必要的调整,但必须得到相应的授权批准,对未经批准就变更风险偏好的行为应严厉处罚。其次要完善精细化制度管理。应细化
39、业务规定,规范操作程序,统一文本格式,增强信贷制度的操作性。而且需要经常对现有的制度流程进行梳理,对过时的予以废止,并及时修订、补充新的规章制度。此外,应加强信贷政策制度的宣传和信贷业务的检查,推进信贷人员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信贷政策制度的自觉性。参考文献1 蔡晓燕.次贷危机中的跨国银行:风险管理、危机应对及其启示D.厦门大学.2009.2 孔艳杰.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3 刘向颖.经济周期波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4 李艺凡、王欣然.金融衍生品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影响研究J.金融论坛. 20105 刘秀菲.我国商业银
40、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首都经贸大学.2010.6 李志辉.中国银行业风险控制和资本充足性管制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7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辽宁省第二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成果论文集C. 辽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264.8 毛梓权.金融危机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206-207.9 唐杰.招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0.10吴蔚蓝.对信贷投向集中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甘肃金融.2003(9):58.11王学强.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2009(12):51-53.12王权.美、日商业银行
41、信贷风险管理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1013弯红地.银企战略联盟对融资博弈的影响分析J.理论月刊,2008(11):156-158.14周娴.主办银行制的渊源与我国的实践J.商场现代化.2008(6):78.15张春子.构建现代风险管理体系:欧洲经验J.全球视线.2007(5):85-87.16Ohlson.J.S: Financial Ratio and the Probabilistic of Bankruptcy.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7Edward Altman, Andrea Resti and Andrea Siron.Default Recovery Rates in Credit Risk Modeling,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Empirical Evidence, 2003.11.18Antje Berndt and Anurag Gupta.Moral hazard and adverse selection in the originate-to-distribute model of bank credi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Volume 56, Issue 5, July 2009, Pages 725-74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