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风骨论.docx
《《文心雕龙》风骨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心雕龙》风骨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心雕龙风骨论摘要 “风骨”是文心雕龙中重要的理论范畴,刘勰提出的“风骨”从20世纪以来一直是诸多学者的重要研究对象,关于“风骨”的涵义,他们提出了许多观点。从风骨这篇的内容,再结合文心雕龙其他篇目来看,我认为“风”是作者思想感情、气质、性格等方面在文章中的风貌,“骨”能使文章文辞表达得刚健有力、明朗简约,内容丰富充实。“风骨”的美学内蕴在于儒家美学精神的体现和作品对明朗刚健风格的追求。“风骨”理论对唐朝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陈子昂、李白的创作都接受了刘勰的“风骨”。关键词:文心雕龙 风骨 唐代接受Wen xin diao long fenggu theoryAbstract Fenggu
2、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category in Wenxindiaolong. Liuxies Fenggu has been an important research object of many scholars since the 20th century. They put forward many views on the meaning of Fenggu. From the content of Fenggu and other parts of Wenxindiaolong, I think Fenggu is the style of th
3、e authors thoughts, feelings, temperament, personality and other aspects in the article, which can make the expression of the article strong, clear and simple, rich and substantial.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Fenggu lies in the embodiment of Confucian Aesthetic Spirit and the pursuit of clear and
4、vigorous style. The theory of Fenggu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ang poetry. The works of Chen Ziang and Li Bai accepted Liu Xies Fenggu.KEY WORDS: Wen xin diao long Drawn The tang dynasty to accept目录关键词:文心雕龙 风骨 唐代接受2引言4一、文心雕龙“风骨”释义4(一)历代学者的观点4(二)“风骨”的具体含义5二、“风骨”的美学内蕴8(一)儒家美学精神
5、8(二)对作品明朗刚健风格的追求9三、“风骨”的唐代接受9(一)陈子昂对“风骨”的接受10(三)李白对“风骨”的接受11结论13参考文献14致 谢15引言“风骨”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人物品评领域,汉代“风骨”还没有进入文学领域,当时一般用“风骨”来形容人的举止打扮以及气质风度,“风骨”多指外貌方面的特点。这一词的涵义后来得到拓展,不再只局限于形容人的外貌,人们开始用它来点评文章和画作,刘勰更是首次将“风骨”这一词创造性地引入文学批评领域。“风骨”这一理论在全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这一理论遍及全书,不单单只有风骨一篇提到,文心雕龙的其他篇目也都有所提及。一、 文心雕龙“风骨”释义(一)历代学者的
6、观点20世纪以来历代学者关于“风骨”的观点大概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风意骨辞”说,以黄侃为代表,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有这么一段:黄侃.文心雕龙札记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2:87.图1范文澜也持类似观点,他在文心雕龙注写道:“风即文意,骨即文辞,黄先生论之详矣。”童庆炳.文心雕龙“风清骨峻”说J.文艺研究,1999:31.这种说法并不是简单地把“风”等于文意,“骨”等于文辞,黄侃先生认为“风”属于文意,“骨”属于文辞,两者并不是划等号的关系,周振甫从正面的解释中指出风骨的实质在辞意,辞和意要达到具体条件才是有骨有风。周振甫.周振甫讲文心雕龙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08.可见周振甫先生
7、也是同意这种观点的。第二种是“情志事义”说,以刘永济先生为代表,他认为“风”指的是作者由内心发出来的,充实饱满的,在文章中的表现符合儒家道德的强烈情感。“骨”指“事义”,则是表现文章主题思想内容的。符欲静.20世纪文心雕龙“风骨”论研究述评J.许昌学院学报,2005:134136.附会说“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刘勰.文心雕龙M扬州:广陵书社,2019:148.刘先生便是以此为依据。郭晋稀认为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比较重要的思想和文章本身的题材指的就是“骨”,“风”应该是指借由作品的这种思想和题材从而体现的作家内心的志向还有作家创作时的激情。张丽丽.刘勰“风骨”简析J.河
8、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182-185.张少康也同样赞同这个观点,他认为风骨指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一种表现。高宏州.张少康先生新著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研究述评兼与张少康先生商榷J.广西社会科学,2011:127.第三种是“风格”说,罗根泽认为:“盖风骨虽非字句,而所以表现风骨的仍是字句,所以欲求风骨之好,须赖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M.北京:中华书局,1958:155158.王运熙认为:“思想感情表现得一目了然,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文风清明指的就是“风”,如果文章的言辞使用简练却很有力度,那么这就是“骨”的象征,“风骨”是指作品具有鲜明而雄浑的艺术风
9、格王运熙.文心雕龙风骨论诠释J.学术月刊,1963:4650.。赞同此观点的学者也有很多。第四种是“感染力”说,宗白华提出:“有风格有骨气的文章才是一篇好文章,就和听一个人唱歌唱的是好是坏一样,强调的都是“发音”。字是骨,即端直;腔是风,即清爽,感人。”马茂元说过:“风可以触动动物,这就好比好的文章可以感动人。马茂元同样认为风骨可以有着感染力。4持此一说的学者普遍认为风骨的特征“在于明朗、健康、遒劲而有力”,只有从现实生活的情调中汲取灵感,磨练志向,再加上温文尔雅的文字,才能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第五种“风骨”教化说,牟世金从文质论的角度指出:“风”要求作家创作时精神要健康,思考要严谨,作者
10、的思想感情表达生动鲜明,具有启发性和鼓舞人心的力量;“骨”要求在文字的使用上要做到严谨有序,词语的使用要力求准确,文章显得有条理性,起到支撑文章脉络的作用。周家福.文心雕龙文体论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952. 杜黎均在文心雕龙研究和译释中也表明“风”是作品的健康的思想内容及所产生的教育作用,“骨”是有力的文辞描写。张朋.论刘勰的“风骨”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3):2.(二)“风骨”的具体含义在风骨中,开篇便提出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这句说“风”是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很明显可以看出“风”对应“志气”,所以,我以为风骨
11、中的“风”是作家志气的体现,这里的志气包括思想、气质、情感、性格诸多方面。“风”是无形的,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它,因为它是运动着的,而“志气”很难感受到,与“风”的外发表现不同,单看人的外貌是无法判断出他有怎样的“志气”的,因为这些都是内敛的,只有深刻去接触,我们才能了解本质。简单点说,每部作品都有不同的外观,给人的感觉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作者在思想、气质、个性和情感上的差异。经过作者精心布局和巧妙构思表现出来的风貌就是“风”,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看到了作者为我们创造出的幻想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发生了碰撞,情感与情感间完成了交流。作品的抒情中包含着“风”,恰似气在形式上的运
12、动。只有用气的运动才能有生命,所以只有用“风”,抒情才能有生命力,才能生动感人。周振甫指出:“风是以作者的感情为基础,运用相应的情绪和感情,通过优美的语言,把感情生动有力地表达出来的。”4这也恰好印证了“风”是作者情志意气的表现。刘勰“风骨”中的“风”是带有肯定意义的,作品展现出优良风貌,才是具有“风”的作品。风骨说:“意气俊爽,则文风清焉。”刘勰在文中指的有“风”的作品,正是有这类风貌的作品。作家的气质能通过文章鲜明的表现出来,这样的文章给读者以清爽的感觉。刘勰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风骨中举了具体作品为例,“相如赋仙,气号凌云,蔚为辞宗,乃其风力遒也。”由此可见,所谓“风”,要求作品抒情要有
13、清新、感人,充满活力,让人有身临其境、身临其境的感觉。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为何偏偏选取大人赋作为有“风”的正面例子,其实从文心雕龙其他篇目可以看到刘勰对于司马相如其他赋的评价。如诠赋评价“繁类以成艳”,体性评价“理侈而辞溢”,才略评价“洞入夸艳”,刘勰为何看重大人赋,我想正是因为大人赋的风貌比起另外两篇更清晰,更吸引人。在刘勰眼中,子虚赋、上林赋过于注重辞藻的华丽,虽有美艳的外貌,但显然不符合刘勰心中有风力的作品。而大人赋文辞类似于楚辞,更为简练,风格和特点鲜明,汉武帝读后“飘飘有凌云之气”,说明它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故刘勰举为有风力。“风”的含义解释了,那么“骨”又指什么?风骨
14、说:“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综上所述,可知“骨”与文辞有关,说明“骨”与文辞存在一定的联系。这段话巧妙的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辞与骨的关系比成了树形与树骸的关系。没有骨架,树就不可能存在。骨架好比桥梁,没有骨架这个基础,树也就没法生长,只有骨架也是不行的 ,如果没有挺拔有力的树形,那么这棵树就不会存在生命力,只可能是枯干的树干。辞与骨的关系正如树形与树骸一样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从这样的角度看,基本可以发现“骨”它的涵义:“骨”指作为一种文章的整体力量,它与文辞的力量有关,但二者并不相同,它要借助文辞来表现出来。那么这种力量到
15、底是什么?同样从上面那段话分析来看,这种力量指的是作品的语言,这么讲并不完全准确,正确的说是“骨”指的是精力充沛的语言。“结言端直”是指语言运用要精要,峻直。文章要有“骨”才能使整个作品挺立,文章如果在遣词造句方面正确且合乎规则,那么文章本身便是具备了“骨”。不过单单是这样还是不行的,“骨”的标志应该还有一点:文章内容一定要充实。“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善于使文章有“骨”的作家往往能使作品内容充实,在语言的修辞使用上显得精炼。相反,如果使用大量优美的修辞,内容却是软弱不充实,那么这样的文章往往是经不起考量的,这就是没有“骨”的象征。以建造房子作比较,建房子时为了好看,装饰了各种名贵华丽的瓷砖
16、,但是呢,最关键的地基却没打牢,可以说是空有一个美丽的壳子,却没有丰富的内容,地震一来,房子就倒了。周振甫文心雕龙选译说:“骨是对作品文辞方面的美学要求”“要求语言简洁,语意相称,条理分明,直白有力,内容充实饱满”。冀勤.读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J.文学遗产.1993:125127.在分别阐释了“风”与“骨”的内涵后,回归风骨,我们发现二者之间关系密切,风骨二者的结合,即“风骨”才是刘勰所提出的对文章作品创作要求,“风”是作者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气质和个性的外在表现,“骨”能使文章刚健有力,明快朴实,内容丰富。二者相互作用,紧密联系,“风”附着在“骨”的结构上,作品中的“骨”可以使“风”所表达的
17、含蓄思想更加清晰有力。所以“风”与“骨”是统一的,从刘勰的角度看,一篇好文章应该既有“风”又有“骨”,即感情之气旺盛,内容之丰富感人,是与刚健、挺拔的文字相结合的。刘勰在风骨有这样几类鸟的描写:“翚翟”肌丰力沉;“鹰隼”翰飞戾天;“鸣凤”藻耀而高翔。翚翟是野鸡,羽毛鲜艳,却没有骨力,所以飞不高远。唯有鸟中凤凰,藻耀而高翔,风骨兼具,才是刘勰理想中作品的样子。王运熙认为想要使文学作品具有“风骨”,必须具备以下两点。其中一点就是遒劲有力9。风骨以鹰隼为例指出具有风骨即“骨劲气猛”的作品,好像展翅高飞的雄鹰,健康强壮有力量。老鹰有着一双强壮有力的翅膀,它支撑着老鹰在天空翱翔和捕捉猎物,一篇作品想要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心雕龙 风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