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封建论读书报告.docx





《柳宗元封建论读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宗元封建论读书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柳宗元封建论读书报告这是作者在参加王叔文等领导的革新失败后,在被贬期间写的一篇政论文章。这里所说的“封建”,指的是我国古代实行过的“封国士,建诸侯”的分封制,与现在所说的封建社会的“封建”含义不同。 这篇政论文章的论题是“封建制”的存废,及其与郡县制的优劣。但其内容远远超过了这个范围。作者以周、秦、汉、唐四代史实作依据,论证了“封建制”的弊 端:裂土分国,常形成“末大不掉”的局面,“继世而理”,不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世大夫世食禄邑,堵塞贤者发挥才能的机会,指出郡县制代替“封 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肯定了秦废分封、立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的进步性。论文中多论古事,但实质是借以针
2、贬中唐时期藩镇割据的现实。这些都反映 了作者维护国家统一,重视“生人之意”的政治思想。1、 关于周至唐的制度比较柳氏一文在开篇即提出“封建,非圣人意也。”而是迫于“势”,即政治形势。柳宗元所指的圣人,是说的“古圣王”,指尧舜禹汤文武;其次柳宗元把中国政治体制分为四类:1、周代的“封建制”2、秦代的“郡县制”3、汉代的“郡县和诸侯分封并存”的体制4、唐代的“州县和藩镇并存”的体制。从这些制度变迁及其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柳宗元对于郡县制的极力推崇,他认为周至唐各朝的兴盛与灭亡都与政治制度息息相关。但由于他所有的立论基础均是从“中央集权”出发的,所以他所评判的标准也都具有局限性。 2、公私观柳宗元在其
3、封建论中独到地以“公私观”为视角分析了封建制、郡县制的利弊。他认为商汤王、周武王之所以推行封建制是 “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为卫于子孙也”。而秦朝推行郡县制是出于主观的私心,“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但从制度来看,却是“公之大者也”,继而推出“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的结论。从这里可以看出其立论还是从维护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出发的,认为“公天下”即“君天下”。 3、人事观 柳宗元认为国家要治理的好不仅要实行郡县制,还要配合“善制兵,谨择守”这一套完善的用人制度。所谓的“善制兵”,即善于运用军事力量,并非是简单的中央政府掌握军权。柳宗元在辩侵伐论中主张要遵循“义有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柳宗元 封建 读书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