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院-秦毅- 基于3D细观模型的混凝土动态拉伸破坏的数值研究查重修改一.docx
《安全学院-秦毅- 基于3D细观模型的混凝土动态拉伸破坏的数值研究查重修改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学院-秦毅- 基于3D细观模型的混凝土动态拉伸破坏的数值研究查重修改一.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3D细观模型的混凝土动态拉伸破坏的数值研究第一章 绪论1.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自上世纪70年代初,混凝土类材料通过采用引入高效减水剂、加入细分矿物等方法,不断改进完善其性能,不仅强度、耐久性等方面得到提升,也更适合于现代工业化的生产需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从那时起,混凝土类材料在民用基础建设、军事安全防护等各个领域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见图1.1。但是近些年,国内外安全局势不容乐观。中东地区战乱不断,恐怖袭击频繁发生,安全防护已经不再局限于军事防御,现在更是民用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混凝土在世界范围内的用量以及需求量都是十分可观的。所
2、以研究其破坏形式,尤其是研究其在冲击、爆炸等载荷作用下所导致的毁坏,对军事、民用工程的安全防护是极为重要的。 而混凝土作为拉压极不对称的脆性材料,研究其在动态拉伸破坏下反映出的各种力学特性是十分必要的。在军事上的防御工程中,如图1.1(a)所示的军事掩体,在承受敌军的各种攻击如敌弹袭击等,均会产生不同形式的破坏,其中典型的破坏形式就有层裂破坏。即冲击波或者碎片、弹丸的高速撞击在混凝土结构产生压力脉冲,并在自由表面反射成拉伸脉冲而产生层裂破坏。同时,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物产生的层裂破坏、核反应堆保护设施受到的外界撞击产生的拉伸破坏等均与上述原理同理。所以,对混凝土类材料层裂毁坏的探索是非常关键且
3、需要的。同时混凝土类材料的层裂问题包含了大量的力学信息,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混凝土类材料力学性质的理解。在目前的数值分析研究中,混凝土类材料多采用均质模型、两相模型,但是混凝土类材料的很多力学行为是均值模型与两相模型难以解释的。基于3D细观模型的混凝土类材料的数值模拟更加贴近实际,更能在数值模拟中体现出混凝土类材料的力学特性, 提高数值模拟的精确度。探究基于3D细观模型的混凝土层裂现象的数值模拟,能够更具体、详细的了解混凝土类材料组成、脉冲波形等对层裂现象的改变,能够有助于更深层面地理解混凝土类材料的本质。1.2 研究现状1.2.1混凝土类材料的研究现状近年来,恐怖袭击、区域动荡以及地质灾患时常
4、爆发。民用基础设施与军事工程建筑的安全防护变得至关重要。混凝土作为世界上用途最广泛、需求量最大的工程材料之一,其性能的完善一直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1824年,波特兰水泥出现之后,混凝土类材料也随即问世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当时的混凝土类材料不仅能够满足工程对材料强度与耐久性的要求,而且造价较低且原材料获取方便,所以得到了推广与普遍的运用。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类工程对材料的要求变得愈加具体且严苛,但同时也加快了混凝土类材料发展的速度。1850年,谁也没有想到,钢筋混凝土的前世诞生在一条法国制造的船上,一条钢筋网水泥船上。之后混凝土类材料迎来了自
5、己的首次成长,同时也让世界进去了钢筋混凝土时代。1928年的混凝土再次受到法国人得青睐,佛列辛涅(EFreyssinet) 利用高强钢丝对混凝土的外部实施改良,将预应力锚具变成现实。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理论。他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为预应力混凝土类材料奠定了根基,也让混凝土类材料再次见证了自己的成熟。上世纪70年代初期,高效减水剂的出现预示着混凝土类材料第三次进步的到来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分别在1935年以及1962年,减水剂与“麦地”(MT 150)高效减水剂问世。美国的E.W.Scripture研制的减水剂是以木质素磺酸盐为主材料E
6、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日本花王石碱株式会社的服部健一等研制的MT 150能够将减水率提升至20%以上,水灰比下降到0.250.30。从此,流动性混凝土的时代到来。1935年,美国的E.W.Scripture研究制造出一款减水剂,其含有大量木质素磺酸盐。1962年,高效减水剂被来自日本花王石碱株式会社的服部健一等成功研究出来,而聚合物混凝土的研制则意味着混凝土类材料第四次飞跃的到来。聚合物混凝土主要包含聚合物水泥、树脂和聚合物浸渍上三种类别的混凝土。聚合物水泥混凝土有良好的抗冲击性,不仅抗拉强度高而且经久耐磨,其延性与粘结性也都优于一般混凝土。树脂混
7、凝土拥有耐磨、耐侵蚀、硬化快,强度高等特性。聚合物浸渍混凝土抗压强度较高,一般可达甚至超过200MPa,且防水、耐冻、抗冲击,是耐腐蚀的优良材料。但聚合物混凝土的优良特性并没有抵过其高昂价格带来的影响,所以聚合物混凝土的时代并没有随着其的诞生而快速的到来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高性能混凝土 (HPC)代表着严苛的工艺要求以及优良的材料本身,是在1990年5月被美国NIST与ACI初次定义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且其体积稳定,力学性质稳定,而且方便浇捣、不会离析。新一轮混凝土类材料的飞跃由此到来。2006
8、年,Rhodia、Lafarge与Bouygues合作,并且同VSL专利公司强强联手,开展了一项加快混凝土发展进程的专利即Ductal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与一般的混凝土相比,其拥有高达150MPa甚至更高的抗压强度,约等于一般混凝土的3倍。在韧性方面,超高性能混凝土甚至可以与一般的金属材料比拟。其优良的韧性是一般混凝土类材料所望尘莫及的,因为它们在韧性上的差距已经相差约300倍。这也是超高性能混凝土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拥有突出牢靠结构性的重要因素,是一般混凝土类材料所不能完成的Error! Reference so
9、urce not found.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除去以上超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势,其还因为拥有较长的使用时间能够节省大量的修理和维护费而得到世人的青睐。混凝土是含有大量水泥的胶凝材料,大量的水泥可以粘结碎石等用以增加混凝土强度。具体方法为将水、砂、碎石及对应的添加剂混合完全混合并搅拌均匀,并经过不停歇的振动捣实和保养维修、预防等工序凝结固化,最终成为多相复合材料。混凝土内部的结构十分多样且丰富,按照混凝土类材料的特征尺寸可以将其里面的结构分为三个层面,即微观层面(Microsco
10、pic)、细观层面(mesoscopic)和宏观层面(Macroscopic)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研究目的的差异是导致研究尺度不同的主要原因。目前,细观以及宏观层面是用以探究混凝土类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相应材料本构关系的主要探究手段。混凝土在宏观层面上难以体现出其内部三相的构造及其各相与宏观力学行为之间的关联,也很难描绘出混凝土内部非均匀性引起的应力集中所形成的部分破损。所以在细观层面上混凝土的研究可以弥补宏观层面在研究上的缺陷,相辅相成。在细观层面上,混凝土由砂浆、骨料与两者之间的过渡层(ITZ)三部分所组合而成。细观层面上混凝土的组成相较于宏观
11、层面更能体现出其力学复杂性的原因。同时,可以愈加详尽的揭示混凝土类材料的力学性质,这无论在工程实际中还是学术理论中都具备重要价值。本文将在第二章详尽介绍混凝土类材料的细观结构特点与细观模型的探究。1.2.2 混凝土动态拉伸实验方法的发展混凝土类材料作为全球应用范围最广泛、需求量最大的材料之一。研究其破坏形式,尤其是研究其承受爆炸、冲击等载荷下导致的破坏形式,对军事、民用工程的安全防护是极为重要的。并且混凝土作为抗拉抗压强度非常不对称的脆性材料,其动态拉伸强度只为压缩强度的0.10.2,所以研究混凝土类材料的抗拉强度是十分重要的。出于工程上的需求,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简称SHPB,见图1
12、.3)的动态拉伸实验方法在近年来被不断地提出。其中霍普金森拉杆实验(简称SHTP)、层裂实验以及巴西圆盘试验等实验设施都极具代表性。1.2.2.1 霍普金森拉杆实验与其他动态拉伸实验设施20世纪初,B.Hopkinson运用压杆提出测试压力脉冲的实验方法,随后这项冲击压缩实验技术得到众多学者的改进与完善。1949年,H.Kolsky基于以上探究的研制出了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技术,用于探究材料单轴动态压缩下所反映的材料性质,并对高应变率下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质进行测试。1996年,为了实现单脉冲的加载,薛青等对霍普金森扭杆装置中的加载头与传动器进行改进,推进了霍普金森扭杆装置的繁荣Error! Ref
13、erence source not found.。1960年,J.Harding等通过对单轴压缩实验中的霍普金森压杆进行改装,使得霍普金森杆在单轴拉伸实验中得到普遍推广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1983年,霍普金森杆在拉伸实验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霍普金森拉杆实验方法与霍普金森扭杆技术均在1983年被提出。J.Harding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等在上述单轴拉伸实验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霍普金森拉杆实验方法(见图1.4),即使到今天该方法仍被广泛应用。与此同时,针对试件在高应变速率下承受纯扭转载荷的霍普金森
14、扭杆技术也被J.Dully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等、 W.E.Backer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等提出。由于规范的霍普金森杆实验装置的测试结果是基于假设试件处于均匀、单轴的应力状态。但是非轴向力对混凝土类材料力学性质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所以2000年,Patricia Verleysen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通过分离式霍普金森杆装置(见图1.5)用以研究混凝土类材料的动态拉伸性能,即研究混凝土试件的非均匀和多轴应力分布对混凝土类材料的影响,并且进行了数值模
15、拟。之后的几年里,霍普金森拉杆设备在材料的力学性质探究上获得宽泛的运用。J.R. Klepaczko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等提出一种新的实验技术将霍普金森杆作为测量工具,大大的提高了高应变率下的局部失效应力的估计精度。J.T Gomez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等通过动、静态拉伸分裂实验,探究了诱导损伤与其抗拉强度改变的关系。实验现象证实动态拉伸强度随着损伤的放大而缩小,对随机损伤方向并没有明显的依懒性;相反,静态劈裂强度高度依赖于随机损伤方向。卢芳云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16、found.等经过对入射波整形技术的运用并结合石英晶体采集透射信号的措施改进了软材料动态力学性质的研究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现象。A Brara 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等通过实际的混凝土动态拉伸实验与数值模拟结合的方式研究高应变率下的混凝土类材料。通过使用高速CCD相机记录了混凝土类材料的断裂过程,并得到其抗拉强度。同时与数值模拟的结合可知基于材料分离的速率依赖性过程的累积破裂标准可以考虑破裂应力的高速率敏感性。胡时胜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
17、d.等也运用霍普金森杆技术对混凝土等脆性材料的层裂强度开展了探究。通过上述霍普金森拉杆实验与其他动态拉伸实验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霍普金森杆在混凝土类材料的动态拉伸实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为了获取更多的有关混凝土类材料的力学信息,实验的技术与结果都日趋完善。1.2.2.2 层裂实验层裂破坏、动态拉伸破坏等几个典型的材料破坏实验都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料。其中,层裂现象的出现是压力脉冲在自由表面反射产生的动态断裂所导致的。因为入射的压应力波在自由面反射成为拉伸卸载波,同时与其相遇的入射压力波也会对其产生作用并也受其影响,这样就造成靠近自由表面的某一位置将形成相当高的拉应力,只要达到某动态断裂
18、规则的临界值,就能够在此位置造成材料的破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层裂破坏即先承受压缩,再经受拉伸,所以其关于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破坏过程的内容非常丰富。这也使得层裂实验成为人们了解材料动态毁坏的重要途径。在1914年,Hopkinson通过硝化棉炸药对软钢板施加载荷的实验方法发现较厚的软钢板其背面有剥离不完全的现象产生。并指出此现象产生是由于波的相互作用与反射导致的。之后Rinehart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在以上进展的基础上,使用Hopkinson实验装置对铝合金、黄铜等材料开展了层裂现象的探究,并
19、且根据探究结果得到层裂破坏的瞬时断裂准则。1963年,London J.W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利用炸药对大小为76.2915mm的混凝土试件加载压力脉冲,这是其初次开展混凝土层裂现象的探究。Goldsmith W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在1966年通过静态实验评估混凝土类材料的强度、弹性以及破松比。并利用钢珠直接撞击尺寸为12.7534mm混凝土试件产生层裂的方式探究混凝土层裂问题即试件对一维脉冲传播的响应。Watson AJ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运用爆炸加
20、载的方式,对尺寸为251000mm的混凝土试件开展层裂实验,其中入射杆为2000mm的Hopkinson杆。爆炸加载的波形是难以操控的并且不利于剖析,所以试件上粘贴的应变片只能记录应力变化过程却难以提供用以分析层裂强度数据。江水德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等同样运用爆炸加载的方式对比了1%的钢纤维含量与2%的钢纤维含量的混凝土其层裂强度和毁坏形式与一般混凝土类材料的差异。Schuler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在现有层裂实验探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断裂能的方法,即通过破裂时碎片速度发生的变化来计算断裂能
21、。断裂能的获取为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层裂强度提供了有效信息。与此同时,张磊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在试件的后端增加了一根吸收杆,通过对吸收杆中波形的测量来获取混凝土类材料的层裂强度。武海军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等经过对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实验方法展开改良,建立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用于测量高应变率下的混凝土动态拉伸性能,并开展数值模拟得到了与现实相契合的结果。陈刚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等通过LS-DYNA开展混凝土层裂实验的数值模拟,研究了随机骨料对实验结果的
22、影响并提出经验公式确定混凝土类材料的真实动态抗拉强度。通过上述层裂实验的发展现状能够得知,其已作为重要的手段用于开展混凝土类材料的动态拉伸性能探究的工作。但通过以上探究仍能看出有关混凝土类材料细观模型以及其内部结构对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不够丰富。但是细观模型的出现能更详细的加深对混凝土类材料的认识以及了解其发生层裂的机理,所以基于3D细观模型的混凝土类材料层裂实验的深入探究是十分有必要的。1.2.2.3 巴西圆盘试验巴西圆盘试验也叫做巴西劈裂法,主要用于测量岩石的抗拉强度,即载荷集中作用在试件的径向产生劈裂的试验方法。巴西圆盘试验在1978年被ISRM列入测定岩石抗拉强度的有效措施,并得到众多国
23、家的认同。我国也分别在1999年将巴西圆盘试验列入国家标准,在2011年将该试验列为行业标准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1953年,Carneiro等在探究岩石类材料在静态加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时,初次将劈裂抗拉试验中的试件制作成了圆盘形,至此以后就有了知名的巴西圆盘试验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1)不同加载方式以及加载角度不同的加载方式对巴西圆盘试验取得的试验结果影响较大,所以有众多学者致力于其加载方式的研究。王启智等通过运用将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应用到巴西圆盘试件中的方法开展了巴西圆盘试验的改良工作,即现在的
24、平台巴西圆盘试验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经过相关试验可知平台巴西试验相较于巴西试验更能达到试验的预期目的。张少华等则分别运用直接拉伸、弧形加载的劈裂与角压劈裂三种试验措施,对煤等四类不一样的岩石开展了大批劈裂试验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试验发现不一样的加载形式所测得的抗拉强度是有差异的。然而直接拉伸试验测得的抗拉强度与弧形加载和角压加载的劈裂形式测得的岩石抗拉强度的平均值有类似的规律。何满潮等则分别运用不同的加载形式对砂岩等开展劈裂试验,具体形式分为圆盘钢丝垫条、直接加压、弧形模具三种Error! R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学院-秦毅- 基于3D细观模型的混凝土动态拉伸破坏的数值研究查重修改一 安全 学院 秦毅 基于 模型 混凝土 动态 拉伸 破坏 数值 研究 重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