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 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行为研究.doc





《开题 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行为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 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行为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辅修双学位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姓 名学 号主修学校辅修序号辅修专业班主修专业班指导教师职 称所在学院金融学院论文题目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行为研究题号T163学生联系方式Tel:Email:1、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兼具债券与股票双重特性的金融产品,在近二十多年来在全球证券市场获得飞速发展。在欧洲美国等地区,早已成为公司融资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即使在债券市场仍不发达的中国,可转债规模亦有逐步上升之势。2006年证监会颁布的新管理办法对再融资方式作出的简化与调整无疑也为可转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可转换债券与股票融资、债券融资作为三种主要融资方式,各有特点
2、,而我国偏股权性的可转债与欧美偏债券性的可转债也存在一定区别,本文希望通过对可转债融资动机的研究、中美可转债的对比研究以及可转债融资与股票、债券融资方式的优劣对比,对这种并不为我国投资者所熟悉的金融产品作出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同时对可转债融资对投资者与原股东利益的损益作出分析论证,最后得出不同上市公司最适合自身的融资选择方式。由股票市场发达向债券市场发达的转换往往预示着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的转换。可转换债券作为具有双重功能的特殊债券,在我国今后的证券市场中必定发挥愈加重要的地位,因而此选题的研究便更具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同时,对不同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亦可为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再融资选择提
3、供参考意义,亦为投资者选择股票或可转债的风险以及原股东权益变动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债权人、债务人作出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选择都具有参考价值。2、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国外早期对可转换债券的研究认为其融资目的不外乎可转债的成本低于直接借债以及在未来可转债转换成股票时公司可以以高于现时价格进行股权融资,如Billingsley(1996)对243家公司调查后发现,低息票率是发行可转债的主要动机,且通过实证得出发行可转债相对直接债务来说能够节省近50个基本点的利息成本。Smith(1986)发现对于那些较小的存架登记的股票来说,平均发行成本高达15%,公司要避免小额的多次发行。Brigham(1966)证实
4、在被调查的管理者中有2/3的人认为他们选择发行可转债的最终目的是得到股权融资,并且其股票在未来一定会上扬等。随着可转债规模的加大,金融学家运用现代金融学研究方法,基于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对融资动机提出了多种假设,其中有代表性的是Harris(1985)认为赎回条款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可能的财务危机,因此可转债的赎回传达了坏的消息。Kang(1996)利用日本可转债的发行证实了不对称信息的假设。Ste in(1992)认为直接发行债务会导致大量的财务危机以及在信息不对称导致传统的股票无吸引力时,公司可以利用可转债通过“后门”延迟获得权益资本,这样可转债是一种实现股权融资的间接机制,降低了直接融
5、资导致的逆向选择成本。Mayer ( 1998) 的连续融资假设认为公司发行可转债是为了减少融资成本和避免过度投资等等。国内随着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发展,国内学者对可转债融资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一些学者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分析(王春峰、李吉栋(2003),何佳、夏晖(2005);另一些学者根据我国可转债条款设计推论发行者的融资动机(蒋殿春(2002),王一平等(2005),王冬年(2006);还有许多学者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发布拟发行可转债公告的上市公司财务特征进行分析,以验证国外相关理论对我国可转债市场的解释力,进而推演出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机。另外危慧惠(2007)杨如彦(2002)对可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题 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行为研究 上市公司 转换 债券 融资 行为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