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基本特点.doc
《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基本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基本特点.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基本特点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特点,是与西方传统道德思想比较而言的。在我国学术界,对于中国传统道德的特点尚有不同的见解。由于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内容丰富,流派纷呈,同一学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观点也有差异,要在总体上加以评价与概括并非易事。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特点,应当反映和揭示中国道德思想中占有主导地位的东西。我认为,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基本特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 在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中国传统道德思想有一个明显的倾向:一方面肯定人在自然天地中的重要地位,儒家的周易大传以“天”、“地”、“人”为“三才”;道家的道德经以“道”、“天”、“地
2、”、“人”为“四大”。不论是“三才”,还是“四大”都把“人”看作是天地自然并存共荣的重要实体。不仅如此;人还是“天地之心”,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礼记礼运说:“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被色而生者也。”董仲舒也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梯,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春秋繁露立元神)张载则进一步认为,天地本来无心,没有知觉,是人“为天地立心”,天地万物通过人来认识自己。这些观点尽管有所不同,但肯定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肯定人与自然天地存在的不可分割的统一关系,即“天人合一”、“天人合德”。董仲舒说:“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
3、露阴阳义)还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国古代思想家从认识“人”与“天”之间不可分离的依存关系开始,逐步认识“天人合德”,发现“人道”与“天道”,即人的道德与自然规律之间存在的某种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周易大传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张载则进一步提出“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至明,故天人合一”(正蒙乾称)。“天人合一”、“天地合德”是中国先哲在对人的生存方式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的极其重要的伦理道德思想,也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中国传统道德与西方不同。西方传统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战胜自然,驾驭自然。中国传统道德则崇尚“天人合一
4、”,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交融、亲密友善的境界,认为人不仅要爱人,协调人与人的关系,而且要爱万物,“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程氏遣书卷二上),追求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一致。这种“天人合一”、“天地合德”的超然豁达、无限宽广的道德境界,始终是中国传统道德的至上价值目标。它不仅对于塑造中国人的许多仁爱忠恕美德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构造中国人明白、达观的人生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二、 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在中国历史上,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政治制度的关系极为密切,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作为统治者的政治家,不论是早先的奴隶主贵族,还是后来的封建君主,最关心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人
5、与人的关系、社会的秩序,成为自己优先考虑的问题。他们较早地看到了“德治”的重要作用,把有益于自身利益的道德规范向民众进行普遍“教化”,规范人的思想与行为,看作是巩固自己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作为思想者的哲学家,在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大一统社会中,较早意识到合理的道德观念对于改善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的积极意义。因而,历代进步的思想家、哲学家总是积极提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道德思想,或者直接向最高统治者“进言”、“进谏”,希望统治者在治理国家中实行合乎道德要求的“仁政”,或者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具有新道德观念的政治人才,使道德思想成为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伦理基础,在全社会的广泛范围内,借助于
6、政治制度,实现道德思想的自身价值。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密切融合,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一大特点。实行两者的结合,历史悠久。周公在总结夏、商兴亡的历史教训时指出:“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尚书召诰)可见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已认识到“敬德”的重要性。是否敬德,不仅是个人道德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政权兴衰的政治问题。孔子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孟子主张统治者以“不忍人之心”,为“不忍人之政”。儒家历来强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都说明在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与道德思想融为一体。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常常把有利于自已利益的道德规范,用国家强力,使之具有政治与法律的权威。如汉代统治者把经由董仲舒
7、归纳、推崇的“三纲五常”,作为“治国之要”,伦理道德规范直接成为政治统治的工具。中国古代这种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融为一体的特点,使传统道德思想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了超乎寻常的生命力。封建道德为维护封建社会的政治统治起到了其他任何力量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在世界历史上延绵这么漫长的年代,与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融合的重要的民族文化心理特点有很大关系。第三、 在道德价值的导向上,维护血缘夫系和宗法制度,强调个体服从整体。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中的以宗族为核心的血缘关系、宗法制度极其稳定和牢固。在这一特定社会结构中形成的传统道德观念在价值导向上,不是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
8、的,而是重视个体和整体利益的融合,重视个人对家庭、宗族和国家的道德责任,强调个体利益服从家庭、宗族和国家利益,遵循整体主义的利益原则。在这一道德价值原则的指导下,个人既没有独立的利益,也没有独立的人格。子从父、弟从兄、妻从夫,家庭从宗族,宗族从国家,封建君主则“以一人之大私,以为天下之大公”。封建君主才是最高利益的体现者,臣民的最大美德是服从、顺从。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家为维护现存的血缘关系、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总是倡导一种个体服从整体的道德价值观。孔子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视孝悌为仁义之本,从体现血亲之爱的“亲亲”,推及“尊尊”,由“孝亲”而“忠君”,要求人们去个人之“私”,为家庭、宗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传统 道德 思想 基本 特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