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 要目前幼儿在其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阶段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生活实践经验较缺乏,所以幼儿的个体认知变化发展过程,尤其是幼儿大脑思维的认知变化过程还处在初步发展的期间。处于幼儿成长阶段的孩子其思维的表达能力和思维独立性都相对较差,幼儿对父母和教师的心理依赖性较强,因此,幼儿对自己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异常变动不仅无法及时进行完整全面的分析和准确评价,而且也往往无法合理化地对付和有效解决其所要面对的各种问题,导致幼儿告状行为反复出现。因此,经过对一些中班幼儿告状后的行为心理现状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可以进一步来分析并找出导致中班幼儿的各种告状心理行为产生的原因。并通过针对观察中发现的这些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
2、分析,最终提出有关如何应对幼儿园的告状问题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策略;教育AbstractAtpresent,childrenspsychologicalcognitiveabilitylevelislowandlifepracticeexperienceislackingintheinitialstageoftheirindividualphysicalandmentalhealthdevelopment,sothedevelopmentprocessofindividualpsychologicalcognitivechangeofyoungchildren,espec
3、iallythepsychologicalcognitivechangeprocessofchildrensbrainthinking,isstillintheinitialdevelopmentperiod.Childrenintheearlychildhoodgrowthstageoftheirthinkingexpressionabilityandthinkingindependencearerelativelypoor,childrenhaveastrongpsychologicaldependenceonparentsandpreschoolteachers,therefore,ch
4、ildrensabnormalchangesintheirsurroundingsandthingscannotonlytimelycompleteandcomprehensivephenomenonanalysisandaccurateevaluation,butalsooftencannotreasonablydealwithandeffectivelysolvetheproblemstheyhavetoface,resultinginrepeatedcomplaintsbehavior.Therefore,throughtheobservationandanalysisofsomemid
5、dle-classchildrensbehaviorpsychologicalproblemsafterthecomplaint,wecanfurtheranalyzeandfindoutthecausesofvariouscomplaintpsychologicalbehaviorofmiddle-classchildren.Andthroughcomprehensiveanalysisofthespecificsituationoftheseproblemsfoundintheobservation,finallyputforwardthesolutionstrategyabouthowt
6、odealwiththecomplaintproblemofkindergarten.Keywords:middle-classchildren;complaintbehavior;strategy;education目 录摘 要I AbstractII一 、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二)幼儿告状行为、幼儿告状行为类型的含义1.幼儿告状行为的含义2.幼儿告状行为类型的含义(1)“试探性”告状行为(2)寻求保护型”告状行为(3)嫉妒或报复型”告状行为(4)检举型”告状行为(5)逃避责任型”告状行为3.幼儿告状行为结果分析二、幼儿告状行为成因分析(一)幼儿道德发展(二)幼儿园幼儿活动类型(三)幼儿
7、认知及社会性发展水平(四)幼儿性格特点(五)幼儿生活环境三、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一)采取正确的态度方式,减少告状行为的产生(二)重视良好的班级管理,避免告状行为的产生(三)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解决告状行为的发生(四)综合多方因素,合力解决告状行为的产生四、结论五、 致谢六、 参考文献 一、 问题提出(一)研究背景我们经常可以在幼儿园中看见或者听见一些关于幼儿向教师提出告状的现象,告状行为是我国儿童早期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行为之一,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也最为常见。教师在经常处理告状行为中消耗了太多的时间。不仅使教师的教学工作难以顺利进行,满足不了幼儿对知识的求知欲,也会由于教师的应
8、对不当关系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和与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所以,我们需要在幼儿告状的心理方面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了解幼儿的告状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矣减少告状行为发生的频率。首先只有让更多的父母、教师关注到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及原因,才能有的放矣,尽可能减少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其次,在全面了解幼儿告状行为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可以全面了解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规律,为发展幼儿的完善人格、良好的行为方法和社会能力提供科学的依据。(二)幼儿告状行为、幼儿告状行为类型的基本含义 告状,英语中常用indict形式表示,主要意思表现为控告、起诉。告状在新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定义成1.向长辈或上级表达自己或他人遭受的欺
9、辱或不公平待遇。2.当事人向司法机关控诉或起诉(到法院告状)。”1.幼儿告状行为的含义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当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发现伙伴的某种行为举止与幼儿园里的某项集体规则、教员的某项纪律要求不符合或者幼儿受到某种来自伙伴某一方面的侵犯向教员发起的一种投诉行为,此种投诉行为的主要目的是有效阻止伙伴的行为。2.幼儿告状行为动机的类型(1)“试探性”告状此类告状行为主要是指在幼儿园中幼儿为了试探教员对发生的某个事件或某一人发生行为之后的态度而出现的一种告状心理行为。该幼儿并未与他人之间发生纠葛,但却告发他人发生了某种行为。比如,告发某一幼儿撕坏书的行为等。幼儿发生这种告状行为的目的主要是幼儿想通
10、过试探教师对他人行为举止的处理方法,以此将其作为本人是否需要发生相同行为举止的判断依据。如果教师对该行为结果持肯定性的看法,告状的幼儿就可能会立刻开始做出相似的一种行为举止。(2)寻求保护型”告状此类告状行为主要是指幼儿为了顺利寻得教师公平处理纠纷中的问题或为了寻求教师庇护而经常出现的一种告状处理行为。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他们之间很有可能会不时产生一些抢夺幼儿玩具、彼此互相冲撞、以强凌弱等矛盾。当这些矛盾逐渐发展扩大到某种程度时,单方或者双方就会主动告诉教师,以便其寻求教师公正作出裁决或者给予保护。 (3)嫉妒或报复型”告状此类告状行为主要是指一些幼儿因为妒忌他人而经常发生的一种告状行为。因
11、为36岁的幼儿有较强的好胜心和某种程度的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及自尊心。如果幼儿的这种心理现象缺乏合理的心理疏导,则可能会使之失去其人生应有的积极方面的教育意义,从而使其产生消极的一面。比如,当有些人在幼儿园中看到他人在某些能力层面比自己优秀的时候,他(她)们往往并非通过自身的努力去不断缩小彼此之间的能力差距,反而往往是通过各种告状方式来不断贬斥他人,抬高自己。(4)检举型”告状 此类告状行为主要是指幼儿在幼儿园中为他人打抱不平或维护规则而出现的告状心理行为。比如,当甲某与丁某发生矛盾时,就会有幼儿向教师告状:“甲某又欺负丁某了”,或者“甲某与丁某又互相打架了”。告状是出于对甲某举止的不满和对丁某的
12、安慰,其目的主要是寻求教师对甲某的惩罚和对丁某的慰藉。(5)逃避责任型”告状此类告状行为主要是指由于幼儿为了想要躲避应负的责任或因为害怕会被教师惩罚而出现的一种先行的告状行为。某些幼儿因为自己常常在家庭中受家长的精心爱护和各种宠溺,从而就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形成了不健康的人格,如执拗、自私、肆意妄为、缺乏互帮互助和缺乏诚信友爱的精神,且容易与别人之间发生矛盾等。他们通常是导致冲突或矛盾的首要责任者,但因为他们惧怕面对教师的严厉惩罚和面对同伴的责备,为了暂时躲避自身责任,经常会先主动寻找教员告状,推卸自身应负的责任。3.幼儿告状行为结果与分析(1)4-5岁幼儿的告状行为与性别无明显差异由
13、下面图表可见,对4-5岁幼儿园的男孩、女孩和告状的频数对比来看表明4-5岁幼儿的告状行为性别无明显差异男孩女孩频数6267(2)4-5岁幼儿告状行为在不同活动类型之间差异较显著由下列图表分析可明显看出4-5岁幼儿告状的行为在不同活动类型之间的差异显著。幼儿在自由活动中产生的告状行为最多,教学活动次之,游戏活动中产生的告状行为最少。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自由活动频数361875 (3)4-5岁幼儿不同告状类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由下表可看出,4-5岁幼儿告状频数最多的类型为群求保护型,其次是试探型,逃避责任型和嫉妒报复型较少。试探型群求保护型嫉妒或报复型检举型逃避责任型频数29675244二、 幼儿告状行
14、为成因分析(一)幼儿道德发展 本文的研究调查结果表明,4-5岁幼儿的告状行为与性别差异不明显,告状行为属于这一时期同龄男孩和女孩都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由此可知,道德感的不断激发直接影响着4-5岁的幼儿告状行为的不断产生。有科学研究人员发现:幼儿告状现象多数上是由道德感所激发产生出来的,幼儿的道德感从3岁起就逐渐发展起来,幼儿4-5岁就已逐渐能够清晰地把握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当伙伴的行为和道德标准不相符时则会出现幼儿的各种告状行为。当看到幼儿对某事情做出某种告状举措时就已经开始产生了自身初步的社会道德问题辨别,并非随意的什么问题都直接去告诉教师,在幼儿认为有人行为不对时,首先就会想到向教师
15、寻求帮助来对其进行公平正义的维护。所以,道德感发展影响着这一时期幼儿的告状行为。(二)幼儿园中幼儿活动类型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4-5岁阶段幼儿的告状行为在不同活动类型中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出现的告状行为现象较多,在游戏活动中出现的告状行为现象较少。游戏活动通常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且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而且在幼儿游戏活动中通常都会有足够的活动材料可以提供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也往往能够较好的安排幼儿活动,这时幼儿的注意力也较为集中。即使偶尔产生小纠纷,他们也无暇顾及,只想着可以做游戏,不会丢掉玩具向教师告状,然而在其它活动类型中,由于活动难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即使幼儿间稍微碰撞
16、一下也要向教师告发。观察中发现,幼儿园的自由活动大多聚集在狭小的活动室里,或者说只是在活动室外的一个楼道里,容纳量非常有限,而且这些活动大多也只是一些属于过渡环节的活动,受这些规则条件约束的幼儿还不能够不由自主决定活动,往往却只能消极的静静等待。而这一时期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当他们在闲下来或消极等待的过程中,容易去招惹他人,从而会产生告状行为的现象。此外,在狭窄的教室里必然地也会容易发生一些无心的碰撞,这也是导致一些幼儿告状行为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观察幼儿的过程中还发现,幼儿在自由活动时中,常常出现争夺玩具而产生告状行为,由于玩具分配不均而出现吵架,打架的现象,从而引发幼儿
17、告状行为。因此教师需要考虑环境空间的布置、玩具投放的合理性以及班级规则的合理性。(三)幼儿认知及社会性发展水平通过观察结果发现,4-5幼儿告状行为不同类别中寻求保护型出现的告状频数最多。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除了一种师幼交往关系之外,还有一种同伴交往的关系。幼儿在幼儿园自由活动中与其他小伙伴之间的接触较频繁,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具有局限性,总会出现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于是会向教师求助而产生告状的行为。当幼儿自由活动时,教师能够控制的程度减小,幼儿只能依照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进行活动,虽然这一时期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已经明显提高,但在处理社会情况时能力经验比较有限,在没有教师组织的自由
18、活动中,告状行为现象出现较多。中班幼儿在认识事物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比如,不能用较好的方式加入他人的游戏,遇到问题时甚至以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以及在与他人发生冲突和矛盾时也缺乏沟通技巧,解决问题能力较欠缺。他们缺乏一定的合作探索的能力。在游戏过程中还不能使用巧妙的合作方式与他人游戏。4-5岁幼儿对成年人的心理依赖性较强,他们会对教师产生崇拜性,当他们的利益被他人侵犯时,教师的出现能够维护他们的利益,因此幼儿会使用告状的方式向教师找寻帮助以维护其自身的利益。(四)幼儿性格特点 在观察中发现一些性格内敛的幼儿比一些性格活泼、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有更少的告状行为。分析发现活泼好动的一些幼儿违反课堂规则
19、的现象比较多,首先是由于他们性格外向,往往交往对象范围较广,喜欢管闲事,发现有小伙伴违规行为后都乐于主动告状;其次,他们不畏惧教师,敢于主动做出一些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而出现其它幼儿的告状行为现象。 在幼儿性格发展方面,有些独生子女蛮横、肆意妄为、妒忌、以自我为心理中心的性格特点,导致他们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较易与其它幼儿发生纠纷。(五)幼儿生活环境布朗芬布伦纳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指出,幼儿成长与四周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幼儿的年龄特点之一是好模仿。在这个网络不断发展的时代,幼儿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他人的影响。在观察中发现,幼儿特别喜欢像奥特曼,美国队长等所谓的英雄人物的动画片或图书,然而这些
20、图书和动画片却出现较多搏斗的情景。幼儿在游戏或者与他人玩耍时很乐于扮演此类的角色,以至于在幼儿园活动中容易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从而导致告状行为的频繁发生。家庭环境是幼儿成长中的主要环境,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家长过于宠溺幼儿和庇护幼儿都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容易使幼儿对家长产生严重的依赖性。父母经常告诉孩子有问题就找老师。尤其是在幼儿园自由活动中,教师的控制程度相对减小,幼儿之间自由交往时矛盾就产生了,有些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时,第一时间不是教育孩子该怎么自己解决问题,而是教育孩子该怎么去向教师求助,又或者是亲自出马帮幼儿解决。幼儿长期处于家庭的庇护下生长,逐渐的就会
21、成为一个缺乏独立性、依赖性强的人,因此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三、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一)采取正确的态度方式,减少告状行为的产生幼儿告状的不良行为频频反复发生,教师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每一个告状的幼儿都一一做出回应。因此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告状问题,教师可以考虑采取冷处理的解决方式。某些幼儿可能在某次告状时意外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且很享受老师的表扬,之后总是寻找机会向教师告状,因此告状行为发生的频率就大大的增加了。教师需要对这种为了奖赏和赞扬的各种告状行为逐一做出冷处理的方式,之后幼儿受到这种冷处理之后,就自然会逐渐明白原来教师不会对所有的这种告状行为都予以奖赏,从而可以减少这种告
22、状行为发生的频率。其次还有教师还建议可以考虑组织一些道德主题讨论活动,即让幼儿一起讨论什么样的道德行为是合理的,什么样的道德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可以促进幼儿对于道德知识判断能力的发展。(二)重视良好的班级管理,避免告状行为的产生 研究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幼儿在班级自主活动中发生的告状行为次数相对较多,要认真做好良好的班级生活常规。针对他人违背规则这一起因,教师在组织制定幼儿班级活动规则时,可以与幼儿共同进行协商,制定出大多数幼儿都愿意接受的规则。同时,教师可与幼儿一起讨论违背规则的惩罚方式和遵守规则的奖励方式。惩罚方式要合适且有效,也应该具体化,让每个幼儿都能了解如果自己违背某项规则会受到什么样
23、的惩罚。教师在执行惩罚时,要做到一视同仁,同时保证自己的执行力,不要怕麻烦。奖励方式要起到强化的作用,除了用语言表扬,还能给予幼儿一些物质上的奖励。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天放学前与幼儿一起总结,全天没有违背规则的幼儿可以得到奖励的小贴纸;每周放假前也做一次总结,整周表现好的幼儿可获得奖状。其次,教师还应认真反思所制定教育常规的合理性,减少不必要管理行为,并合理安排组织在园幼儿的自由活动,为在园幼儿成长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使在园幼儿能够拥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和足够的玩具活动材料,从而有效减少因资源分配不均而导致的告状行为发生,最后教师应合理组织布置任务,鼓励幼儿自主参与游戏。如合理安排布置一项需多
24、人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的任务,可以有效加强幼儿之间的分工合作,促进幼儿人际交往关系的和谐。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是减少幼儿告状行为的方法之一-。教师需在每一个时间段向幼儿明确可以做的事情、应该做的事情,让幼儿随时都有“工作”可做。在幼儿园里经常发生这种现象:一部分幼儿喝完水了,一部分幼儿还没喝完,喝完水的幼儿在等待的过程中无所事事,与同伴发生争执,进而向教师告状。因此,要减少幼儿在活动中的消极等待。如向幼儿明确喝完水后可以安静地看书、排队的时候可以一起做手指操等。(三)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解决告状行为的发生 要培养幼儿在人际社会交往中的能力,教师通常需要有明确目的地帮助指导幼儿学会如何使用礼貌性的
25、用语以获得伙伴间的许可和协助。同时本班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较具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就经常发生在本班幼儿身边的挑事、争夺等常见问题指导幼儿们共同探讨应该怎么解决,从而协助幼儿逐步掌握社会交往的技能技巧,让幼儿自己解决交往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自身利益受到侵犯这一起因,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其幼儿的独立思维意识,协助幼儿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者观察中发现,幼儿经常因某些小事就向教师提出告状,如我被推了“”XX”打了我的手等。经常直接向教师告状,很少有人尝试自己动手去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对这类幼儿告状则常常以忽略或敷衍了事的处理方式来进行回应,却没有有效减少幼
26、儿的这类告状行为,幼儿仍然十分仰赖他的教师。可见,只有不断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协助幼儿逐渐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处理能力,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有效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教师还可通过尝试组织开展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幼儿在通过欣赏文学故事、表演文学节目等教学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独立思考的意识,让幼儿通过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让每个幼儿了解自己遇到一些事情要先自己想办法进行解决,当自己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时,再向教师提出求助。同时,教师们还可以通过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幼儿告状事件案例进行情景再现,和幼儿一同探讨幼儿遇到这种特殊情况之后应该如何进行处理,提高其分析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
27、也可以找一名幼儿当小法官,由他来处理这起告状事件。当然,这不是说教师可以完全置身事外,教师需要注意幼儿的处理方式,适时向幼儿提出恰当的建议。再者,教师要尽可能帮助幼儿在班级中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因为和谐的伙伴关系不仅能帮助幼儿在整个班级中大大减少与别人之间发生矛盾的频率,还能够帮助幼儿之间顺利进行不同思维的信息沟通与语言交流,从而大大减少幼儿告状行为现象的频繁发生,还能够促使幼儿更多地倾向于独立解决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人际难题,不去告状也能解决简单的人际冲突问题,同时这也有助于促进幼儿自身社会交往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家长平时应多给予孩子自由玩耍的业余时间以及除家中以外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多支持孩子和
28、邻居孩子间的接触,这些活动都会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沟通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会有很大帮助。(四)综合多方因素,合力解决告状的产生首先,家长、教师应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以友善的方与幼儿及他人交往,为幼儿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大众传媒要注重自身内容对幼儿的作用,减少负面影响并增强教育价值。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让幼儿接触一些带有暴力性的画面,比如不让幼儿观看违规的动画片、图书,从而减少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多教育幼儿要学会独立自主、关爱他人等内容。父母需要找到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而且要及时与幼儿园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幼儿的情况,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目前,有较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缺乏
29、严厉的教育使得幼儿变得任性、娇纵,从而导致告状行为的频发。因此,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学会尝试扮演倾听者以及引导者的角色,让幼儿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够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方面,针对个别爱告状的幼儿,与其家长多多沟通。四、结论首先,4-5岁阶段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中寻求保护型、试探型、检举型告状频次相对较多,告状行为在自由活动中出现的频次相对较高、教学活动行为次之。在充分熟知幼儿告状行为基本特征的心理基础上,剖析这些引起幼儿告状的心理原因既有内部因素也要具有外部因素。因此教师在制定实施策略时应主动走进幼儿的内心,更深层的了解幼儿告状行为产生的根本内因和外因,然后制
30、定实施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实施策略,这样才能有效的大大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的发生频率。其次,我们要了解幼儿的独立能力很差、思维能力也比较差,依赖性较强,很容易依赖成人,遇到实际问题就需要寻求成人们的帮助,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充分发展幼儿孩子的个体独立性,让他们能够学会独立解决实际问题,不需要一个成人作为替代品来解决,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种自信和独立,幼儿也需要更多人际交往上的技巧,因此,教师需要适当性地教会幼儿人际交往的各种技巧,让他们尽快学会如何融入这个集体。同时幼儿也需要培养自信,因为自信的幼儿不喜欢向人告状,他们相信自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适当学会放手,让幼儿独立解决幼儿之间的冲
31、突。最后,教师要注重环境的影响,提供足够幼儿进行操作的材料,减少幼儿之间发生的矛盾,以及帮助幼儿学会合理利用空余时间,从而减少告状行为的产生。致谢本课题的研究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的最终定稿,都是在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她让我懂得什么是严谨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很感谢杨老师对我的耐心教导和不懈的支持,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真的很感谢她们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们查看论文,在此,我要向所有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参 考 文 献1郑名、李春丽岁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研究J调查与研究,2005012 赵连娣幼儿告状行为的心理探析J山西教育半月刊,200415(33)3 王春燕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J山东教育,200207、08(下)4 赵亚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特点及原因探析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9第16卷 第3期5刘昕浅议幼儿园中幼儿告状现象J科教文汇,200710(下)6 王蕾、吕晓捷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及应对措施J山东省郓城县郓城镇八里河小学,200604(下)7顾燕萍谈幼儿“告状”行为与疏导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08第12卷 第4期8 贾会娟教师对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的介入研究J河北大学,2010069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0俞国良、辛自强社会性发展心理学J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