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路径研究 (1).docx
《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路径研究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路径研究 (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较强。世界经济体系缺乏深层次改善,通过刺激需求侧带动经济回暖的措施逐渐失灵。各国央行采取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效果越来越小。全球经济的改革重点应从需求端转向供给端,需要不断培育并推动经济增长新动能。从新技术革命、产业发展规律来看,全球经济数字化特征越来越显著。数字经济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性、高渗透性、高融合性、高增长性等特性已发展为世界的主要经济形态,成为推动世界主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我国面临结构转型和产业优化的当下,结合此数字经济背景,如何充分发挥金融在优化社会分工、防范和转移经济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以及利用信息优势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的作用,进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是新时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1.1.2 研究意义顺应全球经济数字化的趋势,抓住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和5G等技术的应用和赋能机遇,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路径展开研究,主要包括路径的种类、该路径产生的作用、该路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将数字化作为发展目标,采用数字技术优化金融服务方式,将金融科技融入到实体经济之中,提升实体经济数字化水平,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走出发展困境。同时,实体经济系统的转型升级也会进一步促进金融业的创新,激发新的金融需求。二者的正向联动将有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
3、的转型升级以及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而增强综合国力,最终助力伟大民族复兴。1.2 国内外研究状况1.2.1国内研究状况陈建超(2013)认为,信托业可以依靠自身制度优势和其他金融子行业机构联结,满足实体经济全方位、多样化、多层次的深度需求。朱凯(2018)认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应从供给端入手,进行金融系统的结构性改革,疏通实体经济与资金的渠道。习近平总书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总的来说,需要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各类渠道;郭秀(2019)认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需要有效发挥金融配置资源的功能, 来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这其中最突出的就
4、是要解决货币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和货币资金在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空转的问题。陈舜(2019)认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机制需要通过促进社会储蓄投资的有效转化来实现。蓝庆新(2020)认为数字经济是一种引导人类社会全方位进步的经济形态。它通过对数字化知识与信息的识别、分析和应用来实现资源的有效优化配置与再生。何玉长、刘泉林(2021)认为数字经济是劳动者运用数字技术,创新数字产业和融合国民经济各产业,创造数字产品和其他产品的价值创造活动或经济形态。1.2.2国外研究状况国外学者熊彼特(1911) 注意到金融发展对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认为金融体系通过筛选那些最有创造力的企业并为其融资,对于企业
5、家精神的释放和经济发展极为重要;McKinnon(1973) 以及Shaw(1973)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将金融因素引入经济模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Levine(1996) 、Merton(1989)认为金融的结算和支付功能、集结并实现资源分配机制、传递价格信息、解决委托代理方法、提供风险管理等手段,是实现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Levien(2000) 从金融服务的视角指出金融服务对经济的增长起决定性作用。Pradhan、Arvin、Norman(2015)研究了保险市场发展、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Morabito(2015)认为世界经济已经转变为一个以数据驱
6、动创新为主导的成熟的数字经济。信息和技术基础设施增长的浪潮导致了数字经济的扩张,数据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产之一;Bernanke(2018)展开了关于信贷市场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的辩论。Lopez de Silanes (2018)认为传统的股权和债务融资渠道面临巨大挑战,导致小企业融资不足。AppiathOtoo Isaac(2021)认为金融科技与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中国贫困的减少。Horoshko(2021)认为当数字经济达到最复杂的人工水平时,将面临现有产业关系的根本性转变,而生产和服务的整合将是这种转变的结果,并导致单一的数字生态系统的出现。1.3 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1
7、.3.1 研究思路本文立足于数字经济这一背景,展开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路径的研究。首先,在广泛查找并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国内外学者专家等的理论观点,找出不足之处和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侧重点。其次,通过理论分析找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路径。再结合现实,发现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找到改进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结合现实例子论证路径优化方案的可行性。1.3.2 研究方法文主要采用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和数据分析法等方法,通过查找文献,在明晰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对其概念、特征等内容有所掌握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找到
8、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再结合我国现实,找到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研究背景找到有效的路径优化方案。1. 文献综述法:阅读多部文献后整理找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路径的核心在于高效地链接起虚拟资本与实体企业之间的需求,最终达成资源最优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2. 案例分析法:采用平安银行创新打造“星云”物联网平台的案例,论证数字经济背景下,可采用金融科技的手段促进银行数字化转型,从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3.数据分析法:查找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等重要数据资料,提取并分析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和价值。第2章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2.1数字
9、经济概念、特征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并实现资源的有效优化配置和再生,促进社会全方位进步的经济形态。2016年发表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将数字经济界定为:“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由此可见,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更高级别的经济阶段,它把数字化的信息和知识作为核心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的载体,将信息通信技术综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是一种具有包容性、创新性、高效性
10、和可持续发展性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主要具备以下特征:第一,数据逐渐成为核心生产要素。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活动的基本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继续发展的核心要素。第二,数字经济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数字经济产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不断攀升,其增长幅度远大于GDP增长幅度,在世界主要国家经济中起到战略支撑作用。第三,数字技术促进产业融合,为实体经济发展增加新动能。数字技术的成熟不仅带来相关数字产业自身的融合,还促进了跨产业融合。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不断提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数字化水平。2.2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2020
11、年我国数字经济顶住经济下行压力,逆势下加速发展,有效地支撑起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五个特征:一、数字经济规模占比呈双“39态势。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仍然保持蓬勃发展态势,规模发展到39.2万亿元,与2019年相比,增加3.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同比提升百分之2.4,在疫情防控下,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发展。二、数字经济增速达GDP增速的三倍多。2020年,在疫情冲击以及世界经济整体下行双重压力下,我国数字经济增速仍保持9.7%的高位增长,是同期GDP名义增速的3.2倍多,成为稳定国民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力。 三、数字经济内部结构呈“二八比例分布。2020年,我国数字
12、产业化规模达到7.5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的19.1%,占GDP总值的7.3%。 产业数字化规模达 31.7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达 80.9%,占GDP比重为31.2%,产业数字化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强大引擎的同时,还减缓了新冠疫情对我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冲击。四、三次产业数字经济渗透水平逐次倍增。2020年, 疫情倒逼三次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速度,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依次为 8.9%、21.0%和40.7%,约为1: 2: 4,同比分别增长0.7、1.6和2.9个百分点。产业数字化的转型为数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五、我国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提速。
13、各省政府部门纷纷将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规模上,2020年,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等13个省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占比上,北京市、上海市数字经济GDP占比超过50%;增速上,贵州省、重庆市、福建省数字经济增长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由上述数据可看出,我国在加速推进数据价值化,数据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从产业角度来看,我国数据供应链各环节日益完整,在数据收集、数据标注、时间序列数据库管理、数据储存、商业智能化处理、数据筛选和分析、数据交换、数据安全等各环节形成了数据产业体系,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能力不断提升。第3章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路径的理论分析3.1银行业为实体经济提供信用
14、中介服务银行业以创造货币和支付为核心,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吸收社会闲散货币或货币资金,然后以信贷方式将其投向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满足其经济发展对资金需求的活动。通过信用中介职能,银行主要通过以下三条路径服务实体经济:一、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银行储蓄所吸收的是居民为实现预期消费或不可预测的额外开支而暂时不用的闲置货币,这些暂时闲置的货币通过银行信贷流向需要资金的生产或流通企业,从而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情况下转化为职能资本,使资本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利用,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二、积少量、分散的货币或货币资金成为一笔数额庞大的信贷资金。通过银行信用中介职能,将零星的货币收入和小额储蓄集中起来,形成巨额
15、资金并投向需要资金的实体经济发展各部门。三、续短为长。通过信用中介职能,银行可将不同期限的资金汇集起来,由于存款的存入、提取交错发生,所以总会存在一个最低余额,因此,筹集的资金既可用作实体经济短期信贷,又可进行长期投资。四、调节经济。银行信用中介职能可实现全社会范围的资本集中和分配,使资金不断涌向急需的生产部门,并通过资金流向和流量体现出对企业发展是扶植还是限制的倾向,实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自动调节作用。3.2 证券业为实体经济提供直接融资服务证券公司的功能及其定位是围绕资本市场建设展开的,从最初开展传统的投行、经纪、资产管理等服务业务,之后逐步扩展自营、直投等投资业务,以及融资融券、股权质押等
16、资本中介业务,其都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利用资本市场全面服务客户、做好资源配置。总体来看,证券公司通过助力多层次资本市场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式,主要在于拓宽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直接渠道,并在此过程中为实体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产品与服务。例如,证券公司一方面需要帮助更多优质企业实现交易所主板上市、持续做大股权直接融资规模,并且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通过新三板市场、区城性交易所市场提供股权挂牌流通服务,或者通过自身柜台市场收益免证发行、金融产品定制等提供融资服务。另一方面, 证券公司还要把有限的金融资源更好地配置到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产业。目前,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急需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
17、务支持,而证券公司可以通过助力私募股权投融资市场的完善来实现新兴产业与风险资本更有效的对接,此外,并购重组也是证券公司促进资本市场价值发现与资源整合的重要职能,其可以通过对实体企业更加专业的综合金融服务来更好地引导与促进产业整合与优化集中的实现,从而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在风险控制方面,证券公司落实从“去杠杆”到“稳杠杆”的风险防范政策要求,在发力业务创新的同时把握好风险控制这一根本与底线,帮助实体企业优化杠杆,实现资本结构健康化发展。尤其需注意的是,证券公司绝不能一味逐利而把资金截留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导致资金空转,而要使业务活动尽量简单、直接、有效,去掉多
18、余环节、冗长链条、多层嵌套等无价值活动,从而根本上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3.3 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提供保险服务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重点在于发挥其核心功能,即经济补偿、风险管理与资金融通的功能。一方面为实体经济分散和转移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利用专业的风险管理减少实体经济及社会财富损失;另一方面发挥保险资金的长期性优势,促进实体经济的资金融通,矫正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失衡。一是在构筑实体经济风险保障体系方面,积极发展企业财产保险、工程保险、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为实体经济稳定运行提供风险保障。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优化责任保险发展环境,支持保险行业参与投资医疗机构
19、和公立医院改革。二是在大力引导保险资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实体经济方面,引导保险资金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一带一路”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支持保险资金参与PPP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支持保险资金参与军民融合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探索保险资金直接支农支小新方式。进一步发挥保险资金“压舱石”作用,维护金融市场安全稳定。三是在不断创新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形式方面,支持行业设立中国保险业产业扶贫投资基金,构建“公益+交易所+保险”的精准扶贫模式,建立与国家脱贫攻坚相适应的保险服务机制。创新再保险和巨灾险业务模式,加强巨灾保险基础建设,推进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加大科技保险支持力度,推广首台(套)重大技
20、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推进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四是在持续改进和加强保险监管与政策引导方面,完善最低资本标准等相关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引导保险业回归本源,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快建设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体系。对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重大投资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和绿色通道。密切关注重点公司风险,加强公司治理和关联交易监管,完善流动性监管制度,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3.4信托业为实体经济提供资产管理服务信托业正发挥其制度优势,即多元化的投融资领域、灵活的产品创设机制、以及完备的风险隔离机制,能够以多种方式和途径,如为实体经济提供项目融资、股权投资、投贷联动、资产证券化等服务来满足实体经济
21、的资金需求。主要路径有:一、有力度地为制造业提供项目融资。融资类信托是信托公司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主要业务模式。除了直接发放信托贷款外,信托资金购买实体企业应收账款也是融资主要方式。二、以产业投资基金实现产业与信托资金的深度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区域生产要素集聚以及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通过信托模式运作产业基金,信托公司发行信托凭证来募集资金,持有被投资企业的股权,通过企业的分红获利并返回给受益人的信托收益,就可以搭建起一个资金供给方与产业发展的桥梁。信托公司设立的产业基金是以特定产业为投资对象,追求中长期收益为目标的收益
22、型投资基金。产业基金为企业提供综合融资方案,服务于不同阶段的企业融资需求。如北京信托与北京市建工集团积极响应“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合作成立200亿元京津冀基础设施产业基金。信托公司作为高度专业化的金融机构,借助产业基金方式,帮助企业完善自身产业链,在调整和改善经济结构,推动制造业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提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产业与信托资金的深度融合,信托公司设立的产业基金能够提高资源整合效率,实现产业与资金的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三、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基金和服务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来拓展业务。信托公司以产业基金方式进行股权投资,各家信托公司依据自身的股东背景来开展有特色的服务实体经济的股权
23、投资方式,有些信托公司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投融资需求。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较,信托公司在可参与股权投资基金来源方面受限较少,可用固有资产及信托财产从事股权投资。股权投资信托计划模式,指的是信托公司通过设立并发行股权投资信托计划的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再将信托资金投资于被投资企业。第4章 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4.1金融有“脱实向虚”倾向宏观经济层上,“脱实向虚”表现在资金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渠道发生偏离,本应流向实体经济的资金流入虚拟经济,带来资产价格高涨、银子银行体系扩张、实体经济缺乏有效投资等问题。微观经济层上,“脱实向虚”主要表现为“企业金融化”,即非金融类企业
24、减少生产性投资去增加金融资产投资的现象。国内资本“脱实向虚”倾向的危害:第一,资金“脱实向虚”,尤其是流向房地产市场,会使风险不断累积,最终引爆银行风险,形成新危机。一是信贷资金过多投向房地产,争抢信贷规模,实体企业就难以创新发展,已发放的信贷资金也易发生风险。二是实体企业经营困难,会导致就业的减少和收入水平的下降,从而削弱还贷能力,进而传递到房地产市场,使房地产泡沫破裂,抵押物价值锐减,失去实体经济的吸聚效应,还会造成人口外溢,楼市暴涨将失去有效支撑。三是过度发放个人住房贷款,会对居民的其他消费形成挤占,削弱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四是理财资金通过复杂的通道业务、层层的夹层融资嵌套,最终大规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路径研究 1 数字 经济 背景 金融 服务 实体 路径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