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研究基于2015-2016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1).docx





《PPP项目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研究基于2015-2016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P项目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研究基于2015-2016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PPP项目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研究基于2015-2016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摘要随着近几年来PPP项目在我国的广泛实施和开展,政府决策层和学界越来越关心PPP项目对社会经济方面产生的效果,其中之一便是PPP项目对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本文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首先简单讨论了PPP的定义和特点,定性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成因和PPP项目中政府的支出责任。接下来,本文基于PPP综合信息平台的数据,按照省市、区域、行业、回报机制四种分类方法,对我国的PPP项目数量和投资额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统计描述。第三,本文利用2015-2016省级面板数据讨论了PPP项目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作用
2、,研究发现PPP项目的实施在短期内反而增加了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缺口。本文潜在的政策含义是,政府需要警惕PPP项目投资过热的趋势,严守10%的财政可承受能力的红线。关键词:PPP,财政压力,投资规模,省级面板数据The Impact of PPP Project on the Financial Pressure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Based 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2015-2016 Provincial Panel DataAbstractWith the extensive implementation and de
3、velopment of PPP project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and academic circles are increasingly concerned about the effects of PPP projects on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One of them is the impact of PPP projects on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al pressure.This paper first briefly d
4、iscusses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PP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qualitative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al pressure and government expenditure responsibilities in PPP projects. Then,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PPP integrated information
5、platform, this paper meticulously combs and statistically describes the number of PPP projects in China and the amount of investment according to four classification methods: provincial, regional, industry, and reward mechanisms. Thirdly, this paper uses the 2015-2016 provincial panel data to discus
6、s the role of PPP projects in the fiscal pressures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PPP projects has increased the fiscal expenditure gap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in the short term. The potential policy implication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 government ne
7、eds to be alert to the overheated investment in PPP projects and strictly adhere to the red line of 10% of fiscal affordability.Key words: PPP model, financial pressure, investment scale, provincial panel data目 录一、序言1二、文献综述2(一)PPP模式起源、特性的理论研究2(二)PPP模式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2(三)PPP模式下政府财政约束的问题分析2三、PPP模式与财政压力的关联性
8、分析3(一)PPP模式的定义和特性3(二)PPP模式选择分析3(三)我国目前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成因分析3(四)PPP模式三种回报机制下政府支出责任分析4(五)PPP模式对我国财政压力的影响分析5四、我国PPP项目管理库数据的描述性统计6(一)按省、直辖市分类6(二)按区域分类7(三)按行业分类8(四)按项目的回报机制分类9(五)总结10五、计量分析过程10(一)指标构建与模型设定10(二)描述性统计11(三)回归分析11(四)对结果的进一步讨论12六、总结及政策建议13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14一、序言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增速在略有下滑后走入了平稳发展的状态。然而,城镇化的脚步
9、还未停歇,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我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在2020年分别达到60%和45%。快速涌入的城市人口需要配套的城市设施和服务,如城市交通、供水、污水净化、垃圾处理等等。巨大的城市服务需求对应着巨大的资金投入,极其考验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陆续采用 PPP模式对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进行建设和完善,我国在八九十年代也试图采用 BOT、 BT模式建设公共设施,例如1988年投入使用的深圳沙角 B电厂。 但是由于立法、政策并未跟进,PPP模式没有得到一个良好发展的环境,导致这样的项目数十年来寥寥无几。2008年
10、的金融危机波及世界各地,我国为维持经济的稳定,采取了较大规模的财政投资刺激计划(简称“四万亿计划”),也造成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快速增长,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越来越大。2010年起,国家注意到地方政府债台高筑的情况,出台了财政部关于规范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举债和担保承诺行为的通知,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强有力的限制。 在这种情势下,PPP模式以其特有的性质,被包装成各式各样的项目,通过引入私人资本的力量,试图减轻政府融资压力。2014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广应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式, PPP模式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2015年,财政部创建了PPP综合信息平
11、台,随之建立PPP项目库,从而促进了全国范围内PPP项目的广泛开展。然而,随着近几年来PPP项目和投资额的成倍增加,问题也逐渐浮现。一个良好的PPP项目往往周期较长,需要合理的各阶段规划,并且要真正符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要求才可以采用PPP模式进行建设。在我国,有些项目并不适合这样的模式,却硬要采取PPP模式建设,很可能在落地前就项目中断;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尚处于完善阶段,有些打着PPP旗号实则变相融资的项目也夹杂其中;本着风险利益相匹配的原则,政府需要给承担风险的私人部门的额外补助也可能增加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在与国外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PPP模式的国家相比,不难发现我国目前的PPP模式
12、存在的隐患。在规模上,我国的PPP项目数量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就达到了英国二十年运营期间的10倍,但落地率却不及英国的三分之一。从PPP项目投资额占社会固定投资的比例来看,英国和加拿大均稳定在10%到13%。我国2016年的全社会固定投资额为606465.66亿元,即使按照15%的比例来算,PPP项目的投资额也应该控制在90970亿元左右。而我国目前的投资规模已经达到113467亿元,整整超出两万多亿元。从PPP涉及的行业领域来看,英国的PPP项目主要分布在教育、医疗、交通、国防这些行业,而加拿大的PPP项目主要分布于医疗保健、交通、司法。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发达国家的PPP项目主要涉及的是社会性基
13、础设施。而我国的PPP项目目前分布较为集中,经济性基础设施占据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比例。本文旨在探究我国的PPP项目对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是否起到了缓解的作用。由于近几年来我国PPP模式才开始大规模推广,笔者可集到的数据有限,因此,只能对PPP项目的短期效果进行实证研究,而无法从长期验证其对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作用。本文从PPP模式的定义、特性、在我国实施的适应性入手,由浅入深,从不同方面分析PPP项目对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通过PPP综合信息平台里的管理库数据分析我国目前的PPP项目开展形势;利用近两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回归,并对结果进行深入剖析和进一步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和政策建议。二、文献综
14、述利用PPP项目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在国外是PPP模式的起源,在国内则是近几年政府决策层和学界提出并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观点。(一)PPP模式起源、特性的理论研究谢煊、孙洁、刘英志(2014)主要研究了英国的PPP模式的背景、主要形式和特点。PPP模式的起源在欧洲特别是英国。九十年代初期,英国面临着财政超支、时间超支的窘境。为缓解压力,英国政府提出与私人资本合作建设公共设施并成功实现了该模式在医疗、教育、国防等领域的运用。英国的PPP模式分为特许经营(少数)、私人融资计划PF1(1992年到2011年)、PF2(2012年之后)。其中,PF1是设计、建设、融资、运营及维护;PF2是设计、建设、
15、融资和维护。PF2的改进在于政府以小股东身份入股,仅承担有限责任(高玲珍,王露露,2015)。闫胜利(2014)区分了PPP模式、私营部门参与PSP、私有化的概念,强调了PPP模式的三大特点长期合作、私人部门承担更多风险、私人部门负有管理责任。Darrin Grimsey和Mervyn K. Lewis(2000)从采购者和发起者的角度分别分析了PPP项目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认为只有满足风险在二者之间合理分配的项目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二)PPP模式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对于我国目前有扩张趋势的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缺口,程谦(2003)通过研究我国近几十年的基建项目发现,我国公共项目资金的来源主
16、要是政府的直接投资和间接融资,公共产品资产负债率高,使政府投融资风险居高不下。刘梅(2015)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地方债务形式,推理认定政府解决基建项目资金的来源不能是增税和获取上级部门更多的转移收入,而只能通过举债。在地方政府债台高筑的情势下,政府急需一种缓解债务压力又不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方法。虽然PPP模式在我国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但大规模的开展却是从国外得来的借鉴。在可行性方面,闫胜利(2014)认为,依据世界银行及亚洲开发银行对于PPP项目应用范围的界定,我国政府至少可以将71%的或有负债通过PPP项目转移给私人部门。谢理超(2015)认为,我国的PPP模式可以通过借鉴英国的P
17、F2股权融资模式,有效拓展财政管理手段;利用市场的力量转变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有效盘活现有存量资源,吸引私人资本的参与,用社会负债“置换”政府负债,实现政府债务的有效剥离。(三)PPP模式下政府财政约束的问题分析对于PPP模式在我国的大范围应用,学者们在各自聚焦的领域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在PPP投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孙玉栋、孟凡达(2017)指出,在国办发(2015)政策法规中允许通过TOT、ROT等形式,在征得债权人同意的前提下将政府性债务置换为非政府性债务,将化解政府债务直接作为PPP项目目标,这样的做法很可能扭曲PPP项目的机制和运营管理。吉富星(2015)认同PPP模式在中长期对政府财政压
18、力的平滑作用,但他认为PPP项目可能会在未来增加政府的支出风险,给政府带来隐性负债。PPP项目普遍采用的物有所值评价方法在定量上有较大的主观性,使得政府很难去评价一个PPP项目的实施效果。PPP项目盈利性不高,为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政府往往需要承诺给予社会资本额外资源、财力或二者的捆绑,这会形成潜在的支出责任,并且是游离在政府资产负债表之外的隐性负债。政府甚至可能采用PPP模式转移负债,造成债务隐匿,但实际上却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在政策导向上,学者们一致认为国家政策是影响PPP模式发展的风向标。温来成、刘洪芳、彭羽(2015)认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是财政风险较高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通过对国家政策
19、的仔细解读,他们认为政策中虽然有明确提出“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不应超过10%”,但也提出“省级政府可以按照实际需求确定比例”,这样的双重规定缺乏强硬的财政约束,并不能真正对PPP投入规模进行控制。谢理超(2015)通过横向对比法国、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哥伦比亚、毛里求斯等国家关于PPP模式所出台的政策、法律法规,他得出了我国亟待完善相关政策的结论,否则我国的PPP项目很可能由于缺乏财政透明度、监管不力而给PPP项目的实施带来隐患。国外也出现过PPP模式滥用的负面消息。董再平(2016)指出,2011年葡萄牙发生的财政危机就源于PPP模式的
20、滥用带来的负债压力。最先运用PPP模式的英国在实施PPP项目二十五年内,因PPP产生的未来负债已经达到2670亿英镑。Cuasch(2004)通过追踪拉丁美洲1990到2000年近1000份PPP合同的后续发展后发现,有超过三成的PPP项目后期出现了政府与私人资本方修改利益分配并偏向对私人资本有利的现象。三、PPP模式与财政压力的关联性分析(一)PPP模式的定义和特性广义的 PPP 即公私合作模式,狭义的 PPP 是政府与私人部门组成的特殊机构,引入社会资本,全过程的共同合作。PPP模式引入了私人部门的力量,发挥私人部门相对于政府部门的优势。它提倡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共同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完
21、善和后续服务。政府部门只需要对服务成果进行描述并规定标准来确认,而不必制定详细的技术规范。按照私人部门与政府负责的内容进行分工,可分为九种运营模式。社会资本拥有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优势,可以与政府的项目资源有效结合,从而使项目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而政府追求的目标则是借助社会资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条件,改善政府购买可能存在的垄断等低效率问题,从而实现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二)PPP模式选择分析目前我国兴起的PPP模式主要有BOT、BT、BOOT、TOT。其中最流行的是BOT(建设-经营-转让),BT、BOOT、BOO为它的衍生形式。对于已建成的基础设施,政府可以通过TOT模式(移交-经营-移交)转移给
22、私人部门,由其运作并分配利润,将转让所得用于化解部分债务,在运营期结束后收回该项目的所有权;对于预备开工的基础设施,则可以通过BOT(建设-经营-转让)及其衍生方式,经历前期开发、筹备、建设实施、运营维护、移交过渡这五个阶段,引入社会资本,减轻政府的债务负担。(三)我国目前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成因分析从内部原因来看,我国地方政府长久以来的财政压力源自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这场改革重新划分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事权,将容易征收的税种多数归于中央,地方的财政收入相比过去就有所下降。同时,事权层层下放,地方的支出压力增加。两相抗衡,地方政府需要通过其它方式平衡财政收支。传统的财政分权理论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PPP 项目 我国 地方政府 财政 压力 影响 研究 基于 2015 2016 省级 面板 数据 经验 证据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854308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