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doc





《(正文)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文)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企业面临的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的几率增加。尤其是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并逐步推广到世界。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缺乏对风险管理的意识,没有对风险管理产生足够的重视,从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国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在危机面前容易造成大的损失。我国国有企业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决定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因此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改革和发展更关系着中国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如何有效的在国有企业里实施风险管理,成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国内外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文献研究开始,首先介绍了风险管理产生
2、的背景,风险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然后阐述了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我国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国有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对策关键词:国有企业; 风险; 风险管理; 对策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the objective risk and subjective risk increases the odds that the enterprise faces. In particula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rrent
3、financial crisis sweeping the globe, risk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gradually extended to the world. Risk management in China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the vast majority of Chinese enterprises lack the awaren
4、ess of risk management, did not generate enough attention to risk management, largely weakened the anti-risk ability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the face of a crisis likely to cause large losses.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master the national economy determines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cou
5、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related to the future and destiny of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How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s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of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Thi
6、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on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irst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of risk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theory, and then o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the risk management, focusing on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 risk ma
7、nagement and the cause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Key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 Risk; Risk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目 录1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研究1 1.1过程化理论1 1.2源头化理论1 1.3全员化理论1 1.4成本化理论2 1.5战略化理论22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
8、现状及原因分析32.1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32.1.1 风险意识淡薄32.1.2 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32.1.3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脱离42.1.4 企业所运行的风险管理机制不统一52.1.5 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没有建立起有机的联系52.2 国有企业风险产生的原因62.2.1 国有企业易受外部环境影响62. 2. 2监督职能缺失62. 2. 3经营活动风险多样化7 2.2.4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7 2.2.5国有企业缺乏洞察力及预见性.73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出路和对策.83.1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出路83.1.1应逐渐适应本土需求83.1.2 有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83.
9、1.3规范董事会运作机制93.1.4 确立以人为主导的风险管理思想93.2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93.2.1 强化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93.2.2 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10 3.2.3 健全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10 3.2.4 建立风险防范和应急系统12 3.2.5建立企业内部管控体系124 结论14参考文献:141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从而实现经济单位价值最大化。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由以下几个组成:1.1过程化理论企业的风险管理是由降低和控制风险的一系列程序组成,其中包括:风险的识别与分
10、解、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风险管理的实施与修正和风险管理结果评估。在COSO发布的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一书中提到,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包含八个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八个构成要素同时也是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的判断标准,八个要素缺一不可,共同组成了企业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如果这些构成要素存在且正常运行,那么就可能没有重大缺陷,而风险可能已经被控制在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2011年12月安然事件爆发,一时间,企业风险管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自那以后美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采用了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对风险的化解和缩小,降低
11、风险管理难度,达到管理效果,尤其是在风险预警方面,采取审计、商业调查等措施加大了风险的预防力度。1.2源头化理论对于风险管理范围来讲,一方面要分业务、分部门、分层次管理风险;另一方面也需要将各个层次的风险加以汇总,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定义和管理,从战略决策的源头对风险进行管控。以日本企业为例,日本的几家大型政府控股企业均设有“情报参事室”,专门收集企业外部环境信息以及变化情况,包括:宏观经济、地域政治、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等诸多方面。在汇总信息的基础之上,综合分析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组合之后对战略实施产生的影响,为企业战略制定提出参照意见,以确保战略方向的正确。1.3全员化理论 企业风险管理不仅仅是
12、高层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责任,而是涉及企业内部所有人员,从CEO到每一位普通员工。只有全体员工树立了风险管理意识,全员参与风险管理,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例如丰田实行的“全面质量管理”中就根据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内容,将质量指标和对应的失败风险分解,变成每一位员工的日常管理内容,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不按照要求的方法操作会带来的各种质量风险。通过员工自行管理,品质人员集中管理,管理层监督执行的方式到达全面管理质量的提升。而松下电子,建立了完善的产品档案,为每一件产品和产品上的组件都进行了编号,并将相关的生产信息和操作人员信息输入电脑系统备案。在松下,一个螺丝钉或是一个焊接头都能根据编号在电脑系统
13、里找到生产的时间、操作人员姓名、以及当时的质检结果。这样,企业的品质便和每一个人联系了起来,质量风险也得到了很好的管控。1.4成本化理论风险管理并不是要消除全部风险或是不惜一切代价来降低风险,而是尽量使得风险缩小到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调配投入的资源与产出的结果。美国通用电气的工程师们在实施SIX SIGMA 管理的过程中发现,风险管理也同样存在着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当管理风险的投入达到某一临界点的时候,再追加的投入所产生的管理效果将会逐渐缩小,最终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依然要遵循的经济规律而并非一味加大投入。GE的前任CEO在谈到通用风险管理的时候说
14、到:“我们都清楚不可能管理所有的风险,我只要求我的经理们在他们能控制的部分做到最好。1.5战略化理论中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已处于国际市场的大环境中,国内外的宏观经济的变化、科技创新和竞争的加剧,都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这就使得风险管理必须战略化,长远化,持续化,要在企业制定战略目标的同时,同步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计划,双方要保持步调的一致和协调。突出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才是企业的生命线。2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2.1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学术界针对风险管理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从经验的分析及积累看,由于大气候产生较晚,对于数据的收集和积累缺乏。没有形成具有自身
15、特点的研究体系,对突发的危机应变能力差,往往会造成重大的损失,而这些本可避免的损失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巨大浪费和流失。总体来说,我国企业目前的风险管理水平还需大力提升,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2.1.1 风险意识淡薄虽然,我国国企领导层的管理能力已经比计划经济时代有大幅提升,对风险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风险意识总体比较薄弱。更有人认为反正是国家的企业,如果发生亏损或是遇到危机政府肯定会介入,自己也不会受到惩罚,放手不管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时有发生。对国家支持的过度依赖,浪费了巨大的国家税收,造成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消耗。相反,我国不少的民营企业家有着很强的风险意识,华为董事长任正非写过一篇著名
16、的文章华为的冬天,对华为在迅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剖析,每一天都要提醒自己,企业离破产只有一步之遥。他认为,公司从上到下,如果没有真正认识到危机,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就会措手不及。2.1.2 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问题,导致各个部门和岗位的人员对工作职责认识不清晰,风险承担的主体不明确,因而很难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并且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即便是成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但也没有专职的风险专家。而且企业里的领导往往身兼数职,造成了主体重合,严重的妨碍了风险管理机制的良性运行,出了问题各个部门或者岗位间互相推卸责任,使其风险管理缺乏约
17、束,从而无法承担起独立的、权威的、有效的管理企业风险的职责,使得我国国有企业始终停留在以短期利益为目的的决策层上。同样,许多企业的最高层管理者主要集中精力于企业资源的配置、总体目标的设定和经营绩效的评价,而大部门的决策权被赋予分公司或部分的管理者。这种决策方式有许多优点,如企业可以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迅速地做出反应、可以为创新提供更大的空间、可以提高中低层管理者的积极性等。但是,过分分权也有很多负面的影响。首先,分公司或部门的管理者无法站在整个企业的战略角度上分析和处理信息;其次,分散化的组织结构缺少一个纵横畅通的信息共享渠道。信息连续从一个等级到另一个等级会发生“失真”,通过的等级越多,到达目
18、的地的时间也越长,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即出现所谓的信息传递链现象。过度分权的企业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信息传递链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造成高层管理者得到的信息严重失真,或者由于不能及时地获得重要的信息而延误了时机。2.1.3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脱离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紧密的联系,可是企业往往未能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突出风险管理而更为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做好内部控制是做好企业风险管理的前提。目前,国有金融企业对内部控制比较重视但国内仍有不少企业认为内控是可有可无的,有的连独立的内控部门都没有,有的就算成立了内控部门,也往往流于形式。多数的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暂时的或者
19、间断性的,意识到了就进行管理,事后则放在一边,置之不理,企业缺乏对风险进行定期复核和再评估。大多数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储备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所需的数据与信息;企业以减损为主,为有或者少有风险转移的行为;缺乏对风险评估的实践,多数流于形式、理论;有些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低下,存在目标不明确,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不是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有的企业设置内部控制时违反原则,为了杜绝一切错误导致控制成本过高,违反了成本效益原则;有的建立内部控制时方法不得当,如企业在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时,没有将采购与付款的不相容岗位分离,在授权批准控制室范围和权限不清晰无法保证企业利益,在风
20、险控制方面没有对各项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分析、报告,使各项业务的风险加大,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部分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时内容不全面,在不相容的岗位之间没有分开设立,使监督名存实亡;企业内部评价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不严谨,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单一,容易漏掉舞弊的地方,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在战略方面,企业往往存在不科学的投资,在缺乏风险评估技能的情况下,使企业承担了许多本可避免的风险,而同时也把本应该把握的机会拒之门外。在经营上,老式的营销体系,上产线,早就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可是决策上一直以往期经验为主,缺乏创新,使得人们人
21、浮于事,导致工作生产的效率低下。因此缺乏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是无从谈起的,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不足直接导致了企业在风险管理上的失效。2.1.4 企业所运行的风险管理机制不统一没有统一的测评标准和评估手段,这就为企业间的合作带来了障碍。两个企业用各自的测评标准和评估手段必然会导致明显的分歧,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耗时耗力却毫无结果。2010年上海一家电能公司向一家国有银行申请70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贷款,但是在该项目的风险评估过程中,双方由于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设定的权重和参照系数不一致,而产生了分歧,耗时将近2年的谈判过程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也错失了市场的机遇使原有的投资回报率由于原材料
22、涨价和环境变更打了折扣。2.1.5 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没有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没有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多数情况下不同的风险管理是相互独立的。产品风险、营销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组织与管理风险共同组成了企业内部风险,他们各有各的风险评价机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总会产生彼此牵制、互相矛盾的情况,比如企业管理者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他们会制定出雄心勃勃的计划这在内部对员工造成了很大的业绩考评压力,奖励业绩不凡的员工,而对业绩不佳的员工进行批评,员工们总是担心自己由于达不到公司的要求,被降职或被扣减工资和奖金,甚至被炒鱿鱼,于是他们就会不顾道德及企业制度的约束,甚至不顾国家的法
23、律和道德的制约,干出“出格”的事来,如当货款回收出现异常时,他们却知情不报或故意蒙骗,未达到产量指标编省略重要的质检程序等,这些行为都是企业内部风险的祸根,而伴随的是产品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的同时出现,这又使得企业不得不花费相当大的成本进行协调处理,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运作效率。2.2 国有企业风险产生的原因2.2.1 国有企业易受外部环境影响我国多数国有企业都存在“重生产,轻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混乱。乱投资、乱扩张、乱担保,各个部门之间及外部企业之间的统筹协调能力较差,在资金的筹、管理、及使用方面不透明,权责不明确,多数时候由单位“一把手”大权独握,决策组织单一,导致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正文 国有企业 风险 管理 现状 对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