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说明_secret.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路基路面说明_secret.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路面说明_secret.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路基路面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及标准1.设计依据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2)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3)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4)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5)部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设计标准技术标准:一级公路。设计速度:60km/h。设计荷载:公路-级。二、路基横断面布置 1.本次设计路线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K1+196.382,总里程1.196382公路,路基宽度23.0m,其横断面
2、布置形式如下图;2.横坡:行车道2.0%,土路肩3.0%.3.超高方式全线按山岭重丘一级公路,设计速度为60km/h,当平曲线半径R1500不设超高。全线共有2处曲线需设置超高,超高方式绕中间带中心线旋转,即将外侧行车道绕路中线旋转至与内侧行车道构成同一横坡,然后整个断面再绕路中线旋转至超高横坡度值,超高缓和段起点从ZH(HZ)点或缓和曲线内某一点开始,到HY(YH)点或缓和曲线内某一点结束。超高方式采用同一渐变率和不同渐变率两种形式,为满足行车安全和路面排水需要,超高渐变率不小于1/330。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时,应设置加宽,本次设计无加宽设置。三、路基设计1.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
3、压实度(重型)应满足下表要求:2路堤基底应在填前应进行压实,其压实度(重型)应93;当路堤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cm)时,基底压实度不宜小于96。3当路床填料CBR值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石灰等固化材料改善或换填处理。4半填半挖及路线纵向填挖结合处,先在填方一侧地面线开挖台阶,台阶宽度1.02.0m,向内倾斜2%4%横坡,一直开挖台阶至挖方断面,并夯实。填方路基地面横坡陡于1:5时,亦作同样处理。纵向填挖衔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内宜采用较好的砂砾土、砂类土、碎石填筑。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压实度填挖类别路床表面以下深度(cm)最小强度(CBR)最大粒径(cm)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
4、3061096下路床308041096上路堤8015031595下路堤150以下21593零填及挖方路基03061096308041096四、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设计1.路基、路面排水设计1)路面排水设计路面采用分散排水方式,路面水由路拱横坡直接流出。填方路段路面水顺边坡流至坡脚外边沟,挖方路段路面水流至边沟,由边沟引至自然沟渠及附近桥梁、涵洞;中间带设置纵向盲沟2)路基排水设计一般填方路基地段,在边坡外1米处设置80cmX80cm的梯形边沟(见排水设计),挖方路堑段设置现浇C20矩形混凝土边沟,在主线与其他道路交叉口处根据实际地形及排水需要设置60X60矩形盖板边沟,两种沟型衔接处应
5、顺直圆滑,沟底纵坡视实地情况而定,必须利于排水;在高挖方路段大的坡顶不小于5米处设置浆砌片石梯形截水沟,具体见相关设计。2.防护工程设计填方路段局部设置挡土墙防护,填方边坡采用拱形护坡防护,桥头处采用满铺护坡,穿塘路段边坡采用浸水护坡。根据实地情况及挖方边坡高度,对路堑边坡进行植草皮、种草及撒草籽防护等。五、路面设计(一)设计参数1.路线所在区域自然区划为3区,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的特征,年平均降水量1389毫米,年平均气温16.5,区域内地表水系发育、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2.路基抗压回弹模量: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
6、04)要求,上路床030cm填料CBR值不小于6,下路床3080cm填料CBR值不小于4;路床080cm的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不小于96%。根据沿线填挖情况,土质调查及试验,结合公路工程所在地的自然区划3,经查表计算得到天然土基回弹模量E0应不小于36Pa.若小于设计值,采取补压、固化处理等措施以保证路基路面的深度和稳定性。3.交通量及基垫层竣工验收弯沉值: 通过对周边交通量调查和对路网区域内交通量预测,经计算得到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11814260次,交通等级为重型,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5,路面设计弯沉值23.1(0.01mm),确定本次路面结构组成为:行车道: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
7、土(AC-13),下面层8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基层32cm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30cm厚级配碎石。行车道路面基垫层竣工验收弯沉值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竣工验收弯沉值:LS=21.5(0.01mm); 6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竣工验收弯沉值:LS=23.5(0.01mm);32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竣工验收弯沉值:LS=41.6(0.01mm) ; 二灰碎石底基层竣工验收弯沉值:LS=112.9(0.01mm);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235.8(0.01mm) 各层底最大拉应力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竣工验收弯沉值:-0.111(MPa); 6cm细
8、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竣工验收弯沉值:-0.084(MPa);第一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竣工验收弯沉值:-0.019(MPa); 第二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竣工验收弯沉值:0.023(MPa);第一层二灰碎石底基层竣工验收弯沉值:0.067(MPa);第二层二灰碎石底基层竣工验收弯沉值:0.135(MPa);(二)路面结构材料组成 1、面层(沥青混凝土) 路线所经区域地处北亚热带季风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降雨量为1389mm,故要求面层应具有一定的抗滑、平整、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性能,具有抗水害以及防止雨水渗入基层的功能。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下面层8cm中粒式沥青混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路基 路面 说明 _secre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