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研究.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研究系 别 金融系专业班级 证券投资0905班姓 名 曾健鉴指导教师 曹 琤年 月 日目 录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1(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况 1(二)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 21.不良贷款的区域特征 22.不良贷款集中形成的时期特征 3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3(一)不良资产成因的综合分析3(二)外部客观原因41.政治性和政策性风险42.市场风险43.自然性风险5(三)借款者自身的原因51.企业竞争能力原因52.企业人员、管理原因63.企业逃废银行债务6(四)银行经营管理原因71.制度建立与执行72.贷款方式与对象
2、选择73.经营管理能力与水平7三、不良资产处理的对策及其建议7(一)健全金融法律体系,强化债权保护7(二)强制信息披露,加强风险监管81.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和信息报告制度82.建立规范、科学的风险预警及控制体系9(三)坚持银行商业化原则,保证经营管理独立9(四)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健全银行内控机制9参考文献11致 谢12内容摘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是现代金融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难题。我国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作用,累积了大量不良资产。巨额不良资产不仅使信贷资金循环严重受阻,而且也阻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在十几年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
3、就。但由于我国目前还存在体制和环境因素制约,很多不良资产处置手段无法发挥预期效果。迄今为止,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同时,又产生了大量的新增不良资产。本文结合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的论证。具体的内容包括,首先通过引言介绍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研究的背景,其次详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主要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况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两个方面给予的分析;再次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分别从造成不良资产成因的综合分析、外部客观、借款者自身以及银行经营管理四个方面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处理不良资产的对策及其
4、建议,有健全金融法律体系,强化债权保护、强制信息披露,加强风险监管、坚持银行商业化原则,保证经营管理独立以及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健全银行内控机制等几方面的对策。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AbstractCommercial banks non-performing assets problem in modern financi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Our country is in process of economic system shunt, due to a variety of complex
5、 factors influence, the accumul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The huge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the credit funds circulation not only serious suffocate suffocate, but also hinders the process of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the ten years of bad assets disposal of work, ob
6、tained certain level sex achievement. But because our country still exists at present system and environment factors, a lot of bad assets disposal means not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To date, the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high not fundamentally solved; at the same time,
7、 but also generate a lot of new non-performing assets.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are commercial bank bad assets of argumentation. Specific content includes, firs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commercial banks on the background, f
8、ollowed by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present situation, mainly through the bad assets of our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profile of the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re given in terms of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wo; ag
9、ain to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the cause of formation of bad assets analysis, respectively, from the causes of unhealthy assets caused b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external, the borrower and the bank management four respects reason undertook thorough analysis; finally,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10、and suggestions to deal with non-performing assets, sound financial legal system,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mandatory disclosure, strengthen the risk supervision, adhere to the commercial banks to ensure the independence principle, management and promote the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11、, establishes the perfect bank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of the countermeasures.Keyword:Commercial Banks; Non-Performing Assets; CausesIII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研究近些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依托快速发展的中国宏观经济环境,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实现了其长足发展。但是,商业银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特别是不良资产的问题。不良资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银行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尽管目前不良资产状况与发展
12、趋势已经引起了国有或非国有各大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效果,这为商业银行针对不良资产进行改革发展赢得了时间与空间。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工作大多仍处于被动状态,仅仅是应付各种突发事件与一般的资产清收处置,无法满足银行自身业务发展的整体要求,且尚未建立不良资产管理与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因此,本文拟通过对笔者所熟悉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情况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实证与理论分析将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具体化、明晰化,通过粗略制度设计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如果对中国商业银行业不良资产优化重组能起到一点尺寸之功,笔者将万分欣然。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在不断的降低
13、,基本控制在百分之十左右。但不良资产总量仍然很大。不良资产率仍然偏高。不良资产问题是全球银行业的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商业银行经营中必然会产生不良资产。(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况由于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自身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区域明显特点,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国家政策导向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不良贷款比例较高成为目前急需防范与化解的主要金融风险。截至2010年末,按五级分类考核主要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仍高达27.7%。不良贷款率比例过高,影响了我国各家银行在其总行各项考核指标的排名,授权、授信受到制约,贷款种类和区域等都受到限制。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下降,由1%降至0.6%,而近年全国的平均水平为
14、3.7%左右。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13%,仅向上拉动GDP增长0.02个百分点 潘文波,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实证研究报告。投资研究,2011。2006年至2010年国家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年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200615.5212.375.1720.07200711.246.299.118.1220088.995.093.9216.0320094.63.62.814.3020102.792.241.1911.43数据来源:各银行年报与中国金融年鉴整理从以上统计数字的分析可以看出,金融风险的隐患主要是不良贷款率依然偏高,信贷风险较大,无法有效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不能
15、完全适应变化中的金融业的需要,已构成了区域性的金融隐患。在特定条件下,这种局部地区的金融风险可能进一步形成金融危机,并向其他地区蔓延。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顾大山在东北振兴国际研讨会上曾说:目前,中国金融风险主要来自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有一点不容忽视,在这些原有不良贷款尚未解决的情况下,中国最近的资金增长由高投资和信用扩张驱动,尤其在产量已严重过剩的水泥、钢材和铝等领域投资过于集中,隐藏着可能出现的新的不良贷款,包括东北在内的中国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化解金融风险。 如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已经结束,中国金融行业即将全面对外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将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新
16、的问题。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该达到8%,但是不良资产比例偏高的严重情况,使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仍处于该国际标准之下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全面推行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094号)。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如何高效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使金融业健康发展,已是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是指处于不良状态的银行资产,所谓的资产不良状态,就是在现实条件下,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预期收益的资产状况。所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可以定义为:在现实条件下,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不能及时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尽管资产与贷款含义与范围是有
17、差别的,但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贷款是其最主要的生息资产,贷款业务是其最主要的资产业务,不良资产几乎都是由不良贷款而引起的,因此,在本文中,不良资产与不良贷款通用,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就是指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二)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 1.不良贷款的区域特征商业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区域特征,是与国家的产业布局和经济的区域分工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宏观经济调控和结构调整等政府行为紧密相关的。不良贷款的区域特征还表现在,不良贷款原因和比率上的地理“趋同性”。拿吉林市来说,吉林市不良资产集中体现在江北工业园的国有及其下属的集体,也正验证了上述观点。的江北工业园聚集了吉林化工集团工业公司、吉林化纤集团
18、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造纸厂等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工业发展和经济腾飞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为了保证这些企业发展有充分的资金保障,政府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倾斜,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也对这些企业发放了巨额贷款以支持其发展。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企业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资源日趋枯竭,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新的市场压力在逐步增强;企业负债率普遍较高,投资能力严重不足,更新改造资金缺乏保障;重工业为主、传统产业比重大和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等结构性问题突出,新增就业机会少,社会保障压力大;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欠账仍然多,经济增长的基
19、础很不牢靠等。伴随着体制僵化必然导致经济效率的低下,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由此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量激增。仅以吉林纸业为例,它的破产导致了吉林市商业银行1.3亿不良资产的形成。2.不良贷款集中形成的时期特征不良贷款的形成是与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紧密相关的,在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四个阶段中,1983年以前的不良贷款主要是由于体制性原因形成的;1984年至1990年,政策性因素是这一时期不良贷款的主导原因;1990年至1998年,由于经济波动以及两种体制交替和摩擦,银行不良贷款急剧增加;1999年以后,全局性的体制和政策性原因导致的不良贷款比重下降,不良贷款主要是由于企业和银行经营管理不善所致
20、高晨我国银行业总资产逼近70万亿不良贷款下降京华时报2009年04月16日。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 不良资产的形成源于信贷资金的运动过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既是有关利益各方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妥协所导致的一种行为均衡,又是利益各方之间展开的社会博弈的结果。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是相当复杂的,其中既有银行自身的因素,也有旧的经济体制下企业对商业银行的过多依赖和行政的过多干预等外部原因。(一)不良资产成因的综合分析 截至2010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为188亿元,按原因统计,在全部不良资产中,政策体制性原1因导致的占49亿,行政干预性原因导致的约占40亿,企业因
21、主客观原因形成的占58亿,银行内部管理所致的占34亿,其它原因占10亿(如下表所示)。可见,政策体制性原因和行政干预性原因是不良资产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两种原因形成的不良资产数量占不良资产总额的48%,同时,借款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低下和恶意逃废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 中国经济年鉴项目不良资产总额政策性体制性及不良决策行政干预和法律法规缺失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及逃废债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无法查明原因总计(万元)1881791489264395179583352338723104757占比(%)100.00262131184(二)外部客观原因1.政治性和政策性风险(1)国家宏观经济失
22、控,行政命令盛行,法律法规不健全。体现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有关政策不衔接、不及时、不到位,造成有些企业借转制、兼并、破产之机悬空、逃废银行贷款。有些企业在转制过程中,将原企业一分为二,成立新企业,新企业将原企业有效资产带走,不承担相应债务,或新企业租赁原企业资产,不考虑银行贷款本息。新旧企业形式上虽分离,实质是新企业利用原企业厂房设备和人员,就地成立“翻牌公司”,搞“金蝉脱壳”,悬空银行贷款。有些企业套用国家“兼并破产”政策,搞“假破产真逃债”,破产实际就是“甩掉债务”。(2)由于政治形势发生变化,经济结构也随之改变和调整,引起某些行业企业产品生产的不景气。政策性负担形
23、成,是一种经济转轨成本。由于改革和体制转换,计划经济时期资源配置不当造成的、,如有的项目缺乏审慎决策,重复建设;有的项目缺少自有资本金,全部资金靠银行贷款,一旦企业出现了经营风险,就形成了银行信贷风险。此外,银行承担一些政策性业务,使国家信贷政策得不到很好落实,导致部分贷款收不回来;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均属国有,相互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呈软约束状态,国有企业对国有银行贷款缺乏还款意愿。(3)地方政府出于社会目标或地方利益,仍存在或变相干预银行向缺乏偿还能力企业发放贷款,或采取地方保护,阻挠银行执行当地的抵债资产或向当地担保人追诉。在政府的隐性干预下,政府的行政干预与“抽血”行为,使银行不得不将资金
24、配置给违约率可能更高的关系企业。政府出面干涉的项目贷款,由于项目考察不详细,盲目上马,致使企业在还没有生产出正式产品的情况下就宣告停产、破产、倒闭。有的是银行在企业经营前期已经给企业投入资金,而后因企业购原材料等原因,银行还在为企业注入资金,结果造成为单户企业放款垒大户现象。由于改革政策不配套,加之有些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不顾大局,站在地方和企业的利益上,对企业逃债赖账行为给予认可和支持,甚至帮助企业逃债赖账,结果使银行贷款成为不良贷款或损失,潜伏巨大金融风险。2.市场风险(1)市场风云变幻莫测,人们消费偏好的改变或国际国内竞争激烈,而企业又缺乏应变能力。首先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经济周期波动是
25、贷款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经济周期波动会使经济运行机制中的矛盾激化,银行不良贷款出现大幅度上升。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处于紧缩时期,经济增速缓慢甚至负增长,大多数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盈利水平下降,无法近期偿还债务,银行逾期贷款增多,不良贷款率上升。国际经济波动、行业周期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在客观上也对一些企业的还款能力构成一定影响。如网络经济泡沫破裂后,众多IT企业陷入困境,无力偿还到期贷款,构成银行的新增不良贷款。(2)法律法规方面的原因。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法制尚不健全,诚实信用的良好社会风气尚未形成,逃废债现象仍较为严重。不完整不完善的法律法规对银行债权保护不力
26、,在社会信用环境恶化,执法力度不够的情况下,不讲信誉的单位和个人普遍存在,因为得不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形成恶性循环,有愈演愈烈的势头。目前,司法系统普遍存在执行难的问题,据统计,国有商业银行为维护债权诉讼的案件胜诉率在95以上,但执行率不超过6, 张吉光.国外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分析和经验借鉴. http:/epub. cnki. net/grid2008/detail. aspx?filename=SCJR200305022&dbname=CJFD2003。即使胜诉和得到执行,银行垫付的起讼费、执行费、保全费、拍卖费等也不能得到补偿,加上处理执行资产缴纳的税金,上述税费占执行资产的30以
27、上,形成银行“赢了官司赔了钱”的局面,银行债权难以保证。3.自然性风险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会对银行贷款构成风险。因为各地区近年来相继遭受不同程度的无法抗拒的重大自然灾害,如我市农村遭受旱灾、虫灾、风灾等,造成粮食作物大量减产或绝收,致使农民无力偿还当年所欠贷款。银行不仅无法收回贷款本息,而且还得给受灾户发放贷款,继续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希望来年能有好的收成,来积极偿还银行贷款本息。然而,一切并不如想象那么好,在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受灾户的正常生活都难以保证,其结果是农民根本就无力偿还在银行两三年所欠下的贷款本息,致使银行贷款形成呆账。(三)借款者自身的原因1.企业竞争能力的原因企业资金实力
28、不雄厚,搞“无米之炊”。企业竞争能力弱,信誉差,忽略产品质量和销售,技术装备不过关,导致贷款风险的产生。有些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抗风险能力低,缺乏竞争力,受市场变化和自身管理落后的影响,存在产品老化,技术含量低,设备落后,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使贷款时预测的效益不能实现,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无力归还贷款本息。2.企业人员、管理方面的原因(1)人员素质差。由于企业领导者决策的失误,抑或企业的法人因入狱、企业破产,为其担保的企业也相继破产和撤并,致使债务无法落实,贷款形成呆账。有的利用企业转制之机,架空银行贷款,形成呆账贷款风险。某些借款企业违法编制虚假财务报表骗取贷款。这些企业不讲信用,在
29、贷款时就不考虑归还的问题,存在得过且过思想,贷款后不按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采取转移资金和抵押品等手段逃避银行监督和控制,个别私营企业甚至卷款而逃。有企业人员变动,责任不清,使银行部分贷款成为呆账贷款风险。贷户死亡后无财产,无继承人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借款人举家搬迁,走逃后不知下落;有的被判刑入狱已经受到法律制裁而形成呆账贷款。有的贷户年老多病多年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子女,形成鳏寡孤独户,已无力偿还贷款本息,致使贷款形成呆账。(2)管理水平低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筹资渠道单一,债务结构不合理,周转资金几乎靠贷款维持。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70以上,大中型企业的资产80是银行贷款,形成积
30、重难返的局面。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或项目脱轨,企业资不抵债造成企业停产、倒闭,企业被依法宣告破产,由于企业不仅在一家银行有贷款,通过法院依法裁决,多数银行只能得到部分财产,有的就连偿还利息都不够,贷款本金就更无法收回,最终无法落实债务而使贷款成为呆账。3.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企业借改制逃债的背后往往有地方政府甚至地方司法机关明里或暗中的支持。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债大致有五种情形:假破产,真逃债;以改造和重组的方式变更企业名称,割断债权债务关系;用分立的方式将劣质资产留在债务企业中,原公司变成空壳;在转让产权时,只转让权利,不转让义务;先股后租等等。(四)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因1.制度建立与执行方面公司治理
31、结构不够完善,制度不严,风险控制机制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一些商业银行甚至尚未建立起较好的风险预警、控制以及风险处理机制,银行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信贷管理体制不完善。在银行贷款发放、管理和催收过程中,责、权、利脱节,未建立相互制约机制,由于发放许多人情贷款和关系贷款,致使发放后管理和催收积极性不高。贷款手续不健全,银行收贷收息的强制措施不利,使不良资产产生成为可能。2008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外银行收益对比情况 (%)花旗集团美国银行汇丰控股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股本回报率38.833.628.815.0619.019.0/资产回报率3.082.972.271.961.621.710
32、.80资料来源:银行家2009年5月,2008中国金融年鉴2.贷款方式与对象选择方面贷款方式选择不当,贷款对象选择失误。盲目竞争,重贷轻管,人情贷款和奉命贷款。经营行为短期化现象比较严重,管理层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顾风险扩大规模,不计成本增加负债,这种没有风险约束的规模扩张必然加大经营风险。片面追求业务发展速度,高指标加强激励,短期行为普遍,个人利益当头,上下互相博弈,难以协调配合,制度不断变通,风险逐步积累,弄虚作假成风,内部矛盾激化。高风险变相个体贷款的投放,为不良资产产生埋下危机;历史遗留的不合理贷款,是不良资产产生的重大隐患。3.经营管理能力与水平方面某些银行领导和管理、信贷人员素
33、质不高,能力不强,业务不熟,搞以贷谋私、收受贿赂,存在人为原因造成的不良资产。领导是决策者,有时对具体情况了解不全面,对信贷人员提出的不利因素又不予以考虑,造成决策失误;有些信贷人员不了解借款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状况和企业的经营情况,没有相关的管理、预测、市场经济知识,个别人缺乏职业道德,甚至与借款企业相互勾结,存在道德风险,银行贷款质量难以保证。三、不良资产处理的对策及其建议 针对不良资产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一)健全金融法律体系,强化债权保护企业破产是债权人权益保护的最终手段。美、德等国的破产法律均以保护银行债权人的利益为前提,主债权人银行有权
34、召集债权人会议对危及银行债权的企业提起破产诉讼,企业想通过改变股权结构来逃避银行债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在我国,通过运用破产法来保护银行债权的效果却非常有限。除破产法外,其他涉及保护银行债权的法律法规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立法和执法上都有大量表现,归结起来,问题的关键在于地方利益优先前提下,政府的社会稳定目标和银行债权保护相冲突下的对银行的不利选择,其结果是把社会稳定的社会职能强压在银行身上,银行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和非经济功能,这和我们一直推动的企业生产经营职能和社会职能分开的努力是背道而驰的,通过银行承担社会稳定职能来延迟社会风险的爆发,阻碍了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发挥,其最终结果可能会导
35、致信用风险和社会风险的总爆发。因此,必须修改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兼顾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顺应市场机制固有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竞争铁律,明确信息优势方和损失承受方的责任和权利,构筑银行债权保护的法律屏障。如破产法应明确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有义务及时向法院申请破产,因怠于申请而使债权人的利益受损的,法定代表人应受相应的法律制裁。(二)强制信息披露,加强风险监管金融风险危害的负外部性、金融危机的传染性、金融部门的高杠杆率所决定的高风险的特性和经济运行的“木桶效应”,决定了金融监管在整个宏观经济管理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不良资产所导致的风险是银行业最主要的风险之一,金
36、融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银行业不良资产的监管。因此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一元化的分层次金融监管体制,由中央银行负责全国的宏观金融调控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对银行业和非银行业进行分别管理。同时,要合理确定监管内容,对银行设立、资本充足率及各项业务活动实施监管,提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能力,降低信用风险,并辅以规范的监管方式加以实现。1.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和信息报告制度充分的信息披露是市场约束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2002年5月发布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监管当局运用经济、法律的手段,对信息的隐瞒、虚假披露和不按期披露进行严格处罚,以保证披露信息
37、的可靠性、真实性、及时性。同时,要进一步改革会计制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透明度、可信度以及与国际通行准则的统一程度,充分认识审慎会计原则在银行监管中的作用,按照国际惯例,建立起科学合理、支撑银行审慎监管的制度体系,提高其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公允性和可靠性,使监管机构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商业银行的风险。2.建立规范、科学的风险预警及控制体系必须解决三个层面问题:一是金融监管部门要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系统性风险监管的制度架构;二是完善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等审慎经营规则,加速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督促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和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程序以及有效的
38、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三是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树立风险监管的权威性。对责任人行政、司法方面严厉的责任追究,既凸现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也能促进监管对象控制风险的积极性、主动性。(三)坚持银行商业化原则,保证经营管理独立独立性是商业化的内在要求,商业化是独立经营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下的企业和银行的同一所有者的血缘关系,国有商业银行充当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金供给者的角色,而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金出借人,从我们翻阅的大量案例中,处处可以看到政府的影子:不良贷款的体制性原因和政策性原因自不必说,就是占有巨大比例的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不良贷款中,银行的非商业化行为始终浮现
39、。例如,银行向一个毫无前途的项目贷款、向一个已经失败的项目贷款、继续向一个经营管理非常混乱的企业贷款、多家银行同时向上述项目或企业贷款,等等,这里当然有银行经营水平或道德风险的原因,但其中可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身不由己。(四)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健全银行内控机制不管具体原因如何,银行的不良贷款都出自银行系统内部,那么,杜绝不良贷款滋生的最终着力点也应在银行内部,这是任何其他外部因素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建立健全银行内部控制机制,推动银行业务流程再造,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是减少不良贷款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目前风险管理流程中仍然发挥作用的“四级经营、四级管理”的模式存在许多弊端,这种具有浓厚计
40、划经济色彩的按行政区划和行政级别的管理,造成管理和经营效率的“双低”以及管理和经营风险的“双高”,因此,必须彻底改造这种过时的、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组织架构,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实行“扁平化”管理,做到管理和经营的相对集中,提高广大员工对本职工作的敬业程度。同时,对传统的风险识别评价决策与检测方法进行改造和提升,引进更多量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实现全额的风险计量和控制。风险管理需要与银行整体改制联动,要改革风险管理机制,逐步由被动、静态的传统管理模式,向积极、动态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要学习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工具转移和分散风险,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化业务的发展。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同时,国有银行历史上积
41、累下来的在增加贷款安全性方面的宝贵经验也必须保持和发扬,如风险激励约束机制、贷款的项目评估制度、贷款过程中的“三查”和“审贷分离、集体审批决策”制度、内部稽核制度、贷款保证制度、贷款风险责任制度等等。商业银行扁平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防范银行风险的重要基础,这需要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行业经验、管理理念以及银行内部信息科技手段都有一个相应的转变,实现这种转变,需要时间、人才和技术,更需要勇气和智慧。参考文献1 金震华.各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与防范的法律问题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 20082 李瑞红.城市商业银行生存环境分析及发展建议J.中国信卡 ,2011,(02)3 杨玉熹.不良资产的形成
42、与处置D.中国政法大学 20034 范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45 李亚新.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 20046 何川.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价值管理机理和方法D.河海大学 20047 佟铁成.银行不良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管理D.吉林大学 20058 赵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59 刘雪梅.我国不良资产处置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 200610 孔先娥.宏观经济对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浙江金融2010(01)11 蔡重直.解读中国金融政策.中国企业家,2004(01)12 徐海惠
43、.不良信贷资产处置:制度襁褓中的市场化.国际金融报,200513 丁化关.不良金融资产重组M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06:23一3914 肖文玲.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总分行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 201015 杨志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516 陈广山.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水平与核心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17胡海琼,陈超.我国银行的发展定位;不良资产市场的构建J.华北金融.2005,8:33一36.18 孔德昌.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及绩效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 200719 姜键清.银行资产证券化M .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2
44、0 潘昌尚.银行信息不对称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研究J. 海南金融. 2005(02)21 张灵强,张宇润.金融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 河北法学. 2004(09)22 何非.日本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措施及其效果J.中国金融.2004(13)23 石茂盛.不良资产处置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50页24 周战强,王子健.我国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07)25XavierFreixasandJean Charles.MicroeeonomiesofbanklngM.Cambridg e:TheMITPressXavierFreixasandJean一C
45、harles,2006:200一202P26 Rajan.WhyEconomiesCreditpolieiesFluetuate:ATheoryandsomeevideneeJ .QuaterlyJournal,2004:436P致 谢历经几个月的毕业论文结束了,大学几年的学习也即将随之落幕。回想这几年来的学习和生活,要衷心感谢这个学校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感谢四年来教授我知识的老师们,感谢给予我帮助的同学们。因为这些,我在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培养了严谨的逻辑思考能力,为我今天的论文奠定了扎实的服务。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我的论文得到不断完善。她严谨、求真、务实的求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今后工作,学习的榜样!同时她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经验,让我学到了很多我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其它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整个的论文写作中,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积极的帮助我查找资料和提供有利于论文写作的建议和意见,在他们的帮助下,论文得以不断的完善,最终帮助我完整的写完了整个论文。感谢这些老师、同学和朋友们!最后,要感谢在大学期间所有传授我知识的老师,是您们的悉心的教导使我有了良好的专业课知识,这也是论文得以完成的原因。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