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失真及还原机理研究(文献综述).doc
《网络信息失真及还原机理研究(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信息失真及还原机理研究(文献综述).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网络信息失真及还原机理研究文献综述一、 前言信息失真,是指信息在传导过程中走调变形,歪曲事实真象。层出不穷的网络信息失真现象,日益成为干扰社情民意的重要因素,持续动摇社会群体心态,扰乱民众生活秩序,甚至激化社会矛盾,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因此,合理疏导网络信息失真,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对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二、国内关于“舆论学”的研究现状国内学界对舆论学的研究仅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尚未形成完备体系,甚至对“舆论”本身的定义仍然存在分歧。争论的焦点在于,舆论是否同时包含社会公众的一致性意见和少数群体特别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纵观历史,19 世纪以前的中国,关于舆论的
2、研究几乎空白,虽然舆论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然而关于舆论概念的明确研究却几乎为零。中国和西方的学者因处于不同的社会语境,对舆论研究各自有其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实际关注。最早将西方“公共”概念与舆论研究相结合大约始于辛亥革命时期,早在1909 年胡汉民就在近年中国革命报之发达一文中提到了舆论的公共性质。几乎与胡汉民同时研究社会舆论问题而影响更大的是梁启超,梁氏在他的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序例等文中对舆论的性质、作用以及制造舆论的方法等问题作了专门的研究,就其论述所涉及的舆论问题范围之广、见解之深、影响之大而言,堪称为中国研究舆论问题的第一位大师。而他的观点与胡汉民在很多地方是不谋
3、而合的。1914年汪馥炎在甲寅杂志发表的舆论与社会已经可以见出舆论学萌芽的趋势,五四时期,罗家伦、徐宝璜等新式知识分子在西方学术精英的启蒙推动下,开创了中国专业化的现代舆论学研究传统。徐宝璜先生的著作舆论之研究是中国现代舆论学研究的开山之作。在这篇文章中,徐宝璜先生将舆论研究引入现代学术园地,运用现代学术观点和方法比较系统、全面、清晰地论述了现代舆论学的一些基本问题。继徐宝璜之后,早期留学日本的新闻学者如邵飘萍、任白涛等人在自己的著作中也将“公共性”的概念引入到新闻学的研究之中,使之成为中国现代新闻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叶明1941年出版的舆论的形成是目前所知的我国最早出版的舆论学专著。1981
4、年第4期陕西新闻研究刊登的舆论学初探一文,是当代中国舆论研究的开端,此后,李祖兴、刘允州、张晓虎诸先生也发表了舆论学论文。1988 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刘建明著基础舆论学,而后出版的当代舆论学(1990,刘建明)、现代舆论学(1991,徐向红)、民意学(1991,吴顺长等)、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1999,陈力丹)等著作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舆论学繁荣时期的到来。中国互联网的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网络舆论是伴随着网络新闻的出现而出现的,网络新闻是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而出现的。网络媒体的称呼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1998年 5 月所提出,网络被命名为“第四媒体”。至2000年,“网络媒体
5、”在国内开始取代“第四媒体”这一用法而得到更加频繁的使用。直2003年初,互联网才进入它的繁荣发展时期。而此时由于 web2.0技术的出现,论坛、博客、维基百科的开发和应用,网络迅速成为舆论的一个庞大的动态知识库。正如托尼弗德曼(Tony Feldman)所说,网络的互动赋予了用户一种左右信息接近的力量,以及一定的对信息使用结果的控制力量。人们开始在网络上讨论公共话题,至此“网络舆论”才被作为一个概念正式提出,属于舆论学的研究范畴。从此网络舆论受到愈来愈多学者的关注,但毕竟研究历史较短,目前能获得的研究文献和著作不是很多。仅就著作而言,我们没有看到对网络舆论进行研究的专著,而只有钟英所著的网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信息 失真 还原 机理 研究 文献 综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