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RFID卡读写器的控制系统设计(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单片机的RFID卡读写器的控制系统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单片机的RFID卡读写器的控制系统设计(1).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分类号 编号烟 台 大 学毕 业 论 文(设 计)基于单片机的RFID卡读写器的控制系统设计Design of control system for RFID card reader based on MCU申请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院 系: 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专 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讲师) 2021年6月1日烟台大学基于单片机的RFID卡读写器的控制系统设计姓 名: 指导教师: (讲师) 2021年6月1日烟台大学摘要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简称,即射频识别。其原理为读写器和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
2、数据通信,以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1。本文首先对RFID技术的相关原理和特点进行了描述,介绍了该技术的结构、工作流程、发展趋势和应用范围。然后对系统的应用理论和研究进行了部分分析,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计划论证设计,把系统分为主控制模块、射频模块和串行通信模块三个部分,进行相关学习研究。在这个基础上,这一篇文章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RFID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两部分进行说明和进一步研究。硬件部分仔细讨论了设备的工作原理,设计了控制模块电路、射频模块电路和串行通信电路。主控制系统采用STC89C52系列,扩展其基本外围电路。EM4095被选为射频模块中的射频基站芯片。软件设计纤细介绍了主程序设计,并根据工
3、作流程说明了每个子例程模块的设计和完成。关键词:RFID STC89C52 EM4095ABSTRACT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is the abbreviation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he principle of this method is non-contact data communication between reader and tag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arget recognitionThis paper first gives an
4、 overview of RFID technology,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working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RFID technology system. Then the applic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of the system are analyzed, and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plan demonstration design are carried out. Th
5、e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main control system module, RF module and serial communication module.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from the hardware design and software design of RFID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e hardware design part, the working principle o
6、f the device is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the serial communication circuit, RF module circuit and control module circuit are designed. The main control system uses STC89C52 series to expand its basic peripheral circuit. EM4095 is selected as the RF base station chip in the RF module. The software des
7、ign details the main program design, and explains the design and completion of each subroutine module according to the workflow.Key words: RFID, STC89C52, EM4095目录第一章 绪论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1.2 国内外发展状况11.2.1 国外发展现状21.2.2 国内发展现状2第二章 RFID系统主要理论知识32.1 RFID系统的组成32.2 RFID的工作原理42.3 基本工作流程4第三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63.1 系统的整体
8、设计方案63.2 器件选择63.2.1 主控制芯片63.2.2 射频基站芯片83.2.3 串口通信芯片93.3 主控制模块电路设计113.3.1 时钟电路设计123.3.2 复位电路设计12第四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154.2.1 EM4095与单片机通信时的软件设计154.2.2读卡软件设计164.2.2.1 EM4100射频IC卡的介绍164.2.2.2单片机解码软件设计174.3.1通信协议194.3.2串口通信设计19第五章 总结21致谢22参考文献23烟台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无线射频提供远距离相互的数据传输,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读取载
9、体信息,从而进行目标的识别和数据的交换,并且被大众认同为当代非常有实力进行长久持续进步发展的一项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识别技术,RFID具有以下特性:(1) 非接触识别,智能特性,实现原理是电磁耦合3(2) 实现路径中需要利用无线电频率,因此需要遵守相应规则3(3) 识别信息在系统中状态是数字化,因此可以利用编码进行兼容应用3(4) 可以方便地进行组合建网,以完成多规模的系统应用3(5) 涉及计算机、无线数字通信、集成电路3现如今,射频识别技术的逐步成熟,渐渐地被普遍使用,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例如在农业、畜牧业和渔业中,用于管理羊、鱼和水果;还有物流管理、运输收费、一卡通、图书馆管理等。1
10、.2 国内外发展状况到目前为止,海内外已经有不少专家研究员都在对RFID技术进行钻研探讨,但目前仍然存在相当一部分的问题,需要更加深入的钻研,对算法和结构不断进行优化,使其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随着有关行业水平的逐渐提高,RFID技术变得越来越小巧,集成化程度显著增加,逐步应用于商业化。随着公交卡、门禁卡等RFID技术的应用,大众越来越了认可和接受卡片和标签的使用,它们慢慢成为RFID的代名词。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射频识别(RFID)技术因其高速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的特点,展现出了它们创造性地突破了新技术的发展潜力,并为其应用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它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最有提升可
11、能性的新兴技术之一。1.2.1 国外发展现状RFID在国外迅速发展,利用其技术生产的商品种类繁多,用途广泛。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美国处于世界关注和研究的前沿,多次创建和修订RFID标准,不断创新和完善RFID软硬件技术,拓宽了RFID的应用范围。欧洲RFID标准与美国相统一。对于RFID技术的应用,欧洲和美国近似位于相同的过程中。虽然UID标准由日本提出已经很长时间了,然而它并没有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所以大部分是国内厂商在支持它。韩国政府相当注重RFID技术的使用,并且大力支持当地企业使用。1.2.2 国内发展现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RFID技术相比,该技术在我国的进展目前依然远远落后。尽管目前
12、我国RFID企业的规模总量已经相当可观,但是缺少核心技术,特别是在超高频RFID领域缺少了关键技术,这仍然是这些企业目前无法解决的重要难题。从一些软硬件产品,如天线、芯片、阅读器等角度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低频和高频RFID的技术的实现相比较来说更容易一点,因此RFID具备了在国内迅速发展并且被广泛采纳的基础,技术也比较成熟,现在正处于激烈竞争的阶段。对超高频RFID技术的实现的难度相当大,国内目前还在赶超。具有该类超高频RFID技术和产品的厂家较为罕有,具有独立生产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4。从完整的生产、制造和使用环节来看,如今的射频识别的完整生产线是包括标签及封装、读写器具、系统集成
13、以及软件四部分的。标签与封装又可以分为三部分,依次为芯片设计、天线制造以及标签封装。读写器具则由读写设备设计制造等构成。以芯片、中间件为核心的关键技术仍然掌握在他国企业手中,所以当前中国并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RFID生产线。我国目前拥有了比较完善的较低频率标签的封装技术,但很少有公司、工厂能够通过研究独立生产出超高频的产品。迄今为止,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普遍能够设计和研发出所需要的天线,但还不能够将它们应用于其他环境。系统集成是RFID技术中进展较大的一部分,但是中间组件和后台软件方面还远远不够。第二章 RFID系统主要理论知识2.1 RFID系统的组成由读写器、电子标签和天线三部分组成了完整的RF
14、ID系统,如图2-1所示。图2-1 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模型1、读写器读写器,也可以形象地将之成为阅读器,其主要功能是对标签的信息进行读取或者写入,它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作为其他系统中的一部分进行工作。它能够独立进行读写、显示及数据处理等工作,也可以结合计算机或者其他系统,共同实现对射频标签进行操作的功能5。阅读器的复杂程度按照所需标签的种类和所要完成任务的不同而存在相当明显的差异。实现与标签之间的数据交流就是阅读器最基础的任务。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进行奇偶错误校验、通过复杂流程实现对信号的多方面内容控制如更正等。除了输送信息应当存储在标签中以外,例如错误校验等的附加信息也必须被包含在内。只要输入
15、阅读器的信息得到正确的接受和解释,读写器就会通过“命令响应协议”这种特殊的算法,来决定是需要发射器重新发送传输信号还是指示发送器停止发送信号。因为这个协议的应用,系统短时间内也可以在小空间实现很多标签的阅读。这就有效防止了“欺骗问题”的产生5。2、电子标签通常来说,电子标签会被认为是该类型射频识别系统的实际作用中的数据载体。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天线,一个是芯片。单个标签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确定的电子码,可以贴在需要识别的物体上。标签中存储着需要传输和识别的信息,这一点与条形码相对应。然而,与条码相异的地方在于,电子标签相对于条码而言更加灵活,它作为数据载体,皆可以保存数据也可以实现非接触的传送功
16、能,也就是说没有传统条码模式下必须的机器扫描步骤,并且该类由于内置芯片因此数据运行效率非常快,在现实场景中,可以将该标签贴放在有需要进行识别的物件上5。3、天线在标签和读写器两者中进行射频信号的传输,是它们之间进行数据双向流动的设备。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天线都具有可逆性能,这可以用一对天线可以同时用于发射和接收这一事实来解释。有多种因素可以影响天线的性能,包含但不限于谐振频率、增益、效率等等。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时刻注意天线的摆放位置、朝向和形状对数据交流的影响。2.2 RFID的工作原理原理路径解读如下,读写器利用天线实现信号的发送,且该信号具有预先设置的频率,此时,电子标签出现在信号覆盖区,
17、就会有感应电流的产生,使得它可以因此吸收能量而进入工作状态,然后经过内部安置的天线传输自己含有的编码信息。来自电子标签的调制信号被读写器的接收天线捕获,然后经由天线调制器发送给读写器的信号处理模块。经过解调后,位于后台的主机系统会收到有效的信息,并且对其进行有关的操作。主机系统断标签信息有效性,并且对不同信息完成与之有关联的操作。末尾一步,就是通过发送信号来决定读写器实现相异的读取或写入的功能。过程如图2-2所示。图2-2 工作原理图2.3 基本工作流程RFID系统的运行步骤如下:(1) 读写器将信号进行发送,并且是经由天线实现(2) 标签激活,实现路径是当其处在读卡器天线功能区内时,会出现感
18、应电流。(3) 标签进行信号传送,实现路径是通过内置天线(4) 天线完成信号发送,发送对象是读写器(5) 读写器按照程序设置对信号进行对应处置,也就是解调解码, 并将之发送到上层(6) 上层判断标签信息有效性(7) 上层对不同设定值采取不同处理方式,此处意味着标签信息的对应处理方式,发出对应指令,并控制执行动作2.4 RFID编码与调制在RFID技术中,为了更妥当地处理阅读器在读取数据时的同步问题,通常要先编码和变换数据,然后对射频信号进行调制。在实际应用中,没有调制过的信号往往采用的是单极性矩形脉冲,常用的变换编码主要由曼彻斯特码、米勒码和修正米勒码等。与不归零编码(NRZ)相比,曼彻斯特编
19、码提供一种同步机制,来保证信号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同步。常见的编码波形图如图所示。图2-3 编码波形图第三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3.1 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本次开发方案中,涉及到硬件芯片选择,综合各方面情况及预期功能的需要,控制器方面,考虑到适用及现场环境,利用了STC单片机,而本次RFID开发也需要配套的射频收发芯片,出于实用性考虑,选择适配度最佳的EM4095,另外通信电路主芯片的选择,为了稳定和适用,选择了FT232RL。本次开发中,硬件设计主要需要考虑三个模块的方案,控制模块方案、射频模块方案、及串行通信方案等。与此同时,软件设计则需要对通信程序进行功能实现方案开发,同时对于基站芯片数据传
20、达功能实现也需要进行对应的程序方案开发。RFID卡读写模块的硬件系统构成见图3-1。图3-1 系统整体框图整个系统运行流程,首先,需要进行初始操作,并且让基站芯片的SHD端运行状态处在低电平模式下,同时进行信号外送。外部标签获得信号,又向基站芯片传送对应的调制信号。根据指令基站芯片进行数据解调,并将曼码发送到主控芯片接口。由于此时数据整个传输实现是通过中断子程序,因此就需要主控芯片的定时器发挥计数功能,对基站芯片传输过来的时钟信号进行对应处理。接下来就是单片机运行曼码解码程序,然后上位机接收通过串口发送的解码后的数据,读取并显示出来。3.2 器件选择3.2.1 主控制芯片STC89C52是一种
21、耗能少、性能高的微控制器,由8K字节的Flash系统编程,使其更加灵活,可以满足多种需求。其特点如下:(1) 工作电压:3.3V5.5V(2) 工作频率范围:035MHz(3) 用户应用程序空间为8K字节(4) 片上集成512字节RAM或1280字节RAM(5) ISP(In-System Programmable)/IAP(In-Application Programmable),无需专门的编程器,无需专门的仿真器,可以直接通过规定的串口下载用户程序,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结束(6) 具有EEPROM 功能、看门狗(7) 一共有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即定时器T0、T1、T2(8) 有两
22、个时钟周期可选(9) 封装:LQFP-44,PDIP-40,PLCC-44,PQFP-44(10) 内部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外部晶体20M以下时,复位脚直接接地(11) 通用异步串行口(UART),还可用定时器软件实现多个UART本文系统设计使用STC89C52RC的LQFP-44封装,其引脚个数为44,则引脚图如图3-2所示。图3-2 STC89C52RC芯片引脚图STC89C52内部结构框图如图3-3所示。图3-3 STC89C52RC内部结构框图3.2.2 射频基站芯片通常来说,射频卡会有三种不同类型,高中低频分别针对不同情况和场景,本次开发方案中,选择了频率为125KHz的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单片机 RFID 读写 控制系统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