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报告 (3).docx
《文献综述报告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综述报告 (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春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文献综述报告 题 目 “互联网+政务”背景下基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公共服务 能力提升问题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社会保险局为例 领 域 名 称 公共管理(MPA) 研 究 方 向 基层政府管理 2017年7月 白丽娜 指导教师(校内) 王明清 指导教师(校外) 填表时间: 2018年10月15 日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制文献:中文31 篇 英文8 篇期刊: 32 种;专著:3 本;其它 4种;引用文献时间跨度:2001年2018年综述正文:(内容包括国内外本课题及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综述主题的研究背景、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互联网政务”这个概念是最近几年才提出来的
2、,从狭义的角度而言,可以完全说是中国独有的概念。而目前,关于“互联网政务”还处于初始化的研究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保险法公布后,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的研究有很多。通过对“互联网政务”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相关学术成果进行梳理,国内外的研究如下:1.“互联网+政务”概念的提出及研究关注“互联网+”概念最早是由于杨提出,经马化腾的人大提案建议而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官方正式提出“互联网+”在2015年。虽然政务服务很早就提出这个概念了,但把互联网和政务服务相结合正式提出“互联网+政务”确是在2016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
3、意见强调,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问题导向、协同发展、开放创新的原则,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数据共享,推行公开透明服务,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意见发布后,学界和政府层面掀起了“互联网+政务”的研究热潮。国内广大学者对“互联网政务”的研究关注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一是从宏观层面对“互联网政务”的研究。如后向东(2016)在“互联网政务”:内涵、形式与任务2一文中,对“互联网政务”的基本内涵、目前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和将来可以采取的对策一一进行了阐述;翟云(2016)也在“
4、互联网政务”:现实 挑战、思维变革及推进路径3 中对“互联网政务”面临的社会现实挑战、制度挑战、思维挑战和可行的应对方案进行了宏观的阐述。刘祺、彭恋(2017)指出,“互联网 + 政务”的出现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这种变革产生于当前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背景,是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倒逼”政府治理变革的产物,并在政务服务中植入了互联网基因。他指出,“互联网 + 政务”包括政务管理和政务服务两个方面,长期以来政务管理和服务之所以低效,简政放权改革推进缓慢,一个重要的问题就在于行政部门之间分工过细,且组织结构与职能边界藩篱客观上造成政务信息资源部门分割、分布失衡、流动不畅。政府治
5、理植入“互联网 + ”基因,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应用,或是行政管理移动化、网络化那么简单,更意味着政部门施政思路、行政理念、管理体系、服务模式以及工作方式的革命性变化。4具费军、贾慧真、王荣荣(2016)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互联网政务”思维与路径策略性研究4中对“互联网政务”在政府队伍建设、政府制度改革、对待互联网的态度、政府面对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应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二是从微观上,将视线集中在“互联网政务”在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方面进行探索。李宇(2015)在“互联网政务”解决社会治理问题-贵州省政府大数据应用经验的启示5中聚焦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从政务云平台建设、政
6、府服务能力现代化、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监督水平、政务信息共享这几个方面阐述了地方的相关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宁家骏(2015)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信息惠民试点建设6一文中阐述了信息惠民工程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互联网政务”在信息惠民工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最后提出了推进互联网政务的总体思路;刘新业(2016)在“互联网政务”助推政府打“智慧城市”新平台7中,关注“智慧城市”这一与“互联网政务”有着紧密联系的新概念,对其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介绍;范久红、陈婉玲在“互联网政务”:助推地方政府向服务型转变8中对政务微信、政务微博和政务APP 发展的现状作了介绍,并分析了限制“互联网政务”发展的
7、阻碍。张慧(2017)在“互联网政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目前“互联网+政务”在公共服务领域主要应用在社区服务、交通便民服务、办税服务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成因。10关于“互联网 + 政务”的内涵,本文认为,互联网“+ ”的“政务”包括对内政务管理和对外政务服务两个主要维度,从内部维度来看,“互联网 + 政务”是以数字化、智能化、协作化为导向,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破内部循环、倒逼体制改革”,重塑传统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构建整体型行政管理体系。强化政务资源共享,实现政府管理体系的全面升级,构建管理规范、资源集约、运转高效
8、、政务透明的整体性治理模式,做到跨层级、跨部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从外部维度来看,“互联网 +政务”以公共服务普惠化为主要内容,秉持“跨界融合”的思路,运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精神,依托多元化的移动终端与政务服务有机且深度融合,线上服务平台与线下服务大厅的紧密结合,为办事群众和企业提供便捷、实用、有效和及时的精准服务,以“互联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此外,应用“互联网 + ”技术实施分级、动态管理,快速响应受众群体诉求,零距离沟通,全天候服务。从实践上看,2016 年 1 月,国务院确定江苏、浙江、贵州、甘肃和青岛共同承担全国“互联网 + 政务服务”试点任务,而目前
9、,关于“互联网+政务”在政府具体部门的应用问题研究还很鲜见,总结分析试点过程中的问题、经验已尤为重要。2.关于“公共服务能力”的研究 目前,国内对于公共服务能力的相关研究较少。聂静港(2018)在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路径一文中指出,是政府公共服务是政府及其公共行政人员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根本目标而从事的一系列行为和活动。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保障和维持公共利益持续实现的基本因素。为此,可以考虑从政府制度伦理化、政府改革与创新和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三个方面着手,为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有效的途径。11王静(2018)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分析以延安市洛川县为例一文中指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主要是
10、指地方政府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是地方政府能够合理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为本地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群众需求日益增长且不断呈现多元化的一种能力。12杨泽国(2015)在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以河南省 H 镇为例中指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就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具体来讲就是指政府运用现有资源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协调市民社会与市场间关系,服务地方市民社会、市场的能力表现。他根据乡镇政府的职能,将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概括为:公共服务理念塑造能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公共环境营造能力三个方面。13张序认为:“公共服务语义下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应围绕三大核心能力的建设
11、展开:公共服务财政能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公共服务治理能力”(2013)。何雨桐(2014)指出,就服务能力而言,它是服务的主体根据服务客体的需求,有效地为其提供各项服务,并不断提升质量和服务效率的能力。服务主体本身和外部环境等影响着服务能力水平的高低,前者包含内控体系、考核机制、人力资源等多种因素,后者主要包括管理运营体制、法律体制等多种因素。在公共服务领域,服务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服务主体能否提供并办理好所有的公共服务事项。14 基于此,笔者认为,社保经办机构提供的服务是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一部分,经办的过程就是将政府制定的关于社会保险制度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以不同类型的服务项目提供给服务对象
12、,从而满足公众对社保服务的需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公共服务能力主要包含对内的管理和对外的服务两个方面,内部的管理体现在人力资源、内控管理、服务设施、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外部的服务体现主要在社保服务质量和效率上,如百姓是否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体验,这是可以用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来评判的。而且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是可以进行评价和量化的,工作人员的数量和业务能力、服务窗口的数量、业务经办流程、网点分布、信息化建设等可以进行量化的指标都能以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来衡量服务的效能。 3.关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公共服务能力”的相关研究关于基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性质和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社会保险经
13、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服务,负责社会保险登记、个人权益记录、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等工作。具体来说,它是国家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执行者,是社会保险事务的管理机构和参保人的服务机构。 关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含义。学者付奉义(2013)认为社保经办机构是执行国家制定的社会保险制度、法律法规的机构,履行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职能,应属于行政主体。15郭静(2011) 认为社保经办机构是由国家指定的、依法负责社会保险管理和服务的机构,公共服务的职责赋予它复杂、特殊的法律地位,社保经办机构既承担着经办服务职能又在履行赋予其的行政管理职能。16叶静漪,肖京(2012)认为我国社保经办机构应定位成既具有服务,又有行政管理职能
14、的事业单位。在此定位基础上,社保经办机构今后应逐渐剥离其行政管理方面的职能,成为服务社会的公共机构。17杨燕绥和吴渊渊(2008)认为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定位于事业单位并实行参公管理并不准确,由于社会保险具有准公共品特性,对社保及相关基金进行的治理应通过参保人的同意,因此将其定位为“公益受托人”,代表全体参保人的利益,为参保人利益最大化而工作。本人比较认同社保机构研究课题组的观点:高效执行国家政策,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是经办机构应尽职责,同时为做好社保事业,应积极探索与丰富服务方式,利用市场等多方力量共同构建服务体系,做好公益受托人,将社会保障覆盖到每一位公民。18 我国独立和专业的社会保险经办工
15、作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而有关研究的起步则要更晚一些。从中国知网检索相关文献的总体发布趋势上来看,社会保险经办方面的研究开始于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期开始有比较快的发展,进入新世纪后的研究呈现稳步增长的繁荣局面,特别是2011年以后,随着社会保险法的出台,相关的研究则更进一步,在研究的题材、内容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丰富。同时,从研究文献的发布数量及主题内容的时间特征上来看,社会保险经办方面的研究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转折性特点。90年代中期以前,研究文献的发布相对零星和稀少,主题内容也主要与社会保险制度、体制有关,可以看出研究尚不成规模;90年代中后期,随着 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
16、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 号)以及关于印发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的通知(财社字199960 号)等一系列社会保险领域的重大制度出台,社会保险经办方面的研究也随之增加,1999 年度发表的研究文献数量已超过 200 篇,表明相关研究已初具规模,但在研究主题方面仍主要围绕保险制度、政策等方面进行解读和落实;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险种的建立,社会保险经办方面的研究也步入了一个繁荣期,此后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17、国发200538 号)的出台以及前后几年间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工作的试点推进,又进一步夯实和扩大社会保险经办研究的制度基础;2011年,随着社会保险法的出台,相关研究也迎来了新的契机,截止目前,在知网输入“社保”关键字,总共有246492条记录。同时,研究文献的发布量都稳定在较高的水平,研究的题材、内容上也进一步丰富,涵盖了体系建设、法律地位、能力建设、内控管理、基金征收、档案管理、绩效考评、服务外包等多个方面。(具体见表1)聚焦到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方面的研究来看,2004年8月份召开的全国社会保险局长座谈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首次从专业机构角度提出加强社会保险经办
18、服务能力建设,此后,能力建设迅速成为社会保险经办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多年以来也相应出现了一些相关研究文献,形成了社会保险经办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总体上来说,由于服务能力与社会保险经办的实践工作密切相关,因此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在研究的方式和方法上也带有比较强烈的问题导向意识,着重剖析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和措施,研究具有比较强的现实性和指向性,对当前提升服务能力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和方案上已初步形成一定的共识一些业界人员正在逐步探索将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且已经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服务能力的研究已经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表1 知网“
19、社保”研究相关文献表时间文件知网文献数量1992年3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87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1041999年关于印发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的通知206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644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15392017年1742再回到相关研究的情况来看,初步归纳后可以发现,有六个方面的问题是一般研究中出现概率较高的,也可以说某种程度上这六方面问题对社会保险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是机构法律地位不明确的问题。张宝祥(2010)认为社会保险法律、法规体系不配套、不健全和操作性不强
20、,客观上影响了经办工作效率,制约了经办能力提升。为此,他提出要继续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对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全面清理,查漏补缺,予以完善,并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确保各项社会保险政策全面贯彻落实。19二是经办管理体制不顺畅的问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研究课题组(2008)在研究中指出经办机构组织体系比较混乱,在名称、定性、职责、组织、流程和系统方面缺乏统一性、权威性和独立性。为此,课题组提出要管理体制创新,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原则,建立政事分开的管理体制,利用社会力量和市场竞争机制推动社保服务项目外包,建立以社保机构为主、定点服务机构为辅、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的社会化管理与服务体制。20三是工
21、作人员负荷过高的问题。郑秉文(2013)研究指出经办系统人员的增长速度远赶不上社会保险制度的膨胀速度,全国经办系统相对应的各个险种的参保人次人均负荷比不断攀升,从2000年的 1:2757,提高到 2012 年的 1:9692,2013 年将超过 1:10000人次大关。为此,他建议经办服务系统的人员编制应与参保人次“挂钩”,实行动态配比制,提高经办人员的比例,同时还要提高学历结构,提升社保经办队伍的人员素质,进而提高社保制度的运行质量和服务型政府的窗口效率。21四是工作经费保障不足的问题。人社部社保中心副主任徐延君(2011)指出,随着社会保障覆盖人群的不断扩大,服务对象和内容日益增多,经办
22、机构工作人员、经办保障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为此,他提出要探索建立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服务人群规模和服务量相匹配并动态调整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2五是信息化建设水平滞后的问题。黄进士(2016)研究认为各级经办机构中从事社会保险软件开发、硬件维护的专业人才奇缺,使社保系统应用软件开发使用明显滞后,信息化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为此,他建议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发展金保工程,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管理服务水平和效率,努力实现由大厅经办向网上经办的转变。23 六是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杨一鸣(2016)研究指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在职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保障教育,自
23、身的知识体系和工作技能也不能满足岗位需要,不能完全履行岗位职责,也无法独立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此,他建议应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根据岗位特点和员工自身的技术水平实施分层次的培训策略,用客观专业的态度为参保人服务。244.关于“互联网+政务”背景下基层社保经办机构公共服务能力的研究关于社保经办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除了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和建议,国内许多业界和学界的研究者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阳程文(2013)通过对国内外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研究进行回顾和反思,提出虽然能力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结合社保经办机构自身职能特点展开的理论剖析。同时,如需全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献综述报告 3 文献 综述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