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改后).doc
《浅析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改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改后).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析隔代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摘要:隔代教育是相对于现代家庭中年轻父母的亲身教育而言的,主要指祖辈所负担的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非常普遍。隔代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形式,城市双职工家庭的孩子和农村外出务工家庭的留守幼儿或儿童在家大都接受的是隔代教育,不少隔代教育子女在成长中出现了道德品质和性格心理方面的问题,有的甚至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隔代教育一般在二代家庭中出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日所多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日的抽样调查:二代以上户口占53. 7%,市、地、县分别为38.6%,39.3%,61.8%,如果加上两代中的祖孙隔代户,比例就更大了。另据老年科研
2、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调查,隔代抚养孙辈的老人在城乡分别高达71. 95%和73.45%,可见老年人在家庭己占据抚养孙辈的重要空间。弗洛伊德认为童年早期,特别是5岁以前的经验、心理发展和社会影响决定了一生的心理发展特别影响到个性的形成。这一阶段幼儿或儿童绝大部分时间又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环境和抚养方式对个体个性的形成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时期,也是影响个性发展的重大因素。本文主要从隔代教育的相关理论入手,阐述了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并对儿童个性养成以及对他们的成长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解决隔代教育不利影响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及建议。关键词:隔代教育;个性发展;个案研究;措施一、
3、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概述(一)隔代教育的相关理论概述及成因1.隔代教育的含义隔代教育,故名思意就是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并不是相互连接的两代人,而是出现了间隔的情况。比如,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的教育就是隔代教育。当然对隔代教育进行专业的解说就是指它是一种相对亲子教育而言的教育概念,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幼儿或儿童亲生父母把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交给上一代家长来承担的教育方式。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家庭教育的历史长河中,隔代教育现象非常普遍,并且源远流长,但是这样的现象一直以来都没有被人们广泛的关注,直到最近几年才引起来学者们的兴趣。2.隔代教育的含义现状在当代社会,隔代教
4、育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66.47%,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更是分别高达71.59%和73.45%,有关部门对30个省市的3080个老人家庭进行抽样调查表明,有58%的家庭在帮助照管孙辈。上海市一项对03岁婴幼儿抚养方式的调查显示,与祖辈家长生活在一起的婴幼儿家庭共占73%,有祖辈家长参与婴幼儿抚养的共占84.6%。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白,在当代社会,儿童的初期教育更多的负担是在他们爷爷奶奶的身上,也就是说隔代教育已经在我们的社会中过于普遍,已经成为一种比较严重的社会现象。3.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隔代教育古
5、已有之,在多代同堂的大家庭中更是司空见惯。但在以核心家庭为主流的当代社会里,隔代教育却再度勃兴,这绝非偶然,应该说,它既是世纪交替期间社会深刻变革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各种复杂思想观念冲突激荡的当然产物。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深蒂固的家庭伦理观念,奠定了隔代教育的历史渊源。长期的宗法制社会,形成了我国民众浓厚而独特的家庭伦理思想。在很多老年人的心里,觉得教育自己的孙儿既是他们追求的一种生活,更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2)年轻父母育儿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不再甘愿为儿女做牛马,就此形成了隔代教育的思想基础。当今社会,自我意识、主体观念、个性精神的发展和弘扬,使不少人意识到:他
6、们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父母;子女不仅是他们的儿女,更是子女自己,是社会的未来成员。由此,一旦俯首甘为马牛的心态消退,利用祖辈力量来解脱自己,就成为许多年轻父母的强烈愿望。(3)逐渐加快的生活节奏,让在职场打拼的年轻父母对隔代教育有着紧迫的需求。现代社会日趋剧烈的残酷竞争,迫使年轻父母在“教育职业教育”间不断地循环往复。紧张的学习、繁杂的工作等诸多压力,客观上使一些年轻父母无暇他顾。在子女教育上求助祖辈,就成为他们现实的选择。(4)第一代独生子女成为父母,加快了隔代教育的兴盛。长期的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已经造成了大量的独生子女父母。被视为“抱大的一代”的他们,虽然与非独生子女在许多方面并无太大差
7、异,但在养儿育女上更加不知所措,则是严峻的现实,所以这也就导致了隔代教育的兴盛。(5)城镇社会转型导致的失业大军,成为隔代教育加剧的助推剂。深入改革带来的社会转型,使工业企业的失业人员急剧增加。他们的生活水平骤然下降,再加上社会保障不够有力,他们在抚养、教育子女方面产生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无可奈何之下,祖辈往往被迫成为孙辈抚育的避风港。此外,日益壮大的农村留守部落,对隔代教育的蔓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城市中日渐普遍的因子女长大离家而形成的“空巢”家庭不同,农村家庭的“空心化”主要表现为年轻父母外出打工而留下老人、孩子成为留守部落,正缘于此,在广大农村,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二)
8、个性发展的理论概述及其影响因素1.个性发展的理论概述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无论东方西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许多人都相信:早期的生活经验对个体的个性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下面将结合西方主要的个性发展理论,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隔代教育现象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阐述。(1)精神分析学派的个性理论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在大量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个性理论中提出个性的结构包括伊底、自我、超我二大部分。伊底是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部分,其中贮藏着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冲动,按照快乐原则,一味追求满足;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来自
9、伊底经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形成知觉系统,代表理性与机智,按照现实原则活动;超我又称自我理想,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部分,代表良心是人格中最道德的部分,按至善的原则知道自我限制自我。个性三系统相互作用够成整体。其中本我是个性的生理成分,自我是个性的心理成分,超我是个性中的社会成分。如果这三个系统保持平衡,个性就的到正常发展。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性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一1岁)、肛门期(1一2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一11岁)、青春期(1220岁)。该理论重视个性的发展,强调婴儿和幼儿或儿童早期生活经历对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它是构成个性的主要因素,在个性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而
10、家庭抚养和教育对幼儿或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2)行为主义学习论的个性理论行为学派认为,学习是个性形成的决定因素,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个性特质。斯金纳认为,个性就是在经由操作条件作用的过程中建立的,是一些反应组合而成的行为组型而己,所以在个性形成的过程中,环境中是否给予强化,是某中个性形成与否的重要因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是通过主动的观察学习与模仿而形成的,人们的行为是能够自我控制和调整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控制的,个性也是通过这种主动观察学习与模仿而形成的。因此婴幼儿的抚养者本身的人格特质、行为方式及对待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行为态度,对幼儿或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11、非常重要。(3)人本主义的个性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五种需要:从高到低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需要和动机是层次的,各个层次需要的产生和个体发育密切相关,各层次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发展出现的。因此,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抚养者在满足其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应满足其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4)认知派的个性理论认知派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个体认知是影响个体如何反应的决定性因素,而并非外界环境的刺激。在隔代抚养与教育过程中,抚养者往往以自己的认知信念去影响和评价孩了,这样,环境刺激下,孩了常常把抚养者的一些认知和信念内化为
12、自己认知世界的图式,因此抚养者的认知和信念对孩了个性的发展影响可谓深远。2.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1)生物学条件幼儿或儿童的个性形成虽然是在社会化中实现的,但是却有着生物学根源,新生儿在活动水平上各有差异,影响抚养者的行为反应。婴儿在这种相互作用的性质和方法不同的环境中生活,自然会对孩子的个性形成有很大的影响。(2)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幼儿或儿童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的各种因素,例如,家庭经济的收入水平、家长职业,主要教养人的教养方式、教养态度、家庭了女的多少,幼儿或儿童在家庭中的作用等都会对幼儿或儿童的个性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学龄幼儿或儿童个性的形成具有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教育 幼儿 个性 发展 影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