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docx(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第一单元单元总目标: 1、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 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 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 观赏与描述: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
2、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与研究: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讨论与解释: 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体验与评价: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
3、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活动一 1、课题 劳动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 2、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3、课时 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4、 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 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 作者:杜键,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
5、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般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 欣赏、评述粮食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粮食(油画) 作者:(苏联)雅布隆斯卡娅,卫国战争后著名女油画家、基辅美术学院教授。 本作品是她青年时期时荣获国家奖的成名作,约4米宽的巨幅作品,表现了苏联集体农庄女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阳光下,集体农庄女庄员们在堆积如山的金黄色麦粒的打谷场上,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着。女庄员们兴奋的笑脸和欢快而有节奏的动作,充分显示了
6、经过战争洗礼后的苏联劳动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作品构图宏伟,形象生动,主题鲜明,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欣赏、评述牛耕,写观后感受交流。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 分组讨论、写观后感。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牛耕(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砖画) 这是从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5号墓中出土的、原位于墓前室壁的一幅砖画。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墓室中绘有大量的砖画。这幅砖画与同一墓室的其他砖画的最大特点是,除了表现墓主生前宴欢、舞乐等享乐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现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是墓主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
7、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但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明快感。再如,画扶犁者,只寥寥几笔,不仅生动地画出了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 欣赏、评述清明上河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自愿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作者:张择端,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县)人。 本作品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荣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
8、作。全画内容大体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称“上河”,此河是当时国家的漕运枢纽,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巿区街道的繁华场面。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地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地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上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
9、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足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从而使这一段描绘成为整个清明上河图中最吸引人、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场景。 欣赏、评述捣练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捣练图(宋代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作者:张萱,盛唐著名人物画家,擅长画妇女。现存的宋代摹本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他的代表作。 捣练图因描绘唐代妇女制“练”(一种丝织品)的劳动场面而得名。全画共画了十二个人物,按制练的工序分成三组;右边一组
10、描写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教材中所选的正是这一段。中间一组描写两个妇女在理线,左边一组描写两个妇女把练拉直,另一个淘气的小孩在下面来回玩耍,在中间和左边两组人物之间有一小女孩蹲在地上,用团扇在扇炭盆。十二个人物组织得疏密有致、动静适宜。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制练的劳动过程。作为一件艺术品,其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作者描绘这一劳动场面的高超技巧。这主要表现在由四个妇女组合而成的画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有独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各不相同,既统一,又富有变化。“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妇女的共同特征。描画勾线工细又劲健,设色富丽而又匀净雅致,衣服的质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唐代的工笔人
11、物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课后拓展 (1) 请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欣赏、评述、交流,课后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2) 课余时间,多搜集优秀中外美术图片,通过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活动二(第二课时) 1、课题 劳动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下) 2、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3、课时 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12、160;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通过进一步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拓展学生视野,体会劳动是人类最崇高的品质。 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培养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 (2)发展阶段 欣赏、评述北方的九月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
13、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北方的九月(套色木刻) 作者:晁楣,当代著名版画家,1949年参军,从事美术宣传工作。1958年初,转业黑龙江的“北大荒”。创作许多表现北大荒的版画。 </P< p>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人教版七年级美术第二单元教案 单元总目标:
14、; 通过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对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 单元课时:
15、160; 第一课 优美的校园(2课时) 第二课 校园伙伴(1课时) &
16、#160; 第三课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2课时) 活动一 课题 优美的校园
17、60;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
18、#160;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19、 3、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活动安排: &
20、#160; 体验与选择: 1、你对校园有哪些美好的印象? 2、你想选择哪个场景表现你的感受?
21、; 学习与研究: 1、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空间的?
22、60; 2、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消失的规律? 写生与表现: 1、怎样取景与构图才能表现好校园? &
23、#160; 2、采用什么表现方法才能显示校园的美感? 教学过程: 1
24、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石膏正方体、长方体或纸盒等立方体;厚纸板;建筑物图片或挂图;本校校园环境和建筑物照片等。
25、 学生准备学具:厚纸板;方开纸盒;画纸;铅笔、钢笔或其他画笔。 2 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26、; 选择在校园中进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角落,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建筑物所得到的感受,对具有美感特征的场景、角度进行必要的观赏提示。引导学生注意建筑物呈现的透视现象,并讨论怎样才能基本正确地表现校园场景和建筑的透视现象。通过在室外结合校园场景、在室内结合石膏立方体、挂图或图片与学生共同研究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规律。 &
27、#160; 演示并指导学生用厚纸板制作取景框,用取景框或用双手组合手势代替取景框的方法观察校园场景和建筑物,提示选择最佳构图的方法。
28、0; 引导学生在对透视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校园场景并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观察,自己确认校园中最具有美感特征、印象最深、最想表现的场景、建筑物及其角度。 (2)发展阶段
29、60;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课前准备的纸盒,练习运用透视规律表现纸盒的立体形象。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理想的位置和角度,大胆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在校园中进行对景写生。写生过程中应指导学生确定最佳构图、对物象主次的区别表现以及对物象简繁的必要的取舍。
30、60; (3)收拾与整理 在写生过程中,应提示学生注意爱护校园设施及花草树木,并随时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安全。3 、课后拓展
31、60; (1)提示学生留心观察乡村或社区环境的场景及建筑物,注意物象所呈现的透视现象,感受其美感特征并大胆进行写生表现。 (2)也可在家中进行立方体静物的写生练习,以巩固所学的透视知识。 &
32、#160; (3)同学之间将平时所做的写生练习,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欣赏评述,并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4)平时多做一些校园环境场景写生练习,为今后校园题材的绘画创作积累素材。 &
33、#160; 教学评价: 1、能否自觉地以审美的眼光观察校园或其他环境,并养成具有对景物细致观察,科学分析的良好习惯。 2、能否运用透视规律对景物形象和结构进行分析并
34、基本正确地进行绘画表现。 教学参考资料: 绘画透视
35、160; 绘画构图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关于透视教学的课外拓展的研究。
36、0; 活动二 课题 校园伙伴 学
37、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38、; 1、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及其处在不同姿态情况下比例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人物动态的基本方法和人物写生的一般步骤。 &
39、#160; 3、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 活动安排: 学习与研究:
40、0; 1、不同姿态的人体比例有什么不同? 2、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
41、0; 写生与表现: 1、怎样把握与表现小伙伴的动态特征? 2、试试画出照片中人物的重心线。
42、 3、怎样把握与表现小伙伴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1、
43、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人体比例教学挂图;人物动态录象或多媒体演示设备等。 学生准备学具:画纸;铅笔、钢笔或其他画笔。
44、60; 2、 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45、 A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说一说在校园里能看到的小伙伴的各种动作姿态,用语言描述这些动态特征,并相互表演一下这些动作姿态。 B 利用挂图指导学生以人体头的长度为单位,测量立姿、坐姿和其他各种姿势人体的大致比例。
46、160; C 用录象或多媒体配合,介绍人体比例知识以及表现人体动态的要点,不同姿势下人体比例的变化;把握人物的动态特征。 (2)发展阶段: &
47、#160; 做人物练习。先练习临摹静止画面(照片、图片、录象定格等)中的人物,再由同学当模特儿进行静止动态姿势的写生练习。引导学生随时注意测量自己所画人物身体比例是否正确,动态重心是否稳定。还要注意把握小伙伴的形象特征,并尽可能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2) 展示讲评: 交流作业,师生共同评述作业的优缺点,总结出存在的共性的问
48、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3、 课后拓展: (1) 随时做一些校园生活中的人物速写练习,一方面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技能,一方面为以后的创作搜集
49、积累素材。 (2) 运用所学的人体比例知识以及表现人物动态的方法,用线条对家庭成员或社区中的人物进行写生练习,除画静态姿势外,还可以初步尝试用速写方式练
50、习画运动状态中的人物。教学评价: 1、是否基本掌握了人体比例的大体测量方法。并正确运用于对人物的描绘中。 2、课后能否养成随时观察人物动态形象并用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描绘。
51、 3、在课堂写生过程中能否愉快地相互合作。 相关课题研究: 关于透视教学的课外拓展的研究。 &
52、#160; 教学参考资料: 人物速写,是在较短时间内概括而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动态的一种绘画形式,其任务是迅速捕捉人物的形象特征、运动姿态和生活情趣。一般是以线造型,强调简练、概括、生动的笔法。是为绘画创作搜集素材最为常用的手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上册 美术 教案 汇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