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承德民族文化遗产发掘与研究的思考.doc
《对承德民族文化遗产发掘与研究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承德民族文化遗产发掘与研究的思考.doc(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1 页 共 33 页对承德民族文化遗产发掘与研究的思考对承德民族文化遗产发掘与研究的思考承德市外八庙管理处承德自古就是多民族的聚居之地,是一个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的区域,而这些多种文化的荟萃必然也会使其形成一种富有创造力与生机的优秀文化遗产。本文探讨了对承德民族文化遗产进行发掘与研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参考思路。一、发掘和研究承德民族文化遗产的必要性承德地区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域,这些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以及民俗考古遗物等都是北方民族文化遗产的范围,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承
2、德民族文化遗产的发掘与研究,不管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还是对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一)承德自古就是中原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交往和杂居以及融汇的地域承德位于长城以北,是连接东北和华北以及蒙古地区的三角地域,地处关内外的要塞,而且也是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相互融合的地域,在历史上曾有很多民族聚居在这里,形成了多民族文化的荟萃在民族关系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二)承德是中原通往北方的交通要塞在中国的历史上,关塞以及长城地带自古就是各民族杂居融合的地域。古代时期的承德,是中原通往北方的一个交通要塞,承德位于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
3、删除。第 2 页 共 33 页古北口地带,这里作为一个要塞,当战争来临时就会把城门关上,在和平年代就会将城门大开,便于南北通行与通商。由于这里的人口流动非常频繁,因而呈现出了多民族和多文化共存并相互影响的大融合情形。承德在历史上所处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对其民族文化遗产进行发掘和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二、丰富多彩的承德民族文化遗存从史前开始,承德就是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相互融合的地域,这两种民族文化传统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依存,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地域,许多的考古发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承德地域就存在着人类的活动,考古已经发现了这个地域存在着 20 多处的古人类的洞穴
4、遗址,出土了数十种的动物骨骼的化石。在丰宁地区还发现刻有铭文“亚邀请“三脚架,这是亚氏族部落商代遗址关闭。战国秦汉时期,有超过 20 座壁分布的秦汉时期的燕长城附近的长城承德地区,全市已出土一批铁,青铜,陶瓷,钱币和各种建筑构件。在承德地区还发现了许多的北魏和隋唐时期的文物。例如:北魏时期的青铜佛像雕刻,北魏太和年间的青铜菩萨,有很多箍筋和铁壶、双耳铁等。各种各样的辽,金元时期文物,也广泛分布于承德地区,龙华县土城子古城就是一个典型。有瓷的窑和施工现场,出土了一批生产、生活用具和各种丰富的瓷。明代承德属北平府,发现许多明代遗物和遗迹长城沿线附近,如记载了当时修建长城和守卫蓟辽宁边镇的各种碑刻等
5、。清代承德的各类文物不仅有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3 页 共 33 页丰富的物种,也是世界有名的。这里的加德满都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结合了历史,民族,文化,宗教,艺术的各种元素,它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殿堂。这些也只是承德民族文化遗产其中的一部分,尽管它们正在不断的被人们发掘出来,然而人们对它们的文化艺术价值的认知还并不全面,仍然还有许多的民族文化珍宝有待今后进一步的发掘与研究。三、关于承德民族文化遗产发掘与研究的几点思考(一)多开展民族考古工作,解决历史缺环的问题在对民族文化进行发掘的过程中,尤其是对长城
6、以北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的发掘往往存在着不小的难度。原因在于这些民族的活动范围很广阔,而且这些游牧民族的流动性也非常频繁,生存环境也相对恶劣也不善于论经治史,因此关于他们的史料记载就非常少。对于民族文化遗产的发掘与研究,田野考古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承德来说,地上和地下还存在很多的文化遗存,例如:每个县区的民俗方面的文物遗迹,以及在山庄内外所存留的清代遗址等等,这些都需要去我们更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考古来获得掌握详实的资料,民族文化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进行下去。我们要对全部的遗物和遗迹进行认真的研究和科学的断代,进而明确其族属,还要加强与人类学以及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的密切联系合作。虽然承
7、德现有的考古资料比较丰富,但仍有许多空白的历史。例如,在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文化遗存的过渡期,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空白,为洪山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遗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4 页 共 33 页并系统的考古研究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宗族问题研究。近年来,山戎文化在承德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成果,但系统的研究还是缺乏。剩下的我们应该做的是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山戎文化遗存考古调查的重点主要放在丰宁和滦平以及龙华县境内,深入开展研究,为山戎文化内涵及其分布在全面燕山熊和发展规律的揭示。此外,有辽代奚族的城市,战国至汉代时期的城市问题
8、,辽代及其相关的学术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国家考古的方法来进一步探讨其民族文化遗产的解决。(二)档案资料搜集承德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可是对于长城以北的那些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相关方面的记载史籍却很少。这些游牧民族有个有自己的文字或者有的已经失传。比如说匈奴没有文字,鲜卑族有文字但已经失传了,有些民族的文字流传下来了然而人们却并不认识,无法了解其中的涵义,还有的古代民族的文字资料到现在都不为人所知。因此,对于各民族的档案资料进行挖掘和整理以及收集也是使民族文化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基础。(三)注重考古和文献的结合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研究,不能够只是就文物来说文物,而要通过文物来了解历
9、史。承德地域的民族文化中交融着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其中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以及发展渊源等都在其中交错着,因而,这些都需要考古和文献的结合才可以使研究更透彻。考古能够对文献记载中的不足与谬误之处进行更正与补充,而文献可以给考古调查提供科学的线索。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将文献和实物相互印证的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5 页 共 33 页方式来使民族文化遗产的发掘及研究工作得到进一步的系统推进。参考文献:1清道光九年承德府志。2史记。匈奴列传,中华书局,1959 年版。3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 年版。4金毓黻。东北通史,五
10、十年代出版社,1981 年版。第二篇:追寻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关于对大学生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调研报告追寻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关于对大学生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调研报告陈伟忠、沈璐、徐畅、陈新阳、张振宇河北省保定市华北电力大学邮箱:摘要。年轻一代是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其保护和参与意识的增强和提高,对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极为重要。通过在石家庄等地对部分群众的问卷调查,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本文得出真实、可靠的调研结果,形成对民众民族文化教育现状的科学认识,并且发现当前“追寻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事业的缺陷与不足,探索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为推动民族文化教育和保护提供参考。关键词:
11、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精神,教育民族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其蕴涵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中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当前,在文化遗产保护形势总体趋好的同时,我们也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6 页 共 33 页清醒地看到面临的严峻形势。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新区开发、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单位和个人由于保护意识淡薄,未能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破坏文化遗产及其原生环境的仍现象时有发生,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建
12、设的矛盾尖锐。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大批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由于传承人的逝去而濒于消亡,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被任意毁弃或流失境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民族文化需要更多人关心和参与保护。加强年青一代民族文化教育对保护民族文化具有战略意义,但目前其教育现状与实际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探讨,亟待形成一个系统、科学、高效的教育模式。一、研究方法在暑期社会实践中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其对象为石家庄文化广场,人民广场等地流动人群,主要对象是年青一代。二、调查
13、结果及分析1)、从统计结果来看,男女比率为 42.67和 57.33,性别比率基本平衡,且通过对比问卷发现性别因素对民族文化遗产问题认识影响不大,在对民族文化关注途径探究上性别因素可以不给予考虑。图 1 参与问卷调研者学历统计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7 页 共 33 页2)、从参与问卷调研的群众学历可见,96.18%参与者学历在高中以上,其中大学生占大部分。从其他问题的回答情况统计,却反映了目前年青一代对民族文化遗产知识没有深刻全面的了解。仍需指出的是,其中当代高校大学生的保护意识相对较强,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无所谓的认识者。这也显示出部分大
14、学生人文素质有滑坡现象,缺乏一定的对传统文化素养甚至对传统文化抱有一种冷漠的态度。大学生可能存在着人文知识匮乏,知识结构单一,人文精神缺失,精神生活单调等问题。笔者从此次调研认为,加强对大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庆幸的是,在有关民族文化保护途径和措施的意见和建议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了加强自身学习,倡导社会、政府等各方面采取措施,表达了他们乐于配合,期待能贡献一份力量的愿望。图 2“文化遗产日”定在哪一天图 3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3)、关于大学生“文化遗产日在哪一天”的调查结果如图 2。可见,82.35%的被调研者不
15、知道文化遗产日日期。而关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了解调查结果如图 3。该结果则反映了大概一半的参与者对一些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对于当前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33.33%的人认为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是主要因素,而各约为 20%的参与者认为民众保护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图 4)。90.2%的参与者同意地方政府应该鼓励民间团队举办文化活动,加大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8 页 共 33 页宣传;76.47%的被调研者认为应该实行奖励制度,鼓励民众积极参与保护行动,并给奖励。(图 5)图4当前民
16、族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图5政府应该给予的政策保护4)、调研结果反射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问题 1: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文物古迹的保护上。许多文物堆在库房里,保管不善,无力提请鉴定。许多文物建筑岌岌可危,亟待拨款修葺,匮乏的资金,让文物的有效保护成为空话。投入不足加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问题 2:现代化的冲击一些地区对民族文化遗产认识不足,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许多具有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建筑、村落被破坏。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的有形遗产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定空间荡然无存,也就难谈保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也应该全球化观念的倾向日益严重,
17、这给民族的传统文化带来新的威胁。问题3:文化传承后继乏人当代的学校教育对民族文化遗产缺乏重视,使得年轻一代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熟悉或不感兴趣,越来越远离本民族的文化,丧失了对民族文化的关注与热爱,造成传承脱节。同时部分遗产项目的技术和方法面临大多年轻人不愿意学,而原传承人又年事日高、甚至相继谢世的局面,致使部分民族文化遗产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三、调查结果启示及探索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9 页 共 33 页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针对问卷所反映出的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教育现状及问题,我们做出如下探索:(一)大学校园成立民
18、族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构筑学术性学生社团建设模式。大学生社团组织在大学生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大学生自发组织的,以共同的爱好和兴趣结合起来的团体。成立以公益性为基本标准,以保护、研究和传承民族文化为宗旨的大学生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可以更有效的在高校宣传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协会会员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余时间学习不同的文化项目,从而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学习和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征文、研讨、调研等活动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思考。以民族文化保护协会为依托开展的各项民族文化保护活动在校园内掀起了师生关注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热潮。在增强高校师生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的修养、形成深厚的文化内涵的同时,
19、使其进一步了民族文化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自觉承担起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文化的责任。(二)设置民族文化课堂教育课程,夯实理论学习基础。目前,大部分学校课堂上鲜民族文化教育类的课程,从事民族文化教育与研究的师资队伍也严重匮乏,民族文化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编写等问题都是需要给以充分考虑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考虑民族文化保护工程的迫切需要和社会对民族文化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促进高校人文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结合,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交叉学科的转变。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10 页 共 33 页(三)政府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民对民族文化遗产和保护工作
20、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政府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宣传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和传播形式,制作和持续展播形象生动的公益广告,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大张旗鼓地宣传民族文化遗产,提高全社会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性。要充分发挥民族民间文化对广大青少年具有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民族文化遗产纳入学校课程,在学生中普及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让各级学校的艺术教育承担起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义务。(四)加大对民
21、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政府应该认真办好各级骨干培训班,建立一支热爱传统文化、专业知识丰富、具有奉献精神的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省、市、县、乡(镇)四级保护工作网络。在高等学校设立专门学科,进行民族文化遗产及保护工作的研究,大力培养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专业人才。作者:陈伟忠,华北电力大学,本科生第三篇:对会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对会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11 页 共 33 页杨汉立苏盛跃【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22、我们的先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生动反映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是民族的魂之所系、根之所在。它对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堪忧,呼吁加大力度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关健词】会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保护建议会同县位于湘西南,与黔桂相邻,属于侗、苗、汉等多民族杂居地区。近年有学者提出会同为炎帝故里,2021 年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会同县人民政府主办、先秦学会协办的“全国首届会同炎帝故里文化研讨会”在会同成功召开,其成果得到学术界高度赞赏。会同地域
23、文化因为多元杂揉而颇具丰富性,又因为地处偏远、以往较为闭塞而极富古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其中数量占绝大多数的易学文化、农耕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可是,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其生存状况令人十分担忧。一、会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但消亡的速度惊人会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千万年来,会同先民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其中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种类齐全,会同县人民政府采取了系列措施加以保护,却仍然面临着濒临失传、辉煌不再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12 页 共 33 页的危险局面。资源状况。会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富集,现有林城镇“肖
24、氏民间手工竹编技艺”和高椅乡傩戏杠菩萨等列为湖南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宝田侗族苗族乡音乐舞蹈苗族打鼓锄茶等列入怀化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团河镇民间舞蹈罗汉戏狮、广坪镇民间音乐拉木号子、连山乡民间舞蹈斗牛舞 等列入县级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连山乡民间舞蹈 神农裸祭、宝田侗族苗族乡草龙舞等列入县级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加快,各民族原有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严重冲击,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种失去生存土壤的变化中加快了流失和消亡的速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势严峻,现状堪忧。种类繁多,数量较大。202
25、1 年,对全县 25 个乡镇的 345 个村进行普查。据初步统计,全县 16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达 200 多种。据普查后整理,全县共编纂文字资料两册计 3 万多字、照片 3000 余幅、音像资料 91 盒(录音 36.8 小时、录像 74.8 小时)。调查发现项目线索 834 条,涵盖 16 个门类 200 多个种类,其中民族语言 16 个、民间文学 115 个、民间美术 55 个、民间音乐 116 个、民间舞蹈 40 个、戏曲 42 个、曲艺 25 个、民间杂技 3 个、民间手工技艺 60 个、生产商贸习俗 8 个、消费习俗 24 个、人生礼仪 136 个、岁时节令 22 个、民间信仰 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承德 民族文化 遗产 发掘 研究 思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