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教育工作实施方案.docx





《精准扶贫教育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扶贫教育工作实施方案.docx(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准扶贫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推荐通用稿精准扶贫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推荐通用稿 精准扶贫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下面是我们的我为大家整理的精准扶贫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 根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和xx县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全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学前教育:全县已建成幼儿园的行政村22个,还有383个行政村没有幼儿园,其中有21个行政村在邻村幼儿园可就近入园,需建设幼儿园的行政村共362个。 全县已建成幼儿园的贫困村有8个,还有187个贫困村没有幼儿园,其中有8个贫困村可在邻村幼儿园就近入园,需建设幼儿园的贫困村共179个。 (二)义务教育:全县1
2、95个贫困村中,有103个贫困村建有完全小学,有60个贫困村建有教学点,有8个贫困村既有小学又有教学点,尚有24个贫困村既无小学也无教学点,学生在附近行政村学校就读。xx年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8.2%。 (三)职业教育:全县职校现有学生2722人,其中涉及195个贫困村的学生有959人,这些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其中600余人享受县扶贫办“雨露计划”资助政策。 二、目标任务 从xx年起,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努力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落实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 (一)学前教育:努力推进学前教育向贫困村延伸,xx年,
3、建成43所幼儿园,其中贫困村5个。到xx年,在全县185个有实际需求的1000人以上行政村改扩建或新建幼儿园,其中涉及贫困村88个,实现1000人以上有实际需求的行政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到xx年,在1000人以下有实际需求的134个行政村建设幼儿园,其中涉及贫困村86个,实现全县有实际需求的行政村学前教育全覆盖。 (二)义务教育:调整优化义务教育布局结构,加快贫困村义务教育发展。到xx年,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满足基本需要。到xx年,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 (三)职业教育:加大县职校面向贫困村的招生力度,努力提高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覆盖面,促进贫困家庭初
4、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比例大体相当。从xx年起,县职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全部免学费,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不断提高贫困家庭学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的比例,到xx年,县职校贫困家庭毕业生接受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40%。 三、主要措施 (一)扩大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机会 1.扩大贫困村学前教育资源。按照有利于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和师资、有利于幼儿方便就近入园、有利于乡镇分级管理、有利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原则,依据xx省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试行),依托小学在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新建、改扩建幼儿园,着力解决贫困村幼儿“无园上”的问题。 2.加大贫困村学生教育免
5、学费和资助力度。完善学前教育投入分担机制,按照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贫困家庭幼儿在当地接受学前教育的保教费,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和市县财政按6:4比例分担,市、县财政按2:8比例分担。全面落实国家中职学校学生免学费政策,对贫困家庭中职学生按每生每年2021元的标准免学费,县级财政落实20%的配套资金。为贫困家庭中职学生按每生每年2021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对贫困村进入省内高职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费和书本费,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和生源地县财政按6:4比例分担。为贫困家庭考入高职(专科)、本科院校的学生每生每年解决不超过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3.办好小学和教学点。人口相对集中的
6、贫困村办好村小学,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贫困村办好必要的教学点,保障贫困村学生就近入学,采取多种措施改善贫困村小学和教学点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4.加快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到xx年底,在农村建成小学科学实验室50个、音乐教室50个、美术教室50个、计算机教室50个、多媒体教室500间、录播教室10个。到xx年,实现贫困村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班班通”建设覆盖所有班级,加强信息化课程资源配送,让贫困村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5.提升县内职业教育办学能力与水平。扩大县职校的办学规模,加强县职校品牌专业、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服
7、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紧盯国家支持六盘山片区内贫困县发展职业教育的规划,积极与省市教育部门衔接,争取实施职业教育培训基地项目。 (二)积极落实贫困家庭招生扶贫优惠政策 1.争取更多的高考招生扶贫政策。积极争取省属高校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地方高校农村生源专项招生计划向我县贫困村倾斜,增加贫困家庭子女进入省属和地方高校学习的机会。 2.依法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建立贫困村贫困户适龄儿童少年登记制度,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使学龄儿童全部入学。落实县政府和教育部门控辍保学责任,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完成义务教育。 3.鼓励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加强中职招生宣传,吸引更多贫困
8、家庭子女就读中职学校。积极宣传并落实五年一贯制、“2+2+1”、中职生对口升学考试、单考单招、“3+4”中职升本科等贯通模式,为贫困家庭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三)强化贫困村教师队伍培养培训 1.拓展贫困村教师补充渠道。落实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xx-xx年),择优选拔高校毕业生补充农村师资,重点保障贫困村小学和教学点师资需求。为贫困村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1名保育员。创新方式多渠道补充幼儿教师,降低贫困村幼儿教师招录门槛,从大中专学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中招聘幼儿教师;鼓励引导办学规模缩小的中小学转岗富余教师到幼儿园任教。逐步解决贫困村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防止新的代课教师群体出
9、现。 2.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继续实施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须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政策。每年落实10余名左右专项指标,用于解决农村中小学年龄50岁以上老教师的职称问题。 3.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方式,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积极推动城镇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乡镇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鼓励城镇退休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每年选派10名城区中小学负责人到农村学校开展不少于1学期的挂职,每年选派50名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为
10、期1年的支教。 4.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认真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落实市财政对贫困县区乡村教师每人每月50元的补助标准及县财政按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的补助标准。加快贫困乡镇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向贫困村教师倾斜。 5.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各类教师培训计划集中支持贫困村教师校长培训,国培、省培和市培计划每年培训贫困村10名幼儿园园长和100名教师。每年组织50名城区优秀教师到贫困村学校开展送教活动,指导和带动贫困村学校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县职校教师队伍建设,每年培训涉农专业教师3名、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20名,使有实践
11、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全面落实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使我县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断扩大。 (四)推动贫困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1.按照产业培育要求,在县职校开办涉农专业培训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每年开展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务品牌等各类培训工作。落实中高职贯通培养方案,培养多层次农业技术人才,参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2.充分利用县职校的优质资源,主动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贫困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加大“两后生”培养力度。 四、责任分工及完成时限 (一)xx年
12、完成43个2021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建设任务,其中贫困村幼儿园5个。xx年完成185个1000人以上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建设项目,其中贫困村幼儿园建设88个。xx年完成134个1000人以下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建设项目,其中贫困村幼儿园建设86个。(发展规划股负责) (二)完成50个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50个音乐教室、50个美术教室、50个计算机教室、500间多媒体教室建设和10个录播教室建设。(电教馆负责,xx年底完成) (三)积极向上争取幼儿园教师名额支持计划。(人事股负责) (四)xx年完成1500人中职招生任务,彻底满足贫困家庭学生上中职学校的需求。(教育股负责) (五)为贫困家庭考入
13、高职(专科),本科院校的学生每学年解决8000元的生源地助学贷款。(资助中心负责) (六)xx年争取实施职业教育培训基地项目。(教育股负责) 延伸阅读 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范文 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范文 下面是我们的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范文,请大家参阅! 为贯彻落实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x发xxx号)精神,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县教育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扶贫工作部署,创新机制,优化资源,发挥教育优势,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充分发挥教
14、育强民、技能富民、资助惠民的作用。 二、总体要求 (一)范围对象 全县63个贫困行政村小学、教学点、幼儿园。各级各类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 (二)目标任务 从2021年起,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贫困村小学、教学点、幼儿园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努力构建到校、到人的教育扶贫体系,落实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优先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确保贫困村教育发展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县平均水平。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对建档立卡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各类教育资助方式,实现贫困学生资助
15、全覆盖,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公平接受有质量的教育。 到2021年,贫困地区幼儿园实现基本覆盖,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5%;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生活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任务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适龄学生都能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接受不低于半年的职业技能培训,拥有一技之长。 到2021年,贫困地区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有较大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职教中心培训基础能力满足贫困地区技能人才培训需要。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切实
16、保障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就学并完成学业。 1、实行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在园幼儿予以资助。对建档立卡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补助国家助学金,平均每生每年2021元;按国家规定,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实施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对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中职国家助学金,平均每生每年2021元;对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
17、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普通高校本专科(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学生优先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对因死亡、失踪、丧失劳动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以及经济收入特别低确实无法按期偿还贷款的借款学生,分别由经办的县级教育机构启动还款救助机制。 2、实行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全覆盖。组织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幼儿园、优质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农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和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校、中心幼儿园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小学、教学点和村级幼儿园。 3、实施职业教育脱贫行动计划。在实施好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助学金、免学费政策基础上,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和
18、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受教育年限,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 (二)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努力扩大贫困家庭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 4、扩大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布局调整,扶持贫困行政村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按照有利于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和师资、有利于幼儿方便就近入园、有利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原则,在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依托小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5、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支持和帮助贫困行政村农村小学、教学点加强教学用房建设,加强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器材配备,改善办学
19、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提升贫困行政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水平,缩小义务教育校际间和城乡间差距。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6、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运转经费保障。在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础上,对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运转困难。对农村地区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保障贫困行政村农村儿童就近入学。 7、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推进贫困行政村中小学校宽带接入,通过有线、无线等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网络覆盖面,不断提升带宽接入质量
20、;完善网络条件下基本教学环境建设。逐步推进“在线课堂”建设,帮助农村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三)加强贫困地区中小学师资配备和培训,不断提高贫困行政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8、构建贫困行政村中小学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全面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完善中小学教师招聘“省考、县管”办法,确保中小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 9、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和“县管校聘”制度,在县域内学校编制总量、职称岗位总量内,采取互补余缺、有增有减的办法,及时调整义务教育学校编制配备和岗位设置,促进教师编制、职称随教师交流而流动,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到
21、贫困行政村中小学校驻点支教。 10、依法保障并逐步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全面实施乡镇工作补贴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核定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按上限执行。特级教师评选、教师表彰奖励指标分配向贫困地区教师倾斜。实施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统筹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问题。 四、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由县教育、扶贫、财政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县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把精准扶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组织,做到校长亲自抓,确保扶贫到位。 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把
22、落实扶贫开发政策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有效衔接起来,资源整合,形成合力,着力提高教育扶贫富民、资助惠民能力。 3、密切配合,强化协作。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是一项创新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全县教育系统要加强与县财政局、人社局、扶贫办、各乡镇沟通,做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 4、加强宣传,浓厚氛围。教育精准扶贫是一项惠及贫困家庭和学生的民心工程,县教育局、各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宣传工作,弘扬关爱文化,关心贫困人口,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政策内容,熟悉资助办理程序并顺利获得资助,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使该项政策的执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监督。 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精准扶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准 扶贫 教育工作 实施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