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设计方案汇总10篇.docx
《实用的设计方案汇总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的设计方案汇总10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用的设计方案汇总10篇实用的设计方案汇总10篇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元日教学设计。2、认识生字23个。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教学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2、理解语句的意思。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课型:古诗。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元日教学设计。教学步骤:一、导入活动: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2、板书课题。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二、学习新课1、初读课文、指
2、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全班齐读。、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爆 屠 曈 换 符、出示生词,同桌读。爆竹 屠杀 苏醒 交换 符号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学生自由读诗句。、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指定学生说诗意。、全班齐读全诗。、分组接背诗句。、指定学生背诵。、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同桌互相背。三、作业布置: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四、板书设计:12、过年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五、教学后记 设计方案 篇2 一、教材分析1.内容、地位、作用本节课是设计制作课。主要是对构成设计单
3、元内容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分类、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作全面的了解。标志是一门实用崐性很强的设计艺术,它要求以简洁明了的图形、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课以大量的标志为主线、辅以生动的讲解,使学生从标志应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审美创造的愿望。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了解标志的分类和功能以及设计的创作特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3.教学重点和难点因为标志的强烈实用性,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标志的应
4、用分类、形象分类和构成手段分类。它对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标志有重要意义,由于学生绘画水平不同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把难点定为创意设计。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下列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投影、挂图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
5、思维。美术课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画,而不是其它的。三、学法指导标志是实用性很强的设计艺术,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标志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利用大量实例和制作过程的演示,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以象征为主的思路前提下,启发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穿插打出学生都熟悉的标志,增加了直观性。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的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四、教学程序本节课教学由导入、新授、巡回指导、小结四个环节组成。1.导入上课以后,我先向学生出示印有各种标识的产品和印刷品,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分析、归类,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6、。我再具体分析一种标志,得出标志的概念:象征性的表达事物特性和类别的一种设计形式。从而引出新课标志设计。2.讲授新课让学生掌握标志的基本分类结合课本30页左上角图例讲受标志分类。集团标识:最早的标志,如原始部落的图腾,现在多是各种组织、机构的徽志;商标:经过登记注册的商品标记。节庆徽志:个别传统节庆活动和大型文体活动均设置专用徽志,有以宣传号召人们积极参加。识别符号:在公共场所、道路交通中用以代替文字的简洁形象,约定俗成为民众公认的标识。标志的图形类别分别打出幻灯具象:有写实的、有写意的;有直观的、有指代象征的两大类别。具体如:白猫洗衣粉、稻米消费宣传;动物园、加拿大复职代办处。抽象:有简单的
7、几何形的组合,也有刻意构造的抽象形的组合。前者如:奥林匹克运动,用五个圆环表示五大洲紧密团结在一起;后者如:加利福尼亚葡萄酒,用三十个圆点表示葡萄,圆点组成的图形则表示盛满酒的酒杯。文字符号:有中文变形组合、有英文变形组合,还有汉语拼音、阿拉伯数字和其它的图形组合。中国铁路是中文工和人的组合,美国柯达胶卷和日本制帽公司是英文变形。标志的构成手段因为标志是平面设计的一个种类,几乎所有的平面构成原则都可以为标志设计所应用。如课本31页右列所示的对称、适合、反复、渐变、特异,均是标志设计的常用形式。举例介绍中国银行设计思路和三金牌西瓜霜的标志设计整包装情况,并出示实物。2、作业要求1)展示课前制作标
8、志-禁止吸烟。以教师亲手制作的标志为范例向学生讲授介绍制作过程:1)确定制作标志的大小2)画出大体轮廓和比例3)进行细部的加工4)填充颜色2)学生作业从课本中选择太阳神、三联电子等标志中的一个标志,然后按要求进行临摹练习。(教师作巡回指导)3、课堂小结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做简单评述。本课的时间安排:导入3分钟,讲授20分钟,学生创作20分钟,小结2分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教学重难点: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一、预1、“书”的
9、意思是_ 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3、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
10、、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3、生字词写在下面二、学1、预检2、通读课文,依注释自译课文(可小组商议)3、学生逐段翻译课文4、理清结构层次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 ;总领全文。第二部分:写景,先仰视 ,再俯瞰 ,再平视 ,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第三部分: 以感叹总括前文。5、 问题研究。(1)、 体会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
11、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2)、 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
12、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我们学的三峡中郦道元抓住了江水与两岸高山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既生机盎然又幽深冷静的图画,又于其中寄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三、练:1.解释(1)、青林翠竹,四时 俱 备(2)、晓雾将歇 歇(3)、夕日欲 颓 ,沉鳞 竞跃(4)、未复 有能与 奇者 奇2、翻译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
1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填空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之美。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之美。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四、作1、收集的描写山水的诗句。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言
14、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2、阅读下面与朱元思书与答谢中书书,完成811题。(11分)与朱元思书 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8、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风烟俱净 ( )(2)任意东西( )(3)急
15、湍甚箭 ( ) (4)横柯上蔽( )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任选一处。)(2分)10、根据要求填空:(4分)(1)从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视觉:听觉:(2)作者描绘异水时,描绘出异水的特点是:描绘奇山的特征是:11、阅读下面短文答谢中书书,结合与朱元思书的内容,完成文后问题。(3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文中写一日之美的对偶句是哪一句,请把它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2)请比较本文和与朱元思书在写山水
16、景色上的异同。(2分)五:默写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设计方案 篇4 教学内容:课本第5557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和线段,认识射线,掌握射线的概念与特征,并能区别射线、直线和线段。2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其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3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教学难点:角的形成。一、复习直线、线段,教学射线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提问:老师画的是什么?描述一下直线有哪些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直线:直,没有瑞点,无限长,不可度量)2直线上点上两点并擦去其余部分,变成提问:这个图形是什么?说一说什么是线段?
17、线段有哪些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直,两个端点,有限长,可度量)3把线段的一端延长,改画成射线,指出这个图形是射线(板书:射线)并提问:根据老师的画法,说一说什么叫射线?射线有哪些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直,一个端点,无限长,不可度量)举出生活中射线的例子。4对比直线、线段和射线,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5阶段练习:指出下列图形,哪个是直线、线段、射线。(图略)教学设想:这个环节的教学以直线为基础,通过适当变化引出线段及射线。让学生能在现地认识到直线、线段及射线的联系和区别,为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打好基础。二、角的认识1投影出示下列图形并提问:哪些是角? (图略)2教师画角。(画角时要慢,
18、先点顶点,再画两条射线)提问:根据刚才画角的过程,描述一下,角是一种什么样的图形?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板书:顶点、边)讲解用符号表示角的方法,注意 与的区别。3引申。做活动角,拿两个硬纸条,把它们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一根硬纸条,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角(边做、边讲、边演示)。你自己做一个活动角。把活动角演示成平角、周角。组织学生讨论后回答:这两个图形是不是角?为什么?4研究角的大小。研究角的大小变化。A出示活动角,演示大小不同的角后提问:角的大小有变化吗?B什么变了?什么没变?C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有关系?比较角的大小。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19、。(根据学生回答归纳了直观、重叠、度量三种方法,并分别给以评价:直观法不准确;重叠法准确但不实用;只有度量法既实用又准确,下节课学习。)找学生说出重叠法的要点并配合投影演示。5阶段练习。画出一个角,标出这个角的顶点、边,并用符号表示;再画出一个大一些的角。教学设想:这个环节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综合适用讲解法和观察法进行教学;特别是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哪些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四、巩固练习1填空。一个角有( )条边和( )个顶点。角的大小与( )的长度无关。2判断。直线是无限长的。( ) 射线有
20、一个端点。( )3完成书第52页第1、2、3、4、5题。4比较两个三角板各个角的大小,并突出相等的两个角是直角。教学设想:1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变化的观点,使学生对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了较系统的理解和掌握。2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注意了适当孕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一是在角的认识时,巧妙地孕伏了平角和周角;二是比较角的大小时孕伏了下节课内容角的度量;三是在巩固练习时孕伏了直角的认识。3本节课的练习采用边讲过练的形式,避免集中练习给学生造成疲劳感。力求达到新、活、实、用的目的,使学生做到有张有驰,从而形成理解、记忆、应用、发展的学习水平。 设计方案 篇5 一、概述保护我们共
21、同的家园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国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和我国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迫切需要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每个人从小开始直到离开人世以前一直要接受环境教育。本节内容包括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涉及范围广,知识跨度大,生物圈中种群的数量非常之多,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生命现象表现丰富多彩,其使用价值也就更加多样化了,学习这节课学生不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能力,而且更需要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课堂上无法呈现丰富资料、无法创设交互情境、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
22、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等优点,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实现因材施教。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2.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2)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用 设计方案 汇总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