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 2018-20192018-2019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含解析)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H-1 C-12C-12N-14N-14O-16O-16Zn-65Zn-65Ag-108Ag-108第第 I I 卷卷(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4848 分分)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有本题共有 16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48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
2、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答案】A【解析】【分析】陶瓷是以天然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的各种制品。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详解】A 项、氧化铁为棕红色固体,瓷器的青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铁,故 A 错误;B 项、秦兵马俑是陶制品,陶制品是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故 B
3、 正确;C 项、陶瓷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与水泥、玻璃等同属硅酸盐产品,故 C 正确;D 项、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不与酸或碱反应、抗氧化的特点,故 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握物质性质、反应与用途为解答的关键。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2-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C.铝中添加适量锂,制得低密度、高强度的铝合金,可用于航空工业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答案】B【解析】【详解】A.Si 导电性介于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能够导电,因此能制作光感电池,A 正确;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 错误;C.合金的硬度大于成分金属,密度比成分金属小,所以铝中添加适量锂,制得低密度、高强度的铝合金,可用于航空工业,C 正确;D.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而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因此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D 正确;故合理选项是 B。3.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电子式B.丁烷的球棍模型C.酒精的结构简式:C2H5OHD.原子核内有 8 个中子的碳原子146C【答案】A【解析】【详解】A.次氯酸分子中 O 原子分别与 H、Cl 原子各形成 1 对共用电子对,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故次氯酸的电子式为:,A 错
5、误;B.丁烷分子式是 C4H10,由于每个 C 原子都是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四面体结构,C 原子与 C原子或C原子与H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所以碳链为锯齿形,则丁烷的球棍模型为,B 正确;C.酒精分子式为 C2H6O,分子可看作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 H 原子被羟基取代产生的,官能团为-OH,所以酒精的结构简式为:C2H5OH,C 正确;C.C 是 6 号元素,原子核内有 6 个质子,中子数为 8 的原子,质量数是 14,所以该原子可表示为:146C,D 正确;故合理选项是 A。-3-4.将铁粉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用 NaCl 溶液湿润后,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
6、法正确的是A.铁被氧化的电极反应式为 Fe3eFe3+B.铁腐蚀过程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C.活性炭的存在会加速铁的腐蚀D.以水代替 NaCl 溶液,铁不能发生吸氧腐蚀【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所给条件可知,本题铁发生的是吸氧腐蚀,负极反应为:Fe-2e-=Fe2+;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据此解题;【详解】A.在铁的电化学腐蚀中,铁单质失去电子转化为二价铁离子,即负极反应为:Fe-2e-=Fe2+,故 A 错误;B.铁的腐蚀过程中化学能除了转化为电能,还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故 B 错误;C.活性炭与铁混合,在氯化钠溶液中构成了许多微小的原电池,加速了铁的腐蚀,故
7、 C 正确;D.以水代替氯化钠溶液,水也呈中性,铁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易发生吸氧腐蚀,故 D 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C.【点睛】本题考查金属铁的腐蚀。根据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可判断电化学腐蚀的类型,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条件下,铁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为析氢腐蚀,负极反应为:Fe-2e-=Fe2+;正极反应为:2H+2e-=H2;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或中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负极反应为:Fe-2e-=Fe2+;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4-5.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有 2 个电子,Z 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
8、体材料,W 与 X 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r(W)r(Z)r(Y)r(X)B.由 X、Y 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C.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 W 的强D.W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X 的强【答案】B【解析】【分析】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因此 X 为 O 元素,Y 的最外层有两个电子,且 Y 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大于 O,因此 Y 为 Mg 元素,Z 的单质晶体是广泛应用的半导体材料,所以 Z 为 Si 元素,W 与 X 同主族,且 W 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大于 X,所以 W 为 S 元素;据此解题;【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元素原子半径
9、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增加,O 位于第二周期,其他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因此 O 的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因此原子半径应为 r(Mg)r(Si)r(S)r(O),故 A 错误;B.X 为 O 元素,Y 为 Mg 元素,两者组成的化合物氧化镁为离子化合物,故 B 正确;C.Z 为 Si 元素,W 为 S 元素,因为 S 的非金属性强于 Si,所以 S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于 Si 的,故 C 错误;D.W 为 S 元素,X 为 O 元素,因为 O 的非金属性强于 S,所以 O 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于S 的,故 D 错误;总上所述,本题选 B。【点睛】本题考查
10、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推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题目难度不大,应先根据提示推断所给原子的种类,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构成及表示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6.2019 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 150 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 9 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37Rb)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In 是第五周期第A 族元素-5-B.11549In 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 17C.原子半径:InAlD.碱性:In(OH)3RbOH【答案】D【解析】【分
11、析】A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据此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C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逐渐增大;D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金属性越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弱;【详解】A.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因此 In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 IIIA 族,故 A 不符合题意;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因此该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49,中子数为 115-49=66,所以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 6
12、6-49=17,故 B 不符合题意;C.Al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三周期 IIIA 族,In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 IIIA 族,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 InAl,故 C 不符合题意;D.In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铷(Rb)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 IA 族,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金属性越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弱,因此碱性:In(OH)3RbOH,故 D 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D。-6-【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构成及表示方法,试题培养了学
13、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7.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 Al2O3、SiO2和 Fe2O3等。从铝土矿中提炼 Al2O3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滤液的主要成分是 Na2SiO3、NaAlO2和 NaOHB.滤液的含大量的阴离子是 HCO3-C.反应 Y 的离子方程式是 2AlO2-CO23H2O2Al(OH)3CO32-D.滤液中通入过量的 X 的目的是使 AlO2-充分沉淀而不引进杂质【答案】C【解析】【详解】铝土矿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铝和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硅酸钠,则滤液为偏铝酸钠和硅酸钠,且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滤渣为氧化铁,在滤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
14、生成氢氧化钙,进而生成硅酸钙沉淀,滤液为偏铝酸钠,可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氢氧化铝,煅烧可生成氧化铝。A.由以上分析可知滤液的主要成分为硅酸钠和偏铝酸钠和氢氧化钠,故正确;B.在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则滤液的含大量的阴离子是碳酸氢根离子,故正确;C.二氧化碳过量,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 AlO2-CO22H2OAl(OH)3HCO3-,故错误;D.滤液溶液中含有偏铝酸钠和氢氧化钙,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可生成碳酸氢钙,防止氢氧化铝中混有碳酸钙,故正确。故选 C。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 B
15、r/CCl4褪色C.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D.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以达到保鲜要求-7-【答案】C【解析】【详解】A.糖类化合物是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由于其中 H、O 原子个数比大多是 2:1,所以糖类物质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A 正确;B.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甘油酯,在不饱和的脂肪酸的烃基部分含有碳碳双键,因此能使 Br的 CCl4溶液褪色,B 正确;C.溴苯容易溶于苯中,因此不能用水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C 错误;D.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可以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以达到保鲜要求,D 正确;故合理选项是 C
16、。9.下列有关有机物分离、提纯或除杂的方法错误的是()A.溴苯中混有溴:加 NaOH 溶液洗涤、静置、分液B.除去乙醇中少量乙酸:加入足量生石灰蒸馏C.乙烯中混有 SO2:将其通过盛有酸性 KMnO4溶液的洗气瓶,再干燥D.乙酸乙酯中有乙酸杂质:加入饱和 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分液【答案】C【解析】A 项,溴单质与 NaOH 溶液反应,溴苯不和 NaOH 溶液反应且溶液分层,故 A 正确;B 项,乙酸与生石灰反应生成盐难挥发,乙醇不反应且易挥发,故 B 正确;C 项,乙烯和二氧化硫都能与酸性 KMnO4溶液反应,故 C 错误;D 项,乙酸与饱和 Na2CO3溶液反应,乙酸乙酯不反应且
17、溶液分层,故 D 正确。10.分子式为 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A.7 种B.8 种C.9 种D.10 种【答案】C【解析】C4H8Cl2的同分 异构体可 以采取“定一移 二”法,菁 优网-8-,由图可知 C4H8Cl2共有 9 种同分异构体,答案选 C。11.某有机物 A 的结构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A 能跟 2 mol NaOH 溶液反应B.能发生加聚反应C.不能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D.A 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答案】B【解析】【详解】A.有机物 A 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羟基和羧基,只有羧基能电离出氢离子,则 1molA最多能与 1molNaOH 反
18、应,A 项错误;B.分子内含碳碳双键,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B 项正确;C.分子内含羧基和羟基,两者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C 项错误;D.苯分子和乙烯分子都是共面的分子,但是甲烷分子是四面体分子,有机物 A 分子中来自苯、乙烯等的原子可以共面,但不一定共面,且来自甲烷衍生的CH2、CH2OH 中的原子不可能共面,D 项错误;答案选 B。12.反应 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15 molL1min1B.v(B)=0.01 molL1s1C.v(C)=0.40 molL1min1
19、D.v(D)=0.45 molL1min1-9-【答案】D【解析】【分析】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注意单位要一致,据此进行解答。【详解】A.0.15mol/Lmin11V A=0.15mol/(Lmin);B.0.01mol/L s33V B=1300mol/(Lmin)=0.2 mol/(Lmin);C.0.40mol/Lmin22V C=0.20mol/(Lmin);D.0.45mol/Lmin22V D=0.225mol/(Lmin);可见:V(D)V(B)=V(C)V(A),故合理选项是 D。【点睛
20、】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快慢比较的知识,明确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利用比值法可以迅速判断,即可解答,也可以转化为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13.有一系列的羟基酸:该系列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A.32%B.46.6%C.85.7%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判断该有机物的通式为 CnH2nO3,所以含碳量是,因此当 n 趋向无穷大时,含碳量最高,即为。答案选 C。-10-14.将等物质的量的 A、B 混合于 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3A(g)B(g)xC(g)2D(g),经 2min 后测得 D
21、 的浓度为 0.5 molL-1,c(A)c(B)35,以 C 表示的平均速率v(C)0.25 molL-1min-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方程式中,x1B.2 min 时,A 的物质的量为 0.75molC.2 min 时,A 的转化率为 50%D.反应速率 v(B)0.25 molL-1min-1【答案】C【解析】分析:2min 后测得 D 的浓度为 0.5 molL-1,v(D)=0.5/2mol Lmin=0.25 molL-1min-1,B 表示的平均速率 v(C)0.25 molL-1min-1,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以知道,x=2,设 A、B 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 n
22、,生成 D 为 2L0.5 molL-1=1mol,则3A(g)B(g)2C(g)2D(g)起始nn00转化1.50.5112minn-1.5n-0.511c(A)c(B)35,则1.50.5nn=35,计算得出 n=3,以此来解答。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x=2,故 A 错误;B.2min 时,A 的物质的量为 3mol-1.5mol=1.5mol,故 B 错误;C.2 min 时,A 的转化率为1.53100%=50%,所以 C 选项是正确的;D.反应速率 v(B)0.522molLmin=0.125 molL-1min-1,故 D 错误;所以 C 选项是正确的。15.恒温下,物质的
23、量之比为 21 的 SO2和 O2的混合气体在容积为 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n(SO2)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表:时间/min012345n(SO2)/mol0.200.160.130.110.080.08-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该反应进行到第 3 分钟时,逆反应速率小于正反应速率C.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用 SO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1 mol/(Lmin)D.容器内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压强与起始时的压强之比为 54【答案】B【解析】【分析】A未达到平衡状态,气体的
24、密度也一直不变;B该反应进行到第 3 分钟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根据 v=c/t 计算;D根据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计算。【详解】A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容器容积不变,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所以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因此密度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故 A 错误;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进行到第 3 分钟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逆反应速率小于正反应速率,故 B 正确;C由表格数据可知,4min 时达到平衡,消耗二氧化硫为 0.20mol-0.08mol=0.12mol,即生成SO3为 0.12mol,浓度是 0.06mol/L,则用 SO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6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南阳市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学年 高一化学 下学 第六 月考 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