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章末综合测评一含解析鲁科版选修4.doc
《2020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章末综合测评一含解析鲁科版选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章末综合测评一含解析鲁科版选修4.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章末综合测评章末综合测评(一一)(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用装置精炼铜,则 a 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 CuSO4溶液B.装置的总反应是 Cu2Fe3=Cu22Fe2C.装置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D.装置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解析A 项,根据电流方向,a 为阳极,b 为阴极,粗铜作阳极,正确;B 项,装置的总反应为 Fe2Fe3=3Fe2,错误;C 项,被保护的金属应做阴极,正确;D 项,铁钉所处的环境干燥不被腐蚀,正确。答案B2.实
2、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和水的反应可表示为:C2H4(g)H2O(g)=C2H5OH(g)H45.8 kJ/mol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中,乙烯的用量不会影响该反应的焓变HB.0.5 molH2O(l)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22.9 kJC.1 mol C2H5OH(g)具有的能量大于 1 mol C2H4(g)和 1 mol H2O(g)所具有的能量和D.1 mol C2H4(g)和 1 mol H2O(g)中化学键的总键能大于 1 mol C2H5OH(g)中化学键的总键能-2-解析该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A 正确;H2O(l)H2O(g)吸收能量,故 0.5 mol
3、H2O(l)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 22.9 kJ,B 错;该反应H45.8 kJ/mol,说明是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故 C、D 均错。答案A3.已知 25、101 kPa 下,如题图所示,石墨的燃烧热为 393.51 kJ/mol,金刚石的燃烧热为 395.41 kJ/mol。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C(s、石墨)=C(s、金刚石)H1.9 kJ/molC.H1H2,C 错;若石墨燃烧产物为 CO(g),即不完全燃烧,则放出热量小于|H1|,D 错。答案B4.近来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DEFC
4、),它用磺酸类质子作溶剂,在 200 左右时供电,乙醇电池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 32 倍且更加安全。电池总反应式为 C2H5OH3O2=2CO2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2H5OH 在电池的负极上参加反应B.1 mol 乙醇被氧化转移 6 mol 电子C.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D.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4HO24e=2H2O解析电极反应,正极:3O212H12e=6H2O,负极:C2H5OH3H2O12e=2CO212H,所以 1 mol 乙醇在负极被氧化时转移电子 12 mol,外电路中电子沿导线由负极流向正极。答案B5.已知 3.6 g 碳在 6.4 g 氧气中燃烧,
5、至反应物耗尽,测得放出热量akJ。又知 12.0 g 碳完-3-全燃烧,放出热量为bkJ。则热化学方程式 C(s)12O2(g)=CO(g)HQ中Q等于()A.(ab)kJmoL1B.(ab)kJmoL1C.(5a0.5b)kJmoL1D.(10ab)kJmoL1解析根据题意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3C(s)2O2(g)=2CO(g)CO2(g)H10akJmoL1;C(s)O2(g)=CO2(g)HbkJmoL1;()/2 整理得:C(s)12O2(g)=CO(g)H(5a0.5b)kJmoL1。答案C6.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CH3OH(g)H2O(g)=
6、CO2(g)3H2(g)H49.0 kJmol1CH3OH(g)12O2(g)=CO2(g)2H2(g)H192.9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3OH 的燃烧热为 192.9 kJmol1B.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C.CH3OH 转变成 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推知反应 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 kJmol1解析A 项中 192.9 kJ/mol 是反应的热效应,而不是 CH3OH 的燃烧热,A 错;B 项中根据反应的H49.0 kJ/mol 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应该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B 错;C 项中从反
7、应和看,前者是吸热的,后者是放热的,C 错;根据反应,CH3OH为气态时H192.9 kJ/mol,而当 CH3OH 为液态时H应大于192.9 kJ/mol,D 正确。答案D-4-7.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 H2SO4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用锌片作阳极,铁片作阴极,电解 ZnCl2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C.把铜片插入 FeCl3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 CuCl2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解析铜、铁是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稀 H2SO4是电解质溶液,三者共同形成了原电池,铁片上发生氧化反应:Fe2e=F
8、e2,铜片上发生还原反应:2H2e=H2,故 A 正确;B为电镀池,锌片上发生反应:Zn2e=Zn2,铁片上发生反应:Zn22e=Zn,理论上 ZnCl2溶液的浓度不变,故 B 正确;Cu2FeCl3=2FeCl2CuCl2,故 C 项错误;D 项中 Zn 与被 Zn 置换出的 Cu 以及原有的盐酸一起构成了原电池,发生了原电池反应,故 D 正确。答案C8.下列关于如图所示四个实验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甲能防止铁钉生锈B.装置乙为电镀铜装置C.装置丙中阳离子交换膜能避免氯气与碱反应,且 b 端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D.装置丁能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解析A 项铁做阳极,更容
9、易被氧化。B 项为铜的电解精炼。C 项 b 端产生的气体为氢气,不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答案D9.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为 Al,其它电极均为 Cu,则()-5-A.电流方向:电极电极B.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电极逐渐溶解D.电极的电极反应:Cu22e=Cu答案A10.已知氧化性:Au3AgCu2Pb2Cr3Zn2Ti2。现有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 X 为 Ti,则 Y 极的电极反应式可能是 Zn2e=Zn2B.若 X 为 Cr,则 Y 可以选 Zn 或 TiC.若 Y 为 Cu,则 X 极的电极反应式可能是 Cr3e=Cr3D.若 Y 为 P
10、b,则 Xn(aq)中阴离子数会减少解析Y 为正极,不可能失电子,A 项错误;由氧化性顺序可知,还原性;AuAgCuPbCrZnTi,若负极(X)为 Cr,则正极(Y)只能选 Au、Ag、Cu、Pb,B 项错误;Y 为正极,X 为负极,故盐桥中阴离子会移向 Xn(aq)中,阳离子会移向 Ym(aq)中,D 项错误。答案C11.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 Cl2,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负极:PbSO242e=PbSO4正极:PbO24HSO242e=PbSO42H2O今欲制得 Cl20.050 mol,这时电池内消耗的 H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A.0.025 mol
11、B.0.050 molC.0.100 molD.0.200 mol解析要求消耗 H2SO4的量,需首先找出铅蓄电池的总反应。将上述两个电极反应合并可得:-6-PbPbO22H2SO4=2PbSO42H2O。而在制取 Cl2时,每生成 1 mol Cl2,电子转移 2 mol,现需要转移电子 0.050 mol20.100 mol。由铅蓄电池总反应可知,每转移 0.100 mol 电子,将消耗 0.100 mol H2SO4。答案C12.已知:NH3H2O(aq)与 H2SO4(aq)反应生成 1 mol 正盐的H24.2 kJmol1;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H57.3 kJmol1。
12、则 NH3H2O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A.69.4 kJmol1B.45.2 kJmol1C.69.4 kJmol1D.45.2 kJmol1解析根据题意先写出热化学方程式:2NH3H2O(aq)H2SO4(aq)=(NH4)2SO4(aq)2H2O(l)H24.2 kJmol1,H(aq)OH(aq)=H2O(l)H57.3 kJmol1。再由盖斯定律得,NH3H2O(aq)NH4(aq)OH(aq)H45.2 kJmol1,D 正确。答案D13.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关闭 K2、打开 K1,试管内两极都有气泡产生B.关闭 K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 能量 转化 综合 测评 解析 鲁科版 选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