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的安全管理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管的安全管理制度.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20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导管的安全管理制度导管的安全管理制度1.有效固定各导管,做好各导管的标识,每班评估导管在位情况并作好记录,严格交接班。2.对于清醒患者做好宣教,让其理解导管的重要性及拔管的危害性,使其配合治疗。3.躁动患者合理进行肢体约束,每小时检查约束效果及评估约束处皮肤的完整性及肢端血运情况。4.根据病情适当使用镇静剂。5.翻身及转运时先检查导管是否固定妥当,避免牵拉。6.发生非计划拔管立即汇报医生,做好应急处理,保证病人安全。7.对于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当事人做出书面汇报,护士长 24 小时内上报护理部。8.科室组织分析原因,落实整改措施,降低发生率。
2、约束工具使用制度1.使用时要尊重患者的权利。2.使用约束器具必须严格掌握指征,只有当患者的自主活动未及自身安全与诊疗操作安全时,或危及他人安全时,在帮助性措施无效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约束性措施。3.使用前后应由当班护士或医生对病情进行评估,取得家属同意理解后,方可实施操作,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并做好记录。第 2 页 共 20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4.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预防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的发生,当使用约束器具指征消失之后及时解除。第二篇:导管安全管理制度导管安全管理制度一、医务人员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要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并做好交接班。
3、二、导管分类:1、高危导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t 管、胸腔引流管、吻合口以下的胃管(食道、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导尿管。2、中危导管。三腔二囊管、各类造瘘管、腹腔引流管、膀胱引流管、深静脉置管、picc 等。3、低危导管:导尿管、普通氧气管、普通胃管三、导管安全管理:1、评估内容。留置时间、部位、深度、固定、是否通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包括宣教)等。2、评估时间要求:高危导管至少每班评估一次,中危和低危导管根据护理记录频次评估,所有导管有情况随时评估3、记录。评估内容应及时记录于病情护理记录单上,发生意外导管滑脱、拔除时均须如实及时记录。4、对患者及家属及时
4、进行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路滑脱的重要意义。5、加强巡视,定期评估导管情况,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记好护第 3 页 共 20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理记录,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的患者,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五、导管滑脱管理:1、护士要熟练掌握导管脱落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患者管路滑脱时,要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2、高危、中危导管发生意外滑脱者,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按规定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24 小时内报护理部。3、护士长要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4、发生管路滑脱的科室或个人,有意隐瞒
5、不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5、护理部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案例分析,制定防范措施,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第三篇:导管安全管理大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导管安全管理制度一、导管按风险程序分三类。不管哪一类均要做好安全教育、加强固定。1、高危导管:(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t 管、脑室外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动脉留置针、吻合口以下的胃管(食道、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鼻胆管、胰管、腰大池引流管、透析管、漂浮导管、心包引流管、鼻肠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导尿管2、中危导管:三腔二囊管、各类造瘘管、腹腔引流管3、低危导管:导尿管、普通氧气管、普通胃管第 4 页 共 20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6、二、导管评估1、评估内容。留置时间、部位、深度、固定、是否通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包括宣教)等。2、评估:高危导管:至少每四小时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中危导管:至少每天评估二次,有情况随时评估。低危导管。至少每天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三、记录。评估内容应及时记录于病情护理记录单上,发生意外导管滑脱、拔除时均须如实及时记录。四、上报要求。高危、中危导管发生意外滑脱者,24 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十、危重病人安全转运管理1、转运下列病人时要按重危病人的转运方法进行转运:1.1 生命体征不稳定;1.2 意识改变;1.3 抽搐;1.4 气管内插管;1.5 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1.6 带
7、有有创压力监测管;1.7 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方面药物;2、医生应评估病人病情,以判断病人:2.1 是否可以转运。在下列情况发生时,禁止转运。第 5 页 共 20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1.1 心跳、呼吸停止;2.1.2 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2.1.3 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但未使用药物。2.2 是否必须转运,是否需要该转运程序,如需要,则将医嘱书写在病历上。3、转运病人前按需要做好以下准备:3.1 氧气枕。3.2 开通留置的静脉通路;对于大出血病人,应保持两路以上的静脉通路。3.3 心律和血压监测仪器。3.4 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3.5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
8、,应用带蓄电池的注射泵,以保证连续给药。3.6 型号合适的简易人工呼吸器。4、转运方在转运病人前,应通知接收部门,以确保接收部门获知病情,做好准备工作。5、负责转运的护士,要求至少持有 cpr 证书;如病人有人工气道且使用呼吸机,转运途中应有呼吸师陪送;病情需要时,由医生一起转运。6、转运过程及病人做检查时,医护人员应留在病人身边,根据需要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完成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工作。第 6 页 共 20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七、职业暴露防护管理1、医务人员常发生的意外损伤是锐器伤,尤其是针刺损伤,常见原因有:操作不得法;缺乏职业经验;心理压力过重等。2、预防。医务人
9、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坚持标准预防原则。2.1 标准预防核心内容:2.1.1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1.2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1.3 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2.1.4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2.2 标准预防具体措施:2.2.1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10、,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2.2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第 7 页 共 20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2.3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需戴双层手套。2.2.4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2.2.5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
11、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2.2.6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3、发生意外损伤后处理程序:3.1 保持镇静3.2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污染的粘膜。3.3 刺激局部出血。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3.4 受伤部位的消毒。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75酒精或者 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3.5 发
12、生意外损伤后,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报告表,以便进行调查、监控、随访。3.6 感染风险的评估及提出整改措施。第 8 页 共 20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3.7 高风险时药物预防:例如:被 hbv 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应在 24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10ug、5ug、5ug(按0、1 月、6 月间隔)第四篇:导管制度住院患者导管滑脱风险估计、认定与报告制度一、凡住院患者留置导管者,责任护士均应根据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高危因素估计并填写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表,通知护士长确认并签字。评分为非高
13、危人群者,护士长仅需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表确认签字(二级监控);评分大于等于12 分者为导管滑脱高危人群,责任护士进行随访监控,并告知患者家属,落实防范措施,正确记录护理记录单,护士长于 48 小时内报告科护士长确认并签字(三级监控)。二、导管评估高危患者,科护士长在查看患者的基础上检查评分情况,确认后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表签名。三、护士应每班随访监控高危患者,护士长定期评估检查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科护士长应定期跟踪检查并提出指导意见,并签字。四、护士应于当班完成新入院及转入患者的评估,如护士长外出学习或者休假,由代理护士长负责核实并签名五、患者转科时,转入科室可延续使用该评估表,应重新评
14、估并注明转入的日期、时间。危重患者应由责任护士护送至转入科室,双方做好导管的交接工作。第 9 页 共 20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六、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应该视病情变化即时进行导管高危因素评分。如评分升高,应及时修订并落实预防措施,报告科护士长进行考查,告知患者及家属,做好护理记录如评分小于 12 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相关宣教。七、当患者发生导管滑脱后,护士长应及时组织护士分析发生的原因,指定完整改措施,并填写住院患者导管滑脱登记表后上交护理部。八、患者出院或死亡时,护士长应及时将监控随访结果记录于护士长手册。住院患者导管滑脱防范措施一、凡住院患者留置导管者均应进行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
15、估。对留置导管及评分大于等于 12 分者的高危人群;加强落实防范措施。二、各种导管必须妥善固定,保持适度的松紧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应用固定带系紧管道后绕于耳后妥善固定导管(经口插管者包括对牙垫的固定)。固定带应以能伸进一指为宜,过松易引起导管脱落,过紧会妨碍患者正常呼吸及头面部静脉回流。四、深静脉置管。股静脉管固定于大腿内侧;颈静脉管应固定于耳后,避免患者躁动时抓脱。五、胸骨、腹腔负压引流管。选择适宜患者的胸带/腹带,保持胸带/腹带固定的适度松紧。用别针将导管固定于胸带/腹带或床上。六、深静脉置管、桡动脉插管、漂浮导管等患者,应定期更换第 10 页 共 20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16、作舟。贴膜,观察置管处缝线固定情况。七、脑室引流管的细管应固定于头部后再连接引流袋。八、在为患者实施各种操作(如翻身、拍背、吸痰、更换床单、搬运等)时应两人或两人以上操作,应先确认导管情况,由专人负责导管。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理操作时尽量分离呼吸机管道,以防套管受呼吸机管道重力作用而脱管,操作后应全面确认导管固定情况。九、烦躁不安、躁动及意识障碍者,应酌情使用保护性约束工具,或根据医嘱给予镇静药物。护士应向陪护者实施告知宣教,严禁陪护者擅自解开约束。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各种导管的固定、在位及通畅情况,并按专科护理要求做好护理记录。十一、如缝线、贴膜、胶布及固定带等受潮、
17、松脱时应及时更换处理。更换气管插管或套管者的胶布、固定带时,应两人操作,一人固定套管,一人更换。十二、对神志清楚的患者,应宣教置管目的、重要性及脱管的危重性,并安慰患者,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特别是不能耐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者。十三、一旦出现导管脱落,护士应保持镇静,立即采取紧急处理,并及时汇报医生及护士长。十四、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所有导管必须实行床头交接,交班双方应对患者的置管逐一查看是否在位、有无渗血及脱出,气管套第 11 页 共 20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管固定带的松紧度及气囊的充盈度等。如因交接不清出现问题,由接班者承担责任。住院患者导管滑脱应急预案一、各类导管应妥善固
18、定、翻身、擦身、更换床单、搬动等护理操作由两名护士共同执行,注意安置导管,以防导管滑脱。二、医护人员应加强巡视,如发现缝线、胶布及固定等受潮、松脱时应及时更换处理。三、一旦发现患者导管意外脱管,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四、如发现胸管滑脱,医护人员应保持镇静,立即用无菌纱布等封住伤口,防止气胸发生,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五、气管插管或套管脱管紧急处理(一)发现患者气管插管或套管意外脱管,护士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通知医生。(二)有自己呼吸的患者发生脱管时,应先加强患者的自主呼吸,辅以面罩吸氧,吸除口咽部分泌物,然后重新置管。无自主
19、呼吸患者,如气管切开的时间较长,已形成窦道者,立即更换套管重新置管;如无窦道形成,立即打开气管切开包,用血管钳撑开切口处,将吸痰管插入气道直接接氧气吸入,挤压胸廓,给予人工通气,改善缺氧,保持气道通畅,并立即通知专科医生重新置管。(三)重新置管后,连接呼吸机,调氧流量至 100%,维持氧饱和度在 96%以上。第 12 页 共 20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四)其他医护人员应迅速准备抢救药品和物品,如患者出现心跳骤停时立即给予心脏按压。(五)配合医生抽血查动脉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血氧饱和度等,并做好记录。(七)抢救结束后,应及时补记抢
20、救记录。六、分析脱管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避免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七、按要求及时逐级上报,并填写住院患者导管滑脱登记表上报护理部备案。第五篇:导管室管理制度1第二节导管室的管理制度一、一般规章制度1.进入导管室人员,必须更换导管室所备的衣、裤、鞋、帽、口罩等。戴帽须遮住头发,戴口罩口鼻不外露;外出送患者应穿外出衣、换外出鞋;工作结束后应将用过的衣、裤、鞋、帽、口罩、手套等放到指定地点。2.手术医生凭胸卡向专管人员换取衣柜钥匙,离开时换回。未更换隔离鞋者严禁进入导管室。手术人员应在预定时间提前 30min 到导管室做好准备,因故更改、增加或停止手术,应预先与导管室联系。3.严格控制进入导管
21、室人员,每台手术最多允许 5 位医生入内,其他人员一律不许入内;患严重上呼吸道感染者,不可进入导管室。第 13 页 共 20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4.正常工作日第一台手术,手术助手必须 8:10(以 8:00 上班为例)进导管室做术前准备,原则上 8:30 必须开始介入手术,以加快手术周转,增加手术例数。5.手术人员必须爱护器械和设备,不得乱扔或破坏手术器械。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随意挪动导管室物品和设备的位置,控制室设备严禁操作。6.手术人员应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举止要端正,不应坐、卧于手术间地上或手术床上。手术间应保持肃静,搬动各种用具应尽量避免声响;不得喧哗、闲谈,不随意讨论
22、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问题;避免接打与手术无关的电话,无菌区内禁止使用手机。7.严禁在手术间污物盆(桶)内丢弃纱布、纱垫或其他杂物,以免混淆清点数目。皮肤消毒时,尽可能避免消毒纱布或消毒液体掉落地面造成污染。8.除休息室外。任何场所严禁吸烟、进餐,以保持导管室清洁卫生。9.导管室工作人员应熟悉导管室内各种物品的放置及使用方法,急救药品和器材要定位、定数、定人管理,做到急救药品齐全、器材性能良好。10.导管室要加强岗前培训,所有新调入本院的医生和进修医生必须完成岗前培训方可进入导管室参加手术。11.凡手术不许有本院医生参加,研究生、进修生、实习医生不能单独上台操作,否则,导管室有权不予安排手术。第
23、 14 页 共 20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12.特殊感染手术只能在特殊感染手术间实施,手术科室应提前通知导管室做好相应准备。二、参观制度1.导管室一般不接待参观者,确需参观的须提前与医教部联系,并填写“参观介入治疗申请单”,由医教部与导管室护士长、手术者联系,凭申请单换参观卡方可进入。2.导管室严格限制参观人数,一般情况下每工作日参观人数不超过 6 人次,其中,每个手术间最多不超过 2 人次。3.参观人员进入导管室必须穿参观服,戴口罩、帽子,换隔离鞋及挂参观胸卡,待手术一切准备就绪后方可进入制定手术间,离开时将衣帽等放回指定地点。4.本科医生或进修医生参观手术时,须所在科主任在手
24、术通知单上注明参观者姓名、参观手术的名称,凭导管室发放的参观卡进入导管室。5.电视教学、学员见习须提前一日向医教部申请,由医教部与导管室护士长联系,原则上安排在电教室观摩,不得擅自进入手术间。6.外来参观导管室建设或管理者,应提前一日向医教部申请,由医教部与导管室护士长联系,取得同意后方可参观。7.参观者应服从导管室工作人员的管理,严格遵守无菌制度,不得在手术间内来回走动或进入非本科室手术间参观;不得离手术台过近,以免影响无菌操作及手术进行。8.患者亲友、无关手术人员谢绝参观。第 15 页 共 20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三、进修、实习生管理制度1.保持导管室肃静、整洁,工作认真负
25、责。2.遵守手术各项管理规定和技术操作规程,虚心听取导管室工作人员的指导意见。3.遵守手术时间,准时到达指定手术间进行术前准备。4.严禁在手术间污物桶(盆)内丢弃纱布、纱垫和其他点数物品,以免混淆清点的数目。5.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搬弄导管室器械、设备及物品。6.参观手术时,距手术人员的距离应超过 30cm。不得在室内,尤其是器械台旁随意走动,不得进入非参观手术室。不在无菌区内看书,闲聊或从事与手术无关的工作。7.不得携带摄影、摄像设备。四、接送患者规定接送患者一律使用交换车;运送途中注意保暖,保护患者的头部及手、足,防止撞伤、坠床;保持输液管道及各种引流管通畅,防止脱落。(一)接患者1.导管室
26、卫生员使用交换车接送手术患者,应将患者提前30min接到导管室,病情危重的由经治医生护送。手术科室应在导管室接患者前完成各项术前准备和相关检查,尤其是碘过敏试验和皮肤准备等。2.接患者时,要根据手术通知单核对科室、床号、住院号、患第 16 页 共 20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者姓名、手术名称、手术时间及术前医嘱执行情况,并将随带的物,如病历、x 线片及特殊用品带到导管室。3.患者仅穿病号服,随身物品如义齿、金首饰、手表、现金等贵重物品等一律不得带到导管室。4.患者到导管室后应戴隔离帽。5.进入手术间后,工作人员应根据手术通知单核对患者,并安排患者卧于手术台上,必要时在床旁守护,防止
27、患者坠床或发生其他意外。6.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减少其恐惧感。(二)送患者1.介入治疗结束后,擦干净血迹,保持输液通畅。2.患者由导管室卫生员负责用对接车送回病房。3.局麻患者须由管床医生陪同,全麻患者须在清醒后由麻醉师及管床医生共同送回病房。4.接受血管外周和脑外借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超过 4h 者,手术结束需要由护士检查皮肤情况,如实填写手术患者交接班表,由相关病房接受患者的护士查看患者后签名,留存在导管室。五、查对制度1.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要做到“三查七对”,防止差错、事故发生。2.接手术患者时,应认真查对患者的病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时间及术前用药等,逐项
28、核实,防止第 17 页 共 20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接错。3.如为血管外科的手术,需要由手术助手与导管室护士一起清点物品和器械,严格执行物品清点制度,防止物品遗留于患者体内。遇物品清点不对时,应在麻醉单上注明原因,术者、第一助手、手术护士、麻醉医生共同签名,并由术者报告医教部备案。4.执行口头遗嘱时,在执行前需要复述一遍,并详细记录;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需要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使用。5.书中所用药物和导管均应记录在“手术医嘱记录单”上。六、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大血管介入治疗)1.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应对所有器械及敷料做全面整理,做到定位放置、有条不紊;与第二助手、巡回护
29、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等物品数目,每次两遍,巡回护士将数字准确记录在物品登记本上;术中临时增加的器械或敷料应及时补记;当关闭体腔或深部创口前,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应清点登记本上的各物品,并与术前登记的数字核对无误;缝合至皮下时再清点一次。2.清点物品前,巡回护士应将随患者带入手术间的创口敷料、绷带以及消毒手术区的纱布、棉球彻底清理,于手术开始前全部送出手术间。3.器械护士应及时收回术中使用过的器械,收回结扎、缝扎线的残端;医生不应自行拿取器械,暂不用的物品应及时交还器械护士,不得乱丢或堆在手术区。4.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时,宜选用显影纱布、纱垫;凡胸、腹第 18 页 共 20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
30、无涯苦作舟。腔内所用纱垫,必须留有长带,带尾端放在创口外,防止敷料遗留体内。5.器械护士应注意力集中,及时、准确提供手术所需物品。6.凡手术台上掉下的器械、敷料等物品,均应及时捡起,放在固定地方,未经巡回护士允许,任何人不得拿出室外。7.麻醉医生和其他人员不可向器械护士要纱布、纱垫等物品做他用;麻醉台放置的小毛巾或其他形状的垫子,不可与手术用的纱布、纱垫雷同,以免混淆。8.开展大手术、危重手术和新手术时,手术护士应坚持到底,不得中途换人进餐或从事其他工作。特殊情况确需换人时,交接人员应到现场当面交清器械、敷料等物品的数目,共同签名,否则,不得交接班。七、消毒隔离制度(一)无菌物品的保存和注意事
31、项1.检查无菌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使用。2.手术包应干燥,湿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3.取出的无菌包掉落到地上、误放于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均应视为污染。4.已灭菌的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的物品混放。5.合格的无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有效的起止日期及灭菌合格的标志。6.运送无菌物品的工具,应每日清洗和消毒并保持清洁和干燥。第 19 页 共 20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当受意外污染是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7.无菌物品按有效期顺序摆放,并加防尘罩或入柜,以防再污染。8.无菌物品应放在无菌辅料室的柜子内,柜子应由不易吸潮、表面光滑的材料制成,应易于清洁和消毒。9.灭菌物品应储存于离地高 20cm。离
32、顶 50cm 和篱墙 5cm 处,以减少来自地面、墙面和屋顶的污染。10.无菌物品分类放置,按顺序发放取用。灭菌有效期梅雨季节7d,其他季节 14d。(二)手术中无菌操作注意事项1.任何人发现或被指出违反无菌操作时必须立即纠正。手术者脐平面以下区域均视为有菌区,因此,守鹤器械均不能放到该平面以下。器械掉至该平面以下需要重新灭菌处理后才可再次使用。2.手术者或助手皆不可伸臂横过手术区取器械,器械护士不可从术者术者身后传递器械,必要时可从术者手臂下传递,但不得低于手术台的边缘。3.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被污染,也不能放回无菌容器中,须重新灭菌后再用。4.手套有破口时,应立即更换。凡怀疑物品、器械被污
33、染时,须重新灭菌后再用。5.术中已污染的器械或导管,均应重新更换。(三)消毒隔离制度第 20 页 共 20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1.成立消毒隔离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和制定有效预防感染的措施。2.专人负责感染监控、评价、资料储存和信息上报工作。3.专人负责无菌物品的包扎消毒,做到包包监测,确保灭菌合格率 100%。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防止切口感染及交叉感染的发生。5.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手术人员按要求着装。6.严格控制进出导管室的人员,认真落实参观规则。7.无菌物品分类放置、标签醒目,按照有效期的先后顺序摆放,每天检查,定期消毒,去发霉、过期现象。8.认真落实卫生清洁制度,每日手术结束后,桌面、手术床、仪器表面和地面均用 2021mg/l 三氯消毒液擦拭,保持导管室清洁、整齐、有序。9.墙壁吸氧装置中的湿化瓶每日用 1000mg/l 三氯消毒液浸泡60min,冲洗晾干。吸氧导管做到一人一换。10.每月进行一次空气、物品和手的培养,及时发现隐患。11.空气用紫外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