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陕西省汉中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汉中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陕西省汉中市陕西省汉中市 20202020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试题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含解析)一、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部分1.古有所谓“兴灭国、继绝世”的说法,书传以美谈,吕思勉通过研究认为这“宓则贵社族之互相回护面已”,是受“鬼神求食”思想的影响,这说明“兴灭国、继绝世”()A.以祭祀周朝祖先为目的B.对后世地方制度的推行有直接影响C.以维护贵族利益为目的D.体现“敬鬼神而远之”的儒家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 论语尧曰,意为分封灭亡之国,承继绝祀的世族,提拔隐逸的人才,天下百姓就会真心归
2、服,反映的是对古代帝王后代进行分封,最终目的是维护贵族统治阶级的利益,故 C 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对先代贵族的分封问题,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而不是以祭祀周朝祖先为目的,故 A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对先代贵族的分封问题,以维护贵族利益为目的,与后世地方制度是否有直接影响不是材料主旨问题,故 B 选项错误;材料“兴灭国、继绝世”可知,意为分封灭亡之国,承继绝祀的世族,体现的是对先代贵族的分封问题,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而不是体现“敬鬼神而远之”的儒家思想,故 D 选项错误。2.在春秋末期,中原社会已经变得比较宽容柔和,崇尚优雅和尊严。
3、但秦国长期与戎狄杂处,草原游牧文化中没有“民贵君轻”观念,更没有“为政以德”的仁德概念,以绝对服从为天职,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段材料揭示出A.中原文化已经丧失了进取意识B.秦文化传统具有专制集权色彩C.中原文化传统具有自身局限性D.中原文化与草原文明难以融合【答案】B【解析】【详解】秦地处边陲,深受草原文化的影响,以绝对服从为天职,揭示出秦国文化传统具有2专制色彩,故 B 项正确;中原文化宽容柔和、崇尚尊严和优雅,是贵族文化的特征,并不等于丧失了进取意识,A 项错误;材料能体现中原文化传统具有自身局限性,但不符合材料主旨,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两种文化的不同特征,没有涉及二者是否难以
4、融合的信息,故D 项错误。3.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政治的一统要求思想的一统,故 B 正确;汉初黄老之学适应汉代初期社会的发展,A 错误;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统治思想变化,C 错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适合不同时期的汉代社会,D 错误。4
5、.唐末,财经部门出现了固定的职官机构即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财税大宗都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使掌管,户部使在三司中是相对清闲的职位。据此可知,唐末财政机构改革A.有效避免了藩镇势力过度膨胀B.加剧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对宋代制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D.导致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财税大宗都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使掌管,户部使在三司中是相对清闲的职位”可知体现的是权力的转移,而且盐铁、度支和户部的出现,为宋朝的二府三司制产生的较大的影响,C 选项符合题意。唐朝灭亡于藩镇割据,A 选项排除。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分割相权,B 选项排除。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的说法与
6、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5.统计,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道光十三年(1832),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473万余两增加到 732 万余两,增加了 15.6 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97 万余两增加到 995 万余两,增加了 10.26 倍。这反映了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社会动荡C 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D.闭关锁国下外贸仍有一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47 万余两增加到 732 万余两,增加了15 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 26倍”,结合所学,清
7、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材料数据说明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故D 正确;根据所学知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并不是绝对禁止中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因此根据材料所述中外贸易情况不能得出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故 A 错误;根据题干“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 70 年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47 万余两增加到 732 万余两,增加了 156 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97 万余两增加到 995 万余两,增加了 1026 倍”,可见材料中中国处于外贸出超状态,白银应该是大量流入中国,故 B 错误;材料表明中国处于外贸出超状态,说明中国在当时的中外贸
8、易中处于优势地位,不能得出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故 C 错误。6.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打开,一方面中国政府从清末新政时开始引入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西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并为华界所效仿。这客观上反映了中国A.市民生活质量的近代化B.城市环境的改善C.城市治理的近代化趋势D.租界开放的差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方面中国政府从清末新政时开始引入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西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并为华界所效仿”可知近代中国城市治理呈现近代化趋势,故选 C 项;材料主旨强调近代中国城市治理呈现近代化趋势,未4涉及市民
9、生活,排除 A 项;近代中国城市治理的改善仅为材料的一方面,排除 B 项;材料主旨为近代中国城市治理的改善,未涉及不同地区租借开放的比较,排除 D 项。7.1930 年,滕代远在报告中称,“红军每次作战均有(群众)热烈的参加少有二三千,多者一二万,爬城时同我们扛楼梯、烧城门”,因此“每次都能以少数枪支汇合群众力量可以战胜较多枪械之敌人”。群众积极性如此之高,主要是因为A.国共合作后大革命进入高潮B.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D.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左”倾军事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30 年,红军每次作战均有(群众)热烈的参加”可知,当
10、时处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赢得民心,B 选项符合题意;国共合作后大革命进入低潮,A 选项排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 1931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C 选项排除;1935 年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左”倾军事错误,与题干时间不符,D 选项排除。8.下表为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时间外交成果1953 年 12 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 年 4 月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 年 6 月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55 年 4 月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
11、睦邻友好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5D.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展示了 20 世纪 50 年代一些外交成果,根据所学可知,这是现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基本原则指导下的外交成果,而且不但走向了国际舞台,还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提供了可供参阅的基本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万隆会议上所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更是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这些显示了中国外交的务实自信风采。故答案为 C 项。A 项,不结盟外交是现代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 项,材料表格中的“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不属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排除;D 项,根据所学可知,
12、万隆会议是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但是日内瓦会议是苏、美、英、法、中世界五大国参加的会议,其中有殖民主义国家,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的结论,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9.所有陪审员必须宣誓“决不投票赞成废止私人债务,或赞成分配属于雅典人的土地或房屋”。每年当首席执政官就职时,由传令官颁布告示:“物主将永为其所有物的持有者与绝对主人。”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私有财产
13、受到城邦保护C.严格履行契约制度D.法律注重保护平民利益【答案】B【解析】结合两则材料“私人债务”“土地或房屋”“物主将永为其所有物的持有者与绝对主人”,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私有财产权,故 B 项正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制度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AC。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法律注重保护的是有产者的利益,故排除 D 项。点睛: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债务”“物主”,明白材料强调的重点在于私有财产权。10.美国法学家卡尔文达伍德在谈到某国宪政的特点时说:“没有(宪政)传统的支持,一部成文宪法不过是一纸空文,而有了那种传统,一部成文宪法就没有必要了。”这一评价6是基于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各派妥协的结晶B.
14、近代德意志帝国宪法暴露了军国主义传统C.美国成文宪法未能有效贯彻实施D.英国宪政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有了那种传统,一部成文宪法就没有必要了”反映了英国具有悠久的宪政的历史传统,故英国没有一部成文宪法,说明英国宪政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故 D 正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也是成文宪法,A 错误;近代德国有成文宪法,即德意志帝国宪法,故 B 错误;美国 1787 年宪法是成文法,并且得到了有效贯彻实施,故 C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有了那种传统,一部成文宪法就没有必要了”,联系所学英国宪法的特点分析解答。11.19 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
15、的特权。但到了 20 世纪初,绝大多数洲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 6 岁至 12 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B.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C.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D.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但到了 20 世纪初,绝大多数洲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6 岁至 12 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故答案为 A 项。B 项,材料反映的是教育范围的扩大,与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排除;C 项,材料不能得出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的结论,排除;D 项,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工人
16、阶级斗争无关,排除。【点睛】因果关系类的题,解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凡是题目中有“根本”二字的(或根本原因、根本目的等),要注重两点:a.一般选择最深层的原因,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阶级本7质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往往从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方面进行思考。b.许多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或根本目的)是相对稳定的,而具体原因(或具体目的)却可以是经常变化的。12.罗斯福在 1932 年的一次竞选演讲中指出,六百家大企业现在掌握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工业,千万家小企业才占有了其余的三分之一大企业家大金融家的私人权利已经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他们的经济专制束缚了人民的自由。
17、这表明罗斯福A.反对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B.对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反思C.代表了美国普通民众的利益D.认为美国民主制度已经名存实亡【答案】B【解析】【详解】“六百家大企业现在掌握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工业,一千万家小企业才占有了其余的三分之一大企业家大金融家的私人权利已经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他们的经济专制束缚了人民的自由”,这说明罗斯福认为大资本家的垄断是经济危机的原因,这是对经济危机发生原因的反思,故 B 项正确;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罗斯福不反对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故 A 项错误;罗斯福代表的是资本家的利益,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中得不出美国民主制度已经名存实亡,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部
18、分二、非选择题部分(一)必做题(一)必做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为了防止沿海地区的人民勾结偻寇和荷兰、葡萄牙等西方殖民者,明初实行海禁政策。永乐年间海禁松弛,明王朝派了郑和下西洋,但目的是“宣布纶音”“耀兵异域”,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次带有政治色彩的远航而不是进行商品贸易。西行给友国带去大量的陶、丝绸和茶叶等物品,堪称散财之举。中华民族的大陆地域广阔,丰富的物产、成熟的内部商品循环体系,人们对外经济拓展的需求并不急切。中国人注重伦理秩序和理想人格、气节、情操的文化性格,蕴含着一种内在的平和性。在远航和自由贸易的过程中,中国人没有占领别国寸土地,没有建立一个要塞,没有掠夺一份财富,而对荷
19、兰殖民者对南中国海的侵犯,郑芝龙(郑成功之父)多次打败荷兰,然而明政府亲手剧灭了这支军事武装的民间力量,嘉靖年间的海禁政策高度强化,隆庆年间又开放对外贸易,海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地中海地区缺乏发展8农业的充分条件,具有充足的海洋资源和贸易资源,在双重因素的合力之下,使得地中海周围的国家开始向海洋发展。在西方,对海外殖民地的占领,最早是由探险家们开始的,但殖民地的主权则是由王室掌拉,事实上西方的航海家的愿望与国家的意志是一致的。在西方的文化中,海洋不过是人类活动的背景和舞台,为了迹求商业利益和探索自然的奥秘,他们在海洋的冒险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勇敢。摘编自宋海洋试论海洋对中国的战咯意义等(1)根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汉中市 2020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第六 质量 检测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