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建议及补充资料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x
《素材: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建议及补充资料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材: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建议及补充资料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建议及补充资料一、教学建议本节教学建议安排3课时,第1课时通过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学习种群数量的变化;第2课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第3课时进行实验结果的交流、分享。在教学中,教师既可以按照教材顺序,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探究实践活动;也可以将教材中的探究实践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学生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学习理论内容。(一)利用“问题探讨”,抽象出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是本模块科学方法教育的侧重点。教材为达成这一目标,在“问题探讨”中设计了有梯度的讨论题,逐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会如何用数学语言(公式、曲线图等)来表征
2、生命的现象和规律。教师在利用教材的“问题探讨”帮助学生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后,应充分运用学生已经获得的经验,组织学生讨论并抽象出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此外,在教学中,还应该对某些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完善学生对建立数学模型的认识。例如,在“科学方法”栏目中,研究方法的最后一步为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那么,如何检验?如何修正?需要给予学生一些指导,或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确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是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为了丰富学生对数学模型的认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到的几种数学模型,如“酶的活性变化曲线”“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温度、CO2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等
3、。(二)用好案例,拓展对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认识和应用(三)当学生获得细菌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的认识后,可以通过分析澳大利亚野兔的入侵、某岛屿上环颈雉数量的暴增等实例,丰富其对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的认识;也可以结合当地发生的生物入侵案例(如有),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世界或我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对世界或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利用高斯所做的草履虫实验,分析理想条件和实际条件下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的差异,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为什么实验进行到第5天以后,草履虫的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而不再增加呢?
4、由此引出种群的"S"形增长和K值的概念。通过分析教材中“大熊猫种群因栖息地遭到破坏而K值变小”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K值的变化及其对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讨论如何通过调控K值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控制鼠害等实际问题,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生物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三)化繁为简,围绕重要概念进行问题设计本节有许多重要概念是需要学生理解的,如(1)在环境适宜、资源充裕、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的无限条件下,种群数量以指数形式增长,即种群的"J"形增长;(2)在环境和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趋于稳定,
5、即种群的"S"形增长;(3)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趋于稳定后,会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对于这些概念的建构、理解和应用,是需要通过一定的任务来驱动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概念转化为问题,例如,概念(2)可转化为“在高斯的实验中,为什么第3天以后大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增长放缓?""随着实验的进行,大草履虫的数量是否能够一直保持在375个?为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作出回答,进而逐步建构概念。(四)自主设计,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这个探究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并通过运用数学模型解释种
6、群数量的变化,促进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理解。完成该活动所需时间较长,且教材给学生留出了较大的自由探究空间,因此开展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课前须制订好周密的计划,定程序、定时间、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拓展探究内容,如探究在不同培养条件(不同的营养成分、通氧量、温度、培养器皿的容积等)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力求让学生在探究中,不仅能运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还能够进一步理解环境容纳量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并能将所学的概念、原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二、补充资料(一)种群的几种增长率与增长速率1、瞬时增长率,与内禀增长率rm瞬时增
7、长率r是指种群在任意小的时间段内的增长率,它是连续的和瞬时的。瞬时增长率r可以由单位时间内种群净增加数与原种群大小的比值计算得出(即出生率-死亡率),也有人称之为每员增长率。瞬时增长率r表示种群的增长能力,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r越大,种群的增长能力越大,种群受到干扰后返回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越短。内禀增长率 是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与空间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性质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人们只能在实验室条件下才能测定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但由于实验室设置的某些环境条件对种群来说不一定是最优的
8、,因此,测定的r,值将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2、周限增长率入与瞬时增长率周限增长率A指生物种群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单位时间后的增长倍数。教材第9页"j"形增长的模型公式中的 即为周限增长率。在无限环境(假定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中,周限增长率与瞬时增长率的关系式为r=ln(=e)周限增长率是有开始和结束的期限的,单位时间可以是一年、一月、一日等;而瞬时增长率是连续的、瞬时的。所以周限增长率的数值总是大于相应的瞬时增长率。3.增长速率在研究种群的动态中,种群瞬时的增长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在种群的增长曲线上表现为曲线的斜率dN/dT,有的学者将这个参数称为增长速率。它
9、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如指导在渔业中如何持续获得较大的产量。(二)在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种群在无限环境中,其增长率不随种群本身的密度而变化,这类增长通常呈指数增长,可称为与密度无关的增长,又称为"J"形增长。与密度无关的增长又可分为两类:如果种群的各个世代彼此不重叠,例如,一年生植物和许多一年生殖一次的昆虫,其增长是不连续的、分步的,称为离散增长,一般用差分方程描述;如果种群的各个世代彼此重叠(如人和多数兽类),其种群增长是连续的,可用微分方程描述。1、种群离散增长模型最简单的单种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通常是把世代1+1的种群N,与世代1的种群N,联系起来的差分方程:Nt+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精品资料 新高考生物精品专题 高中生物课件 高中生物学案 新人教版生物资料 高中生物试卷 高考生物解题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