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西南情韵——布谷催春 教学设计人音版 音乐 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西南情韵——布谷催春 教学设计人音版 音乐 九年级上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九年级布谷催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布谷催春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欣赏作品,本曲为侗族大歌,歌曲采用了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并采用了方言进行演唱,极具民族特色,侗族多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毗邻地区,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演唱多声部民歌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品布谷催春模仿自然界布谷鸟的鸣叫声惟妙惟肖的描绘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也歌唱了侗族人民的美好生活。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之前两年时间里也接触了不少我国民族民间作品,对民歌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学生也具备了初步欣
2、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他们能通过欣赏,观察以及思考更好的了解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在素材应用上用淳朴的素材引入,最后对民间素材的现代运用拓展加以补充,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传承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布谷催春,了解侗族民间音乐的相关知识,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妙,并触发他们对民间音乐的探索的热情。知识与技能:掌握侗族大歌的历史价值、以及体会侗族大歌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的特点,并听辨它与其他演唱形式不同。过程和方法通过聆听法欣赏蝉之歌、布谷催春以及天蓝蓝作品片段,用体验感知的方式总结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
3、并充分通过对比法、分析法等来分析作品内涵,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分析异同,体会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歌曲布谷催春,了解侗族民间音乐的相关知识,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妙,并触发他们对民间音乐的探索的热情。难点:掌握侗族大歌的历史价值、以及体会侗族大歌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的特点。教学准备PPT 微课教学过程【课程导入】师:邀请学生欣赏作品蝉之歌,说一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老师播放蝉之歌,让学生欣赏视频,带着问题欣赏作品。设计意图:直接导入侗族大歌的歌曲,让学生通过视频直观的对该少数民族产生兴趣,也为介绍侗族大歌做好铺垫,并对后面的分析侗族民歌音乐作品有个初步的
4、印象。回顾视频所见,师生一同总结以上作品的一些显而易见的歌曲特点:1、一首少数民族的民歌;2、无伴奏多声部合唱形式;3、 用人声模仿蝉的鸣叫。师:提问:这是哪一个少数民族?让学生思考,并给学生正确的答案侗族,并在接下来的内容里介绍侗族以及侗族民歌的种类,重点介绍侗族大歌和侗族大歌的分类。侗族多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毗(pi)邻地区。侗族人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名族,在演唱多声部民歌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侗族民歌分类:有大歌、踩堂歌、拦路歌和花歌几大类。侗族大歌: 它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
5、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 1986年,在法国金秋艺术节上,贵州以黎平县、从江县为代表的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故梦边缘的旋律”。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分类有普通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其中声音大歌的曲调,就多为对自然景物的惟妙惟肖的模仿。师:那么刚才我们学习的蝉之歌根据她的特点可以推断它应该就是侗族大歌里面的声音大歌曲。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进行理性思维的分析,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老师适当的引导,让内容顺利过度到:侗族
6、、侗族民歌分类、以及侗族大歌,其中根据我们的学习与分析,让学生顺利的了解到视频里的蝉之歌是属于声音大歌,也为下面的声音大歌作品布谷催春做好铺垫。【新课学习】师:老师播放布谷催春视频,并让学生认真观看,并提出要求:欣赏并关注歌词,感受韵律,说一说他们在歌中模仿的是什么声音?师:布谷催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树林中布谷鸟不停地鸣唱,鸟声婉转动人,也好似在歌唱侗族人们的美好生活。通过我们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布谷催春是属于声音大歌。设计意图:通过上下衔接,学生可以通过视频更加直观的了解侗族大歌的特点,以及声音大歌的特色。师:歌曲有什么特点?那就让我们回顾并一起分析吧。1、唱的歌
7、词,听得懂吗?2、人数多或少?3、演唱形式是什么?学生思考,老师总结回答:1、唱的是方言,民歌的重要特点;2、人数众多;3、演唱形式是领唱、齐唱、合唱。设计意图: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并从原来的知识架构中总结一些侗族大歌的特点,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对分析作品不再畏惧。师:出示布谷催春的旋律图谱,我们看到她的演唱形式包括了领唱、齐唱以及合唱,让学生跟着旋律图比划一下旋律线的走向。设计意图:出示图谱,把演唱形式展示出来,这样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到布谷催春的演唱形式的变化,而且再后面的复听音乐的时候直观的旋律线能为学生跟图谱比划旋律线起到辅助作用,这样学生就更好的感知音乐的流动了。师
8、:复听音乐,跟着图示画一画旋律线,并让学生仔细分析主要的旋律出现在那一个声部?复听布谷催春,老师协助学生进一步分析侗族大歌的特点:1、侗族大歌以“众低独高”,必须得由三人以上进行演唱。2、常在歌曲后半的“拉嗓子”部分运用以长音方式构成的持续音。3、为了突出高音部的旋律,即在低音部的基础上运用向上的支声方法进行变唱,一个人的变唱较为自由,旋律容易清晰。4、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设计意图:进一步重复欣赏中,学生加深了该音乐的印象,并通过老师的帮助,更好地结合上面学过地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总结分析侗族大歌的特点。师:根据对刚才侗族大歌的欣赏,我们来了解一下现代地作品师怎么
9、对侗族大歌进行运用的。老师播放视频:欣赏宋祖英作品天蓝蓝选段,我们从伴奏、内容、旋律所在声部、演唱形式等几个方面来说说与刚才的作品布谷催春的区别。师出示图标并总结内容如下:天蓝蓝有伴奏歌颂侗族生活 领唱 领唱、伴唱布谷催春无伴奏歌颂侗族生活 低声部 独唱、众唱设计意图:通过对传统与现代两个作品的对比,不仅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作品之间的异同,让学生拓展视野,更让学生了解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途径可以丰富多样。【小结课堂】:师:通过以上的十五分钟的微课学习,我们一起小结这节课的内容:首先,欣赏了三首与侗族相关的歌曲。其次,侗族大歌的分类以及侗族大歌的特点。任何一个民族的民间文艺的产生、发展、演变和消亡都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生态相关。侗族之所以能创造出震惊世界的艺术瑰宝侗族大歌,这和侗族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分不开的。侗族是一个爱好和平、团结的民族,他们的各种民俗活动都以集体为主,这些充分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友谊、团结、爱美和群体意识较强的文化精神,也是侗族审美观的一种外在表现形态,即在直觉状态中去体验爱情、人生;发现、领悟、寻觅、感叹人生的究竟和意义,同时也展现出侗族人民对人生的执著、热爱和追求。希望通过这个课堂,同学们会更加喜爱我国民族音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