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城的教学设计含其次课时(5篇)_长城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关于长城的教学设计含其次课时(5篇)_长城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长城的教学设计含其次课时(5篇)_长城教学设计.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长城的教学设计含其次课时关于长城的教学设计含其次课时(5(5 篇篇)_)_长长城教学设计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媒体:长城、京杭大水道的图片)师:小伴侣,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师简介,让同学初步熟悉长城水道。3、师:今日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赞美长城水道的诗歌。出示课题:长城和水道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老师范读,边听边想:第一小节和其次小节分别向我们赞美了什么?2、同学沟通。3、同学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4、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5、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同学自由谈。三、研读课文(一)学习第一节1、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驾驶、壮美、制
2、造、中华民族”。(1)字音重点:“壮、创”,读准翘舌音、三拼音。(2)字形重点“壮”:出示形近字“状”进行比较区分。(3)词义重点:壮美(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学习中进一步理解。)2、再读第一节,想一想: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什么?用曲线划出有关的句子。3、出示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曲折。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1)做动作表演理解“穿行”。(2)出示句式: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3)思索:为什么把长城比作巨龙?(板书:像巨龙)(4)再看媒体,感受“连绵起伏,曲折曲折”的含义。(让同学初步感受到这不仅仅是形似,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名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胜利
3、的标志。长城更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傲慢,激发民族骄傲感。)(5)出示填空: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曲折。这真是一幅壮美的景象。(再次理解“壮美”)(6)指导朗读:“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曲折。”(语音前重后轻,语速前快后慢,读出骄傲的感情。)4、同桌共读第一小节。5、男女生竞赛读,挑战读。6、师引读:万里长城万里长,它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至今仍穿行在祖国大地上。她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板书:不朽)是谁制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二)学习其次节过渡: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水道又谱写了怎样的诗篇呢?自由读其次节,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丝带、首都、北京、天堂
4、指名读词语。(2)出示实物“丝带”,感受银光闪闪。2、比一比,其次节和第一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1)出示填空:京杭大水道像飘落在大地。(2)看图体会“银光闪闪、伸向天涯”。板书:像丝带(3)师补充:水道就像我们的母亲,在她的培育下两岸的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带着对水道的感谢之情读课文的其次节。3、小组竞赛读其次节。4、找好伴侣读。5、师引读:京杭大水道就像母亲,关怀着天下百姓,浇灌着万亩良田。她谱写了动人的诗篇。(板书:动人)是谁制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四、小结复习1、开火车读生字词语:驾驶、壮美、中华民族、首都、北京、天堂2、写字指导“壮”。(留意田字格中的位置,左
5、窄右宽。)3、小结:长城、大水道是我们的祖先制造的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她们一刚一柔,谱写了不朽、动人的诗篇,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拓展作业(一)拓展长城、大水道是我们的祖先制造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也是我们祖先制造的人间奇迹?(出示媒体:人间奇迹)(二)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2、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制造的人间奇迹,有爱好的同学到课外了解一下。附板书长城和水道不朽动人像巨龙像丝带教学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 9 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会在田字格里写 5 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熟读这首诗歌。3、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水道的特点,并能依据课文内容填空。4、知道万里长城和
6、大水道是中华民族的傲慢,激发民族骄傲感。关于长城的教学设计含其次课时【篇二】学问与技能:1、学习并把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征的象征意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同学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喜爱长城的思想感情,培育同学的民族骄傲感。2、感悟长城的威猛壮丽,激发同学对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慧才顽强意志、民族精神经的敬佩和赞美,熬炼同学的坚韧的意志。教学重点、难点感悟长城的象征意义。教学预备长城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知道万里长
7、城吗?把你了解的长城跟大家说说。2、老师小结:长城是世界最宏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宏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才智,是中华民族的傲慢与象征。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长城的文章 长城在我心中(板书课题)二、小组合作,深化探究老师出示自读提纲,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1、读准、读通课文,学习并把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仔细阅读课文,划出描写长城的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长城的情感。4、争论:长城象征着什么?三、检查生字,指导朗读。1、老师出示生字,指名读一读。2、老师进行必要地再强调。3、老师指导同学画记词语,同学一起读一读。4、指导朗读。(
8、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相机知道:引导同学想象“青青牧草”“茫茫的林海雪原”“千里戈壁”“万里沙海”留意把握语气。(2)照样子,练读其次、三、四自然段。四、同学质疑: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2、请大家带着问题,自己先查找资料,想方法解决。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2、抄写生字词语。其次课时一、朗读第一自然段,导入新课:1、生齐读第一自然段。2、指名反馈: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祖国幅员宽阔、祖国山河壮美、祖国物产丰富)3、老师导:祖国有 960 万平方公里,地大物博,这一段带我们到了哪些地方?(指名反馈: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兴安岭、鄂尔
9、多斯戈壁、塔克拉玛干的沙滩、黄河故道、长江堤岸、长城)4、老师小结:在这么多景色壮美的地方,令魂牵梦绕的是(同学齐答“长城)。5、这一段采纳了什么写作方法?(对比)“追寻追寻还追寻”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二、品读句子,体会长城的宏伟壮丽:1、指名反馈文中直接描写长城的句子我站立在宽敞的长城上,极目远眺:在宽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城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长展,跌宕起伏,犹如横卧在华夏大地的灰色巨龙。那高大的烽火台,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深思的巨人,默对苍穹。、指名反馈。这段语句中,分别把长城比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分别把长城比做巨龙、勇士、巨人,这样形象地写出了长城的宏伟
10、、壮丽以及磅礴的气概)、老师出示长城的图片,让同学观赏,加深感受,激发同学对长城的赞美之情以及民族骄傲感。、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三、展现资料,了解长城的象征意义1、老师导:站在长城上,赛外咆哮着的风、城墙上的古战场遗迹、让的脑海中出现出长城的经受以及悲壮的历史来,你们搜集了哪些有关长城的资料?你解决了哪些问题?2、同学自由地展现。3、老师小结:著名世界的中国宏大建筑。它一方面不断地向世界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才智和制造力量,另一方面也在展现人类的顽强意志和宏伟气魄。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四、结合课文,探讨长城的象征意义。1、老师:同学们,刚才通过争论,你们觉得长城象征着什么呢?(同
11、学反馈小组争论的结果)2、指导引导同学从下面的语句中去感悟。“那时候,我极想知道祖国毕竟是什么样子,爸爸总是对我说:去长城吧,站在长城上就会知道了!我懵懂的童年,长城唤起了我对我们民族、我们祖先、我们宏大祖国河山一种庄重神圣的情感。”“是的,多么难忘啊,我体会到了父亲那句话的含义,而我们宏大祖国的形象也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它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宏大灵魂吗!”3、老师小结: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人民坚韧不屈、宏伟气魄的象征。五、课堂小结、老师出示句子:“啊!长城!宏大的长城!你永久在我心中!”、全班一起读一读这些语句。、指名说说对这些语句的理解。、老师总结:同学们,长城宏伟壮丽
12、,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人民顽强不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奋勉图强,维护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气。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做课课练。板书设计10*长城在我心中对比引出最使“我”魂牵梦绕的是长城孩提时代“我”心目中的长城形象登上长城看到的和想到的长城永久在“我”心中关于长城的教学设计含其次课时【篇三】教学背景分析本单元是以“遗迹”为主题。旨在引导同学走进历史,体悟悠久绚烂的中华文化,引发同学对古老华夏文明的关注、理解和喜爱。长城赞是第一篇主体课文。绵延万里的长城,让我们感受到前辈的才智,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建筑,是中华民族才智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
13、。以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 对联,以文入联来描述这一举世著名的历史遗迹,独具匠心。这是一副长联。像一段信笔而成的散文,句式整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它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长城绵亘万里、宏伟壮美的风光,赞美了“黎庶百工”的聪慧才智和顽强毅力。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慧才智与顽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历史、现实意义。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曲折回旋,起伏奔腾,壮美磅礴的雄姿,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丰碑式地位。字里行间,流露抒发着的民族骄傲感。我班同学有的同学去过长城,对长城有肯定的感性熟悉。六班级的同学,具备肯定独立阅读的力量,对于各种题材、体裁的
14、文章都有所接触。关于对联,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有接触。但是,对于这样一副语言精练、意蕴深刻的浓缩性极强的长联还是初次接触。因此,宜引导同学深化领悟语句的内涵。同时,鉴于整副对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义深远,宜引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语气由舒缓到激扬。本班同学对收集资料,有肯定的爱好,也有肯定的力量,宜抓住这一现象特点,引导同学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有关古迹上的对联,相互沟通,从而深化对本文的理解,对长城精髓的体悟。教学要点:1、会写“吏、碑、瀚、烽、隘”5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将帅、吏卒、黎庶、毅力、才智、雄伟、丰碑、峻岭、瀚海、纵横、点缀、锦绣”等词语。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悟语句的内涵
15、,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才智。(重点)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难点)4、熟读成诵。激发同学诵读、积累古迹上的对联的爱好。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请看老师带来的图片(出示长城图片)图片上是什么?关于它,你了解多少?(生沟通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2、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建筑。千百年来,宏伟而壮美的长城,吸引着很多历史学者、考古学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他们千里迢迢,历尽奔波来慕名瞻仰它的容貌,探究它的神秘,评论它的功过是非。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它的文章长城赞。(板书课题)通过观看图片导入,轻松自然。然后引导同学
16、沟通搜集到的资料,从同学对长 城的感性了解入手,直入主题,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读准字间,圈出文中的重点词语。2、读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它的体裁是什么?(生推断其体裁,师引导生区分各种体裁之间的区分)3、你见过对联吗?它有什么特点?本文与你以前见过的对联有什么明显的不同?(生谈自己熟悉的对联,简洁谈谈其形式内容上的特点)4、下面,我们按对联的特点,逐句找一找对应关系。(播放背景资料 1)(生根据对联的特点,分析本文体裁特点,找出字与字、词与词、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受本文的音韵之美。)对比对联的特点,将本文从体裁形式上加以分析,从而更好地感悟对联
17、的特 点,突破难点,同时为下面的背诵课文打下基础。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自读全文,把全文正确、流利。同桌间、小组间相互读一读,评一评。2、研读上联。(1)仔细默读,勾画重点词句,小组争论: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全班沟通,师点拨引导,适时板书:上下两千年上 联 费移山之力 民族骄傲感(时间)雄伟的丰碑(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组内互评。先整体感知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下文理解做预备。默读思索,有利于同学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同学从情感上体会民族骄傲感,突出教学重点。四、小结播放背景资料 2:长城的传奇布置作业:搜集古迹上的对联播放长城的传奇资料,既丰富了有关长城
18、的资料,又从整体上感知了长城是如何建成的,对理解和背诵有肯定的关心。其次课时一、复习导入:用对联的形式赞美了万里长城,上联写了什么内容?二、精读细品,自主感悟1、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白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慧才智和顽强毅力。那么,下联又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呢?(生默读思索:逐句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小组争论每一句话的内涵,每解一句,品一句,品一句,再解一句。全班沟通。师适时点拨,引生领悟每一句话的内涵,并适时板书:其中黑体字为本节课的新板书。)上下两千年上联 费移山之力(时间)雄伟的丰碑长城赞 民族骄傲感纵横十万里下联 如玉带明珠(空间)壮美的奇观逐句品悟,更有助于深化
19、地理解语句的内涵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下联,组内互评。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一个目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语气由舒缓到激扬,对断句及顿挫的适当指导,能更好地体悟的情感,以及民族骄傲感。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全诗的情感是统一的,我们学习课文必需把握全诗的基调。三、背诵课文1、播放背景资料 32、生观看,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观看感受。播放此片,使同学从整体上对长城有一个更感性的熟悉,从而更好地理解全文,体会的独具匠心及其民族骄傲感的表达,并为下面的背诵打基础。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自由背,同桌互背,小组背,展现背。多种方式练习背诵。由读到背,各种形式的练习,有利于完成本课的积累任务。4、播放背景资料 4
20、生观看,说说自己的观看感受。播放此片,旨在唤起同学爱护长城的意识。四、拓展延长对联在很多古迹上都有,你情愿把你搜集到的古迹上的对联与大家共享吗?(生沟通自己搜集到的古迹上对联。)激发同学诵读,积累古迹上对联的爱好。板书设计上下两千年上 联 费移山之力(时间)雄伟的丰碑长城赞 民族骄傲感纵横十万里下 联 如玉带明珠(空间)壮美的奇观背景资料1、幻灯片: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只有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必需具备以下特点:一
21、要字数相等,断句全都。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的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于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需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连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需相互连接,但又不能重复。2、纪录片:长城的传奇3、风光片:长城4、幻灯片:长城的现状关于长城的教学设计含其次课时【篇四】教学目标:1、熟悉“祟、峻”等 8 个生字,会写“崇、旋”等 1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回旋”“才智、气魄宏伟”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概和骄傲感。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
22、长城高大结实、气概宏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和力气。4、培育同学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力量,激发同学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爱好。教学重点: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结实、气概宏伟的特点。教学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结实,感受长城的宏伟气概,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预备:1、提前入文,搜集整合资料;提前 23 天,让同学感知课文,粗知内容。a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同学广泛搜集长城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b、同学自主与学习伙伴讨论资料,归类整理资料。2、自同学字,初写生字,并大致读顺课文。3、老师了解同学资料搜集及相关学情。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单元主题:我国的世
23、界文化遗产1、图片展现遗产风貌,激发同学的爱好。2、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观察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丽,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傲慢,今日我们就和一起去巡游举世著名的万里长城!(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爱好。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同学骄傲与深情地读课题。)三、初识长城1、有些同学曾经登过长城,有些同学在课前查了资料。那么关于长城,你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2、让我们打开课
24、本,深化地走进长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声音洪亮。3、沟通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自由谈)4、要想更深化地了解长城,我们先要过字词关。5、指名接读课文,随机正音。6、全班齐读课文,留意把字音读准。四、整体把握1、观看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看方法。(1)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当先观看哪一幅?为什么?两幅图的观看点在哪?(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看什么?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2、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3、生争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其次课时一、复习1、这节课,
25、我们连续来学习长城。2、出示长城彩图,复习课文主要内容。二、精读课文(一)远看长城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曲折回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3、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曲折回旋”是什么意思?4、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把长城比方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5、指导朗读(二)近看长城1、明确观看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你从哪儿知道的?对应着课本上哪一幅插图?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 2 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3、长城的结构(设计)究竟如何?4、指导朗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长城 教学 设计 其次 课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