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陆游的古诗词大全十二篇_宋代陆游诗词大全.docx
《关于陆游的古诗词大全十二篇_宋代陆游诗词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陆游的古诗词大全十二篇_宋代陆游诗词大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陆游的古诗词大全十二篇关于陆游的古诗词大全十二篇_ _宋代陆游诗宋代陆游诗词大全词大全陆游风流子(一名内家娇)原文佳人多命薄,初心慕、德耀嫁梁鸿。记绿窗睡起,静吟闲咏,句翻离合,格变玲珑。更乘兴,素纨留戏墨,纤玉抚孤桐。蟾滴夜寒,水浮微冻,凤笺春丽,花砑轻红。人生谁能料,堪悲处、身落柳陌花丛。空羡画堂鹦鹉,深闭金笼。向宝镜鸾钗,临妆常晚,绣茵牙版,催舞还慵。肠断市桥月笛,灯院霜钟。关于陆游的古诗词【篇三】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难过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斜阳下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2、。那座令人难过的桥下春水依旧碧绿,当年我曾在这里见到她漂亮的身影。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我眼看着要化作会稽山中的一抔黄土,仍旧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斜阳:偏西的太阳。画角:涂有颜色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快。这里指唐琬。“梦断”句: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香消,指唐琬亡故。不吹绵:柳絮不飞。行:即将。稽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吊:凭吊。泫然:流泪貌。关于陆游的古
3、诗词【篇四】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如今的事态人情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茶。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雪白的衣衫,清明季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霁:雨后或雪后转晴。世味:人世味道;.人情。客:客居。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合之地,故称。深巷:很长的巷道。明朝:明日早晨。矮纸:短纸、小纸。斜行:倾斜的行
4、列。草:指草书。晴窗:光明的窗户。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外形。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暗指不必担忧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关于陆游的古诗词【篇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全文赏析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丰收年景,农夫热忱好客的淳厚品德。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描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颈联:
5、“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写出诗人乘月闲游,夜访村民。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安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豚,是猪。足鸡豚,意谓鸡猪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非常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全部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欣赏。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闲逛,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曲折的山
6、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观察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非常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 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们在探讨学问、讨论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状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假如锲而不舍,连续前行,突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觉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
7、,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盼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此联展现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会出诗人所要表达的喜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喧闹闹,吹吹打打,布满着丰收的期盼。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前三联写了外界情
8、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好像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成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覆盖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颜色,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喜爱家乡,与农夫亲热无间的诗人跃然纸上。诗人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比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丢失信念,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
9、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到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乐观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
10、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心情,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盼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关于陆游的古诗词【篇六】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全文赏析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清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第一首以沉郁胜,其次首则以雄浑胜。第一首似一支序曲,其次首才是主奏,意境更为宽阔,感情
11、也更为沉痛。要想理解其次首诗,必需理解“五千仞岳”,于此有人说是泰山,由于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好像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据区内。陆游诗中的“岳”是指华山,可以从 宋史陆游传以及陆游的诗词中找到证据。宋史陆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从中可以看出陆游收复中原的策略,就是通过四川进入陇右,先夺取长安,然后凭借关中的屏障攻击退守,像秦一样收复中原。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的
12、主见是横贯其诗歌创作的始终的,那么“五千仞山上摩天”中的岳指华山自然就最恰当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便鲜亮突兀、苍莽无垠地呈现出来了。奇伟壮美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顽强不屈,已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扩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早已尽了。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旧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中原广阔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
13、熬煎历程的长期,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决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他们年年岁岁希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不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遗忘得干洁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绝望。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希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写作背景关于陆游的古诗词【篇七】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
14、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全文赏析这首词是陆游四七岁任夔州通判时所写的。他到夔州到写这首词时不过一年多,却连上岁尾年头,开口便虚称“三年”,且云“流落”,从一入笔就已有波澜之情。次句以形象描写“流落”二字。“青衫”言官位之低,“破尽”可见穷之到了极点“尘满帽”描写出在道途中风尘仆仆,行戌未定的栖遑之态简简洁单的七个字就活画出一个沦落天际的诗人形象,与“细雨骑驴入剑门”异曲同工。三、四句仍承一、二句生发。身似浮云,飘流不定;愁如春草,刬去还生。以“西瀼渡头”、“瞿塘关上”为言者,不过取眼前地理景色,与“巴山道”三字相对应而已这上片四句,
15、把抑郁潦倒的情怀写得如此深沉痛切,不了解陆游当时那几年遭受,是很难掂量出这些句子中所涵蕴的感情重量来的。陆游自三十九岁被贬出临安,到镇江作通判,旋移隆兴(府治在今日江西省南昌市);四十二岁又由于“力说张浚用兵”,被削官归山阴故里;到四十五岁才又得到起用夔州通判的新命。他的伴侣韩元吉在送陆务观序中把陆游心中要说的话说了个痛快:“朝与一官,夕畀一职,曾未足伤朝廷之大;旦而引之东隅,暮而置之西陲,亦无害幅员之广也。务观之于丹阳(镇江),则既为贰矣,迩而迁之远,辅郡而易之藩方,其官称小大无改于旧,则又使之冒六月之暑,抗风涛之险(由于途中舟坏,陆游几乎被溺死)病妻弱子,左饘右药”(南涧甲乙稿卷十四)。这
16、段话是送陆游从镇江移官到隆兴时写的,说得激扬愤慨。从近处愈调愈远,既不是明明白白的贬职,也不是由于升迁,为什么要这样折腾他呢?韩元吉故作不解,其实他是最了解这其中的缘由的。孝宗赵眘即位后,表面上志存恢复,实则首鼠两端。陆游坚持劝告孝宗抗金,孝宗对之貌似奖掖而实则畏恶。陆游在内政上主见加强.集权,以增加国力,由此也得罪了握有实权的官僚集团。从前由京官而出判镇江,对他是一个挫折;进而罢黜归里,更是一个挫折;此刻虽起用而远判巴蜀,这又是一个挫折。这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明显并非加之于一人,而是意在摧折整个主战派的心志,浇灭抗金复国的火种,那么不幸的人岂只是陆游一个人吗?由此可见,三年流落之哀,不仅是一己
17、之哀,实在是国家民族的大哀。创痛巨深,安得不言之如此深沉痛切?上片正面写心底抑郁潦倒之情,抒发报国无门之愤这是陆游诗词的主旋律,在写法上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下片突然换意,紧扣“立春”二字,以醉狂之态写沉痛之怀,设色陡变,奇峰突起。立春这一天士大夫戴旛胜于头上,这是宋时的一种习俗,戴上旛胜表吉庆之意。但戴银旛而曰“试”,节日痛饮而曰“判”(“判”即“拚”之意),就明显有“浊酒一杯家万里”的不平常意味了。这只是词人借酒消愁,逢场作戏罢了,而内心是很伤感的。结尾处更是飏开一笔,表面上是说不是他一人偏老,而实际上是词人深深感到时间的虚度。这就在上片抑郁潦倒的情怀上,又添一段新愁。词人强自宽解,故作旷达
18、,正是推开一层、透过一层的写法。哭泣本人间痛事,欢乐乃人间快事。但今日有人焉,不得不抹干老泪,强颜随俗,把哭脸装成笑脸,让酒红遮住泪痕,这种笑,岂不比哭还要凄惨吗?东坡赤壁赋物我变与不变之论,辛弃疾丑奴儿“如今识尽愁味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之句,都是强为解脱而写的违心之言,写出更深一层的悲伤,那手法近乎反衬,那境界是一般人所难以达到的。纵观全词,上下片都是写心底抑郁之情,但乍看竟好象是两幅图画,两种情怀。沈谦论词作云:“立意贵新,设色贵雅,构局贵变,言情贵含蓄。”(填词杂说)但作词之道,条贯、错综,两不行失,此意刘永济词论结构篇曾深言之。读陆游此词,抑郁之情贯穿始终,上下片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古诗词 大全 十二 宋代 诗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