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 2018-2019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月考试题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时间 60 分钟。第第卷卷(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7070 分)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经济史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A.西周B.春秋战国C.唐代D.宋代2.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
2、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3.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家庭人口项目数量(单位:钱)5 人收入粮食8 500支出赋役2 989日常开支7 950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D.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4.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西周的灭亡B.土地国有制的加强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均田制的兴起5.宋朝明确规定
3、,地主打死佃客,减罪一等,发配邻州。而在明律中规定:“富豪之家,役使佃客抬轿者”,不仅要“杖六十”,还要“各计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明代法律的内容更加细密严苛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C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社会矛盾日趋缓和6 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经历了长期的过程,下列那一个时期南方正式成为古代经济重心所在A.唐朝B.明朝C.元朝D.宋朝7.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官营手
4、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8.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A贩卖斗彩和五彩瓷B玉米等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C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D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9.明初规定:“在京工匠上工者,日给柴、米、盐、菜,歇工停给。”1391 年,进一步规定:凡在内府役作的工匠,“量其劳力,日给钞贯(纸币)”。这主要说明明初官营手工业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C.限制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10.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据此可知A重农抑
5、商政策遭到废弃B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C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D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11.“自 1063 年起,开封取消宵禁,晚上居民可在城中自由走动,商场和娱乐场彻夜开业店铺、工场设于全城,坊里已去掉原先的围墙乡村的草市被允许存在。”材料表明当时A城市经济功能增强B小农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政府放弃抑商政策D商业发展打破时空限制12.明代官方的茶马互市很兴盛,梭布、绸缎等是茶马互市的重要内容,绝大部分来自江南,而西北地区的各类毛皮、药材等产品大量输入江南。这说明明代A互市推动对外贸易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跨区域间贸易来往密切D专业化市镇的兴起13.下列材料不能体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主张的是()A“戮
6、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3B“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C“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D“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14.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了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东汉虽然设立盐铁官,但只是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利于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强化中央集权D.小农经济发展15.长期以来,中国古代以“以士为尊,农工商卑”。而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了“天下之
7、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A儒商成为商人主体B社会观念发生转变C拜金逐利风气盛行D取士制度发生变化16.明正德、嘉靖年间,“苏徽大贾,招贩鱼盐,多置田宅”,安徽的大多数耕地“皆绅衿富商之产”,扬州大盐商,既“腰缠万贯”,也“坐拥一县之田”,安然衣食租税。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C商帮和会馆在全国兴起D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17.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B经济作物
8、的种植面积扩大C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18.利玛窦(1583 年进入中国,1610 年在北京逝世)札记中写到:“(中国)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在这个国家都有丰富的出产。”其主要依据是当时中国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农耕经济高度发达D官营手工业占主导19.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B.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4C.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D.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
9、求20.18 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21.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A.阻碍了农产品商品化进程B.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C.保障了对外贸易出超地位D.导致了东南沿海民生的困境22.下表是 15 世纪至 19 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表格数据主要反映了:时期15 世纪16世纪17世纪前
10、半期17世纪后半期18世纪前半期18世纪后半期19 世纪前半期每公斤白银所能购买的大米(单位:公石)75.1146.1131.0731.7827.3715.9212.30A.农耕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B.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C.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D.“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23.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24.1492 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各种美洲高产作物传入欧洲,仅土豆一项就使欧洲人口在17001900 年两百年间增长 2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德州市 夏津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学年 历史 下学 第三次 月考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