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内蒙古赤峰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赤峰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内蒙古赤峰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 兵刃,骰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日:“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日:“将军 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 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土吏谓附属车骑日:“将军约,军中不得 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
2、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日:“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假设儿戏耳,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选自史记)【乙】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 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日:“卿欲守法 而使朕失信乎? ”对日:“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 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日:“卿 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选自资治通鉴)【注】
3、上:指唐太宗。擢:提升。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 官爵而受到封赏。流:把犯人放还到遥远的地方服劳役。布:昭示。犯颜:冒犯君主 的威严。23 .用划分句子停顿。(划两处)(2分)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肯者死24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介胄之土不拜() (1)介胄之土不拜() (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3)陛下忿选人之多诈()(4)天下无冤狱() 25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胜败乃兵家常事居功自傲*据理力争无价之宝胜败乃兵家常事居功自傲*据理力争无价之宝A.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B.居无何C.据法应流D.复断之以法26 .用现代汉语
4、翻译以下句子。(4分)(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2)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27 .【甲】【乙】两文塑造的人物,你更欣赏谁?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28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肯者死29 .(1)盔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披甲戴盔(2)一定 愤怒 案件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俗人,没 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翻开地图, 地图全部翻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
5、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佥L 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 家都失去了常态。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 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 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2014内蒙古赤峰)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
6、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9 .请分析桃花源记选段与过故
7、人庄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分)20 .解释下边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便要还家( ) (3)黄发垂髯()(4)青山郭外斜() 安陵君其许寡人 凡三往,乃见 肉食者谋之 中轩敞者为舱21 .以下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乃不知有汉C.具答之*D.缺乏为外人道也2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4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参考答案】19 .例如1:相同点:都描写了优美的农村自然风光,客人都受到了主人的热情款待。 不同点:
8、桃花源记所写是理想中的生活,过故人庄写的是现实的生活。例如2:相同点:都写了恬静、安闲、快乐的田园生活。不同点:桃花源记写主宾 不期而遇,过故人庄写客为主人所邀;桃花源记中客人离去不能再来,过故人庄 主宾之间有重阳之约。说明:两例结合,答出一个相同点,两个不同点,或一个不同点,两个相同点均可。20 .交通:交错相通要:邀请(3)垂髯:指小孩郭:村庄的四周21 . C22 . (1)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排列整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的景物。(2)(他们)自己说祖先为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与世隔 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出去,于是和外面的人隔离了。说明:俨然、属、妻子、绝境四个词
9、 语作为主要的采分点。(2012内蒙古赤峰)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日:“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J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J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子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日:“不愤不启,不怫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么不复也J15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1)思而不学那么殆(2)学而不厌(3)不愤不启16 .以下各组中
10、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B,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C.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I).有朋自远方来自三峡七百里中17 .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8 .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一句翻译成白话文。(2分)19 .用原文填空。(2分)(1)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2)从文中任选一那么说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20 .相关内容链接。(4分)(1)给下面一那么断句,并加上标点。(2分)子
11、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 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那么(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2 分)【参考答案】15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满足、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够。16 . B17 . A18 .聪明并且勤奋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人们称他为“文”啊。19 .用原文填空。(2分)(1)不愤不启,不俳不发。略。20 . (1)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略。 (2011内蒙古赤峰)【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帙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
12、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 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 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 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 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
13、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选自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页)【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 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 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 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
14、而意 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注释:;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老父:指老人。吊:哀悼,吊唁。垢 (gou):通“诟,辱骂。患处之:祸患就会降临到他那里。意益下:指为人更谦恭。 心益小:思想越谨慎小心。F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有一老父粗衣吾孰与徐公美23.A. 一国吏民皆来贺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C.朝服衣冠 D.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 2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A.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有一老父衣粗衣 吾妻之美我(4分)(4分)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D.敬受命,愿闻余教(2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15、)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2)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26. 甲、乙两段所谈的都是“进言纳谏”之事,其中“邹忌”和“老父”的劝说方式有 什么不同?二者的成功劝说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5分)【参考答案】27. C(2 分)28. A.闻:使听到B.私:偏爱C间:间或,偶然。D.余:其余的。(4分)29. (1)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2分)(2)身份显贵 以后就对别人傲慢的人,老百姓就会离开他。(2分)30. 邹忌用暗示、类比的方式委婉规劝,易被人接受;(1分)老父以吊唁这种极端的方 式规劝,有极强的警示性、寓意性,但不容易被人接受,假设不遇贤者,恐
16、有祸患。(1分)启 示:一是被劝者要从善如流,虚心、诚心接受他人的规劝。(1分)二是劝人者要敢于进言, 天下人管天下事。(1分)三是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1分)【文言文译文】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采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粗麻布制的衣服, 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农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 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你来得晚并且是来慰问,难道是有什么说 法吗? ”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 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优厚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要和他相伴 了。
17、”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命令,愿意听您余下的教诲。” 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要谦恭;官职越大.处事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 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2010内蒙古赤峰)【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 之,乞人不屑也。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18、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日:“夫子 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对日:“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 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那么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J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 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1)蹴尔而与之()*(2)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4)其弟子谏日()22 .翻译句子。(4分)(1)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2)夫子嗜鱼而
19、不受者,何也?23 .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 (2分)24 .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 (2分)25 .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 (2分)26 .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参考答案】21 . (1)用脚踢 (2)通“辨”,分辨 (3)特别喜欢(很爱好)(4)他,指公孙仪22 . (1)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23 .万钟那么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20、24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25 .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26 .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参考译文】【乙】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时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 生却不接受。他的弟子们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 ”他回答 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 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 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 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这是明白了依靠别
21、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2009内蒙古赤峰)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
22、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7 .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20、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 (1分)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1)公将鼓之()(2)何以战() (3)战于长勺()(4)牺牲玉帛()22、下边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 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 战那么请从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C、 公将战上使外将兵 D、 夫战,勇气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3、翻译句子。(4分)(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参考答案】19、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0、
2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1、(1)击鼓 凭借 (3)在 (4)祭祀用的猪、牛、羊等22、B23、(1)我看到他们的车辙乱了,望见他们的战旗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2)第一次击鼓,士兵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 就全没有了。(2008内蒙古赤峰)【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贤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赤峰 历年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13 答案 翻译 截至 202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