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民族团结(三).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11课 民族团结(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 民族团结(三).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1 页 共 5 页第第 1111 课课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第 11 课民族团结克井一中张永利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本节课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内容。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确立正确的民族意识,将来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并热爱中国多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2)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培养正确的民族观。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使学生运用阅读、分析和归纳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知识。(2)运用图片
2、,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团结;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对比分析的能力,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重点和难点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2 页 共 5 页本课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本课的难点:民族团结意识的形成二、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在地理课上已经学过我国的民族分布状况,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也有一定了解,所以,本节课侧重对学生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三、教法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主
3、要采用对比法、列举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对比法本节讲各民族共同发展时,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前后藏族生活的图片,进行对比,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体会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列举法通过列举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使学生体会党和政府对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视。、讨论法对民族区域制度进行讨论,加深对其内容和意义的认识。四、教具准备: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自制多媒体课件,包括中国民族分布图,部分图片,歌曲爱我中华、大中国,视频资料那达慕大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3 页 共 5 页会等。五、学法引导学生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归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1课 民族团结三 11 民族团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