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级_姓名_学号_分数_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古代的家训,修身、立志是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家训,辞源的解释是:“家训言居家之道,以垂训子孙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训的形式较为广泛,如家令、家诫、家戒、家规等,其内容在家范、家礼、家约以及教子诗、示儿书、家书中也经常有所涉及。尚书有诫伯禽一篇,讲的是周公在其子伯禽前往外地上任前提出六点训示,主要内容是居安思危、谨慎做事
2、等,这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家训。其后,家训文化一直绵延传承、长盛不衰,著名的如章氏家训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袁氏世范等,其中许多名言警句至今仍脍炙人口。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与立志。在古代的家训中,修身、立志是一项重要内容,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诫外甥书中说:“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稍后的嵇康在家诫中强调“人无志,非人也”,他训导儿子:“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心济。” (摘编自陈忠海古代家训中的廉政文化,有删改) 材料二: 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等,指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
3、据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建立诸侯国,遍封功臣。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丈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庭训,是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
4、、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风尚的缩影,好的家风家训,决定了家庭进步和文明程度。中国的家训文化都
5、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周公戒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 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胡申生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有删改) 材料三: 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是先辈留给后人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智慧结晶。因为“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中国人的家训智慧,自古及今,源远流长。周代以后,陆续出现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
6、文化的代表著作。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家训文化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风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新时期,家训文化的生命力需要传承与创新。 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及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传统家训文化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传统家训文化注重家风熏陶与个体自觉并举。传统家训一般流传于家族内部,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家训代表着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人、长辈对幼辈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全族成员都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
7、家训,维护良好家风。 传统家训文化注重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古代家训强调礼法并重,既有劝导性教育,更要加之以强制性的惩罚,以训诫没有遵循家规之人,从而维护家训的尊严。 传统家训文化注重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这与古人在教育方面讲求以身示范、身体力行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是较为一致的。他们都是通过言传身教,营造正面而健康的家庭氛围,以期对晚辈的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
8、进步则社会进步。要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要更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好家风好家训”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更好地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古往今来,许多名人贤士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好家风好家训”的熏陶,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典范。比如:包拯的家训只有数十个字,“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当下,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传承优秀家训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家训定化展现了道德的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内
9、在一致性,弘扬家风对于引导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的积淀,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刻的价值追求。良好家风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亦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丰富滋养,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摘编自王西维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社会多方面的控制,同时也必须要有内部的自我控制,才能稳定并得以延续。 B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联系,家庭中的尊长以身作则,同时又教育其他成员循规守矩,利于良好家风
10、形成和延传。 C如果每个家庭的家风家训都能得到好的提升和好的实施,那么全社会都能够认同并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现代教育理念肯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子女的首所学校,这与古人以身示范来教育晚辈的目的一致。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伯禽中修身、立志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家训,其后家训文化一直绵延传承、长盛不衰。 B记载真实的“周公训子”说的是周公旦对替自己就封鲁地的儿子临行前当面训诫叮嘱的事。 C从孔子训诫儿子归纳出的“庭训”“趋庭”“鲤对”“庭对”等词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D在整个中国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始终是中国家训最基本的一个。 3
11、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嵇康家诫强调“人无志,非人也”,他训导儿子:“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心济。” B江南钱姓家族的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在近现代人才辈出。 C家族成员要学习和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谨记祖先对后人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 D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三纲五常”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 4请简要归纳材料三的论述层次。 5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如何让家训在今天更好地传承和创新?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开锁 程奋只 民国初年,沧州城里出了个有名的开锁师傅,名叫王继业。王师傅开锁的本领极高,沧州城里没有他打不开的锁。 王师傅有一个徒弟,名叫小六,自幼聪明伶俐,学艺十年,学得一手开锁的好本领。王师傅开锁全凭手上的感觉,小六开锁却全靠一双耳朵,他那耳朵异常机敏,开锁的时候把耳朵贴在锁上,锁孔里的动静听得一清二楚,开锁也就易如反掌了。看过小六开锁的人都说,这孩子的本领不在他师父之下。 有一天,王师傅对小六说:“小六,你开锁的本领已在师父之上,师父教不了你了。”小六听闻此话,嘴上不说,心中却暗喜:我终于可以自立门户了。王师傅继续说:“只是为师还有一事,二百里外有座香
13、积寺,寺内有一把古锁,三十年来无人能够打开,我也不曾打开,你要是能打开此锁,那天下再也没有你打不开的锁了。” 小六说:“师父,我定要打开此锁,否则绝不出师。” 于是,小六日夜兼程,赶到香积寺后见到了方丈,说明了来意,方丈亲自把小六带到一间密室前,说自从三十年前他不慎把钥匙落在密室中后,此锁就再也没有打开过。小六抬眼观看,密室的门上果然有一把巨锁,而且这巨锁是镶嵌在石门的凹槽中的,像一把巨大的门闩。小六不禁一惊,等到他把铁丝探入锁孔,心中更是惊讶,原来那锁看上去笨重厚拙,实际上锁孔里有复杂的机关,小六足足用了两炷香的工夫,终于听到“啪嗒”一声,锁开了。 小六心中一阵狂喜:天下再也没有我小六打不开
14、的锁了。 这时方丈推门进入密室,去寻找钥匙。站在外面的小六抬眼一看,只见密室内堆了一地的银元和银子,顿时惊坏了。不一会儿,方丈拿着钥匙出来,把石室的门一关,那把大锁竟自动关闭了。 方丈拿出一点银钱酬谢了小六,见天色已晚,让人给小六收拾出一间空房,并安排斋饭。小六吃完饭,就早早歇了。可他躺在床上,满脑子里都是那白花花的银钱,心想,要是自己悄悄拿来一些用,应该不会被发现吧?就这样,小六动了邪念,等到夜半三更,他偷偷来到密室前,打开巨锁,潜入密室,用一个布袋胡乱装了大半袋银钱,正准备返回,却怎么也找不到门,也找不到锁。原来刚才小六进来时,怕被别人发现,就顺手把门关上了,谁料这个密室的门一旦关上,就再
15、也无法从里面打开了。小六在黑暗中打亮火石。仔细观察,这个石室四壁空空,只有室顶上有一个拳头大小的小洞,他连忙冲着这个小洞大喊救命,可喊破了喉咙也没见人来。这下小六绝望了,才想起师父平日里常说的“学艺先修德”,只是自己心浮气躁,哪里听得进去,这才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小六也不知道在密室里困了多久,只觉得饥渴难忍,到后来神智都不清了,昏死了过去。 等小六醒来,已经在一间明亮的屋子里了,旁边坐着师父和方丈,师父表情严肃,方丈却仍是微笑,他看着小六,慢慢讲了一段故事。 原来这香积寺素来香火旺盛,但也时常引来盗贼,为了防盗,多年前,方丈命人修筑了这个坚固无比的石室,石室四面密闭,只有一扇石门可以进出,石
16、门配以巨锁,唯一的一把钥匙由方丈亲自保管。这石室在建造上还颇费了一番苦心,石门一旦关上,就自动上锁,只能从外面开锁进入,这样即使贼人进入石门,只要他关上了门就无法逃脱。本来以为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谁料千防万防,家贼难防,三十年前,竟有一个小沙弥,趁方丈外出讲禅,半夜偷出钥匙。打开石门潜入密室,却被困在石室中,方丈回来发现钥匙被盗已经是三天以后了,他透过小孔看到那小沙弥已经昏死在石室中,方丈怕出人命,命人砸锁救人,可费了半天工夫都没砸开巨锁。 也是那小沙弥命不该绝,当时恰好沧州城有名的开锁师傅王一康来香积寺祈愿,听闻此事连忙赶来帮忙。救出小沙弥后,方丈为了表示感谢,拿出银钱作为酬谢,可王师傅不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第三 单元测试 统编 版高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