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课内古诗词赏析题 观沧海 曹操(东汉未年)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评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1请你说说作者在诗中主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诗人以丰富而奇怪的想象,创造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一个大
2、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景象,反映自己博大的襟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诗中哪些诗句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朝)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评析】本文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次”指旅船停泊。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
3、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1.诗中被誉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诗句。 这诗句含有哲理性。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3.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
4、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写的是江上顺风行舟,放眼可见江岸开阔、江水浩荡的阔大情景。若我身临其境,在船行顺风如箭而境地又开阔的感染下,心胸也会为之阔大,还会感到无比舒畅,有助于培养豁达高远的感情。 4.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5.你认为“潮平两岸阔”的“阔”字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它写出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视野十分开阔的景象。 6.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D)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
5、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朝)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评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1.本文描写了西湖早春的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2.诗中
6、通过哪些景物描绘西湖风光的? 通过“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等描绘了西湖风光。 3.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从“早莺争暧树”“新燕啄春泥”“浅草没马蹄”可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4.本诗中写诗人被美丽的景色所陶醉,留连忘返,不想离去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6.白居易这首脍
7、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7.颔联中的“几处”改为“处处”、“谁家”改为“家家”,为什么不好? 改为“处处”,表明到处都是黄莺啼叫;改为“家家”,表明家家有燕啄春泥:这样写就是晚春景象。只有用“几处”(极言少)、“谁家”(极言少),才能更突出表现是早春景象。 西江月 辛弃疾(宋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评析】词描写的
8、是一幅农村夏夜图。首联:采用了互文修辞,指明亮的月光,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颔联: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也表现了对农村的热爱。尾联:正常语序为:“路转溪头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诗人采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因稻花香而产生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2.本诗中对景物描写是从不同角度入手的,其中视觉方面写景的句子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夸张、对偶句);从听觉方面写景的句子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9、(拟人句) 3.“路转溪头忽见”,这句诗哪个字用得传神?为什么? “忽”字用得好。写出了作者匆忙躲雨,行至“路转溪头”,“旧时茅店”才蓦然出现的那种惊喜、突然的感觉。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秋天黄昏时的景色(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思(思乡之情)。 3.说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几句写景、抒情的特点。 这首小令用寓情于景的
10、方法,先用九种景物构成一幅画,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再直抒天涯游子之悲。 4.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28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望岳 杜甫(唐朝)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勇于攀登,积极向上的进取情怀。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
11、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春望 杜甫(唐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评析】“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
12、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破”字点出了京城长安的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破”字点出了长安城被安史叛军占领、劫掠后的破败凄惨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2“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便运用得很好,请试作分析。 一个“深”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草木丛生,郁郁苍苍)的荒芜衰败景象,抒发了国破家亡的凄凉伤痛之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3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理解? 感伤时势,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为别所恨,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13、抒发诗人感时忧国、思念家乡的情怀。 4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5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鸟。 6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7诗中能够表现他因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诗中的三月指哪三
14、月?依据是什么? 整个春天题目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强调的内容是什么? 家书价值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本诗从内容上看,属于叙事诗,最能概括本诗中心事件的句子是:有吏夜捉人 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作用主要是() A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B点明儿媳未来送行 C暗示老翁家无人过问 D交代路上再无
15、行人 3.下列句中的“夜”字,各说明了什么? 有吏夜捉人(B)请从吏夜归(D)夜久语声绝(A) A人在断肠时,倍觉夜难熬 B深夜堵门捉,更见吏凶恶 C心有爱国志,白发自请缨 D肝肠已寸断,此身何足惜 4.诗题石壕吏,但对石起决定作用镇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答: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归园田居 陶渊明(东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评析】颔联写诗人种豆早出晚归的艰辛,虽苦累却满不在乎。描写了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
16、境。尾联表现了诗人要脱离污浊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愿,也隐含祝愿自己的劳动能获利好收成。 1.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什么? “愿”指隐居躬耕的心愿。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2.本诗中表明诗人热爱田园生活,不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句子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王维(唐朝)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评析】首尾两联叙事。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请发挥你的想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人教版 初中 语文课 古诗词 赏析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