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基础知识课件.ppt
《淡水养殖基础知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淡水养殖基础知识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淡水养殖基础知识第1页,此课件共78页哦一一、池水的物理性池水的物理性 对鱼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池水的水温,其次是透明度和池水的运动。(一)水温(一)水温 直接影响鱼类,而且影响其他环境条件而间接对鱼类发生作用,几乎所有的水环境条件都受到温度的制约。1 1池塘水温的变化特点池塘水温的变化特点 在一年中随着天气变化而变化,但和气温的变化不尽相同。池塘水温变化的幅度要比气温变化小得多。一天中的平均温度,水温高于气温,而白天平均水温一般低于平均气温,晚上则高于气温。从昼夜变化看,一般是下午23点时水温最高,早上日出前后的水温最低。第2页,此课件共78页哦 水温的年变化幅度也比气温小。一般12月最低,
2、78月最高。水的透热性不大,透入净水中的光、热,在水面下10厘米处已被吸收了50。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池水的热能传播主要靠风力混合和水的对流。一般在夜间因池水的对流和风力作用,可使上、下层的水温逐渐趋于一致。2 2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 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鲢、鳙、草、青、鲤等生长的适温范围在鲢、鳙、草、青、鲤等生长的适温范围在20203232左右,左右,15以下则食欲下降,生长变慢。我国广大地区的池塘水温状况适合温水性鱼类的饲养。第3页,此课件共78页哦 水温影响鱼类的性腺发育和决定产卵开始的时期。成熟亲鱼成熟亲鱼产卵开始的时期主要决定于水温
3、高低,一般都在产卵开始的时期主要决定于水温高低,一般都在1818才开始产才开始产卵。卵。水温影响池水的溶氧而间接对鱼类有很大的影响。池塘的溶氧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减低。3 3水温状况的改良水温状况的改良 (1)春季水温鱼池灌较浅水,至夏季加至最高水位。(2)池边不宜种植高大树木,包括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3)如引用水温较低的溪水或泉水饲养温水性鱼类,须提高水温后入池。(4)在风力较大的地区,注意保持一定的水温。(5)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地下温热泉水或工厂温排水以提高池塘水温,可促使家鱼提早成熟和产卵、进行罗非鱼越冬、提高单位水体的鱼产量。第4页,此课件共78页哦 (二)透明度(二)透明度 透明度是表
4、示光线透入水中的程度。透明度是表示光线透入水中的程度。混浊度混浊度是指水中混有各种微细物质和浮游生物所造成的混浊程度。在正常天气情况下,池水透明度的高低,可以大致表示水中浮游生物的丰歉和水质的肥度。一般说来,肥水的透明度在肥水的透明度在202040cm40cm之间之间,水中浮游生物量较丰富。透明度用萨氏盘的深度来间接表示。第5页,此课件共78页哦 (三)池水的运动(三)池水的运动 造成池水运动的原因主要是风和水的密度差。水的注入和流出也可以产生池水的流动。池水运动虽然较为微弱,但对促进水中氧的溶解和传递,改善水质状况有一定的作用。因密度差而产生的池水对流是池水运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水的热阻力热阻
5、力(即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下层水被温即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下层水被温度较高、比重较小的上层水所替换的阻力度较高、比重较小的上层水所替换的阻力)是很大的。池水的对流加快了池塘物质循环的强度,提高了池塘的生产力。但夜间发生对流时容易造成池塘缺氧和凌晨池鱼浮头。池水对流的影响:有利不利.。第6页,此课件共78页哦 在夏季晴天,生产上主要发生以下四种情况:1、白天晴天、风力小,但上半夜风力增强,气温下降速度快。鱼类浮头。2、白天晴天、风力小,夜间风力仍小,气温下降速度慢。.不会引起鱼浮头。3、白天晴天、风力小,到夜间天气闷热,无风,气温下降速度极为缓慢。4、白天晴天,傍晚下雷阵雨。.易严重浮头.改善:
6、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改善: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第7页,此课件共78页哦二、池水的化学特性二、池水的化学特性 主要有溶解气体、溶解无机盐类和有机物质等.(一一)溶解气体溶解气体 池水中气体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由空气中溶解而入的;二是由于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以及池底或水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而在水体中产生的;三是地表水或地下水,以及加水带入。第8页,此课件共78页哦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受下列条件制约: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受下列条件制约:(1)与水温成反比。(2)与该气体的分压成正比。(3)与水中的溶质浓度成反比。气体的溶解速度受制于:气体的溶解速度受制于:(1)与温度成正比。(2)与该气体在水中的饱和度成
7、反比。(3)与气水面界的接触程度成正比。气体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依赖于:气体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依赖于:(1)水分子的扩散作用。(2)密度流的强弱。(3)搅拌作用。第9页,此课件共78页哦 1 1溶解氧溶解氧(DO)来源:来源:主要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占80%以上)。一部分从空气中溶解而入(但溶入量一般不大),或加水带入。消耗:消耗:主要是水中动植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解主要是水中动植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解等作用(即等作用(即“水呼吸水呼吸”),占),占70%70%以上以上;鱼类的呼吸作用也消耗一定数量的氧(约占16%);由空气中扩散也损失一部分(水中溶氧过饱和时较为明显,约占10%)。第10页
8、,此课件共78页哦 (1 1)池塘溶氧的变化规律)池塘溶氧的变化规律 昼夜变化昼夜变化(主要是因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白天含氧量高,下午2-4时水中溶氧量常常达到过饱和,至黎明前降到最低值。昼夜差异:一般来说,浮游植物密度高时昼夜差异大,浮游植物密度低时差异小;晴天差异大,阴天差异小。垂直变化垂直变化(在夏季的晴天表现较明显):上层产生的氧量要比下层高得多,一般日出后上下水层的氧差即逐渐增大,至下午氧差最大,日落后逐渐减小,清晨的氧差最小。水平变化水平变化(主要是受风力的影响):白天下风处的溶氧都比上风处高,上下层均是如此。但清晨溶氧的水平变化恰恰与中午相反,是上风处溶氧高于下风处。所以清晨池
9、鱼开始浮头时,一般总是趋向于上风面。第11页,此课件共78页哦 季节变化季节变化:池水溶氧的高量多出现在夏季和秋季,低量一般也出现于夏、秋季。上层氧往往超过饱和度,而下层溶氧则很低,夜间(特别是黎明前)池塘含氧常常很低,容易产生缺氧浮头的现象。(2 2)氧盈与氧债)氧盈与氧债 氧盈(氧盈(OSOS):夏秋季节,晴天中午上层水中夏秋季节,晴天中午上层水中溶氧超过饱和度溶氧超过饱和度100%100%以上的那一部分溶氧值以上的那一部分溶氧值。氧债(氧债(OD)OD):它是池塘底层中的好气性微生它是池塘底层中的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
10、件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第12页,此课件共78页哦 (3 3)氧对养殖鱼类的影响)氧对养殖鱼类的影响 是鱼类生存和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也在池塘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改善水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饲养鲤鱼生长的摄食量的突变点为饲养鲤鱼生长的摄食量的突变点为4.14.1毫克毫克/升升氧,氧,而且摄食和生长随含氧量的升高而加快。饱和度很高有时会引起鱼类发生气泡病。第13页,此课件共78页哦 (4 4)溶氧状况的改良)溶氧状况的改良 应从增加池塘溶氧和降低池塘有机物耗氧两个方面进行。在增加池塘溶氧方面:在增加池塘溶氧方面:保持池面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
11、适当扩大池塘面积。池水不宜过深,防止下层缺氧。及时向池中加注新水。巧施无机肥料,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合理利用增氧机增氧。第14页,此课件共78页哦 在降低池塘有机物耗氧方面:在降低池塘有机物耗氧方面:根据季节、天气合理投饵、施肥。根据鱼类生长,及时轮捕,降低池塘载鱼量.采用水质改良机或吸泥泵,降低氧债。每年及时清塘,挖出过多底泥。施用有机肥料需经发酵后在晴天施用。第15页,此课件共78页哦 2 2二氧化碳二氧化碳(CO2)主要来源:主要来源:是水生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有机物质分解而产生。消耗:消耗:主要是被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利用。游离的和结合的二氧化碳组成了水中二氧化碳的总量。碱度和硬度高的水
12、,水中碳酸盐类的量多,贮存二氧化碳的总量也多,补充水中游离二氧化碳的能力大。池水中二氧化碳的变动随水生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质的分解情况而转移,表现有昼夜、垂直、水平、季节等变化(其变化情况一般是与氧的变化规律相反)。二氧化碳对鱼类和水生动物也有重要影响,是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对鱼类有麻痹和毒害作用,鱼类表现在为呼吸困难。第16页,此课件共78页哦 鱼池中游离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夏天超过40mg/L时,表示池水已被污染至危险的程度,大量有机物的分解有可能造成鱼池缺氧而引起鱼类窒息死亡。控制池塘二氧化碳的方法:对碱度和硬度偏低的池水施加生石灰;控制池塘不被有机物过度污染;池底过多的
13、淤泥必须挖除。第17页,此课件共78页哦 3 3硫化氢硫化氢(H2S)来源:来源:缺氧条件下,含硫有机物经厌气细菌分解而形成;或是在富含硫酸盐的水中,因硫酸盐还原细菌的作用,使硫酸盐变成硫化物,再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是与血红素中的铁化合,使血红素量减少;另外对皮肤也有刺激作用。鱼池中是不允许有硫化氢存在的。防止硫化氢产生的主要措施是:防止硫化氢产生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水中氧的含量;使用氧化铁剂;避免含有大量硫酸盐的水进入池塘。第18页,此课件共78页哦 4 4氨(氨(NHNH3 3)来源:来源:在氧气不足时,含氮有机物的分解而产生;氮化合物被硝化细菌还原而生成;水生动物代谢的最终产
14、物,一般是以氨的状态排出,pH值小于7时几乎都以铵离子存在,pH值大于11时几乎都以氨存在;水温高时,氨的比率增大。氨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是极毒的,铵离子则无毒。氨的毒性很强。即使浓度很低也会抑制鱼类的生长,对其他水生生物也是同样的。在高密度的精养鱼池(尤其是在换水不良时),氨的浓度可能会达到抑制鱼类生长的程度。目前,一般按一般按0.050.1mg/L0.050.1mg/L的分子氨作为可允许的分子氨作为可允许的极限值。的极限值。提高底层水的含氧量,是防止氨积累和改良水质的重 要措施。在鱼池施用铵态氮肥时,必须根据水质的pH值等状况,掌握合适的施肥量。第19页,此课件共78页哦 (二)溶解盐类(
15、二)溶解盐类 主要由阴离子的碳酸氢根、碳酸根、硫酸根、氯和阳离子的钙、镁、钠、钾等组成。1 1含盐量与盐度含盐量与盐度 1升水中所含溶解盐类的克(或毫克)数称为含盐量含盐量;1000克水中所含溶解盐类的克数,则称为盐度盐度。淡水水体 的盐度在0.5以内,水的盐度大小影响到鱼体细胞的渗透压,因而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在天然水域中,水文部门常用矿化度的大小,将天然水域划分为四级:一级(弱矿化度)小于200mg/L;二级(中 矿 化 度)200500mg/L;三 级(较 高 矿 化 度)5001000mg/L;四级(高矿化度)大于1000mg/L。第20页,此课件共78页哦 2 2碳酸盐类、碱度、硬度
16、和钙、镁碳酸盐类、碱度、硬度和钙、镁 淡水中溶解最多的盐类是碳酸盐类(包括主要是碳酸氢盐和碳酸盐,水中主要是碳酸氢盐)。碱度碱度是指水中碳酸氢根等弱酸离子的含量;水的硬度硬度则是代表钙盐与镁盐的量。淡水盐类的主要组成是钙和镁(主要是钙,一部分是铁)的碳酸盐类。一般淡水总碱度和总硬度较高的水,有利于鱼类食料生物的繁殖,其生产性能也较高。总碱度大于总碱度大于1.51.5时生产力高,直到时生产力高,直到3.53.5,生产力随总碱,生产力随总碱度的增大而相应提高。度的增大而相应提高。过高的碱度对鱼类有毒。过软的水对养鱼不利,因此种水体缓冲能力弱,不能保持水质稳定。一般生产上饲养鲤科鱼类的水体需要一般生
17、产上饲养鲤科鱼类的水体需要58 58 的硬度,饲养鲑、鳟鱼类需要的硬度,饲养鲑、鳟鱼类需要8 12 8 12。第21页,此课件共78页哦 3 3无机氮化合物无机氮化合物 氮化合物的组成氮化合物的组成 包括无机氮(溶解的氮气、铵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其中铵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称为有效氮)和有机氮。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当总铵超过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当总铵超过0.5mg/L0.5mg/L,亚硝态氮超过亚硝态氮超过0.1mg/L0.1mg/L,表示水中受大量有机物污,表示水中受大量有机物污染。染。一般海洋、湖泊、水库等水域,当总氮超过0.2mg/L,总磷超过0.02mg/L,表明该水体已富营养化。
18、第22页,此课件共78页哦 池中有效氮的来源池中有效氮的来源:主要是死亡的生物体、鱼的粪便、残存的饲料等经细菌的分解而产生。鱼类和水生生物排泄的代谢废物主要是氨,固氮藻类和固氮细菌能将水中的游离氮同化为有机氮。水源流经含硝酸盐丰富的矿物和泥土,使硝酸盐含量提高。氮的消耗:氮的消耗:主要是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在缺氧条件下,脱氮细菌的反硝化作用,还原成N2O和N2 而逸出空气。不同池塘的含氮量差异很大,主要随底质和水质的肥度而不同。池水中无机氮化合物的含量有季节、昼夜、垂直等变化,这主要与浮游生物的繁殖有关。水中无机氮化合物含量和其他环境条件也有密切关系。酸性;溶氧缺乏。浮游植物繁殖的适宜含氮量一
19、般在浮游植物繁殖的适宜含氮量一般在0.30.3毫克毫克/升左右。升左右。第23页,此课件共78页哦 降低氮化合物的毒性的措施:降低氮化合物的毒性的措施:排污换水。增氧:有利于氨氮和亚硝态氮转化为低毒的硝态氮。降低水生动物氮的排放量:如总铵浓度过高,应立即停止投饵。脱氮:利用水生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或采用生石灰进行脱氮(养殖废水循环利用),以稳定水的pH值。第24页,此课件共78页哦 4 4磷酸盐磷酸盐 磷的组成:磷的组成:养殖水体的磷包括溶解的无机磷、溶解的有机磷、颗粒磷,总和称总磷。植物利用的是溶解的无机磷酸盐,故这部分称为有效磷或活性磷。磷的含量以每升含P量或P2O5或PO4(3-)的
20、毫克数来表示。来源:来源:投饵、施肥、动物排泄物、生物尸体、底泥释放和补水带入。消耗消耗:除生物吸收利用外,主要受土壤黏粒的吸附、有机物质的鳌合以及生成难溶性磷酸盐。第25页,此课件共78页哦 水中的磷能促进固氮作用和硝化作用,加速含氮有机物的分解矿化。养殖水体有效磷的变动范围为350g/L;通常将水体有效磷含量超过10g/L定为水体富营化指标。湖泊、水库、河流、粗养池塘一般为320g/L,精养鱼池一般为1030g/L,而大部分藻类要求有效磷的最低需要量均高于此值。一般认为鱼池含一般认为鱼池含0.05-1mg/L0.05-1mg/L的量,对浮游生的量,对浮游生物的繁殖是必需的。物的繁殖是必需的
21、。第26页,此课件共78页哦 5 5铁化合物铁化合物 促进叶绿素的正常发育,参与某些酶的化学组成,在生物氧化还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低价铁仅在缺氧还原条件下才能稳定存在,在溶氧充足时则氧化为高价的胶状氢氧化铁或氧化铁沉淀。浮游植物需要的最适浓度,一般不会超过天然水中的含铁量。较高浓度的铁能在鱼鳃上沉淀一层棕色薄膜,妨碍鱼的呼吸,在呈酸性反应的水中会增加铁的有害作用;胶状的氢氧化铁吸咐磷。水中含过多的铁(每升水含5毫克以上)时需要进行改良:改良:向水中充气;施加一定数量的生石灰.第27页,此课件共78页哦 (三(三)溶解有机物质溶解有机物质 投喂人工饲料、施放有机肥料、死亡的有机体、生物排出
22、的废物等是其主要的来源。以溶解的有机物质占大部分,是水中营养盐类的重要来源,是细菌的营养。有机碎屑物质,为鱼类和水生动物提供重要的天然食料。通过絮凝等作用,可大量形成有营养价值的食料,对提供水生动物和鱼类的天然食料有重要意义。一般混养鲢、鳙、鲮等鱼类较多的池塘,有机物耗氧量(COD)以保持在2035mg/L较适宜;饲养草食性鱼类为主的池塘COD含量保持在1520mg/L;对于饲养冷水性鲑鳟鱼类的池塘,以及工业化养鱼水体有机质越少,水越清爽越好。肥水的主要化学指标:COD超过40mg/L,表示有机物过高。第28页,此课件共78页哦 (四四)pH)pH值值 表示水的酸碱度,间接地表示水中二氧化碳、
23、碱度、溶氧、溶解盐类等情况,是一项影响生物的综合因素。主要决定于游离二氧化碳和碳酸氢盐的比例 池水pH值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垂直变化,(其变化规律与溶氧、二氧化碳等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pH值对水质、水生生物和鱼类有很重要的影响。一般养殖鱼类对一般养殖鱼类对pHpH值的适应范围为值的适应范围为6969,最,最适为中性微偏碱性状态,即适为中性微偏碱性状态,即78.578.5。第29页,此课件共78页哦三、养殖水域的生物特性 主要包括高等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附生藻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养鱼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采取措施促进池塘中鱼类食料生物的繁殖、抑制或消除有害生物的发生。第30页,此课件
24、共78页哦精养鱼池生物的特点:精养鱼池生物的特点:1、细菌数量多,以异养菌为主。2、水体中以浮游生物为主。池塘中高等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少。3、在浮游生物中又以浮游植物为主。4、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极为显著,其种类少、生物量大,并在夏秋季节形成水华。5、生物的变动量大。第31页,此课件共78页哦精养鱼池生物的变化规律:精养鱼池生物的变化规律:1 1、季节变化、季节变化(1)春季早春硅藻、衣藻大量出现,轮虫和桡足类开始大量繁殖,到晚春逐渐减少,枝角类达到高峰。(2)夏季浮游生物量达最高峰。浮游动物以轮虫和原生动物为主,大型浮游动物少;浮游植物优势种明显,常形成“水华”。(3)秋季浮游动物数量逐渐增加,
25、但仍少于春季;浮游植物中,蓝藻、绿藻下降,硅藻、甲藻类上升。(4)冬季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大大减少。第32页,此课件共78页哦精养鱼池生物的变化规律:精养鱼池生物的变化规律:2 2、昼夜变化和垂直变化、昼夜变化和垂直变化 主要由浮游生物的趋光性决定(一般浮游动物趋弱光、浮游植物趋强光)。3 3、水平变化、水平变化 主要是受风力影响。第33页,此课件共78页哦 (一)高等水生植物(一)高等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芦苇等)、浮叶植物(荇菜等)、漂浮植物(浮萍等)、沉水植物(菹草等)。对于池塘中繁殖的等高等水生植物,一般须加以清除(在池塘中种植水草饲养草鱼种者除外)。(二)底栖动物(二)底栖动物:包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淡水 养殖 基础知识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