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的预防课件.ppt
《温病的预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的预防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温病的预防第1页,此课件共34页哦预防是指在机体健康的情况下,预先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温病是一类急性外感热病,大多具有传染性,起病急骤,来势凶猛,如果不及早加以预防,就可能会发生传播,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流行,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甚至威胁生命。第2页,此课件共34页哦第一节历代医学家对预防温病的认识及成就一、对预防温病的认识关于预防疾病的思想,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内经就已奠定了基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第3页,此课件共34页哦素问刺法论指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
2、问大小,病状相似”。“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第4页,此课件共34页哦内经以降,历代医家对温病的传染性和流行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关于传染的概念汉书中就有“天行疫疠,人相传染”之说。刘河间在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一书中,则把疫疠称为“传染”,并把“传染”列为专节讨论。第5页,此课件共34页哦2.逐渐发现了温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呼吸道传染:明代虞摶医学正传说“其侍奉亲密之人,或同气连枝之属,熏陶日久,受其恶气,多遭传染”。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遇天行触浊气之瘟疫,由口鼻而入气管,由气管达于血管”。第6页,此课件共34页哦消化道传染:唐?孙思邈在千金要
3、方中指出:“原夫霍乱之为病也,皆因饮食,非关鬼神。”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也指出:“人有因吉凶坐席饮啖,而有外邪恶毒之气,随饮食入五脏”第7页,此课件共34页哦皮肤创伤感染:北宋太平圣惠方云:“刀箭所伤,针疮所裂,冒触风寒毒气外邪,从外所中,始则伤于血脉,久则攻于脏腑”。第8页,此课件共34页哦宋代以后的医家较重视邪从口鼻侵袭人体而致病。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明确提出疠气“从口鼻而入”,其后叶天士有“温邪上受”之说,都是强调温病可由呼吸道或消化道而传染。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说:“湿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概括指出了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均是温病的传播途径。第9页,此课件共34页哦传播
4、媒介:清代洪稚存在北江诗话中说:“时赵州有怪鼠,白日入人家即伏地呕血死,人染其气,亦无不立殒者”。清代汪期莲瘟疫汇编中记载:“忆昔年入夏,瘟疫大行,有红头青蝇千百为群,凡入人家,必有患瘟而死亡者。”第10页,此课件共34页哦二、在预防温病方面的成就由于历代医家对温病的传染性及流行性的正确认识以及对温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的一定了解。所以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温病发生,流行的积极的有效的措施。第11页,此课件共34页哦(一)重视环境卫生在环境卫生方面,古人极其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方法。商代的青铜器上已有洒扫人的象形铭文。周代礼记?内则要求人们:“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第12页,此课件共3
5、4页哦在河北易县挖掘到的战国时代燕国下都的陶质阴沟管道,是我国早期的地下排水系统。从汉代文物“箕帚俑”断定,至少在这个时期,城市中已有了专门从事清洁卫生的职业人员。第13页,此课件共34页哦唐代千金要方中有“常习不唾地”之说,要求人们不随地吐痰。以上措施,对于保持环境卫生,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14页,此课件共34页哦(二)注意个人卫生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重视衣冠整洁,勤换衣服,经常淋浴,还很早使用了牙刷,口罩等个人卫生器具,并提倡饭前便后要洗手。第15页,此课件共34页哦战国时代的诗人屈原楚辞?渔父中有“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的记载。元代郭金玉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防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