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导论教学大纲.doc
《网络传播导论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传播导论教学大纲.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网络传播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网络传播导论是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信息化时代新闻记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做好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基础和前提。本课的开设,可以让学生系统掌握网络传播的基本原理和网络传播工作的基本原则,养成良好的新闻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全心全意为公众利益和公共事务服务,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闻工作者。(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第一,本大纲制定的依据主要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能够适应广播电视传播事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专门知识,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新闻宣传政策,
2、拥有良好的新闻采、写、编、评能力,能够胜任新闻出版工作的需要,适合在各级各类广播电视机构和其他宣传部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第二,根据我院现有师资条件和已有设备。(三)大纲内容编写的原则与要求1坚持理论讲述的条理性、系统性和渐进性原则,在理论讲述中,力求条理清晰、简明扼要,系统传授网络传播理论,使学生全面了解网络传播的历史与现状,掌握网络传播规律。2坚持互动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讲授内容,开展讨论,提高学习效率。3坚持研究性原则。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对传播现象的研究能力,深化对网络传播理论的学习,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4坚持创新性原则。即在理论学习和传播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3、创新能力。(四)实践环节1.亲手操作上网电脑,能够熟练地进行网页浏览、收发Email、参与专题讨论、进行网上聊天、查找资料等。2.针对部分青少年迷恋网络的问题开展讨论,并提出解决的办法。3、面对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请对各种犯罪类型进行归纳和分析,并通过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五)学时分配章节序号授课内容课堂讲授讨论实验其他课程设计小计第1讲绪论314第2讲网络传播的技术基础314第3讲互联网的物质载体光纤通信34第4讲信息处理的中心电子计算机44第5讲网络传播优势及其应用44第6讲前景诱人的光子技术33第7讲第四媒体的崛起314第8讲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与融合33第9讲网络教育:互联网的无
4、量功德314第10讲电子商务:成本竞争的最后绝招314第11讲网上新闻与信息传播44第12讲传统媒体网上行314第13讲互联网的管理314第14讲制胜根本是人才22复习答疑22合 计47754(六)考核方法与要求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情况和平时作业(平时作业不少于两次),占总成绩的10。2期中考试或期中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试采取试卷形式,考察采取一篇阶段性论文形式)3期末考试成绩: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暂用新闻系命题试卷。占总成绩的70%。 4综合成绩: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带*的为课程教材)*1刘行芳,网络传播导论,湖北辞书出版社,20022彭
5、兰,网络传播概论,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张海鹰、藤谦,网络传播导论,新华出版社,19994美罗兰德沃尔克,网络新闻导论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二、教学内容纲要第1讲:绪论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互联网时代传播的特点、意义;2、了解人类面临的新的冲击和挑战;3、了解网络传播时代对新闻工作者的新要求。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迎接信息传播新时代的到来1、我们赶上了网络传播新时代2、互联网是人类进步的新动力3、互联网普及势不可挡第二节、积极应对网络传播提出的新挑战1、人类面临新的挑战2、主动应对,积极发展,抢占网络传播的制高点第2讲:网络传播的技术基础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第三次媒介形态变化的基本内
6、容;2、了解网络传播的技术背景;二、教学内容第1节 数字语言和第三次媒介形态大变化11 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12 数字技术的发展13 电脑虚拟空间第2节 第三次媒介变化的技术背景21 控制危机的出现22 电和数字语言的应用23 现代计算机的原型的诞生24 最早出现的信息公路25 贝尔对现代通信技术的杰出贡献26 无线电传播的诞生及应用27 电子时代的到来28 商业无线电的发展29 “黑色魔匣”电视的发展210 麦克卢汉的地球村211 计算机给人类带来新希望212 芯片上的计算机213 国际互联网开辟传播新时代第3节 未来通信网络靠什么技术支撑31 集成电路技术32 光电子技术33 存储技术34
7、 显示技术35 无线技术36 软件技术第3讲:互联网的物质载体光纤通信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什么是光纤通信及其原理;2、了解光纤通信的前景。二、教学内容第1节 光纤通信的由来第2节 光纤通信的原理21 光纤通信的物理基础22 光导纤维的导光机理23 光纤通信的工作原理第3节 光纤通信的发展第4节 光纤通信的前景41 长波长、大容量、超高速未来光纤通信的方向发展42 低损耗、低成本的红外光纤通信第4讲:信息处理的中心电子计算机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电子计算机的一般工作原理及意义;2、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应用;3、了解电子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二、教学内容第1节 电子计算机的由来与发展11 数字技
8、术催生了计算机技术1、2计算机的发展第2节 电子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1 电子计算机的组成22 电子计算机的工作过程23 电子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第3节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31 数值计算32 信息处理和加工33 过程控制(实时控制)34 智能模拟第4节 电子计算机的未来趋势41 巨型化42 微型化43 网络化44 智能模拟第5节 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概况第5讲:网络传播优势及其应用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网络传播的一般原理;2、了解因特网的传播特点与优势;3、了解互联网的运行与基本规则。二、教学内容第1节 因特网、局域网和内部网第2节 因特网的传播优势21 跨越时空障碍,使传播范围得到极大延伸2
9、2 传播的信息量巨大,呈现形式丰富多彩23 传媒与受众的关系从根本上发生变化24 超文本的检索方式使信息变得生动活泼,受众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第3节 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应用31 关于互联网(Internet)的常识32 关于电子邮件(E-mail)的知识33 关于新闻组(Newsgroups)的知识34 关于万维网(WWW)的知识35 拨号上网的一般程序。第4节 发展Linux上网技术41 Linux的独有优势42 中国发展Linux的特殊性与必要性第5节 使用规范的概念和名词术语第6节 我国政府对网络建设的支持第7节 CDMA带来新希望第8节 GPRS打开移动多媒体生活新视窗第9节 互联网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传播 导论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