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案课程名称温病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教案课程名称温病学.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 徽 中 医 学 院 课 堂 教 学 教 案课程名称温病学教学对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02春招本科教 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授课内容绪 论(一)课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温病学的定义、地位和任务熟悉和掌握;对温病学的发展史、有代表性的温病学家的学术成就及学习温病学的意义和方法有较为明确的认识。重点、难点本章重点为金、元和明清时期温病学家的学术成就,对于刘河间、王安道、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医家的学术贡献为重点内容。难点在于:1、寒温之争(放第一章“温病学说的三大争论”中讨论); 2、伤寒学说与温热学说的关系问题。课 型理论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
2、媒体教学过程设计内容程序:首先提出与大家讨论的新学科(同学们以前未接触过)温病学是什么样的学科而展开本章内容。接着介绍温病学的定义、任务和地位;再阐述温病学的发展概况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温病学的萌芽成长形成继续发展等时期分年代而讨论。时间安排:本次课2课时,计80分钟。一、 概述部分:约20分钟二、 温病学的发展简史:从萌芽时期介绍到成长时期约为60分钟复习思考题1、 温病学的定义和任务是什么?2、 金元时期温病学有哪些进展?3、 温病学的发展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 简述刘河间和王安道对温病学的贡献。参考文献内经、伤寒论、温疫论、临证指南医案、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温热逢
3、源、通俗伤寒论、全国名医验案类编、温病汇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课后记本次授课学期是2004至2005学年第一学期,具体时间是在2004年9月6日。授课对象为中医临床医学专业02年级春招本科班学生。本章的教学内容是引起温病学的头绪,论其温病学的大概,以课堂讲授为主,穿插一些提问,启发学生思考,留有未完性供今后研究。 内容体系与教材基本一致,但充实引进了现代温病学研究的内容。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温病学的学习研究应有创新变革精神。安 徽 中 医 学 院 课 堂 教 学 教 案课程名称温 病 学教学对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02春招本科生本科教 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授课内容绪 论(二)课
4、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次2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温病学形成时期,特别是清代温病学四大家叶、薛、吴、王的学术成就;了解温病学现代研究的进展;了解学习温病学的意义,掌握学习温病学的方法。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在于叶天士卫气营血理论和吴鞠通三焦理论的创立对温病学的贡献,二者共同组成温病学辨证论治纲领。难点在于伤寒学说与温热学说的关系问题。课 型理论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1、内容程序:首先介绍温热大师叶天士对温病学的贡献;接着分别介绍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的学术成就;然后再介绍温病学现代研究的进展成果;最后介绍温病学的学习方法。2、时间安排:在2节课80分钟的教学过程中,温病学四大家的
5、学术成就讲解60分钟;现代进展15分钟;学习方法及参考书目、复习思考题5分钟(用多媒体投影于黑板幕布上)。复习思考题1、叶天士对温病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薛雪、吴瑭、王士雄在温病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什么?3、明清时期温病学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哪些方面?4、你是如何看待伤寒学说和温热学说的关系?参考文献1、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温病学学习指导: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年4月。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同步配套题解温病学: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年8月。3、论温病学研究借助模糊数学的可行性:中医教育,2001年6月。课后记本次授课学期是2004至2005学年第一学期,具体时间是在2004年9月
6、10日。授课对象为中医临床医学专业02年级春招本科班学生。在教学中,使学生对疑难问题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例如对于伤寒学说与温热学说的关系问题,结合温病学的发展史来认识,温病学的产生是中医学在治疗外感热病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无论在理论和具体证治方法上较之伤寒学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补充了伤寒学的不足,提高了外感热病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温病学形成后,能较快的为多数医家所肯定、接受和运用。学生们普遍感到要想学好中医,必须学习温病学。本次课的教学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安 徽 中 医 学 院 课 堂 教 学 教 案课程名称温 病 学教学对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02春招教 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授课内容第一
7、章 温病的概念(一)课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温病的概念、特点、范围、分类及与温病相关的概念,如伤寒、温疫、温毒等有较为明确的认识。要求学生做到:掌握温病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命名方式;了解温病与伤寒、温疫、温毒的概念;了解温病学说三大争论。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在于温病的概念,在讲解中需要说清讲透。温疫、温毒概念和温病概念的异同也做为重点内容说明。难点在于温病概念与伤寒概念的区别。二者前后相承,共同并列于外感热病的两大类,故应寒温结合,共同形成完整的外感病体系。课 型理论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1、内容程序:(1)首先展开本章头绪,概括介绍本章主要讲授的内容。(
8、2)然后介绍温病的定义,分析概念的三个要素。(3)接着介绍温病的范围、分类及命名方式,指出不同历史时期对温病的概念认识和其范围大小的差异。(4)提及温病与现代医学疾病的关系、与相关概念的关系。2、时间安排:(1)概述部分:温病的定义、范围、分类、命名、与现代医学疾病的关系,讲授40分钟。(2)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温疫、温毒、伤寒讲授40分钟。复习思考题1、何谓温病?其有哪些特点?2、温病包括哪些具体疾病?如何命名和分类?3、温热类温病和湿热类温病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4、温病与现代医学病种有何关系?参考文献1、试论清代两位寒温融会医家的外感病观: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11)。2、时热论外
9、感病观初探:中国医药学报 2000,(5)。3、热病学万友生 重庆出版社,1990课后记本次授课学期是2004至2005学年第一学期,具体时间是在2004年9月13日。授课对象为中医临床医学专业02年级春招本科班学生。本章内容主要以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为蓝本,参照有关文献、现代研究进展和自己的拙见汇为一体。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力求概念明确,说理清楚。对历史遗留的争论问题,对于医家不同的见解,应以科学的态度从事讨论,指导学生了解各时期的医学特点,以及当时客观情况和社会背景加以分析,而不能割断历史来对待问题。对于温病特点的讲解,举例联系,使学生有所
10、感触,激发其积极思考,使学生在理性中得到感性的认识。安 徽 中 医 学 院 课 堂 教 学 教 案课程名称温 病 学教学对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02春招教 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授课内容第一章 温病的概念(二)课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温病的四大特点全面掌握;对温病学说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寒温之争、温病与温疫之争、新感与伏邪之争了解认识。重点、难点本章内容涉及的是一些概念问题。重点突出温病的定义和温病的特点。难点在于寒温之争、新感和伏邪之争的学术探讨问题。前者应体现伤寒学说是温热学说的前提和基础,温热学说是伤寒学说的深化和补充。课 型理论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
11、学过程设计一、内容程序:1、重点讨论温病的特点,分析四大特征,强调其与内伤杂病、伤寒等疾病的不同之处。2、介绍温病学说的三大争论,并讲解几个温病相关的概念。3、接着介绍温病的范围和分类及命名方式,指出不同历史时期对温病的概念认识和其范围大小的差异。4、提及温病与现代医学疾病的关系、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二、时间安排:温病的特点:约为40分钟;温病学说中的三大争论:约为30分钟总结全章内容及布置复习题:约为10分钟。复习思考题1、温病的病理特点是什么?2、温病的临床特点是什么?3、温病具有哪些共同特点?4、简述新感与伏邪的区别?5、温疫与温病的概念有何不同?参考文献1、试论清代两位寒温融会医家的外感
12、病观: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11)。2、时热论外感病观初探:中国医药学报 2000,(5)。3、温疫学派研究: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4,(5)。课后记本次授课学期是2004至2005学年第一学期,具体时间是在2004年9月17日。授课对象为中医临床医学专业02年级春招本科班学生。在讲授过程中,内容体系与教材虽不完全一致,但力求内容程序在逻辑上连贯。教学中,组织学生对寒温之争、新感和伏邪争论的问题进行讨论。大家踊跃发言,积极思维,基本达成统一认识,即伤寒与温热学说应有机结合,寒温合一,共同构成完整的外感病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任务。而对于学术争论问题,明确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客观情况和医
13、学特点、社会背景造成的。讨论新感与伏邪,主要抓住临床证候来辨别。在现阶段,对伏邪不能简单置而不顾或废弃。安 徽 中 医 学 院 课 堂 教 学 教 案课程名称温病学教学对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02春招教 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授课内容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一)课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温病的病因分类及其致病特点,了解温病病因的认识特点。教学以达到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新世纪规划教材温病学教学大纲要求标准。重点、难点本章重点突出温病病因的分类及其致病特点,如风热、暑热、湿热、燥热及温热病邪,另如疠气病邪、温毒病邪的致病特点和意义,均需在讲授中讲清说透。难点在于如何理
14、解温病的病因;温邪与六淫、致病微生物的关系。课 型理论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1、内容程序:首先承接第一章所述的温病的概念,提出温病是怎样发生的而展开本章。在第一节病因中:先介绍温病病因的二大认识特点;接着介绍温病的主要病因温邪的含义、分类及致病特点等;再讨论与温病病因有关的几种理论认识:疠气、温毒等含义及其致病特点;提出3个疑难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2、时间安排:概述部分讲授10分钟;温邪讲授30分钟;疠气讲授15分钟;温毒讲授5分钟;疑难问题:温邪与六淫、温邪与致病微生物,如何理解温病的病因讲授20分钟。复习思考题1、风热病邪有哪些致病特点?2、暑热病邪有哪些致病特点?3、湿
15、热病邪有哪些致病特点?4、燥热病邪有哪些致病特点?5、温热病邪有哪些致病特点?6、试述疠气学说在温病病因学中的意义?7、何谓温毒病邪,其致病特点是什么?参考文献1、疠气学说创立基础及发展迟滞的原因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温病病因三辨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3)3、温疫学说溯源中医杂志,1984,(6)课后记本次授课学期是2004至2005学年第一学期,具体时间是在2004年9月20日。授课对象为中医临床医学专业02年级春招本科班学生。本次课的教学,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诸如1.如何理解温病的病因?2.温邪与六淫的关系;3.温邪与致病微生物的关系。在对这些问题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
16、讨论,使学生明确了中西医学两种体系对病因的不同认识,不可混为一谈。突出中医温病的病因是和发病、病机、临床治疗密切联系形成的“天人相应”、“辨证求因”的理论认识。而温邪以六淫之名进行分类和命名,便于以审因论治的证治体系对温病进行治疗。安 徽 中 医 学 院 课 堂 教 学 教 案课程名称温 病 学教学对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02春招教 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授课内容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二)课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温病的发病因素,明确温病的感邪途径和发病类型。教学以达到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新世纪规划教材温病学教学大纲要求标准。重点、难点本次课重点内容在于将温病
17、的四大发病因素在讲授中说清说透;对温病的发病类型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的证治特点和辨别意义亦需着重讲清。课 型理论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1、内容程序:首先承接温病的病因内容,提出有了病因是否一定发生温病而展开本次内容。在第二节发病中:先介绍温病的四大发病因素;接着再介绍感邪途径;最后介绍发病类型;总结全章内容及布置复习思考题。2、时间安排:发病因素讲授30分钟;感邪途径讲授10分钟;发病类型: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的含义、证治特点、辨别意义讲授30分钟;总结全章及复习思考题、提问约10分钟。复习思考题1、温病的发病有哪些因素参与?请予简要说明。2、如何判断某种温病为新感温病或伏气温病
18、?3、温病的发病类型有哪些?区别不同类型有何意义?4、可否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据,认为温病的致病主因是正虚?为什么?参考文献1、疠气学说创立基础及发展迟滞的原因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温病病因三辨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3)3、祖国医学对急性传染病病原的认识新中医药,1955,(1):17课后记本次授课学期是2004至2005学年第一学期,具体时间是在2004年9月24日。授课对象为中医临床医学专业02年级春招本科班学生。本章内容以新世纪规划教材温病学为蓝本,备课中参照历代有关文献及现代对病因发病研究的进展和自己的拙见融为一炉。在教学中,使学生对重点和疑难问题有了较为明确
19、的认识。例如,课堂上提出“当人体感受温邪后,是否一定发生温病?”的问题后,学生们积极思考,认为感受温邪是温病发生的首要因素,但并非一定发生温病,只有在正气不足的情况下,才能感邪而发。明确了正气在温病发病中的重要性,从而使本次课的教学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安 徽 中 医 学 院 课 堂 教 学 教 案课程名称温 病 学教学对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02春招教 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授课内容第三章 温病的辨证(一)课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的理论渊源和近代研究成果有较为明确的认识;掌握温病卫气营血的病理变化与证候表现。教学以达到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新世纪规划
20、教材温病学的教学大纲要求标准。重点、难点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如卫气营血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为重点内容。难点在于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及六经辨证三种辨证纲领在辨证方法、病变规律和辨证内容方面的异同点。课 型理论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1、内容程序:先介绍卫气营血辨证的理论渊源和近代研究成果;接着讲授卫气营血证候与病理。2、时间安排: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渊源及近代研究成果,讲授30分钟。卫气营血证候与病理,约50分钟。复习思考题1、卫气营血辨证在外感病辨证中有何意义?2、卫气营血在温病辨证中有何意义?3、试述卫气营血产生的原因和临床特点。4、试述卫气营血的病理变化。5、试述卫气营
21、血的辨证要点。参考文献1、卫气营血的证候及治疗进展,中医杂志1997,(1):632、中医外感热病辨证方法古今文献研究,中医文献杂志2003(6)3、构建外感热病辨证体系的探讨,中国医药学报2005,(3)4、外感热病三维辨证构建基础及完善措施,中国医药学报2005,(6)课后记本次授课学期是2004至2005学年第一学期,具体时间是在2004年9月27日。授课对象为中医临床医学专业02年级春招本科班学生。本次教学力求概念准确,说理清楚,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对于卫气营血辨证的历代不同认识,指导学生了解当时的客观情况,医学特点和社会背景等去分析,科学的从事讨论。对于卫气营血证候表现的讲授应理论联
22、系实际,让学生从理性中得到感性认识。学生在学习后,普遍认识到卫气营血辨证对温病临床指导的重要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温病学的兴趣。安 徽 中 医 学 院 课 堂 教 学 教 案课程名称温 病 学教学对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02春招教 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授课内容第三章 温病的辨证(二)课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温病卫气营血的病位浅深、相互传变和转归、卫气营血辩证的常用术语及卫气营血辨证的注意点做到熟悉和掌握。教学以达到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新世纪规划教材温病学教学大纲要求标准。重点、难点重点内容如卫气营血的病位深浅,相互传变。难点在于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六经辨证在病
23、位及病理传变的相互交织,互相关联,三种辨证纲领的异同。课 型理论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1、内容程序:首先讲解卫气营血辨证注意点;接着介绍卫气营血部位浅深和病理传变;继则介绍有关卫气营血辨证的术语;最后介绍卫气营血近代病理研究。2、时间安排:辨证要点讲授约10分钟部位浅深和病理传变讲授约30分钟;有关辨证术语:20分钟;卫气营血近代病理研究:20分钟复习思考题1、何谓“卫气同病”、“卫营同病”、“气营两燔”、“气血两燔”?2、气分证有哪些主要证型?各有何临床特征?3、如何辨别证候由卫入气、由气入营、由营入血?4、温病过程中,为什么会传变?它有哪些传变形式?参考文献1、温病卫气营
24、血的研究概况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2)2、中医外感热病辨证方法古今文献研究中医文献杂志,2003(6)3、构建外感热病辨证体系的探讨中国医药学报,2005(3)4、外感热病三维辨证构建基础及完善措施中国医药学报,2005(6)课后记本次授课学期是2004至2005学年第一学期,原教学进度表安排授课时间是2004年10月1日,因假日故于10月8日补课,授课对象为中医临床医学专业02年级春招本科班学生。本次课堂教学对卫气营血病位浅深层次,病理传变等内容的教学方式除用口头讲授和多媒体相结合外,还采取了形象的绘图方式加以说明,特别是结合卫气营血近现代研究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安 徽 中
25、 医 学 院 课 堂 教 学 教 案课程名称温 病 学教学对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02春招教 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授课内容第三章 温病的辨证(三)课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次教学主要讲授三焦辨证。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三焦辨证的理论渊源、含义、证候与病理有着较为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掌握三焦辨证的证候、病理和含义。教学以达到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新世纪规划教材温病学教学大纲要求标准。重点、难点本次课重点在于三焦证候的含义、证候和病理变化。难点在于吴鞠通三焦概念和历代所述的三焦概念(功能三焦、部位三焦、气位三焦等)有所不同。吴氏三焦辨证的概念所指系综合性概念,讲授中予以明确分析。课 型理论课教学
26、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1、内容程序:先介绍三焦辨证的理论渊源;接着再分析三焦的含义;然后讨论三焦辨证的证候与病理。2、时间安排:理论渊源,讲授10分钟;含义、证候与病理,讲授70分钟。复习思考题1、何谓三焦辨证?2、三焦辨证有哪些证型?3、三焦证候的临床表现如何?4、试述三焦所属脏腑的病候。参考文献1、中医外感热病辨证方法古今文献研究,中医文献杂志2003(6)2、构建外感热病辨证体系的探讨,中国医药学报2005(3)3、外感热病三维辨证构建基础及完善措施,中国医药学报2005(6)课后记本次授课学期是2004至2005学年第一学期,具体授课时间是在2004年10月8日,授课对象为
27、中医临床医学专业02年级春招本科班学生。本次教学对于三焦辨证的历代不同认识,指导学生了解当时的客观情况、医学特点和社会背景等去分析,去科学的从事讨论。力求概念清楚,说理有据,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对于三焦证候表现的讲授以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从理性中得到感性认识。通过教学,学生普遍认识到三焦辨证对温病临床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温病的兴趣。安 徽 中 医 学 院 课 堂 教 学 教 案课程名称温 病 学教学对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02春招教 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授课内容第三章 温病的辨证(四)课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讲授三焦辨证的病变部位、病理阶段和相互传变,使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通过
28、讲授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和相互关系,使学生会区别使用两种辨证纲领,并会有机结合及统一外感热病辨证方法。重点、难点本次内容重点在于三焦辨证的病程阶段和相互传变。难点在于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六经辨证的关系;三焦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课 型理论教学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1、内容程序:先分析三焦辨证的病程阶段和相互传变;然后讨论两种辨证纲领的意义和关系;最后提及有关辨证纲领的几个问题并讨论统一外感热病辨证方法的思路和方案。2、时间安排:病程阶段和相互传变:30分钟;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的意义和关系:15分钟;有关辨证纲领的几个问题及统一外感热病辨证方法的思路:25分钟;最后总结全
29、章及布置复习参考题:10分钟。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温病始上焦,终下焦”?温病的发病和传变都是这样吗?2、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有何关系?在临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3、温病学说中对于卫气营血和三焦的认识与前人的论述主要区别在哪里?参考文献1、吴鞠通三焦辨证源流考辨.新中医,2004,(5):142、中医外感热病辨证方法古今文献研究,中医文献杂志2003(6)3、构建外感热病辨证体系的探讨,中国医药学报2005(3)4、外感热病三维辨证构建基础及完善措施,中国医药学报2005(6)课后记本次授课学期是2004至2005学年第一学期,原教学进度表安排授课时间是2004年10月4日,因假日故于10月9日补课,授课对象为中医临床医学专业02年级春招本科班学生。本次教学,对于三焦辨证的病位浅深层次、病理传变等内容的方式除用口头讲授和多媒体相结合外,还采取了形象的绘图方式加以说明,特别是结合三焦辨证近现代研究成果,以及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八纲辨证等几种中医辨证纲领的认识,探讨统一外感热病辨证方法的思路,激发了学生对温病学学习的重要性的重视和兴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