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doc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理论课用)课程名称授课教师职称授课对象2009级本科各专业授课时间 2010年2月16日-22日计划学时2授课课题: 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二节 计算机技术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产生、发展、特点和分类熟悉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医学应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特点、分类、应用领域难点: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教学法: 启发式示教法教学手段、用具: 大班课讲授,启发式教学,多媒体幻灯片演示,穿插提问和互动教学内容提要、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一节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多媒体教学,1课时 第二节课 计算机技术概述 多媒体教学
2、,1课时讲授与指导内容互动内容设计信息技术运用设计课时分配备注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一、信息与信息社会1、信息(Information):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通过物质载体所发生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以及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内容。一般把它分为宇宙信息,地球自然信息和人类社会信息。信息就像空气和水一样,人类离不开信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三大基础,是物质、能量和信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能量是一切物质运动的动力,信息是人类了解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凭据。2、六次信息革命:语言、文字、选纸术和印刷术、电传输、微电子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多媒体信息和网络化信息。二、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1、
3、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就是获取、加工、存储、传输、应用信息的各种技术。例如:l 计算机技术l 数据库技术l 通信技术l 微电子技术l 遥感技术2、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l 获取信息l 处理信息l 输出信息三、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l 高速大容量化l 综合化l 网络化l 个人化第二节 计算机的发展一、计算机的发展l 计算工具手工阶段l 计算工具手工到机械l 计算工具机械到电动l 计算工具电子数字1、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ENIAC l 意义l 特点2、“电子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冯诺依曼思想:提出了采用二进制和存储程序原则指令和数据一起存储,并提出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
4、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意义:这一思想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真正开始,并指导着以后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计。3.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l 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7年) 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l 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 晶体管时代。l 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0年) 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SSI MSIl 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 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VLSIl 现在,有进入了智能计算机阶段.摩尔定律:每1824个月芯片能力增长一倍。4、计算机在我国的发展1958年,第一台电子管计算
5、机103机1965年,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320机1971年,第一台集成电路计算机TQ-161977年,第一批微型机DJS-050系列1983年,“银河”巨型机研制成功1992年,“银河2”巨型机研制成功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第一阶段(1971-1973):微处理器的低性能阶段,4位机和8位微处理器,主频:15MHZ。第二阶段(1974-1977):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改进阶段,16位微处理器,主频:510MHZ。第三阶段(1978-1983):16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改进阶段,16位微处理器,主频:1030MHZ。第四阶段(1984-1989):32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32位微处理器,主频:1
6、060MHZ。第五阶段(1990-现在):64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64位微处理器,主频:702GHZ。三、计算机的发展方向l 巨型化(不是体积大,而是速度更快、容量更大、通信能力更强、功能更完善)l 微型化(体积缩小、重量减轻)l 网络化(分散的计算机联成网)l 智能化(计算机将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四、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能力强,运行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数据准确度高 3、具有超强“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4、自动化程度高5、通用性强,支持人机交互第三节 计算机的应用一、基本应用1. 科学计算或数值计算: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功能。如人造卫星轨迹的计算、火箭、宇宙飞船的研究设计、发射导弹、气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文化 基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