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工程标准规范建筑给工程标准规范JGJ85-200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pdf
《建筑给工程标准规范建筑给工程标准规范JGJ85-200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给工程标准规范建筑给工程标准规范JGJ85-200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应用技术规程 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anchorage,grip and coupler for prestressing tendons JGJ 852002 JGJ 852002 J 2192002 J 2192002 第 1 页 共 21 页 2002 北 京 2002 北 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应用技术规程 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
2、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anchorage,grip and coupler for prestressing tendons JGJ 85202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3 年 1 月 1 日 2002 北 京 2002 北 京 第 2 页 共 21 页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应用技术规程的公告 应用技术规程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 65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 65 号 现批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3、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852002,自 2003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其中,第 3.0.2、3.0.3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 8592 同时废止。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 年 9 月 27 日 2002 年 9 月 27 日 第 3 页 共 21 页 前 言 前 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59 号文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
4、术内容是:1.预应力筋用锚具不再分为类和类;本规程所指锚具均相当于原规程 JGJ 8592 中的类;2.预应力筋-锚具(或连接器)组装件静载试验时,在计算锚具效率系数(a)的公式中,按预应力筋中包含钢材根数的多少,直接给出了相应的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p)。原规程的附录二取消;3.为力求静载试验方法的统一,本规程补充了三幅试验装置示意图,“试验方法”不再作为正文而列为附录 A;同时,进场验收的锚具(或连接器)不再分为“先锚固后张拉”和“先张拉后锚固”两类体系,统一按前者的装置进行静载试验;并按本规程的要求提出完整的检验报告;4.术语、符号作为一章列出,并与产品的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
5、器GBT 143702000 一致,取消原规程中的附录一;5.在锚具选用方面,不再介绍冷拉热轧钢筋所用的锚具;6.进场验收方面的规定较前详细,便于运作。本规程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主编单位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 30 号;邮编:100013)。本规程参加单位是: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柳州市建筑机械总厂、开封中原预应力工艺设备厂。第 4 页 共 21 页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是:裴、孔繁瑞、庄军生、杨宗放、于滨、李金根、方中予、李宝恪、张清杰。目 次 目 次 目 次.5 1 总 则.6 2
6、 术语、符号.7 2.1 术 语.7 2.2 符 号.8 3 性能要求.9 4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选用.11 5 进场验收.12 6 使用要求.14 附录 A 试验方法.17 A.1 一般规定.17 A.2 静载试验.18 A.3 疲劳试验、周用荷载试验及辅助性试验.20 本规程用词说明.21 第 5 页 共 21 页 1 总总 则则 1.0.11.0.1 为了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合理应用和进场验收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统一其技术要求,制定本规程。1.0.21.0.2 本规程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中使用的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遵守有关的专门规
7、定。1.0.31.0.3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中使用的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第 6 页 共 21 页 2 术语、符号术语、符号 2.1 术术 语语 2.1.12.1.1 锚具 Anchorage 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中,为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其传递到混凝土上所用的永久性锚固装置。2.1.22.1.2 夹具 Grip 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施工时,为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其固定在生产台座(或设备)上的临时性锚固装置;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施工时,在张拉千斤顶或设备上夹持预应力筋的临时性锚固装置。2.1.3
8、2.1.3 连接器 Coupler 用于连接预应力筋的装置。2.1.42.1.4 预应力钢材 Prestressing steel 预应力混凝土用的钢丝、钢绞线或钢筋的统称,用以组成预应力筋。2.1.52.1.5 预应力筋 Prestressing tendon 预应力筋通常由单根或成束的钢丝、钢绞线或钢筋组成。有粘结预应力筋是和混凝土直接粘结的或是在张拉后通过灌浆使之与混凝土粘结的顶应力筋;无粘结预应力筋是用塑料、汕脂等涂包预应力钢材后制成的,可以布置在混凝土结构体内或体外,且不能与混凝土粘结,这种预应力筋的拉力永远只能通过锚具和变向装置传递给混凝土。2.1.62.1.6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
9、件 Prestressing tendon-anchorage assembly 单根或成束状态的预应力筋和安装在端部的锚具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2.1.72.1.7 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 Prestressing tendon-grip assembly 单根或成束状态的预应力筋和安装在端部的夹具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2.1.82.1.8 预应力筋-连接器组装件 Prestressing tendon-coupler assembly 单根或成束状态的预应力筋和连接器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2.1.92.1.9 内缩 Draw-in 第 7 页 共 21 页 预应力筋在锚固过程中,由于锚
10、具各零件之间、锚具与预应力筋之间的相对位移和局部塑性变形所产生的预应力筋的回缩现象。回缩长度与锚具构造形式和张拉工艺有关。2.1.102.1.10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Ultimate tensile force of tendon-anchorage assembly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在静载试验过程中达到的最大拉力。2.1.112.1.11 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Ultimate tensile force of tendon-grip assembly 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在静载试验过程中达到的最大拉力。2.1.122.1.12 受力氏度 Tension
11、length 锚具、夹具、连接器试验时,顶应力筋两端的锚具、夹具之间或锚具与连接器之间的净距。2.1.13 2.1.13 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 Efficiency factor of prestressing tendon 受预应力钢材根数等因素的影响,考虑预应力筋应力不均匀的系数。2.2 符符 号号 pA 预应力筋-锚具、夹具组装件中各根预应力钢材特征(公称)截面面积之和;,n 为预应力钢材根数;pApknApkA预应力钢材单根试件的特征(公称)截面面积;apuF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pmF预应力筋的实际平均极限抗拉力。由预应力钢材试件实测破断荷载平均值计算得出;也可表示为 p
12、pmpmAfF=gpuF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ptkf预应力钢材的抗拉强度标准值;pmf试验所用预应力钢材(截面以计)的实测极限抗拉强度平均值;pkAapu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预应力筋的总应变;a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得的锚具效率系数:g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得的夹具效率系数:第 8 页 共 21 页 p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3 性能要求性能要求 3.0.13.0.1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性能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 的规定。3.0.2 在预应力筋强度等级已确定的条件下,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静
13、载锚固性能试验结果,应同时满足锚具效率系数(3.0.2 在预应力筋强度等级已确定的条件下,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静载锚固性能试验结果,应同时满足锚具效率系数(a)等于或大于 0.95 和预应力筋总应变()等于或大于 2.0%两项要求。)等于或大于 0.95 和预应力筋总应变()等于或大于 2.0%两项要求。apu3.0.3 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由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定的锚具效率系数(3.0.3 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由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定的锚具效率系数(a)和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组装件受力长度的总应变()确定。锚具效率系数()和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组装件受力长度的总应变()
14、确定。锚具效率系数(apua)应按下计算:)应按下计算:pmpapuaFF=(3.0.3)(3.0.3)式中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式中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apuFpmF应力筋的实际平均极限抗拉力。由预应力钢材试件实测破断荷载平均值计算得出;应力筋的实际平均极限抗拉力。由预应力钢材试件实测破断荷载平均值计算得出;p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p应按下列规定取用: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中预应力钢材为 1 至 5 根时,应按下列规定取用: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中预应力钢材为 1 至 5 根时,p=1;6 至 12 根时,=1;6 至 12 根时,p=0.99
15、;13 至 19 根时,=0.99;13 至 19 根时,p=0.98;20 根以上时,=0.98;20 根以上时,p=097。=097。当预应力筋-锚具(或连接器)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应由预应力筋的断裂,而不应由锚具(或连接器)的破坏导致试验的终结。预应力筋拉应力未超过 0.8时,锚具主要受力零件应在弹性阶段工作,脆性零件不得断裂。当预应力筋-锚具(或连接器)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应由预应力筋的断裂,而不应由锚具(或连接器)的破坏导致试验的终结。预应力筋拉应力未超过 0.8时,锚具主要受力零件应在弹性阶段工作,脆性零件不得断裂。第 9 页 共 21 页 3.0.43.0.4 用于承
16、受静、动荷载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除应满足静载锚固性能要求外,尚应满足循环次数为 200 万次的疲劳性能试验要求。疲劳应力上限应为预应力钢丝或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的 65(当为精轧螺纹钢筋时,疲劳应力上限为屈服强度的 80),应力幅度不应小于 80MPa。对于主要承受较大动荷载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要求所选锚具能承受的应力幅度可适当增加,具体数值可由工程设计单位根据需要确定。ptkf 3.0.53.0.5 在抗震结构中,预应力筋猫具组装件还应满足循环次数为 50 次的周期荷载试验。组装件用钢丝或钢绞线时,试验应力上限应为 0.8;用精轧螺纹钢筋时,应力上限应为其屈服强度
17、的 90。应力下限均应为相应强度的 40。ptkf3.0.63.0.6 锚具尚应满足分级张拉、补张拉和放松拉力等张拉工艺的要求。锚固多根预应力筋的锚具,除应具有整束张拉的性能外,尚宜具有单根张拉的可能性。3.0.73.0.7 夹具的静载性能,应由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定的夹具效率系数(g)确定。夹具效率系数(g)应按下式计算:pmgpugFF=(3.0.7)式中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gpuF 试验结果应满足夹具效率系数(g)等于或大于 0.92 的要求。当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应由预应力筋的断裂,而不应由夹具的破坏导致试验终结。3.0.83.0.8 夹具
18、应具有良好的自锚性能、松锚性能和安全的重复使用性能。主要锚固零件宜采取镀膜防锈。3.0.9 3.0.9 永久留在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中的预应力筋连接器,应符合锚具的性能要求;用于先张法施工且在张拉后还将放张和拆卸的连接器,应符合夹具的性能要求。第 10 页 共 21 页 4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选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选用 4.0.14.0.1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按锚固方式不同,可分为夹片式(单孔和多孔夹片锚具)、支承式(镦头锚具、螺母锚具等)、锥塞式(钢质锥形锚具等)和握裹式(挤压锚具、压花锚具等)四种。工程设计单位应根据结构要求、产品技术性能和张拉施工方法,按表 4.0.1 选用锚具
19、。表 4.0.1 锚 具 选 用 表 4.0.1 锚 具 选 用 选用锚具形式 固定端 预应力筋品种 张拉端 安装在结构之外 安装在结构之内 钢绞线及钢绞线束 夹片锚具 夹片锚具 挤压锚具 压花锚具 挤压锚具 高强钢丝束 夹片锚具 镦头锚具 锥塞锚具 夹片锚具 镦头锚具 挤压锚具 挤压锚具 镦头锚具 精轧螺纹钢筋 螺母锚具 螺母锚具 4.0.24.0.2 顶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用锚具在锚固部位的布置,应根据锚具型号、顶应力筋数量、混凝土强度等级等条件,进行局部承压验算。锚具间距应满足最小间距的要求。当锚具下的锚垫板要求采用喇叭管时,宜选用钢制或铸铁的产品,锚垫板下应设置足够的螺旋钢筋或网状分布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工程 标准规范 JGJ85 2002 预应力 筋用锚具 夹具 连接器 应用技术 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873412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