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工程标准规范建筑给工程标准规范JTJ066T-98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pdf
《建筑给工程标准规范建筑给工程标准规范JTJ066T-98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给工程标准规范建筑给工程标准规范JTJ066T-98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pdf(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 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 P S)测量规范G l o b a l P o s i t i o n i n g S y s t e m(G P S)S u r v e y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f o r H i g h w a yJ T J/T 0 6 6-9 8主编单位: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施行日期:1 9 9 8年 1 2月1日关于发布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 (G P S)测量规范 的通知交公路发 1 9 9 8 J 4 0 1 号各省、自治区交通厅,北京市交通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工程局,重
2、庆市交通局,部属公路设计、施工、科研、监督、监理单位,公路院校:现批准发布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 P S)测量规范)(编号J T J/T 0 6 6-9 8),作为推荐 性行业标准,自1 9 9 8 年1 2 月1日 起施行。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 S)测量规范 由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希望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间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以便修订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1 9 9 8 年 7 月 2日前言 根据交 通部1 9 9 4 年下达的编制 公路全球定 位系 统(G P S)测量规范 任务,成立了由交通部第一
3、公路勘察设计院为主编单位的编制 组。公路部门是 8 0 年代后期开始运用 G P S测量技术的,随着G P S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其运用更加广泛。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建立公路工程G P S测量控制网的原则、精度和作业方法。本规范共八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GP S控制网分级与设计、选点与埋石、观测、基线解算与检核、G P S控制网平差计算、成果验收与资料提交等。本规范系首次编制,加之GP S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函告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地址:7 1 0 0 6 8 西安市友谊西路 8 7
4、号;电话:0 2 9-7 2 1 0 2 4 9)0 主要起草人员:陈永耀黄文元王溯先1 总则1.0.1 为 规定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 lo b a l P o s i t io n i n g S y s t e m,缩写为G P S)建立公路工程G P S 测量控制网的 原则、精度和作业方法,特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是依据 公路勘测规范(J T J 0 6 1),并参照 全球定位系统(G P S)测量规范(C H 2 0 0 1-9 2)的有关规定,在收集、分析、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1.0.3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工程项 目的各级 GP S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1.0
5、.4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技术建立公路平面控制网时,应根据 公路勘测规范);(J T J 0 6 1)中规定的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精度等确定相应的GP S控制网的等级。1.0.5 G P S测量采用 WGS-8 4大地坐标系。当公路工程GP S控制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 1 9 5 4 年北京坐标系、1 9 8。西安坐标系或抵偿坐标系时,应进行坐标转换。各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见附录 Ao 高程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 1 9 5 6 年黄海高程系或 1 9 8 5 国家高程基准。1.0.6 G P S测量时间系统为协调世界时(UT C)。在作业过程中,附录D G P S 观测
6、手簿”中的开、关机时间可采用北京时间记录1.0.7 G P S 接收机及附 属设备均应按有关规定定期 检测。1.0.S GP S控制测量应按有关规定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1.0.,在提供 G P S控制测量成果资料时,应执行保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2 术语2.0.1 基线B a s e l i n e 两测量标志中心的几何连线。2.0.2 观测时段O b s e r v a t i o n s e s s i o n GP S接收机在测站上从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进行观测到停止观测的时间长度。2.0.3 同步观测S i m u l t a n e o u s o b s e r v a t i o n
7、 两台或两台以上 G P S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2.0.4 同步观测环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o b s e r v a b l e l o o p 三台或三台以上 G P S 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2.0.5 独立基线I n d e p e n d e n t b a s e l i n e 由独立观测时段所确定的基线。2.0.6 独立观测环 I n d e p e n d e n t o b s e r v a b le l o o p 由 独立基线向 量构成的闭合 环。2.0.7 自由基线F r e e b a s e l i
8、n e 不属于任何非同步图形闭合条件的基线。2.0.8 复测基线D u p l i c a t e me a s u r e b a s e l i n e 观测两个或两个以上观测时段的基线。2.0.,边连式L i n k m e t h o d b y a b a s e l i n e 相邻图形之间以一条基线边相连接的布网方式。2.0.1 0 无约束平差N o n-c o n s t r a i n e d a d j u s t m e n t 在一个控制网中,不引入外部基准,或虽引人外部基准但并不产生控制网非观测误差引起的变形和改正的平差方法。2.0.1 1 公路抵偿坐标系 C o m
9、 p e n s a t i o n c o o r d i n a t e s y s t e m f o rh i g h wa y 在建立公路控制网时,根据需要投影到抵偿高程面上和(或)以任一子午线为中央子午线的一种直角坐标系。2.0.1 2 首级控制网 F i r s t c l a s s c o n t r o l n e t w o r k 为一个公路工程项 目而建立的精度等级最高,并同国家控制点联测能控制整个路线的控制网。2.0.1 3 主控制网 M a i n c o n t r o l n e t w o r k 为满足公路测设放线或施工放样,在首级控制网基础上加密并贯通整
10、条公路的控制网。2.0.1 4 天线高An t e n n a h e i g h t 观测时天线平一 气 相 位中 心至测站中 心标志 面的高度。3 G P S 控制网分级与设计3.1 G P S控制网分级3.1.1 根据公路及特殊桥梁、隧道等构造物的特点及不同要求,G P S 控制网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共四个等 级。各级G P 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规定见表 3.1.1 0 表 3.1.1 G P S控制网的生要技术指标级 别 每 对相邻点平均距离d (k m)固定 误差 a (mm)比 例 误差 石 (p p m)最弱 相邻点点 位中误差,(mm)路 线特 殊构造 物路 线特 殊构
11、造物路 线特殊 构造物一级4.0簇 1 055 215 01 0二 级2.0簇 1 05镇 525 01 0三 级1.0镇 1 05簇 1 025 01 0四 级0.5提 1 0镇 2 05 0 注:各级 G P S 控制 网每对相 邻点 间的最 小距离应 不小 于平均距 离的 1/2,最 大 距离不 宜大干平 均距 离的 两 倍;特殊构造 物指对 施工 测量精度 有特殊 要求 的桥梁、隧道 等构造物3.1.2 G P S 控制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按下式计算确定:a=了a 2+(b d)(3.1.2)式中:。弦长标准差(m m);a 固定误差(m m);b 比例误差(p p m);d 一一相邻
12、点间的距离(k m).3.2 G P S 控制网设计3.2.1 G P S 控制网的布设应根据公路等级、沿线 地形地物、作业 4时卫星状况、精度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设计,并编制技术设计书(或大纲)。3.2.2 G P S 的WG S-8 4 大地坐标系统转换到所选平面坐标系时,应使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 2.5 c m/k m。根据测区所处地理位置及平均高程情况,可按下列方法选定坐标系统:3.2-2.1 当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 2.5 c m/k m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 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3.2.2.2 当投影长度变形值大于 2.5 c m/k m时,可采用公路抵偿坐标系,并可选用下列方
13、式:(1)投影于 1 9 5 4 年北京坐标系或 1 9 8。西安坐标系椭球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2)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 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3)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3.2.3 G P S控制网采用公路抵偿坐标系进行坐标转换时,应确定以下技术参数:参考椭球及其相应的基本参数;中央子午线经度值;纵横坐标的加常数值;投影面正常高;测区平均高程异常值;起算点坐标及起算方位角。公路抵偿坐标系所采用的椭球中心、轴向和扁率应与国家参考椭球相同。3.2.4 公路路线 过长时,可视需要将其分为多个投影带。在各分带交界附近应布设一对相互通视
14、的GP S点。3.2.5 同一公路工程项目中的特殊构造物的测量控制网应同该项目测量控制网一次完成设计、施测与平差。当特殊构造物测量控制网的等级要求高时,宜以其作为首级控制网,并据以扩展其它测量控制网。3.2.6 当G P S控制网作为公路首级控制网,且需采用其它测量方法进行加密时,应每隔5 k m设置一对相互通视的G P S 点。当 G P S首级控制网直接作为施工控制网时,每个 G P S点至少应与一个相邻点通视。3.2.7 设计G P S控制网时,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并包含较多的闭合条件。3.2.8 G P S 控制网由 非同步G P S 观测边 构成多 边形闭合环或附合路线时
15、,其边数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级 G P S控制网应不超过 5条;二级G P S 控制网 应不超过6 条;三级 G P S控制网宜不超过 7 条;-一 四级 G P S控制网宜不超过 8 条。3.2.,一、二级 G P S控制网应采用网连式、边连式布网;三、四级GP S控制网宜采用铰链导线式或点连式布网。G P S 控制网中 不应出 现自由 基线。3.2.1 0 G P S 控制网应同附近等级高的国家平面控制网点联测,联测点数应不少于 3 个,并力求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本控制网。当G P S 控制网 较长时,应增加联测点的数量。路线附近具有等级高的G P S点时,应予以联测。同一公路工程项目的 G
16、P S控制网分为多个投影带时,在分带交界附近应同国家平面控制点联测。3.2.1 1 G P S点需要进行高程联测时,可采用使G P S点与水准点重合,或G P S点与水准点联测的方法。平原、微丘地形联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6 个,必须大于 3 个;联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 2 0 k m,且应均匀分布。重丘、山岭地形联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 1 0 个。各级G P S 控制网的高程联测应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4 选点与埋石4.1 准备4.1.1 在编制技术设计书(或大纲)前应搜集与公路工程有关的以下资料:测区1:1 0 0 0 0 1:5 0 0 0 0 地形图;既有各类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控制点的
17、平面坐标、高程、坐标系统、技术总结等;测区的气象、地质、地形、地貌、交通、通信及供电等资料;路线走向、线位布设、路线设计数据及大型构造物位置等资料。4.1.2 按技术设计书(或大纲)要求,进行 G P S控制网技术设计。4.2选点4.2.1 选点员 应按技术设计要求进行踏勘,并实地核对、调整、确定点位。点位应有利于采用其它测量方法扩展和联测。对需做水准联测的点位还应踏勘水准路线。4.2.2 点 位应选在 基础稳定,并易于长期保存的地点。4.2.3 点位应便于安置 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 1 5。的成片障碍物,否则应绘制点位环视图。4.2.4 点位附 近不应有强烈 干扰
18、卫星信号接收 的物体。点位距大功率无线电 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的 距离应不小于4 0 0 m;距 2 2 0 k V以上电力线路的距离应不小于 5 0 m.4.2.5 点位应利于公路勘测放线与施工放样,且距路线中心线不宜小于 5 0 m,并不大于3 0 0 m。对于大型桥梁、互通式立交、隧道等 7还应考虑加密布设控制网的要求。4.2.6 G P S 控制点需要设方位点时,其目 标应明显,便于观测;与G P S点的距离不宜小于 5 0 0 m,且与路线垂直。4.2.7 G P S 控制网的点名应沿公路前进方向顺序编号,并在编号前冠以 GP S”字样和等级。当新点同原有点重合时,应采用原有
19、点名。同一个G P S控制网中严禁有相同的点名。4,2.8 选定的点位应标注于 1:1 0 0 0 0 或 1:5 0 0 0 0的地形图上,并绘制 G P S控制网选点图,填写GP S点之记,点之记格式见附录 B。4.3埋石4.3.1 各 级G P S 点的标石均应设有中心标志。中心标志用直径不小于 1 4 mm的钢筋制作,并用清晰、精细的十字线刻成直径小于 I m m的中心点。标石表面应有GP S点名及施测单位名称。4.3.2 G P S点的标石可按附录 c预制,亦可现场浇制。埋设时坑底应填以砂石并捣固密实,或现浇 2 0 c m厚的混凝土。埋设的(G P S点应待沉降稳定后方可使用。4.
20、3.3 G P S点位于山区岩石地段时,可利用基岩凿成坑穴,埋入中心标志并浇灌混凝土。标石顶端外形尺寸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4.3.4 G P S点位于耕作地区时,应埋设于非耕种地上,并露出地面少许;当必须埋设于耕地时,标石顶面应埋设于耕种表土层以下。对冰冻地区,其埋设深度应大于该地区的冰冻深度。4.3.5 G P S 点位于沙丘或土层 疏松地区,应适当增大标石尺寸和基坑底层现浇混凝土的面积与厚度。4.3.6 当有牢固永久性建筑物可用以设置标石时,可在建筑物上凿孔埋入中心标志并浇灌混凝土.其顶端外形尺寸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4.3.7 利用原有平面控制点时,应确认该点标石完好,并符合同级GP S点
21、观测与埋石要求,且能长期保存。84.3.8 为特殊构造物而设计的一、二级 U P S控制网可视需要埋设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4.3.,所有U P S点在埋石处应设置明 显的指向标志,并现场绘制交通路线略图,填写点之记。5 观测5.1 技 术 指 标5.1.1 G P S 控制网观测基本技术指标规定见表 5.1.1.表5.1.1 G P S控制网观测基本技术指标百 几 一 一 tc 99一级二 级三级四级卫星高 度角 勺弃 1 53 1 53 1 53 1 5数据采集间隔(s)3 1 53 1 53 1 53 1 5观测时 间静 态定位(m in)3 9 03 6 0李4 53 4 0快速 静
22、态(m in)2 0妻 1 53 1 0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G I)U P)(6(6蕊 88重复测量的最少基线数(%)5)5)5)5施 测 时 段 数)223 13 1有 效 观 侧 卫 星 总 数66445.2 观 测 计 划5.2.1 进入测区 前,应事先编制G P S 卫星可见 性预报表。预报表应包括可见卫星号、卫星高度角、方位角、最佳观测星组、最佳观测时间、点位图形强度因子、概略位置坐标、预报历元、星历龄期等。5.2.2 观测作业前,应根据接收机台数、G P S图形、卫星可见性预报表编制观测计划。在实施中,应依照实际 作业情况,及时作出调 整。5.2.3 观测作业后,应及时绘制联测草
23、图以备后续作业调度使用。1 05.3 作 业 要 求5.3.1观侧组必须执行调度计划,按规足 的时 间进行同步观侧作业。5.3.2 观 测人员必须 按照G P S 接收机操作手 册的规定进行观测作业。5.3.3 天 线安置在 脚架 上直接对中整 平时,对中精度为l m m,5.3.4 天线安置在规标上时,应将标志中心投影至基板上,然后在基板上对中整平。如规标顶部对信号有干扰,则应卸去。5.3.5 每时段观测应在测前、测后分别量取天线高。两次天线高之差应不大于 3 m m,并取平均值作为天线高。5.3.6 观测时应防 止人员或其它物体触动天线或遮挡信号。5.3.7 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应随时注
24、意卫星 信号和信息 存储情况。当接收或存储出现异常时,应随时进行调整,必要时应及时通知其它接收机以调整观测计划。5.3.8 在现场应按规定作业顺序填写观测手簿,不得事后补记。观测手簿的格式见附录 D,5.3,经检查所有规定作业项目全部完成,且记录完整无误后方可迁站。5.3.1 0 每日 观测结束后,应将外业数据文件及时转存到磁盘上,不得作任何剔除或删改。磁盘应贴好标签,并妥善保存。6 基线解算与检核6.0.1 外业观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和质量分析,检查其是否符合规范或技术设计要求6.0.2 基线解算中所需的起算点坐标,可按下列顺序选用:国家或其它等级高的G P S 控制网点的既有W
25、G S-8 4坐标值;国 家或其它等级高的 控制点转换至WG S-8 4 后的坐标值;-G P S单点定位观测 2 h以上的平差值提供的 WG S-8 4坐标值。6.0.3 当G P S 控制网点间距离小于2 0 k m时,可不考虑对流层和电离层的修正;当大于 2 0 k m时,每时段应于始、中、终各观测一次气象元素,并采用标准模型加入对流层和电离层的修正。6.0.4 采用M台接收机同步观测时,每一时 段应解算出M(M-ll/2条 G P S基线向量边,并计算出该观测时间段的同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当各基线的同步观测时间超过观测时间段的 8 0时,其闭合差值应符合式(6.0.4-1)一(6.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工程 标准规范 JTJ066T 98 公路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 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873470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