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广西贺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贺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西贺州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那么无法家 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 宾
2、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 蠡O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 师败,遂杀吴太子。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注释振:救济。吊:慰问。成:讲和,和解。弊:同“疲”。10 .以下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人恒过C.越王勾践反国D.厚遇宾客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人恒过C.越王勾践反国D.厚遇宾客举:选拔,任用过:错误反:同“返”,返回遇:对待,招待A.舜发于吠亩之中B.行拂乱其所为C.置胆于坐D.而越大破吴11 .以下加
3、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12 .以下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发现和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B.【乙】文写的是: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通过礼贤下士、 与民同劳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大败吴国。C.【甲】文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练的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 点。D.【乙】文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终破吴的故事可以用作甲文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13 .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2分)译文: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译文: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17.作者在描写小石潭的特征时融入了自己什么样的感受?你如何看待作者这样的感 受?(3分)答:作者在描写小石潭的特征时融入了自己复杂的感受,一方面是乐,一方面是凄 清。(1分)我能够理解作者这种特殊的感受。(0.5分)看到美丽的景色,自然让人 心情愉悦;然而生活中遭遇挫折,加上环境的凄清,难免又产生悲凉之感。(1. 5
5、分)(或 者:我不认同作者这种感受。(0.5分)我们青少年,应该乐观向上,积极面对困难和挫 折,努力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L 5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2014广西贺州)鱼我所欲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
6、独贤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那么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A.所欲有甚于生者B.故不为苟得也 C.万钟于我何加焉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11 .以下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甚:厉害苟得:苟且得到加:增加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12 .与“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这句话中“而”字意思
7、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学而不思那么罔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D.朝而往,暮而归 13.以下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比照,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比照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C.屈原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 悲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D.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那么凡可以得
8、生者何不用也。译文:(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译文:【参考答案】11. C (加:益处,好处。)12. B (原句中的“而”与B项中的“而”都是转折连词,但是。A.并列连词,又, 并且;C.顺承连词,来,就;D.表修饰,可不译。)13. A (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是比喻论证。)14. (1)那么一切可以用来得到生存的方法,什么手段不用呢?(那么:那么,0. 5分;可以:可以用来,1分,者:的方法,0. 5分;句意通顺1 分)(2)用脚踢着(践踏或踩过)(的东西)来给别人(人家)吃,是乞丐也不愿意接受。(补充省略充分“之”:东西,0. 5分;“之”:代词,别人,人家,0. 5分;句意通
9、顺 2分。)(2011广西贺州)小石潭记(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蟆,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10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10、为哪一项()A.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B.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为乐)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年轻人)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认为,以为)11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12 .选文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潭水的清洌?第(3)段写潭水的来源及岸势,运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分)13 .佳句赏析。(3分)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你的赏析:【参考答案】10、D11、(1)(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局部翻过来露出水面。(2)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
11、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12、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三个角度描写。13、这句话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描写小石潭寂静、凄清的环境,抒发了悄怆悲 凉的心境。(或从其他角度进行赏析,言之有理即可)(2009广西贺州)【甲】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竹之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予云:“何陋之有?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那么何时
12、而乐耶?其必日“先天吾谁与归?)(1 分)吾谁与归?)(1 分)(0. 5 分)(0. 5 分)(0. 5 分)(0. 5 分)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11 .以下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2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字。(2分)(1)无案牍之劳形(*(2)微斯人,吾谁与归( *(3)孔子云:何陋之有(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3 .翻译句子。(6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3分)(2)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译文:(3分
13、)14 .批注是一种实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作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等。请 参考下面例如,在【乙】文三个画线句子中选择其中一句进行批注。(3分):例如:【甲】文读书批注卡作者刘禹锡内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批注一 “上” 一 “入”,灵活机动,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环境雅 致、闲适、清静的特点。【乙】文读书批注卡作者刘禹锡 内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批注【参考答案】11. B12. (1)使劳累 (2)没有 (3)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4)结构助词,的13.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高尚)。(2)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 朝廷做官)就要为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不在朝廷做官
14、)就要为国君忧虑。14. 范仲淹 内容及批注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喜”一“悲对 比鲜明,表现出了作者平和、高尚、豁达的品格。是进亦忧,退亦忧:一“进”一“退”, 处境迥然,表现出了作者不计个人得失,而心系国家命运、人民生活的博大胸怀。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 “先”一 后一 忧”一 乐形成比照,表达 出了作者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操,也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作者和内容 1分,批注2分。批注与选句内容相符,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007广西贺州)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那么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愁愁然,
15、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 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恶,蹄之。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9、以下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愁愁然,莫相知(互相)*B、益习其声(熟悉,习惯)*C、终不敢搏(击,扑)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才)10、以下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便舍船,从口入 B、技止此耳/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C、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益习其声/曾益其所不能 1
16、1、以下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驴),悄悄地出来接近它。B、以为且噬己也,甚恐:(老虎)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C、驴不胜怒,蹄之:驴子禁不住发怒,就用蹄子踢老虎。D、技止此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112、以下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这那么寓言叙写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告诉人们:貌似强大的对手其实 并不可怕。B、文章对驴的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借助对老虎外形、神态和心理描写从侧面表现驴 愚不可及的形象。*,一鸣,、,一蹄貌似强大的驴,本领仅此而已。驴的形象,正是对
17、现实中外 强中干之人的写照。D、这那么寓言启示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探究的实践过程,也就是从现象 到本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参考答案】9、 A 10、 C 11、 A 12、 B【参考译文】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了一头去。驴运到后却没有什 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驴是个庞然大物,以为它是什么神物,躲藏在树林 里偷偷看它,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惊恐疑惑,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有一天,驴叫了一 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来来回回地观察驴,觉 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
18、终不 与它搏斗。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越来越轻侮,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 虎。老虎于是很高兴,心里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 ”于是跳起来大 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然后才离开。(2006广西贺州)14.甲文中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和乙文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 的道理?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0.B ll.C 12.A13.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不断增加他原来不具有 的才能。勾践攻打吴国,吴国的军队战败了,(勾践)于是杀了吴国太子。14.逆境造就人才(只有经得起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19、。现实生活中我们 如【参考译文】【乙】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 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 ”他亲身耕作,夫 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 招待宾客热情城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 到吴国作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会了, 唯独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攻打吴国。吴军大败,越军还杀死吴国的太子。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
20、都在与齐、晋之战中死亡。 越国大败了吴军。(2020广西贺州)【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破裂而不 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 然假设神人;余那么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盖 余之勤且艰假设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 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育常有
21、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 蒲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 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注释】豕(s h i):猪。蒲:水杨树。笞(ch I):用竹板、荆条打。鬻(y 1):卖(1)以下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B.腰白玉之环C.王育少孤贫B.腰白玉之环C.王育少孤贫在腰间佩戴孤独D.育将鬻己以偿 归还(2)以下加粗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无鲜肥滋味之享B.以中有足乐者何陋之有(陋室铭)不以物喜(岳阳楼记)C.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22、)D.令育与其子同学欲穷其林(桃花源记)(3)以下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文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动词,从穿着佩戴方面写出“同 舍生”生活之奢华,生动传神。B.【乙】文郭子敬“闻而嘉之”是被王育宁愿卖了自己也要赔偿主人家损失的行为和 求学的精神所感动。C.【甲】文作者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D.【甲】【乙】两文都运用比照手法,突出强调了宋濂和王育求学路上的艰难困苦。(4)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5)甲乙两文的主人公最终学有所成,你觉得关键在于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中 获得的启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贺州 历年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13 答案 翻译 截至 202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