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寻迹避障小车设计..docx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寻迹避障小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寻迹避障小车设计..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沧州师范学院2019届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循迹避障小车设计学 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专 业:自动化年 级:2015级姓 名:李颖学 号:1514226126指导教师:鲁明珠、岳勇教师职称:教 授 2019 年 06 月 19 日 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指导教师鲁明珠和岳勇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其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所有合作者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设计(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
2、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特此郑重声明。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沧州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设计(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设计(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设计(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设计(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目 录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循迹避障小车1摘 要1Abstract21绪论31.1研究背景31.2研究现状41.3研究目的41.4研究内容52系统总体方案及各模块设计52.1总体方案设计52.2各模块方案论证62.2.1供电模
3、块的设计62.2.2循迹部分设计62.2.3速度检测模块设计72.2.4避障模块设计82.2.5驱动电机选择92.2.6电机驱动器件102.2.7核心控制器113硬件设计123.1单片机控制电路123.2电机驱动电路143.3速度检测模块电路153.4PWM调速原理163.5循迹检测电路163.6障碍物检测电路183.7液晶显示电路194软件设计214.1系统控制流程图214.2驱动单元的实现214.2.1循迹算法设计214.2.2避障驱动设计224.2.3速度检测及控制设计234.3路径规划设计244.4小车位置设计255调试286结论30参考文献32致 谢34附 录35附录一原理图35附录
4、二程序36沧州师范学院2019届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循迹避障小车李颖摘 要 由于交通事故的频繁和军事以及工业等方面的需求,研究智能追踪避障车已被提上了日程。通过分析,确立了以STC89C52RC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的智能寻迹避障小车。并对软硬件进行设计,采用红外光电传感器对行驶道路进行感知,采用超声波检测装置对障碍物进行识别,采用L293D驱动芯片对直流电机进行驱动,通过对PWM脉冲波的控制实现对小车速度的控制。最后,结合PID控制算法对程序的编写实现小车整体运行效果,并可在液晶显示器中显示小车行进速度。关键词 STC89C52RC 传感器 PWM调速 循迹避障 PID控制算法1沧州
5、师范学院2019届毕业设计(论文) Intelligent tracing obstacle avoidance trolley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Li Ying Directed by Lu Mingzhu and Yue Yong Abstract Due to the frequent traffic accidents and military and industrial requirements, research on intelligent tracking and obstacle avoidance vehicles has
6、 been put on the agenda. Through analysis, the intelligent tracing obstacle avoidance car with STC89C52RC MCU as the core controller is established.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are designed, the infrared photoelectric sensor is used to sense the driving road, the ultrasonic detecting device is used to
7、 identify the obstacle, the L298 driving chip is used to drive the DC motor, and the control of the PWM pulse wave is used to control the speed of the trolley. . Finally, the overall running effect of the car is realized by writing the program, and the traveling speed of the car can be displayed in
8、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Keywords STC89C52RC Sensor PWM speed regulation Tracking obstacle avoidance PID control algorithm 1绪论1.1研究背景众所周知的是,智能小车也被叫做轮式机器人,随着其逐渐的发展,当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标准 1。机器人不仅非常灵活,还能够帮助人们在危险环境中进行探索,同时也能帮助人们提高生产率。它已被广泛用于世界各地的生产和生活领域,它不仅在智能玩具类有广泛的应用,在其他领域也有卓越的成就。基本上,它可以实现一些简
9、单的,如跟踪,避障,检测补丁,搜索光线,避免悬崖。飞思卡尔智能车处于最前沿。随着全球高科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制造业迅猛发展并且日益壮大。作为移动机器人的基础,智能汽车在智能全球化浪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正在应用更多的高科技和硬件设备。智能车不仅能用于竞争的模式,还能广泛地服务于公众。我国作为一个科技大国,在诸多科技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在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不断提高自动化技术的环境下,智能汽车的发展掀起了一场飓风。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的快速传播的环境下,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开展和研发在智能汽车上的应用。智能跟踪车,也称为自动导引车(AGV)2,是一种不需要人为操作运行,而可根据自身设定的行车路线行走
10、的安全运输车辆。其特点为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可以根据要求在具体的实施环境下,通过电脑程序来控制其行动轨迹和动作,实现了灵活准确、安全的更改小车运行线路的目的,且降低了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资金消耗。AGV汽车依靠电池提供动力源,且具有清洁环保,运输过程中无噪音的特点,符合当前环保的主流趋势。此外AGV汽车通常还装有装卸功能的设备,能够自动实现对货物的装卸,符合当前自动化系统及人工智能系统综合发展的趋势。从AGV的初步生产到现在已经占据了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信号处理和传感器等多个学科领域。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代技术创新:(1)第一代智能车没有装备任何检测装置及传感器,只是装有几个简单的开关
11、元件,通过程序的编写只能实现在已知的的环境下运行,同时这个环境是不能改变的。(2)支持离线编程的第二代智能车具有感知功能,且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改变做出简单的应对。此种小车是根据闭环反馈控制理念进行设计的,并开始装备有简单的传感器,能够对自身车速、运行线路、及其它简单的物理量进行读取3。(3)第三代智能车所具备的智能化功能仍处于研发阶段,利用各种外部传感器构成传感系统,根据外部环境和信息的变化而变化。智能跟踪车辆对结构化或半结构化工作环境中的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为了使智能车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一方面,它应具有更高的智能性和更广泛的应用能力来研究新的传感器;另一方面,有必要掌握各种传感器信息
12、融合技术,使循迹小车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获得周围环境,及时得到正确的响应。1.2研究现状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由于计算机,电子通信技术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已经从理论领域转向实际领域。因此,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浪潮已经在国外建立起来,世界各国或国际组织都加大了对机器人的研究力度并投入了巨额资金。其中,许多具有研究价值和重要军事意义的机器人已经受到许多西方国家的关注。韩国科技部在20世纪末启动了一系列机器人项目。在信息社会技术计划中,欧盟启动了很多可用于危险领域的机器人,并利用机器人的互动行为等项目研究,如博物馆的存在。2013年,Irobot推出了一款名为braava的新型机器人,它
13、可以模拟人工蹲姿,并使用室内GPS导航系统的先进GPS技术生成房间地图。确定方向,以及遇到障碍物和记忆的区域。同一年,我国发射了首颗“玉兔”号月球探测小车。可以看出,由于在国家层面引入了各种计划和制度,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同时,要大力推进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自动化,就要不能忽略工业机器人技术、关键材料和配件的开发和市场化的重要性,这对中国机器人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1.3研究目的我们设计了智能跟踪车,通过计算机编程控制小车。它不需要人类的判断和控制。该智能车的成功研究对智能车的开发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车辆的发展提供了合理可行的研究方向。且其还具有较为广泛的
14、应用背景,比如,应用在月球探测上,通过小车精准着落,准确运行,可推动我们对月球的探索步伐;在医疗领域上的成功应用,可以减小手术对人体的伤害,较为准确的探寻到病原体位置,从而达到彻底根除病原体目的;在快递运输方面,可推动无人驾驶汽车的快速发展,降低人工劳动力,提高运输效率;在军工方向的运用,可研发出更多智能化的高尖端武器,降低人员伤亡。由此可见,智能循迹小车的研究具有较为宽广的应用背景,且其的进步和发展对各行各业具有重要的意义。1.4研究内容本次设计的智能车通过软件编写及硬件电路的设计,基本上使小车具有了自动识别、跟踪、避障、速度显示等功能,且还能实现在特定地点的准确停车。在设计中,我采用PWM
15、模式实现对小车速度的调控,通过LCD屏幕显示电车的速度5。该软件采用常用的PID控制算法作为主模式,实验测试结果满足要求。本文把控制电路作为核心,采用红外遥控器控制小车的启动和停止,起到了远程控制的作用。很容易实现启动,停止,向左转,向右转,向前和向后移动以选择最佳路径的功能。论文一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单介绍了智能循迹避障小车的背景意义;第二部分是介绍整体方案的总体设计;第三部分是关于硬件的设计,第四部分是关于软件的设计;第五部分是设计物理设计的调试过程,第六部分是整个设计的总结。本次具体的设计流程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查阅了与题目相关的一些资料,了解了本次研究的意义,并对
16、国内外智能寻迹小车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广阔方向有了细致的了解6。第二部分,设计介绍了解决方案的总体设计和总体设计框图。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电路。硬件电路由诸如显示模块,跟踪模块,障碍物避障模块和电动机驱动模块等模块设计。第四部分,介绍了小车软件部分的设计,主要包括软件部分的流程图,以及循迹、避障和速度等部分的具体算法。第五部分,对本设计的实物进行调试,分析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最终得出结果。第六部分,对此次毕业设计做出总结,对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学习中再不断完善,不断改进。2系统总体方案及各模块设计2.1总体方案设计在进行广泛的资料搜集和一些方案的对比,以及本
17、次设计的要求,三者相结合最终确立了一种成本低且简单可行的方案。即将光电检测装置应用于现有的电动四驱小车上,并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软件程序的编写,在单片机接受到检测装置传递来的信号后,对小车的运行速度、方向、位置、轨迹进行实时控制4。以该方案研究发明的小车具有可靠、精度高、控制方便等特点,且能较好的满足设计的要求。其系统整体较为详细的设计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系统总体设计框图2.2各模块方案论证2.2.1供电模块的设计通过查阅给单片机小车供电的相关设计资料,本次设计初步提出了两种电源模块的设计方案给小车提供动力,其具体设计及特点如下所示:(1)一个电源供电方案,即用一个电源同时给单
18、片机和电机供电。这种供电方法设计简单成本节约,但是其供电的稳定性不好,可能会对单片机或电动机的稳定工作产生影响。(2)两个电源供电方案,即用两个电源分别对单片机与电动机供电。这种供电方式虽然成本较高一点,但是它的稳定性好,不会因为供电不足而对某个模块的运行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2.2.2循迹部分设计当前被用来用作循迹部分的器件有多种,根据本次设计的需求提出了以下两种设计方案:(1)使用CCD传感器来采集路面信息CCD传感器的使用获取大量图像信息成为可能,因此我们可以更全面,准确地掌握路径信息。同时,还可以预测和识别长距离图像,抗干扰能力强。但是对于本项目来说,使用CCD传感器也有其
19、不足之处。例如,CCD传感器的使用需要大量的图像处理工作和处理大量数据等问题。因为它旨在实现小车的视觉,所以实施起来非常麻烦。(2)使用光电传感器来收集路面信息使用红外传感器的最大优势是它的结构简单,不但实施起来简单而且成本低,红外传感器也存在相应的缺点,如:获取的信息不完整。它只能在路面上进行简单的黑白识别,不仅检测的距离短,而且外界环境会对它产生直接的干扰,因此抗干扰能力差。轨道检测通常用于传感器。根据小车的设计要求,有两种选择,可以选择红外光电传感器,也可以选择CCD传感器。经过查阅资料发现这两种解决方案都能满足小车循迹的要求。传感器的不同决定了两种不同的选择具体区别见表2.1。表2.1
20、 循迹检测方案对比通过将两种控制方案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实时性和主控芯片要求等方面,红外传感器具有鲜明的优点。又从成本与实际设计要求出发最终选定了红外传感器作为作为寻迹模块设计的主要器件。2.2.3速度检测模块设计在电机速度测量中,有两个选项可以作为参考:一种是使用光学编码器盘,另一种是霍尔传感器。两种方案的主要区别如表2.2。表2.2速度检测系统方案对比从上表可以看出,光学编码盘在所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点,因此该设计使用快速拨号来测量速度。本设计中使用的光电编码器用作测量元件其数原理如图2.3所示。.图2.3 码盘计数原理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光电编码器输出的脉冲在一个周期中为四次。我们使用
21、了改进的光伏板,如图2.4所示,其中透射光电开关的接收和发射管是对齐的。当光路打开时,没有障碍物。此时的接收管所处于0和1之间的切换状态,从而营造出了不同的脉冲信号。通过对不同脉冲信号的分析,可以归纳出小车行驶时的车速5。光电开关非常灵敏,可以解决小间隙。每次转动轮子时,可以检测到12个信号,使得编码器轮和安装在轮轴上的轮子同轴旋转,从而获得用于轮子旋转的脉冲信号。这辆车每周可以计算12次,车的行程约为11.9厘米。因此,行程的测量精度可精确到1厘米,可满足小车的精度要求。推车的速度v与推车的行进距离s之间的关系除以推车的行进时间t。码盘实物如图2.4所示。图2.4 码盘2.2.4避障模块设计
22、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一种合理的避障方案是小车能够正常行走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条件,其当前被应用最广的障碍物检测方法有红外光检测和超声波测距两种。这两种方案都是在检测到障碍物后产生一定信号给控制器件,然后调节小车的位置从而越过障碍物。图2.5为超声波避障装置,图2.6为红外检测装置。图2.5 超声波避障装置 图2.6 红外检测装置其中根据这两种避障方案的优缺点,我做了如表2.3所示的表格将其做了比较。表2.3 障碍检测系统方案对比通过方案对比表可以看出,在感知范围以及抗干扰程度上来说,超声波检测方案要比红外检测方案更优良。从具体的运行路径及性价比来分析,选用超声波检测方案更符合此次设计的条件。2.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单片机 智能 寻迹避障 小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