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仿真模拟题(2).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仿真模拟题(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仿真模拟题(2).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仿真模拟题(2)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本题共填入括号内。本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2 分分)1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C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D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2孔子的教育著作是( )A 学记 B 论语 C 大学D 中庸3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 )A时代性 B经济性 C强制性D创新性4 “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2、 ”这句话体现了(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社会化 D实质教育论5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科中心课程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C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6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学科教学 C品德教育 D教学管理7教学是一种交往过程,是( )A认知过程 B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C教师与学生双主体 D学生主导教师主体8体现间
3、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规律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量力性原则 9德育的永恒主题是( )A政治教育 B爱国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生存教育 10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 ”这体现了(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1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 )A事实说服 B理论说服 C直接说服 D间接
4、说服12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 )A中心 B基础 C任务 D途径13下列关于性格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 B性格更多地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C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D性格的生理机制是在后天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14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间接性15ABC 理论中 B 指的是( )A诱发性事件 B个体的情绪 C对事件的看法 D个体的行为反应16吃过糖之后吃橘子,会觉得橘子特别酸。这是( )现象。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补偿 D感觉后效17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 )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提
5、高学生的成绩 D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18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经验泛化说 C相同要素说 D关系转换说19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025 秒4 秒 B02 秒05 秒 C2 秒l 分钟 D5 秒2 分 20思维反映的是( )A过去的经验 B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C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D人的愿望 21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 )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二、辨析题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本大题共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6、分,共 32 分分)1任何人的发展都不能离开遗传素质。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精神状态与注意力的变化模式可分为三种:先高后低,先低后高,中较低、两头高。 4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三、简答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分,共 40 分分)1简述经验课程的的优点。 2简述班集体形成的阶段与培养的方法。 3简述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 4简述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征。 四、材料分析题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8 分,共分,共 36 分分)1韩国人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养成
7、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训练教室”,对学生进行行 为规范的训练。仅礼节教育方面就具体包括:(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 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 节;(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4)社会生活的礼节, 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5)国家生活礼节,如国旗、国歌的礼 节等。 谈谈阅读这段材料之后,你认为对我国如何抓好中小学生道德行为教育有哪些启示?2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
8、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 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 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4 分)(2)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4 分)(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10 分)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所有教育活动的开展都要以这两个要素为前提。2B【解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3C【解析】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
9、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故它具有明显的强制性。4B【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涂尔干,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5C【解析】要素主义是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6B【解析】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7C【解析】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8B【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中学 教育 知识 能力 仿真 模拟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