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7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钦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7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西钦州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恬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 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 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 十许人。然
2、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节选自朱熹百丈山记)【注释】控:连接。磴(deng):山道的石阶。 循:顺着、沿着。淙:形容水流动的声音。山门:寺院。10 .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下见小潭 B.潭中鱼可百许头A.下见小潭 B.潭中鱼可百许头C.心乐之D.怡然不动自高淙下不能容十许人山之胜盖自此始 *然前瞰涧水11 .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卷石/底以出B.皆假设空游/无所依C.登百丈山/三里许D.其声/溅溅然12 .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文语言凝练,用“蒙”“络”“摇”“缀”四个字就描画了树
3、木、茎蔓的种种姿态。B.【乙】文详写了百丈山上的石磴和小涧,而略写了山门处的景致,这样的安排详略得C.【甲】【乙】两文都属于山水游记,都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寓情于景。D.【甲】文描写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乙】文那么从正面描写的 角度来突出涧水的清澈。13 .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2)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参考答案】14 、 B 11、 A 12、 B13、(1)译文:(鱼儿)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 逗乐。(得分点:“傲尔”“翕忽”各1分,语意通顺1分。)(2)译
4、文:(涧边渚B长满苍翠的藤蔓和参天的古木,且口使在盛夏正午最炎热的时候, 也感觉不到逼人的暑气。(得分点:“虽” “亭午”各1分,语意通顺1分。)【参考译文】【乙】登上百丈山约三里多路,右边俯临深险的山谷,左边连接着陡峭悬崖;重叠的石 块形成台阶,走了十多级台阶方才越过。百丈山的优美景色大概就从这里开始了。沿着石阶向东走,就能看到一个小涧,有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涧里长满苍翠的藤蔓 和参天的古木,这里即使在盛夏中午最炎热的时候,也感觉不到逼人的暑气;涧中水流清澈, 从高处急速流下,发出淙淙的声音。越过石桥,沿着两边山崖曲折小路而上,可以发现一座 寺庙,寺庙大致有三间小屋,都不能容纳十来个人。但
5、这里前面可以俯瞰清澈的涧水,后面 临近一泓小池,习习清风从两边山峡间吹来,整日不停。(2015广西钦州)【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 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讪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假设 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假设听茶声然。(节选自魏学根核
6、舟记)【乙】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皆俱。两人对酌于中,壶觞 馆钉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 无欹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周辉刻木巧匠)注释:壶觞:酒器 馆钉(dou ding):供陈设的食品。欹(ql):斜。10 .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DA.其两膝相比者B.神情与苏、黄不属C.居右者椎髻仰面D.篷桅橹舵咸具比至陈(陈涉世家)属引凄异(三峡) 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各具情态(核舟记)11 .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例句:中俄冠而多髯者为东坡A.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7、B.尝奏荐某人为官(赵普)*C.乡为生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D. 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刻木巧匠)12.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A.【甲】文运用空间顺序,对船头和船尾的人、物依次进行了介绍,其中对苏轼、黄 鲁直和佛印三人的描述不分主次,平分秋色。B.【甲】文刻画二舟子的神态栩栩如生:一个粗暴、悠闲,一个平静、专注。C.【甲】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可感;【乙】对船上五人的描写概括、简 略。D.【甲】【乙】两文都写了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1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2)置之水中,
8、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参考答案】10、 D 11、 A 12、 A13. (1) (3分)(佛印的)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一一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2) (3分)把小船放在水中,(它)能够随着风而行,丝毫不会侧翻。【参考译文】【乙】成化年间,一个乐工能把木头刻成舟。大小只有二寸,船篷桅杆船船舵等东西俱 全,酒壶,豆子,放满了桌,一个人挽着船篷的绳索,一个人拿着橹浆一个人掌舵,都是灵 活能动的,放在水中,能够随着风而行,从来不会侧翻。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 欢这个的人都争着抢购。(2014广西钦州)(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 其众。尉
9、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日:“公等遇 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 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日:“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 攻薪。断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靳以东,攻金至、赞B、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 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 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态皆日:“将军身被 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
10、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 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节选自司马迁的陈涉世家)【乙】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一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 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假设不经意。元用归馆, 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 阚,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注释】虏:指北方的金国。矜:自夸。他语:说别的事情。10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吴广素爱人B.广故数言欲亡C.车六七百乘D
11、.凡三千余言A.吴广素爱人B.广故数言欲亡C.车六七百乘D.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河曲智叟亡以应 虽乘奔御风 余幼时即嗜学(愚公移山)(三峡)(送东阳马生序)11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陈胜佐之B.祭以尉首C.收而攻薪D,陈涉乃立为王A.陈胜佐之B.祭以尉首C.收而攻薪D,陈涉乃立为王取纸追书之以塞忠谏之路也 学而寸习之 乃重修岳阳楼(出师表)(论语八那么)(岳阳楼记)12 .对【甲】【乙】两段文言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顼是()A.【甲】文写陈胜、吴广杀两尉时,运用了 “笞”“挺”“夺”“杀”这一连串的 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激烈的格斗场面。B.【乙】文中“元
12、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 一句,写出了沈元用非凡的记忆力,由 此可知沈元用的记忆力比肃王强。C.【甲】文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乙】文主要通过比照手法来塑造 人物形象。D.【甲】文表现了陈胜的远大抱负、对抗决心和叛逆性格。【乙】文表现了肃王沉 稳而谦虚的性格。13 .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L)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3分)译文:(2)肃王且听且行,假设不经意。(3分)译文:【参考答案】14 . A 11. B 12. B13. (1)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因戍守边塞而死掉的人有十分之六七。(2)肃王一边听一边走,好像很不在意的样子【参考译文】【乙】宋朝的肃王和
13、沈元用一起出使北方的金国,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闲暇时无事可 做,就一起浏览寺院,偶然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一共有三千多个 字。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于是将碑文抄下来,边走边朗诵,肃王一边听着一边走着好像 不在意的样子。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夸耀自己的才能,就拿纸将文章默写下来,记不 起来的就空缺着,一共缺了十四个字。(沈元用)写完了,肃王看后,就随即拿起笔将所有 的缺字补齐,没有遗漏的地方。又将元用四五个错误的地方修正,(改完后)将笔放下和别 人谈论其他的事,一点骄傲的神色都没有。元用既惊讶又佩服。(2013广西钦州)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1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那么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
15、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1.以下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所欲有甚于生者甚:厉害 B.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得到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力口:增加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12.与“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这句话中“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B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学而不思那么罔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D.朝而往,暮而归 13.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比照,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B.作者运用
16、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比照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C.屈原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 悲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D.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第H卷非选择题(共94分)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011广西钦州)【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17、:“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课文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 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 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遨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节选自孙子兵法军争篇)10 .下面句子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B.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C.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
18、裂而不知。D.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11 .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齐师败绩(师:军队) B、公将鼓之(之:代词,齐国的军队) C.望其旗靡(靡:飘扬) D、以治待乱(以:介词,用)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6分)(1) 一鼓作气,再而哀,三而竭。(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13 .【甲】文中提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乙】文中也有一句话阐述 了与之相似的观点,请写出这句话。(2分)【参考答案】10. D11、C12 . (1)(齐军)第一次击鼓进军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股进军 时,(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
19、次击鼓进军,(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2)(像齐 国这样的)大国,(它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那里有埋伏。13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参考译文】【乙】因此,对于敌方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可使丧失其士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 以动摇他的决心,可使其丧失斗志。所以,敌人早朝初至,其气必盛;陈兵至中午,那么人力 困倦而气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归,其气益衰。善于用兵的人,敌之气锐那么避之,趁其 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就是正确运用士气的原那么。用治理严整的我军来对付军政混乱的 敌军,用我镇定平稳的军心来对付军心躁动的敌人。这是掌握并运用军心的方法。以我就近 进入战场而待长途奔袭之敌;
20、以我沉着稳定对仓促疲劳之敌;以我饱食之师对饥饿之敌。这 是懂得并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敌人之力。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伍统一的军队,不要去攻击 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懂得战场上的随机应变。(2009广西钦州)【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 之,乞人不屑也。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21、,虽有千里 之能,食不饱,力缺乏,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 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 邪?其真不知马也。8、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字。(4分)(1)蹴尔而与之()(2)万钟于我何加焉() 才美不外见()(4)策之不以其道() 9、以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2)不效那么治臣之罪(2)不效那么治臣之罪B、(1)乡为身死而不受C、(1)马之千里者D、(1)策之不以其道A、(1)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2)渔人甚异之(2)以中有足乐者10、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食之不能尽其材。11.在【甲】文中,作者认为人应该有宁死也不接受“嗟来之食”的傲骨。你赞成这一 观点吗?请联系历史或现实中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参考答案】8、(1)用脚践踏(或:践踏、脚踏)(2)好处、益处同“现”,表现、显露 鞭打、驱使9、A10、(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3分)(2)喂养它却不能使它竭尽自己的才能。 (或:喂养它却不能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3分)11、答案多元,赞成或不赞成都要联系事例说明理由。赞成或不赞成1分,能联系事例 1分,言之有理、语句顺畅1分。(2006广西钦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