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汇编15篇).docx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编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教案(汇编15篇).doc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教案(汇编15篇)三年级数学教案1 各位老师下午好: 早上听了3节课,下午还要听我们的教学体会,大家很辛苦。首先要感谢雷老师给我创建一次与大家沟通和学习的机会,同时感谢教育处和我们四年级每位成员的支持与帮助。下午我要讲的是第1、3、6、9四个单元的实践与体会,希望能有所帮助,我们先看。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教材阅读 1、位置与方向是新教材新增的教学内容,有必要了解一下主要教学目标: 相识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分辨其余的七个方向,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洁的路途图,描述行走的路途。 2、教材中支配了5个例题和2个练习的教学内容。 (二)教材体系 再
2、一下本套教材对“方位”的编排体系,在第一册课本第18页学习序数第几时涉及到“左右”的方位,在第102页的思索题中提到了“前后面”。 其次册教材第一单元位置中,学习“上下、前后、左右”,如把这“上下、前后、左右”3组相对方位综合在一起的话其实就是三维空间,找位置中的第几组第几个其实就是渗透二维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学问。而本册教材要相识的八个方向和看地图的学问,就要借助前面的学问学生对八个方位的相识。同时又是为后续学习服务。第八册教材中编排了“东偏北30度方向的1千米处”,是在本册八个方位的基础上加上“角度”和“距离”这两个参数来确定一个点。这其实是初中数学学问的极坐标内容,另外与位置与方向有关系
3、的还有:第四册的平移和旋转,视察物体两个阶段第三册的“视察物体”(实物);第九册的“视察物体”(立体图形)。其他学科上象第一册语文课中有一首东南西北的儿歌“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在第五册的地方课程话说温州,已接触到“地图上的方向”。了解这些内容或许对我们的教学有所帮助。下面来谈谈本单元的教学思索。 二、教学思索 1、对主题图的想法 课本p2,呈现的是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航拍照片和相应的平面示意图。因为我们的孩子对天安门的场景不熟识,且现在还看不懂平面图,教学时建议把主题图换成学生熟识的本校校内图。等教完本单元内容之后,再来引导学生视察这幅主题图,描述图中各建筑间的位置关系。 2、相识
4、“东、南、西、北”(例1) 这节课早上已做了精彩的展示和点评。 3、相识地图上的方向和描述行走路途 (驾驭好例1的学问,例2、例3可以整合成一课时来上)。 例1主要是实际情境中的“东南西北”,例2是从地图、抽象、平面的概念上相识“东南西北”。学习例1时,学生已经熟识校内内四个方向的建筑物。也知道了四个方向的排列特点。教学例2时,只要求学生画出校内四个方向上的建筑物就可以了,画图时最好四人小组不同方向坐,因为一般孩子画图时他面对哪个方向,就会将那个方向画在纸的上方,有的孩子把上方定为东、有的孩子把上方定为南,各种状况都有。只要建筑物与方向相对应,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排列的都是可以的,其实建筑施工平面
5、图上有时不是将上方定为北的。而地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规定,是约定俗成的,统一上方定为北。学了例2后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以后画平面图或看地图时一般要面朝北,这样能使图上的方向与实际的方向一样,不管是画、看地图会更便利、更清晰。例3的教学是让学生运用例2所学的4个方向去描述一个连续的一条路途,这里要留意的是中心点(参照物)在改变,去体育馆可以体现行走路途的多样化。在练习中要让学生体会同一物体针对不同的参照物所在的方位也不同。(如图中书店在.).做一做路途的描述要“方向+距离”。练习一有两个方面1、2是生活中的方位(教室、自己房间四个方位上的物体),地图上的方位第3
6、、4题,第3题标出北。 4、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和描述行走的路途(八个方向) 例4、例5相识八个方向和描述行走路途与前面例2、例3的编排基本相同。 例4只不过是在原来四个方向的基础上再添上其他的四个方向(课件),这里有学生说“东北”“北东”习惯性的说法。再相识指南针帮助理解记忆八个方向,最好让学生也做一个方向转盘。 教学例5时先利用例5的图复习一下八个方向,以动物园的中心为中心点,说说各动物馆分别在什么方向,再解决去熊猫馆怎么走?这里体现行走路途的多样化,同时要引导学生比较一下怎么走较合理?(优化)。 做一做中公交车行车路途的描述,要留意中心点的改变,同时让学生在转折点处标上“十”字
7、有利于中下生的精确分辨方向,描述从火车站-动物园、从动物园-火车站的行车路途。 5、几点尝试: 1)自制“指向盘”,帮助学生分辨方向。 虽然学生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学问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阅历,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驾驭还是比较抽象的。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遇到“早晨,面对太阳,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前后相对相对学生没问题,但要精确说出左边是(),右边是(),就有难度“。部分学生就手足无措,其实这类问题对我们老师来说有时也要想一想。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制作”指向盘“,利用”相对性“+”顺时针“转动”指向盘“等手段帮助学生辨别方向效果好。教学时我们组每位老师
8、自己也做一个,上课是贴在黑板上. 2)描述方位与行走路途时,要求学生指出参照物(中心点)。 物体所在的方位,随着参照物的改变而改变,具有相对性。教学中学生对”()在()的()面“。这类问题错误率很高,主要的缘由并不是学生对八个方位的学问驾驭不好,而是对这种句式表述,究竟以谁为中心不理解,学生往往是在图上先找到第一个物体以第一个物体为中心再去找其次个物体的位置,这样与题意恰恰相反。所以对这种句式要告知学生要以其次个物体为中心,并且在这个中心点上画上”十“字。另外在描述行走路途时,让学生在转折点上也标上”十“。娴熟以后,自然就形成空间表象。 如(课件) 3)丰富练习的形式与内容 a、在实际生活中去
9、相识和分辨方向(如:在校内中、教室、家中、街道路标上分辨方向),(数学-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 b、在嬉戏中练习(如:交警指挥交通、蒙眼指方向、找方向等) c、向学生介绍练习站 d、学会看所在城区的区域图(教室里贴一张本地区的城区区域图) 三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一些日常的平安常识。 2、使学生学会自护自救。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啊哟加倍留意和当心对待,否则很简单发生危急,酿成事故。 二、教授新课 1、防止烫伤 烫伤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故。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是被热水、热油等烫伤。如何防止烫伤呢? ()从炉火上移动开
10、水壶、热油锅时,应当戴上手套用布衬垫,防止干脆烫伤;端下的开水壶、热油锅要放在人不易遇到的地方。()家长在炒菜、煎炸食品时,不要在四周玩耍、打搅,以防被溅出的热油烫伤;年龄较大的同学在学习做菜时,留意力要集中,不要把水滴到热油中,否则热油遇水会飞溅起来,把人烫伤。()油是易燃的,在高温下会燃烧,做菜时要防止油温过高而起火。万一锅中的油起火,千万不要惊惶失措,应当尽快用锅盖盖在锅上,并且将油锅快速从炉火上移开或者熄灭炉火。 ()家里的电熨斗、电暖器等发热的器具会使人烫伤,在运用中应当特殊当心,尤其不要随意去触摸。 2、平安运用高压锅 用高压锅做饭,节约时间和能源,很多家庭都运用它。高压锅在运用时
11、,锅里的温度高、压力大,所以平安问题非常重要。()运用高压锅之前,首先要检查锅盖的通气孔是不是通畅,平安阀是不是完好无损。 ()在运用中,不要触动高压锅的压力阀,更不要在压力阀上加压重物或者打开锅盖。 ()饭菜做好以后,不能立刻拿下压力阀或者打开锅盖,要耐性地等待锅里的高压热气释放出来后,才能拿下压力阀,打开锅盖。 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臵 生活中发生烫伤,可以实行以下几种措施: 对只有稍微红肿的轻度烫伤,可以用冷水反复冲洗,再涂些凉爽油就行了。 烫伤部位已经起小水泡的,不要弄破它,可以在水泡四周涂擦酒精,用干净的纱布包扎。 烫伤比较严峻的,应当刚好送医院进行诊治。 烫伤面积较大的,应尽快脱去衣裤
12、、鞋袜,但不能强行撕脱,必要时应将衣物剪开;烫伤后,要特殊留意烫伤部位的清洁,不能随意涂擦外用药品或代用品,防止受到感染,给医院的治疗增加困难。正确的方法是脱去患者的衣物后,用干净的毛巾或床单进行包袱。 三、总结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的数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两种读法读一个乘法算式。 3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教具、学具打算:老师打算6捆小棒(每捆10根),以及例2的图;学生打算6捆小棒(每棒1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老
13、师每题读一遍,学生写得数,集体订正。) 64 93 53 97 73 85 75 48 68 29 2指名回答问题。 (1)6个十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 12个十是多少? (2)8个百是多少? 10个百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3先读数,再回答问题。 (1)4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十? (2)80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百? (3)120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百? 二、新课 1教学例1。 先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捆(每捆10根),摆3堆。在学生摆的同时,老师也在黑板上摆出来。然后提问: “每堆有多少根小棒?”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加法和乘法) “用加法怎样计算?”(2
14、0+20+20=60) “用乘法怎样计算?”(203)“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堆,也就是3个20,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03。) “203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想:每捆是10根,3个2捆是6捆,也就是3个20是60,所以203=60。 老师可以结合叙述,在算式下面比照写出想的过程,如: 接着请两个学生说一说思索的过程。 然后教学乘法的另一种读法。 老师告知学生乘法的读法除了已经学过的一种外,还有一种,即203还可以读作“3乘20”。 齐读两遍。 2做第1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老师先出示题目让叙述用两种读法读出3个乘法算式。可以先让几个学习好的学生
15、做示范,然后把每个算式齐读两遍。接着再让学生口算这3道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204,订正时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思索过程。然后再分别做2004和20xx3。做2004时,可提示学生:你能不能根据刚才学的方法想出怎样算?假如学生有困难,还可以启发他们想:200是几个百?2个百乘以4是几个百?必要时在200下面注明“2个百”。使学生明确:2个百乘以4是8个百,也就是800,所以2004=800。 最终让学生做20xx3。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2题,让学生一栏一栏地做。在学生独立做的时候,老师要留意巡察,了解学生驾驭的状况,并刚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赐予个别辅导。订正时,指名说一说左边两栏的计算
16、过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可有意让学生在读乘法算式时用新学的读法读。 3教学例2。 老师分步出示例2的图。先出第一组图。问:“这幅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带着学生数出是300个。再出其次组图。问:“这组里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00个)“现在有几个300了?”(2个300)类似地,出示第三、第四组图。最终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出乘法算式?”(3004)“这个算式还可以怎样读?”(4乘300)“你能依据前面的计算方法,想出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吗?”可以让学生探讨。 三年级数学教案4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的乘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
17、知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2、能独立思索、探究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沟通计算(含估算)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重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驾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难点: 1、能结合详细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 2、理解驾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关键: 1、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详细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2、充分利用已学学问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学问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实力。 三年级数学教案5
18、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详细情境,探究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改变规律。 2、能比较娴熟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学问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洁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找到整十数相乘的改变规律。 教学难点 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具打算 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53=34=144=152= 103=508=402=504= 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殊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 1、老师确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2、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3、揭示新课题。 师:今日,我们接着学习乘法学问。
19、 板书课题:乘法 三、讲授新课 1、教学“找规律”。 (1)沟通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 老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究。现在运用已有的学问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其次:5010=5025=1005=500 出示其次、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老师添上得数。沟通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究规律。 1)引导学生视察三组算式。问:你发觉了什么? 2)学生探讨,
20、沟通。 3)小组发言。 4)老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依据大家发觉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1403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老师巡察,辅导个别学生,了解驾驭状况。 (3)最终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30,先计算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3、试一试。 课文第27页“试一试”的第1、2题。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1-4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五、作业设计 课本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数学教案 汇编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