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电子教案(第二版).docx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电子教案(第二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电子教案(第二版).docx(1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电子教案(第二版)20至20 学年第学期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电子教案教学单位:课程编码:学时: 32 学分: 2开课时间:第周至第 周授课年级、专业、班级:使用教材:孙九霞、陈钢华编著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东财大2019年第二版)授课教师:请勿盗版-尊重作者-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电子教案(第二版)社会心理学大师勒温认为,任何社会行为的产生都取决于两种因素,一是个 体的内在因素,二是社会环境因素,并由此提出了个体行为公式,即B = f(PE)。 同样,旅游者的旅游决策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也受这两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其 中个体因素主要表现在旅游动机、旅游态度、人格等方面,社会环境因素那么表现
2、 在家庭、社会阶层和社会文化方面(乐国安,2003)o【同步思考问题:如上文所述,心理学是旅游消费者行为学重要的理论源泉之一,也存 在一门旅游消费者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至少有不少冠以旅游消费者心理学、旅游 心理学的著作和教材)。那么,应该如何理解旅游消费者心理学与旅游消费者行 为学的关系?理解要点:首先,必须成认心理学是旅游学重要的理论源泉之一。人类行为, 尤其是消费者行为那么是旅游领域非常重要的现象和话题,因而产生了“旅游消费 者心理学,与“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两种不同的称谓来对相关的心理和行为现象加 以涵盖,且近年来国际学界更多地采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其次,必须从课程 设置和研究进路的角度
3、来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应用层面来看,消费者行为学 和旅游消费者行为学,分别是商学院(管理学院)和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程。虽 然(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涉及诸多心理变量,诸如感知、态度、动机等,但 关注的核心是实际消费行为及这些行为背后的诱因。从研究进路来看,旅游消费 者的心理和行为,是硬币的两面,取舍哪一面都不能反映旅游消费者实际消费的 全貌。从“动态过程论”的角度,旅游者心理是基础,旅游者行为是目的(白凯, 2013) o因此,本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采纳“旅游消费者行为 学”这一名称。1.1 .3消费者行为学1)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范式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综合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
4、、人类学、统计学以及其 他学科的应用科学。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对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有了长 足开展,主要形成信息处理、经验主义、行为主义三种研究范式。其一,信息处理范式。信息处理范式是目前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的主流。这 一研究范式将消费者看作合理解决问题的人或合理的购买决策者。研究的前提是 消费者是为了评价产品的特性或技能性的利益而搜寻或利用信息的。它将消费者 的购买决策过程划分为认识问题、搜寻信息、评价方案、购买行为、购买后行为 五个阶段。该研究范式以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局部经济学原理为理论基础, 主要采用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其二,经验主义范式。这一研究范式焦点在于消费者行为的主观性
5、和象征性。 把研究重点放在产品提供的情感性的利益上,认为消费者有时不一定经过合理的 购买决策过程而购买产品,而是为了获得情绪或情感上的快乐感、兴奋感来购买 产品,包括寻求多样性的购买。消费者为消除厌恶或者得到新鲜感而改换品牌的 时候就会寻求多样性的购买决策。该研究范式认为以休闲产品为代表的购买行为 具有浓厚的体验色彩,其购买目的在于获得情感性的快乐。这一研究范式的理论请勿盗版-尊重作者-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电子教案(第二版)情况下,旅游有助于旅游者释放日常工作压力和解决单调生活带来的乏味,旅游 可以使旅游者调解出行前消极低落的情绪,而旅游后愉悦的心情有助于改善与他 人的社会关系。一项对教学机构职员
6、进行的调查显示,旅游经历可以使这些受试 者的工作效率和表现提高,有利于与同事关系的改善。同时,旅游过程旅游者接 触到的“他者”以及对自我的反思,有可能改变旅游者对原有社会关系的态度。背 包旅行作为一种生命拓展的方式,可以有助于改变背包客的自我意识(自我认知、 自我情感、自我意向)、改变固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Chen, Bao, & Huang, 2014) o这些自我意识的改变,有可能使旅游者重新审视自己原本的 社会关系,产生态度的变化。有研究说明,旅游结束后,一些旅游者常常会感觉 对某些社会准那么和文化的不适应;也有旅游者提到经历极端自由的体验后难以适 应那种有规律的生活,并且很难
7、再与朋友建立亲密关系。在丽江、阳朔这样的旅 游城镇里,经常可以发现一些来自大都市的年轻人辞去原本工作留在当地开着间 小店融入当地生活,这些人很多都是在当地旅游回去后发现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 节奏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最终选择放弃原本生活状态。新的社会关系的建立。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会构建出许多新的社会关系,其中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的交 往关系是学界研究的重点。这方面的研究可参见旅游人类学家瓦伦史密斯1977 年所著的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等。旅游者与旅游者之间可以分 为旅游之前不认识与旅游之前认识两类(即上文所提到的熟人关系)。在旅游之 前不认识的情况下,旅游者与旅游者的关系又大致可分为三种:冷漠
8、的陌生人、 旅游世界中产生一般互动的人以及旅游世界中结识的新朋友。更多关于社会互动 的阐述,详见本书有关旅游消费者社会交往的内容。9.3 旅游体验营销旅游体验营销是指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从旅游消费者的感官、 情感、思想一行动和关联诸方面设计营销理念,以产品或服务为支点,J数发并满 足旅游消费者的体验需求的一种营销模式。9.4 游体验营销的模式根据旅游自然环境的不同以及从事旅游开展的企业特色的不同,需要因地制 宜的运用体验营销创立旅游品牌策略,实施不同的体验营销模式。总结起来,主 要有以下五种旅游体验营销模式。(1)娱乐营销模式。娱乐营销以满足旅游者的娱乐体验作为营销的侧重点。 娱乐
9、营销模式要求旅游企业巧妙地寓销售和经营于娱乐之中,通过为潜在旅游者 创造独一无二的娱乐体验来吸引他们,到达促使其购买和消费的目的。旅游企业 应将娱乐营销的思想贯穿于旅游营销过程的始终,在顾客旅游的整个经历中时时 地加入娱乐体验,使整个旅游过程变得有趣而愉快,从而提升顾客的满意度。(2)美学营销模式。美学营销以满足人们的审美体验为重点,提供给旅游 者以美的愉悦、兴奋与享受。运用美学原理和美学手段,按照美的规律去开发旅 游资源、建设和利用旅游景观,配以美的主题,提供美的服务,以迎合消费者的 审美情趣,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并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客人在旅游审美活动 中心情愉快、精神舒畅、获取丰富的美的
10、享受,留下美好的体验。请勿盗版-尊重作者-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电子教案(第二版)(3)情感营销模式。情感营销是以旅游者内在的情感为诉求,致力于满足 旅游者的情感需要。旅游者对于符合心意,满足其心理诉求的产品和服务会产生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它能提升旅游者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旅游企业需结合 旅游产品特征、探究旅游者的情感反响模式,努力为他们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 防止和消除其负面感受。(4)主题体验营销模式。主题体验营销就是设计能打动顾客情感、激发其 欲望的主题。体验主题必须集空间、时间和事物于相互协调的现实整体,能够与 旅游目的地本身拥有的自然、人文、历史资源相吻合,才能够强化旅游者的体验。 旅游
11、者的体验是完整的,包含了空间、时间和事物的整合,因此要做到让旅游者 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间作合适的事。(5)文化体验营销模式。文化体验营销以顾客的文化体验为诉求,针对旅 游产品服务和顾客的消费心理,利用传统或现代文化,有效地影响顾客的消费观 念,促进消费行为的发生。2)旅游体验营销的基本策略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应在深刻把握旅游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体 验营销策略,并通过多种途径向旅游者提供体验。主要有以下几个策略。(1)设计一个鲜明而独特的主题。体验营销是从一个主题出发并且所有服 务都围绕这个主题,所以体验要先设定一个明确而独特的主题,如果缺乏明确而 独特的主题,旅游者就抓不到主轴,就
12、不能整合所有感觉到的体验,也就无法留 下长久的记忆。(2)通过体验广告传播旅游体验。体验广告可以把体验符号化,利用符号 并通过群众媒介的放大而传播开来,从而实现体验营销效应最大化。在广告设计 方面要根据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等设计广告主题,提炼形象生动的 广告语,广告画面突出旅游主题并配以旅游目的地的景观,使受众有身临其境的 感觉,产生旅游的欲望。(3)营销手段应当突出旅游者参与,加强与旅游者的互动。通过互动拉近 了彼此的距离,增强了双方的感情联系,使旅游者对旅游企业的产品保持了很高 的忠诚度。互动不仅是企业和客户的互动,更是客户与客户的互动。要让事实说 话,让“美好的感觉”口碑相传。
13、【同步案例9-2菜园的故事问题:结合案例内容,分析大假设岩肆头村,采用了旅游体验营销的哪些基本 策略?分析提示:主要采用了以下两个策略,其一,设计一个鲜明而独特的主题。 慷头村的主题就是体验田园、农耕生活的乐趣。其二,营销手段应当突出旅游者 参与。旅游者在城头村能够充分参与到“农耕”的过程中,体验农耕的乐趣以及一 家人在一起的欢乐。请勿盗版-尊重作者-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电子教案(第二版)【职业道德与旅游伦理9-11别让体验营销变成“恶俗营销”问题:这些营销实践及其引发的争议背后所蕴含的伦理与道德议题有哪些? 这一案例给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哪些启示?研判提示:这一引发争议的“体验营销”实践,实际上是符
14、合体验营销的定义 的,因为他们确实以特定的产品或服务为媒介,激发并满足局部旅游消费者特定 的体验需求。但是,这一营销实践,由于挑战了公众的道德底线,有违基本的道 德准那么,所以引发争议,被斥为“恶俗营销九最后受损的只是旅游景区和旅游目 的地的形象以及旅游产业的开展。因此,旅游行业的体验营销必须要尊重地方历 史知识与文脉,在进行旅游体验设计、推广时必须考虑到这些营销实际可能引发 的伦理与道德争议,尽量防止挑战和违背社会道德准那么。否那么,沦为“恶俗营销” 的所谓旅游体验营销,其营销效果将是极差的。建议阅读文献1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M.毕崇毅,译.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201
15、2.2ALEXANDER Z, BAKIR A, WICKENS E.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mpact of vacation travel on the touris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10, 12: 574-90.3CHEN C, PETRICK J F. Health and wellness benefits of travel experiences : a literature review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13, 52 (
16、6):709-719.4DURKO A M, PETRICK J F. Family and relationship benefits of travel experiences: a literature review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13, 52 (6): 720-730.5FREESTONE P, GELDENS P. For more than just the postcard: student exchange as a tourist experience? J, Annals of Leisure Research, 2008
17、, 11: 41-56.6LEHTO X Y, CHOI S, LIN Y C, MACDERMID S M. Vacation and family functioning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9, 36 (3): 459-479.7JPAN T J. Personal transformation through volunteer tourism: the evidence of Asian students 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 2017, 41 (5): 609-63
18、4.8PEARCE P L, FOSTER F A. University of traveP: backpacker learning J, lourism Management, 2007, 28 (5): 1285-1298.请勿盗版-尊重作者-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电子教案(第二版)第10章旅游消费者满意度 学习目标 传承型学习通过以下目标,建构以“旅游消费者的满意度”为阶段性内涵的“传承型”专业 学力:理论知识:学习和把握顾客满意度的基础理论,旅游者满意度的理论基础和 特点,旅游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等陈述性知识;用其指导“同步思考、延伸思 考”、“深度思考”、“教学互动”和相关题型的“单元训
19、练、体验“旅游消费者满意 度,中“理论知识,的“传承型学习,及其迁移。实务知识:学习和把握旅游者满意度测量模型,旅游者满意度指数,基于旅 游者满意度的服务管理,以及“业务链接”等程序性知识;用其规范“深度剖析”和 相关题型的“单元训练、体验“旅游消费者满意度冲“实务知识”的“传承型学习” 及其迁移。认知弹性:运用本章理论与实务知识研究相关案例,对“引例”、“同步案例” 和“中国一线主题乐园游客满意度报告(20172018年)”等业务情境进行多元 表征,体验“旅游消费者满意度”中“结构不良知识”的“传承型学习”及其迁移;依 照相关行为规范对“职业道德与旅游伦理10-和没有满意的员工,就不可能有
20、满意的顾客”等案例进行善恶分析,促进健全职业人格的塑造。 创新型学习通过以下目标,建构以“旅游消费者的满意度”为阶段性内涵的“创新型”专业 学力:自主学习:参加“自主学习-in”训练。在制定和实施团队自主学习计划 的基础上,通过阶段性学习和应用其“知识准备”所列知识通过阶段性学习和应用 “附录一”附表1“自主学习”(高级)“知识准备参照范围所列知识,、整理 与综合“旅游消费者的满意度”前沿知识,讨论、撰写和交流“旅游消费者的满 意度”最新文献综述、撰写“自主学习训练报告等活动,体验“旅游消费 者的满意度”中的“自主学习”(高级)及其迁移。请勿盗版-尊重作者-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电子教案(第二版)1
21、0.1 旅游消费者满意度概述旅游消费者满意度的研究是基于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心理学和服务营销学 的顾客满意度理论。为此,应首先对顾客满意度的基础理论及其演化,以及旅游 者满意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进行概述。1)顾客满意度的基础理论1965年,美国学者Richard N. Cardozo首次将“满意度”概念引入到营销领域 并指出,顾客满意可以带动顾客行为(Cardozo, 1965)。20世纪80年代以来, 顾客满意一直是营销领域和消费者行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旅游市场竞争 越来越激烈,“以游客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趋势逐渐受到重视。由此,旅游者满 意度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学者和从业人员的
22、关注,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 果。在顾客满意度研究文献中,美国学者奥立佛(Oliver, 1980)提出的期望不一 致模型(expectation-disconfirmation)、伍德洛夫等(Woodruff et aL, 1987)提 出的“顾客消费经历比拟模型工 韦斯卜洛克和雷利(Westbrook & Reilly, 1983) 提出的“顾客需要满足程度模型 是最著名的三个理论模型。(1) “期望不一致”模型(“期望一实绩”模型)。这一模型由美国学者奥立 佛(Oliver, 1980)提出。该模型认为顾客在购买产品或服务之前先根据过去的经 历、广告宣传等途径,形成对产品或服务特征的期望,
23、然后在购买和使用中感受 产品和服务的绩效水平,最后将感知到的产品或服务绩效与期望进行比拟。当感 知绩效符合顾客期望时,顾客既不会满意也不会不满意;当感知绩效超过顾客的 期望(积极的不一致)时,顾客就会满意;当感知绩效低于顾客的期望(消极的 不一致)时,顾客就会不满意。可见,顾客满意度依赖于顾客对企业服务质量的 感知,而顾客满意是服务性企业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只有满意的顾客才能重复 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对企业产生良好的宣传作用,这也会对顾客忠诚感 的培育产生积极的影响。(2)顾客消费经历比拟模型。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伍德洛夫等学者 从心理学、管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需求也是顾客
24、满意度的基本决定因素, 进一步扩展和补充了“期望不一致”模型。1987年,卡杜塔、伍德洛夫和简金思 (Cadotte, Woodruff, & Jenkins, 1987)首次提出了以顾客消费经历作为标准的顾 客满意形成模型。他们认为,顾客对某产品或其他同类产品的消费经历会影响顾 客的满意形成过程。顾客会根据以往消费经历,逐渐形成三类标准:以最正确的 同类产品或服务绩效为标准;以一般的同类产品或服务绩效为标准;以某企 业产品或服务的正常绩效为标准,即顾客根据自己对于某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一般 消费经历来评估自己即将消费的产品或服务的绩效。(3)顾客需要满足程度模型。韦斯特卜洛克和雷利于1983年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 旅游 消费者 行为学 电子 教案 第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