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资料(2021-2022年)创新校本培训机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资料(2021-2022年)创新校本培训机制.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创新校本培训机制,服务教师自主发展创新校本培训机制,服务教师自主发展江山市中山小学校本培训的实践与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能在一次性的准备知识的训练中完成,只能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才能实现。校本培训以其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功能成为教师继续发展的主导取向和自然选择。我校在校本培训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构建了适合于教师自主发展的校本培训模式。一、转变观念,树立校本培训服务意识一、转变观念,树立校本培训服务意识教师发展的直接受益者是学校。学校为教师提供校本培训服务,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理所当然。如何提高校本培训的服务质量?这是学校领导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教育型向专家
2、型转变;从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从教学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从单一教学型向教学、教研、科研型转变;从学科知识型向综合知识型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注重知识积累向提高信息收集、加工应用能力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什么样的培训是教师需要的?什么样的培训是教师欢迎的?以教师为本,从教师的角度展开对校本培训的审视,这一角度的转换,学校确立了改革创新校本培训的新视角,使校本培训机制的改革创新成为可能。从教师的内在需求出发,提供相应的培训内容,运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总之,就是要改革创新校本培训模式,为教师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为此,我校分析总结学校在校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大面积、全方位展开
3、调查,摸清教师的发展需要;然后以课题形式展开研究,探索校本培训新机制。从 2002 开始,相继开展了师生发展性评价研究和教师教研训一体化研究。最后以教师是否满意和得到发展作为衡量校本培训工作成败的主要指标。通过深入的研究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寻求促进校本研训开展的有效载体,以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目前校本研训中存在的问题。二、积极探索,构建教研训一体化校本培训机制二、积极探索,构建教研训一体化校本培训机制校本培训的着力点在于引导教师主动发展。而学校中存在的教学、研究、培训相脱离的现状,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师成长需要。于是学校开始寻求教学、研究、培训三位一体(简称教研训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教研训一体化
4、的校本培养模式,是指学校让教师在反思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形成新的研究主题,开展研究,并且围绕研究的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使得教学、研究、培训互相关联,形成一条龙,然后通过研究、培训把取得的成果又应用于教学实践,再反思总结,形成主题,进行研究,开展培训,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从而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成长。首先,成立职责明确的领导组织机构。成立学校教研训一体化校本培养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教导处和教科室联手操作。校长对校本教研训一体化实施,负有规划计划的责任,要对学校教师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实现途径进行认真规划,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成为明确而具体的规划方案,使每一个教师都
5、能从中找到位置和方向,使之成为全体干部、教师的共识,激励学校成员为此目标奋斗和努力。教务处和教科室负有指导实施的责任,要依据计划、方案组织好教师积极参与教研训一体化活动。其次,确立教研训一体化工作目标。相信每个教师都有提高自身的愿望,相信每个教师都有提高自身的潜能,相信每个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多方面的成功。分设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建设更加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水平,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重点培养一批具备实施和推广新课程能力的教师,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与发展。具体目标:立足于本校、本职、本岗,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新课程的实践能力。重点关注教师对新
6、课程的适应以及通过实施新课程而达到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树立新的课程观念,明确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基础、目标、任务,增进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一支具备执行新课程功能,具有一定课程研究和开发校本课程能力的教师队伍。强化教育教学技能培训,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岗位培训和实践探索,苦练内功,使广大教师初步具有较强的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研训,使广大教师尽快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合服务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创新能力和教学效率。第三,建立教研训一体化工作制度。1、工作制度。即把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实施人员、参训人员、要求等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成为教师群体和
7、个体必须遵守的规范。2、检查考评制度。每学年(或学期)对教师参与教研训一体化校本培养活动检查考评些什么、由谁实施、怎样实施、对检查考评结果怎样处理进行明确要求,使之成为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出台中山小学教师教研训手册。该手册共有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课题研究,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过程内容记录、研究数据收集、研究成果等;第二部分是讲座(每周一书)和主题发言记录,包括记录主要内容、评析、相关资料积累等栏目;第三部分是自我研究主题,包括资料汇编、形成综述、拟研究课题提炼等项目;第四部分是杂感录(教育教学反思);第五部分是种类研究成果附录,包括收入课题方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获奖或发表论文、
8、种类证书等。通过这一手册,可以清楚看到教师参与教研训一体化培养活动的收获和发展状况。(2)进行学分制考核。把教师参与教研训一体化校本培养活动的勤、绩、能等各项进行量化打分,进行考核,规定每学期青年组教师 150 学分为达标,中老年组 110 为达标,然后每多 40 分,算上升一个档次,不封顶,年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3)建立各位教师独立的发展性个案。记录教师参与教研训一体化校本培养活动的情况、收获、体会等。3、程序操作制度根据老、中、青三代人的不同特点,分别实施侧重点不同的操作程序制度。对于青年组,从直接培训入手,然后让教师根据接受培训后产生的体会和想法,联系教学实践,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
9、,再把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教学,逐步探索形成新的教学模式,然后以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后发现的新问题为起点,进入第二轮的教学、研究、培训。即:开展新课程培训交流培训体会感受反思教育教学实践确定主题开展研究设计教学方案开展教育教学发现新的问题继续学习培训。对于中年组和老年组,则直接从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入手,总结经验,包括优秀经验和需要改进的缺点,然后组织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根据教学实践,确定研究主题,展开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培训,在培训中研究,教研训一个回合完成后,再确定新的主题开展新一轮的教、研、训。即:反思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理论培训确定研究主题设计新式方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发现梳理新的问
10、题进入新一轮的培训。(二)创新教研训一体化操作方法在具体实践中提出校本研修十大行动策略:研读反思每年读一本教育专著,写反思笔记;课案会诊对某一教师的教学设计通过实践、会诊、再实践、再会诊,以形成最佳的教学设计和新的教学策略;案例研究引导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案例的分析、解剖与学习讨论,使其获得感悟;教育叙事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想与解释;同伴互助对课改中难度最大、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请同伴协作攻关;教师论坛(专题辨论)由学校或培训机构根据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选择某一主题举办论坛或专题辨论;专业引领由专家或学科带头人参与并主持的专题讲座、现场辩论、专题探索、课题实验等研修活动;对话交流专
11、家或培训者当面回答解释教师们提出的问题;风采展示教师系统整理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成果、案例,采用结集成册、个人网页等方式公开展示;校际联动学校联手研修,各自发挥优势,取长补短。通过这些策略促进教、研、训的不断磨合,发挥更大的功能。三、以教师自主发展为根本,提高校本培训实效(一)按需施训,分层分批开展培训内容模块化制定有分有合的培训内容,设计了四个板块:教育教学理论板块,包括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学论与教学改革、现代课程论与课程改革、小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指导、学习风格论、青年教师基本素质等内容;教育实践与考察板块包括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估、教学统计学与学科教学研
12、究、系统观摩导师授课说课评课等教学活动、系统进行本学科各种类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操作、定期进行公开教学,本地及外地名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思路及教学艺术考察等内容;现代教育技术板块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内容;专题研究探索板块包括名师专题研究与名师专题讲座等内容。培训内容层级化开展了“分学科专业培训和跨学科统领整合”的校本研训活动,在以教研组为主深入开展“同课异构研修”的同时,组织全校教师参与“跨学科教学研究”,在学校内开设以下校本研训班:多媒体课件制作班、三笔书法班、数学奥赛培训班、文学艺术欣赏班、班主任工作艺、心理健康研究班等。各培训班负责人将
13、在学期初制定好培训计划上交学校审核,并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动员,组织至少两周一次校本研训。建立校本研训超市,设立菜单式的培训,为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培训内容,由老师自主选择培训内容,采取双向选择,实行柔性流动,使校本研训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将“众口难调”这个问题解决好,营造教研氛围,构建富有时代特征的师训新模式,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二)拓宽培训渠道,形式多样化。1、课堂研讨式。一般结合教研组活动或学科组活动开展,它不同于一般的教研活动,不是单纯的听课、说课、评课,而是一种较为系统的专题式的课堂研讨活动。如集体备课抽签上课讨论交流修改教案再度上课;又如“同课异构”,即几名教师同上
14、一个内容但可以不同构思的课。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比较不同的方法得到的有效性的不同,对某一个专题也可以进一步深入研讨。2、教学沙龙式。面对不断变革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教学情景,面对新课程,教师有很多话要讲,有很多困惑要交流。沙龙形式就很适合教师的平等交流、问题讨论。我们采用“同读一本好书”、“教学问题大家谈”等主题沙龙活动。在“教学问题大家谈”的主题沙龙上,新教师们提出了很多关于教学或管理方面的困惑,学校的教学骨干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一一作出解答。因为大家谈的是教学经验,新教师容易听懂,也易模仿,这样的沙龙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同。3、网络交流式。针对青年教师的学习特点,我们把网络引入校本培训,作
15、为培训的一个平台。我们通过网络,组织老师共同观摩名师课堂实录,实现和名师的对话交流,通过网络进行教研活动、班级管理的探讨等。4、反思实践式。反思实践,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反思和解决自身发展及教育教学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提升教学和研究活动的合理性。它尊重了教师个人成长规律,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帮助教师形成健康的发展心理;它可以使教师实现从“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变;它可以促进教师从理论到行为的跟进。5、师徒结对式。为使师徒结对制度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用,近来来,我校对师徒结对制度进行了改进,由原来的一个师傅带多个徒弟或多
16、个师傅同时带多个徒弟,改为“一对一捆绑式师徒结对”。具体做法是:学期初,学校给新分配来的教师认定一位教学业务上的师傅,并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签订“一对一捆绑式师徒结对”协议。师徒双方要坚持集体备课。备课时,师傅先把自己历年来觉得比较完善的教案给徒弟作参考,并结合教案给徒弟疏通教材,让徒弟对教材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师傅放手让徒弟根据自己的感悟修改教案。每周要求徒弟听师傅两节课,语文要求听完整的一篇课文,听完后再搬到自己班里去上,并写出听课心得或教后心得。师傅每月至少听徒弟 6 节课。通过听、评课,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纠正和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三)自主规划,正确定位,成就幸福的教育人生
17、要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必须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让教师做到规划先行。教师要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的需要,做好规划。避免盲目性。其次是定位准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到准确定位。第三是自主。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当前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严重。把校本培训当作一种负担。因此,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引领教师从学入手,进而达到乐教境界也是教师培训的一项主要任务。首先是确立教师发展指标。为了让教师能选择适宜自己发展的目标,学校提供了教师发展的目标参照系。目标层级分成 A、B、C、D 四类。A 类教师是校内的佼佼者,对外代表学校水平;B 类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进取意识强,是学校的骨干教师;C类教师虽能胜任工作
18、,但进取意识不太强,成绩不突出,是自主发展中急切期待的对象;D 类教师大多数是不思进取,业绩平平者。分别从师表形象、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教育信息技术、落实新课标、文化品位、教学研究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为教师自我评价提供了标准。该表还设置了评价反思,以及教研组长寄语等项目。面对这种系列目标,既让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又让教师明白他们发展的起点及发展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让教师在客观地自我分析和定位后,依据自身的基础状况,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制订“自主提升个人发展三年规划”。校本培训教师发展评价表,以自我评价为主,不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判定优劣、评先树优的依据,重在引导教师定期纵向比较,
19、感受校本培训给自己带来的新变化,领悟心灵得到滋养的愉悦感,享受做教师的幸福感,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热情和无限创造性,实现心灵滋养促进专业成长、学校发展的多重目标。(四)学校、小组、个人,三级联动,同步展开在教学、研究、培训三位一体,滚动推进的同时,校本培训在学校、小组、个人三级联动中全面展开。要建立三级联动的绿色通道组织体系。学校要从大局出发,制订五年校本培训发展规划。在校级设立校本培训技术服务团,如成立“学科特色与特色学科创建研究小组”,由资深教师、学科带头人、退休教学专家、外聘兼职专家等组成,主要工作:各类课型教学策略指导、拓展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特色学科与学科特色创建。明确各责任人和
20、工作成员的责、权、利,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工作研讨和调研制度,由教务处负责,将年级组和教研组等力量有效整合,对学科教学的各个方面开展评估研究,为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和建议。小组是指教研组、学科组、课题组等,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培训学习和研讨,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个人是指通过导师制,师徒结对展开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发展。首先是校际联动。通过城乡学校帮扶结对,教师互派学习,为教师发展搭建更广阔的舞台。其次是组际联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研究之后,在教研组之间开展教学对抗赛。虽然抽签决定每个教研组的参赛选手,但参赛选手的赛课则是每个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三是师徒联动。以小课题研究为
21、主要载体开展一对一的联动。另外还通过不同层面的同课异构活动,促进多方联动。如学区同课异构,结对学校间的同课异构,组内同课异课,师徒同课异课等。还有以主题研究为载体,促进三级联动。如建立“三级主题”研究机制。一种是自下而上的:首先每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学期(学年)研究主题,在此基础上,每个教研组(学科组、课题组等)确立相应的研究主题,再总结提炼,形成学校一级的研究主题,三级主题网络能够有效保证与之相对应的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每年学校都根据实际需要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申报一个龙头课题。然后让全体教师通过分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展开适合自身实际的课题研究。让校本培训在多层次的同步开展中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通过创新校本培训的机制,服务教师的自主发展,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三年,完成省级课题 4 项,衢州市级课题 17 项,江山市课题 13 项,其中获省级奖一项,衢州市级 11 项,江山市级 11 项。论文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 82 篇,论文获省级奖 28 项,衢州市奖 58 项,江山市级 305 项。学校连续三次被评为衢州市教科研先进单位。还被评为浙江省科研兴校 200 强。
限制150内